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清欢把拍摄筹备清单摊在会议桌上时,林晓晓正对着电脑屏幕叹气。桌上的马克杯里泡着胖大海,是昨天陆时衍送早餐时,助理额外塞给她的——说陆哥记得她前几天喊嗓子疼,特意让工作室的人带了几包过来。
“清欢姐,你看这些粉丝留言,”林晓晓把电脑转过来,屏幕上全是“咸鱼碎碎念”后台的新评论,“一半在问合作短片啥时候拍,一半在猜你和陆哥是不是真朋友,还有人扒出陆哥工作室楼下的桂花树,说要去打卡同款香味,这热度也太夸张了!”
苏清欢扫了眼评论,随手拿起笔在清单上勾了个“场地确认”:“热度是暂时的,咱们先把拍摄的事盯紧。今天下午要去看三个备选场地,你把相机带上,拍点实景图回来对比。”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对了,把张阿姨也叫上,问问她能不能跟组做盒饭——外面的剧组餐油太大,咱们团队吃不惯。
正说着,王建国拿着一叠打印纸走进来,脸上带着点纠结:“清欢,刚收到陆时衍工作室的消息,说拍摄团队那边出了点小问题。原定的摄影师临时要去外地拍广告,他们推荐了另一个人,叫陈默,你看看这简历,行不行?”
苏清欢接过简历,指尖划过“陈默”的名字——这人她有点印象,去年看一个独立短片时见过这个署名,风格偏纪实,镜头里总带着点细腻的生活感,倒是和他们“反内卷”的短片调性挺搭。
“我觉得可以,”她把简历递给林晓晓,“下午看场地的时候,正好约他一起,当面聊聊拍摄思路。”
下午两点,苏清欢和林晓晓在约定的咖啡馆见到了陈默。出乎意料,这人看着比简历上年轻,穿了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手里攥着个磨掉皮的笔记本,说话时总习惯推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苏小姐,林小姐,久等了。我看了你们的策划案,尤其喜欢第三个故事线,那种‘不勉强自己’的状态,很真实。”
“陈老师过奖了,”苏清欢把场地资料推过去,“我们选了三个地方,一个是老写字楼的空置办公室,一个是带阳台的居民出租屋,还有一个是创意园区的开放空间,想听听你觉得哪个更合适。”
陈默翻资料的动作很快,手指在“居民出租屋”那页停住:“这个好。你看,阳台有晾衣绳,墙上能贴便签,厨房台面上摆几个没洗的碗,这种生活化的细节,比刻意布置的办公室更有代入感。就像你策划案里写的,主角是个普通博主,她的生活不该是精致得像样板间,得有烟火气。”
林晓晓在旁边猛点头:“我也觉得!上次去看那个出租屋,房东阿姨还在阳台种了几盆绿萝,风一吹就晃,拍出来肯定好看!”
敲定场地后,三人又聊了半个多小时拍摄细节,首到苏清欢手机响起来——是陆时衍的微信,问她场地看得怎么样,顺便说他刚结束一个杂志拍摄,正好在附近,要不要过来一起吃晚饭。
“陆哥也在这附近?”林晓晓眼睛一亮,“那正好让他也看看场地啊!陈老师不是说想和演员碰一下镜头感吗?”
苏清欢犹豫了一下,还是给陆时衍回了消息,把出租屋的地址发了过去。等他们赶到出租屋时,陆时衍己经到了,正站在阳台跟房东阿姨聊天,手里还拿着个刚摘的橘子——大概是阿姨给的,他剥了一半,指尖沾着点橘子汁。
“时衍,你怎么这么快?”苏清欢走过去,看到他身上还穿着杂志拍摄的米白色西装,袖口卷到小臂,比平时多了点正式感,却不显疏离。
“杂志社会议提前结束了,”陆时衍把剥好的橘子递过来一半,“刚跟阿姨聊了聊,她说这房子空了三个月,家具都是之前租客留下的,正好不用额外布置。”他转向陈默,主动伸出手,“陈老师,久仰大名,我很喜欢您去年拍的《晚班地铁》。”
陈默显然没料到顶流会认识自己的作品,愣了一下才握住手:“陆老师客气了,我也是您的观众。”
几人在出租屋里转了一圈,陈默拿着相机试拍了几个镜头,转头对陆时衍说:“陆老师,您站在阳台那个位置试试?就随意靠在栏杆上,看楼下就行。”
陆时衍依言站过去,午后的阳光透过绿萝叶子落在他身上,在西装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他没刻意摆姿势,只是微微低头,眼神落在楼下的老槐树上,嘴角带着点若有若无的笑意——陈默按下快门,屏幕里的画面瞬间有了故事感。
“完美,”陈默看着相机屏幕点头,“陆老师的镜头感太好了,苏小姐,你也来试试?就站在陆老师旁边,递个东西给他,比如……这个橘子。”
苏清欢有点紧张,从桌上拿起一个没剥的橘子走过去,刚想递出去,陆时衍却突然侧身,伸手帮她拂了拂头发——刚才在楼下走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沾了片小树叶。他的指尖轻轻擦过她的发梢,动作自然得像习惯了一样:“头发上有叶子。”
苏清欢的脸瞬间有点发烫,手里的橘子差点没拿稳。陈默抓住这个瞬间按下快门,屏幕里,她微微低头,耳尖泛红,陆时衍则看着她,眼神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温柔,阳台的绿萝在两人身后轻轻晃动,画面里全是细碎的暖意。
“这张好,”林晓晓凑过来看相机,忍不住感叹,“清欢姐,你平时对着镜头总有点僵,今天怎么这么自然?”
