程墨蹲在山坳里,指尖在轻型迫击炮的炮身上轻轻。炮身泛着暗哑的金属光泽,炮口边缘刻意做旧的锈迹恰到好处,炮架上还留着几道浅浅的磕碰印——这是他用击杀炮楼鬼子攒下的军功兑换的,特意让系统按“战场缴获”的样式处理,连炮身刻着的日文编号都模糊了几分,乍一看就像刚从鬼子手里夺来的旧炮。
“队长,这炮真能打响?”旁边的通信员小马凑过来,眼里满是好奇,又带着点忐忑。三天前他们避开鬼子扫荡,摸进马家堡炮楼,端了里面一个小队的鬼子,当时只搜出两门破旧的掷弹筒,谁也没料到现在会冒出三门轻型迫击炮。
程墨没首接回答,而是拿起一枚炮弹,塞进炮膛。“嗵”的一声闷响,炮弹带着尖啸飞向远处的土坡,炸开一团烟尘。小马和周围的队员瞬间欢呼起来,老周拍着大腿喊:“好家伙!有这玩意儿,下次再遇着鬼子炮楼,咱们也能硬气一把!”
程墨笑着点头,心里却在盘算后续。这次端炮楼攒了45点军功,兑换三门迫击炮用了30点,剩下的15点还换了500发步枪子弹和200人份的杂粮,全做了旧化处理。这些物资自己队用不完,正好邻村的张队长带着队员在山里打游击,昨天还派人来借粮食,不如把多余的物资送过去——既送了人情,又能借“友军支援”的由头,让这些“缴获”更合理。
当天下午,程墨就带着两门迫击炮、300发子弹和100人份的杂粮,往张队长的驻地赶。路上遇见分区的通讯员,对方听说他要给友军送物资,还特意叮嘱:“张队长他们最近跟鬼子周旋,缺枪少粮,你这趟可是雪中送炭!”
到了张队长的驻地,对方看见迫击炮时眼睛都首了。“程兄弟,你这是从哪儿弄来的宝贝?”张队长围着迫击炮转了两圈,手指摸着炮身的旧痕迹,“看这成色,像是鬼子用了不少日子的,你们这仗打得漂亮啊!”
“都是兄弟们拼命换来的。”程墨笑着递过子弹箱,“这炮刚缴获没多久,还没来得及上报,你们先用着,等打了胜仗,咱们再一起跟分区说。”张队长连忙道谢,拉着队员们忙着清点物资,程墨看着他们兴奋的样子,心里的石头彻底落了地——做旧的物资果然没引起怀疑。
这事没几天就传到了李云龙耳朵里。当时李云龙正在分区开会,听王军官说起程墨端炮楼、送物资的事,手里的茶碗都放了下来:“哦?还有这号人物?端了鬼子炮楼不说,还把迫击炮送给友军,有点意思。”
王军官笑着补充:“不光如此,他那迫击炮和子弹都是旧的,一看就是正经缴获的,一点都不扎眼。听说他还是孔捷那小子手下的兵,难怪这么会来事!”
李云龙一听“孔捷的兵”,顿时乐了:“好你个孔大愣子!平时看着粗枝大叶,没想到手下还有这么个精细人!”他站起身,在屋里踱了两步,“下次碰到孔捷,我得好好问问他,这程墨是从哪儿挖来的宝贝疙瘩!”
这话后来还真传到了孔捷耳朵里。孔捷特意让人把程墨叫到分区,见面就拍着他的肩膀笑:“你小子可以啊!连李云龙都夸你,说我孔捷捡着宝了!”
程墨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都是队长您教得好,再说那些物资本来就是缴获的,给友军用也是应该的。”他没提系统的事,只把功劳往“运气好”和“兄弟们配合”上推——枪打出头鸟,他可不想因为这点事被过度关注。
从分区回来,程墨又兑换了一批做旧的手榴弹,分给队里的队员。小马拿着手榴弹,翻来覆去看了半天:“队长,这手榴弹跟鬼子用的一模一样,连引信都有点旧,你说咱们下次再缴获点啥好?”
程墨坐在窑洞门口,看着远处的山梁,心里有了新的计划。“下次咱们找机会摸鬼子的补给队。”他顿了顿,眼里闪过一丝光亮,“补给队里肯定有粮食和弹药,到时候咱们多缴获点,既能自己用,又能给友军分点,还能攒军功换更多家伙——一举三得。”
队员们纷纷点头,眼里满是期待。程墨看着他们的样子,心里也暖暖的。他知道,靠着这些做旧的“缴获”,不仅能让自己和队员们在这乱世里活下去,还能离找到女儿程曦的目标越来越近。说不定哪天,他就能用这些从“鬼子手里缴获”的物资,为女儿撑起一片安全的天地。
夜里,程墨躺在土炕上,摸出怀里的军功账。草纸上记着最新的数字:“马家堡炮楼,击杀鬼子小队长1名(10点)、鬼子兵35名(35点),累计60点。兑换迫击炮3门(30点)、子弹500发(10点)、杂粮200份(10点),剩余10点。”
他轻轻着草纸,嘴角露出一丝微笑。窗外的风还在吹,却不再让人觉得寒冷。程墨知道,只要他继续稳扎稳打,用好手里的系统和这些“缴获”的物资,总有一天,他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不仅要多杀鬼子,守护好身边的人,还要找到程曦,让她过上安稳的日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MIV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