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车红蓝闪烁的灯光,透过咖啡馆的玻璃窗,在每个人脸上投下变幻不定、明明灭灭的光影,像一场无声却喧嚣的默剧。陈屿被带上车时,没有回头,佝偻的背影消失在车门后,像一个被抽空了所有内容的破旧麻袋。
持续的紧绷和剧烈的情绪爆发后,留下的是一种近乎虚脱的沉寂。小雨还在低声啜泣,肩膀一耸一耸,苏晓轻轻拍着她的背,递给她纸巾。李姐怔怔地望着窗外远去的警车,手里还死死攥着那个病历袋,眼神空洞,仿佛所有的力气和希望都随着刚才那场爆发被耗尽了。
林晚坐在原地,一动不动。手指无意识地着面前那杯早己冰凉的摩卡杯壁,指尖传来的寒意,让她微微打了个冷战。她赢了,揭穿了谎言,将他送上了他该去的方向。但胜利感并未降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巨大的、弥漫性的疲惫和空茫,像潮水般淹没了她。心里某个地方,曾经被那些虚假的“懂得”和“共鸣”填充过的地方,此刻豁开了一个口子,冷风呼呼地往里灌。
服务员小心翼翼地走过来,试图收拾狼藉的桌面,看到几人凝重的神色,又悄无声息地退开了。
许久,李姐才缓缓转过头,目光落在林晚身上,那双饱经焦虑折磨的眼睛里,情绪复杂难辨。她张了张嘴,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谢谢……谢谢你揭穿他。”停顿了一下,她又低下头,声音更轻,几乎听不见,“虽然.......钱可能还是要不回来了……”
现实像一盆冰水,兜头浇下。愤怒和审判之后,冰冷的困境依旧横亘在眼前,没有丝毫改变。小雨的学费,李姐母亲的医药费,依然是沉甸甸的、亟待解决的大山。
林晚的心脏像被那只无形的手又攥紧了。她看着眼前这两个被同一个谎言伤害得遍体鳞伤的女人,一种奇异的、超越了个体愤怒的连接感,在绝望的废墟上悄然滋生。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坐首身体,从那个黄色的文件袋里,拿出了笔和一本空白的笔记本。她的动作有些迟缓,却异常坚定。
“李姐,”她开口,声音还带着一丝沙哑,却努力保持清晰,“阿姨的病,具体还差多少?医保能覆盖多少?有没有尝试过申请医疗救助或者网络筹款?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月季微光》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她转向小雨,“小雨,学校那边,能不能申请缓交学费?或者有没有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的机会?”
李姐和小雨都愣住了,怔怔地看着她。她们以为一切结束于报警,结束于愤怒的宣泄,没想到这个看似文静,甚至有些脆弱的女孩,在风暴过后,第一件事是拿起笔,试图寻找下一步该怎么走的微光。
苏晓赞赏地看了林晚一眼,接口道:“我是律师,虽然主要不是经济纠纷,但可以帮你们梳理一下证据,看看通过法律途径追回钱款的可能性有多大。另外,医疗救助和助学政策我也可以帮你们咨询一下。”
“我……”林晚顿了顿,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我认识几个媒体朋友,或许……或许可以试试报道一下小雨的情况,看能不能发起一个小的助学募捐。至于李姐那边,网络筹款平台,我可以帮忙整理资料和文案。”
她的提议并不完美,甚至前路依旧渺茫,充满了不确定性。但这笨拙却真诚地尝试,像一根细细的绳索,从绝望的悬崖边抛了下来。
李姐的眼泪再次涌出,这次不再是纯粹的愤怒和绝望,而是混杂着一丝难以置信的、微弱的暖意和感激。她哽咽着,开始断断续续地诉说母亲的病情和所需的费用。小雨也止住了哭泣,抬起头,认真听着关于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的信息。
窗外的警灯早己远去,咖啡馆恢复了平静。阳光透过云层缝隙,重新洒落进来,在满是杯碟狼藉的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三个原本互不相识、因为同一个骗子而命运交织的女人,和一个律师,围坐在一张小圆桌旁,低声讨论着如何在一片狼藉中,重新搭建起生活的支架。
这画面并不美好,甚至充满了无奈和艰辛,却有一种残酷而真实的生命力。
林晚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公司群里关于新项目“情感文创”线下展的进度催促。她瞥了一眼,没有立刻回复。此刻,眼前这场发生于真实世界的、关乎生存和尊严的“情感”与“文创”,远比屏幕里的任何项目更迫切,也更沉重。
她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下李姐提供的医院账号和所需金额,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这声音微弱,却仿佛是一个新的开始。
真相残酷,生活更难。但至少,她们不再独自面对。
(第十二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MKX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