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诗心》播出的第二天,《赤伶》的热度像泼了油的火,烧遍了全网。网抑云播放量 24 小时破亿,抖音 “# 赤伶戏腔挑战” 话题播放量超五亿,连国家大剧院的官方微博都转发了林墨的舞台片段,配文 “传统与流行的完美对话”。林墨的微博粉丝数卡在 999 万时,系统甚至卡了三分钟,最终以 “千万粉丝” 的认证图标定格 —— 从全网黑到千万顶流,他只用了不到两个月。
可这份风光,只维持了不到 24 小时。
第三天清晨,顾清影的电话就炸了林墨的手机:“快看微博!天耀这次找的是‘文化黑’!”
林墨点开热搜,# 林墨 赤伶 歪曲历史 #的话题正以每分钟十万的速度爬升。点进去,几个顶着 “历史博主”“文化评论人” 认证的账号,几乎同时发了长文,标题一个比一个刺眼:《从〈赤伶〉看流量艺人如何消费历史:民国戏子何来家国情怀?》《警惕!用流行音乐消解传统文化严肃性,林墨的 “创新” 是陷阱》《〈赤伶〉歌词漏洞百出:戏班抗战史料无记载,全是臆造的 “伪文化”》
这些文章里,作者们摆出一副 “考据严谨” 的姿态,翻出民国戏班的零碎史料,断章取义地论证 “戏子多为谋生,无家国觉悟”,甚至把林墨的戏腔说成 “对京剧的廉价模仿,丢了传统的魂”。更阴的是,他们还 @了几家官方文化机构,试图把 “歪曲历史” 的帽子扣实。
水军很快跟上,在评论区刷屏 “原来《赤伶》是编的?林墨又开始骗了”“消费历史真恶心,赶紧下架”。连之前支持林墨的路人,也开始动摇:“虽然歌好听,但要是真歪曲历史,确实不对”“有没有懂历史的来说说,民国戏班到底有没有抗战的?”
顾清影的声音透着焦虑:“我刚联系了《文化报》的朋友,他们本来想发《赤伶》的评论文章,现在因为这些质疑,己经暂停推送了。天耀这招太毒了,不从法律、音乐下手,专挑文化立场攻击 —— 一旦坐实‘歪曲历史’,你之前攒的‘文化使者’形象就全毁了!”
林墨滑动着那些 “考据文”,指尖在屏幕上顿了顿。他注意到,带头的那个 “历史博主 @老周讲史”,三个月前还发过 “天耀娱乐出品的《民国往事》是良心剧” 的影评 —— 不用想,又是天耀花钱雇的枪。
“别慌。” 林墨的声音很稳,“对付文化杠精,讲道理没用,得用他们的方式打败他们。”
他打开 “明朝那些事儿” 的微博后台,手指悬在键盘上。脑海里的 “地球文娱宝库” 开始转动:要论证 “艺术真实≠历史真实”,可以举《史记》的例子 —— 司马迁写项羽自刎前 “霸王别姬”,史料未必有,但塑造了英雄悲歌的形象;可以提莎士比亚的《亨利五世》,把国王美化成战神,却成了历史剧经典;还可以引国内的《牡丹亭》,杜丽娘 “死而复生” 是臆造,却成了昆曲的巅峰之作。
这些论据在他脑中串联成线,他深吸一口气,开始打字。标题简单首接:《论艺术创作中的 “历史真实” 与 “艺术真实”—— 兼答〈赤伶〉之疑》。
文章开头,他没有首接反驳,而是先抛出两个问题:“若要求艺术必须复刻历史,那么《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无史料记载,是否该定为‘歪曲历史’?《水浒传》中‘武松打虎’违背科学,是否该列为‘伪文化’?”
接着,他引经据典,从《史记》的文学笔法,到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改编,再到梅兰芳先生在抗战时 “蓄须明志,拒演日寇” 的真实事迹,层层递进:“艺术的使命,从来不是做历史的‘复印机’,而是做精神的‘传声筒’。《赤伶》中的戏子,或许不是某个具体的人,但梅兰芳先生蓄须拒演、程砚秋先生捐飞机抗日、无数戏班在战火中义演筹钱 —— 这些都是真实的历史!《赤伶》唱的,不是某一个人的故事,是无数‘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普通人的魂!”
最后,他笔锋一转,首指那些 “文化黑”:“你们拿着断章取义的史料,批判艺术创作‘不严谨’,却对梅兰芳先生的风骨、程砚秋先生的担当视而不见;你们口口声声‘守护传统文化’,却对《赤伶》让千万年轻人爱上戏腔、主动了解京剧的事实充耳不闻。请问,你们到底是在‘守护历史’,还是在‘消费历史’?你们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做过哪怕一件实事吗?”
这篇随笔一发出,瞬间在全网炸了。
首先转发的是中国戏曲学院的一位教授:“说得好!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赤伶》让年轻人主动搜索‘梅兰芳蓄须明志’,这就是最好的文化传播!那些只会挑刺的‘博主’,不如多做点实事。”
接着,《历史周刊》官方微博也发了长文,指出 @老周讲史 引用的 “民国戏班史料” 是断章取义:“民国二十七年,上海荣春社戏班曾义演三十场,筹钱支援前线,史料可查。所谓‘戏子无家国’,是对历史的无知。”
网友们拿着林墨的随笔,冲到那些 “文化黑” 的评论区:“脸疼吗?教授都出来打你脸了!”“人家引经据典,你只会断章取义,谁才是真没文化?”“建议你重读《史记》,别出来丢人现眼了!”
不到两小时,@老周讲史 悄悄删了长文,改发了一条 “近期身体不适,暂停更新” 的微博;其他几个 “文化评论人” 也纷纷闭麦,账号设置成 “仅粉丝可见”。# 林墨 赤伶 歪曲历史 #的话题被# 林墨 随笔 文化大佬 #取代,热搜第一的位置,再次被林墨占据。
顾清影看着手机上《文化报》恢复推送的消息,笑着给林墨发微信:“现在没人敢说你是‘文化沙漠’了,粉丝都开始叫你‘林老师’了。”
林墨看着评论区里 “林老师太会写了”“跟着林老师学历史” 的留言,只是淡淡笑了笑。他知道,这不是结束 —— 天耀还没拿出最后的底牌,而他,也还没真正清算当年的账。
此刻的天耀娱乐总裁办公室,张诚看着屏幕上林墨的随笔,气得把茶杯摔在地上。碎片溅了一地,他却没心思收拾 —— 他花了大价钱雇的 “文化黑”,不仅没打垮林墨,反而让对方多了个 “文化人” 的标签。
“去查!” 张诚对着电话怒吼,“林墨的随笔到底是不是自己写的!我就不信,他一个流量艺人,能有这么深的文化功底!”
电话那头的助理战战兢兢地应着,张诚却知道,这一次,他又输了。林墨就像一颗打不碎的石头,不仅没被按在泥里,反而越来越亮,越来越硬。
(http://www.220book.com/book/MKN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