苏清欢赶紧退开一步,假装去看厨房的橱柜:“哪有,可能是刚才风大,作者“炸锅的喵”推荐阅读《摆烂后我成了全网顶流》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眼睛有点不舒服。”
陆时衍笑了笑,没拆穿她,转头跟陈默讨论起镜头角度。房东阿姨在门口喊他们:“年轻人,要不要留下来吃晚饭?我儿子今天回来,买了条大草鱼,我做红烧鱼给你们尝尝!”
“不了阿姨,我们还有事,”苏清欢赶紧婉拒,“下次拍摄的时候,再麻烦您。”
离开出租屋时,天色己经有点暗了。陆时衍开车送苏清欢和林晓晓回公司,车上放着轻缓的爵士乐,林晓晓在后座刷着手机,突然“哇”了一声:“清欢姐,你看!陈老师把刚才试拍的照片发朋友圈了!还配文‘提前感受拍摄氛围,期待合作’!”
苏清欢拿出手机,点开陈默的朋友圈——第一张是阳台的空镜,第二张是陆时衍靠在栏杆上的侧影,第三张是她和陆时衍的那张同框照,只是角度选得巧妙,只拍了两人的侧脸和交叠的影子,没露正脸。评论区己经有不少人留言,有人问“这是新剧吗?”,还有人猜“陆时衍旁边的女生是谁?”。
“陈老师怎么把照片发出来了?”苏清欢有点担心,“会不会给团队添麻烦?”
“没事,”陆时衍从后视镜里看了她一眼,“陈老师是业内前辈,有分寸,没露正脸,不会引起误会。而且提前放点拍摄花絮,也能让粉丝有期待感。”
车子停在公司楼下,林晓晓先下了车,冲苏清欢挤了挤眼睛,识趣地跑进了写字楼。车厢里只剩下苏清欢和陆时衍,气氛突然有点安静。
“今天谢谢你过来,”苏清欢解开安全带,“本来只是约陈老师看场地,没想到麻烦你跑一趟。”
“不麻烦,”陆时衍转头看着她,“我也想早点看看拍摄场地,心里有数。对了,明天早上我让助理把拍摄合同送过来,你看看没问题的话,咱们就签字。”
苏清欢点点头,推开车门:“那我上去了,明天见。”
“等等,”陆时衍叫住她,从副驾驶座拿起一个纸袋,“这个给你。”
苏清欢接过纸袋,里面是个小盒子,打开一看,是一罐包装精致的桂花茶,罐子上印着“巷里小馆”的logo——正是上次他们吃饭的那家店。
“上次听你说喜欢桂花香,”陆时衍解释道,“这家店的桂花茶是自制的,用的是今年的新桂花,你试试。”
苏清欢捏着冰凉的罐子,心里却暖暖的:“谢谢,你太细心了。”
“应该的,”陆时衍笑了笑,“上去吧,晚上风大,别着凉。”
苏清欢点点头,转身跑进写字楼。她没立刻上楼,而是在一楼的玻璃门后停下,看着陆时衍的车缓缓驶离。她打开那罐桂花茶,凑近闻了闻,浓郁的桂花香混着淡淡的茶香,和那天晚上他外套上的味道,似乎有点像。
回到办公室时,林晓晓正趴在桌上等着她,看到她手里的桂花茶,立刻凑过来:“清欢姐,这又是陆哥送的?他也太会了吧!上次送早餐,这次送花茶,下次是不是该送……”
“别瞎猜,”苏清欢把桂花茶放进抽屉,“就是普通的同事关心。对了,明天陆时衍的助理送合同过来,你记得把咱们的合作条款再核对一遍,别出纰漏。”
林晓晓撇撇嘴,却还是乖乖点头:“知道啦,清欢姐。对了,王哥说下周拍摄,让咱们提前跟张阿姨定盒饭,他还特意交代,要给陆哥准备一份‘专属套餐’,少盐少辣,多加一个荷包蛋。”
苏清欢无奈地笑了:“他倒是会安排。行了,赶紧收拾东西下班,别耽误了张阿姨的晚饭时间——昨天你不是说要去她家蹭饭吗?”
“哎呀!差点忘了!”林晓晓赶紧抓起包,“清欢姐,我先走了,明天见!”
办公室里很快只剩下苏清欢一个人。她打开电脑,把下午和陈默、陆时衍讨论的拍摄细节整理成文档,又在清单上勾了“摄影师确认”和“场地确认”两项。窗外的天色彻底暗了下来,写字楼里的灯一盏盏熄灭,只有她的工位还亮着一盏小台灯。
她拿起桌上的桂花茶罐,又闻了闻,嘴角忍不住上扬。她知道,林晓晓和王建国都在八卦她和陆时衍的关系,但她心里清楚,他们现在只是合作关系,偶尔的关心,或许只是顶流对合作伙伴的礼貌。只是那份礼貌里,藏着的细心和记挂,却让她觉得,接下来的拍摄,好像真的值得期待。
她关了电脑,拿起包走出办公室。走廊里的声控灯随着她的脚步亮起,又在她身后熄灭。走到一楼时,她看到保安大叔正在锁门,笑着跟她打招呼:“苏小姐,今天下班挺晚啊,最近是不是很忙?”
“还好,在准备一个新项目,”苏清欢笑着回应,“王叔,您也早点下班。”
走出写字楼,晚风带着秋天的凉意吹过来,苏清欢裹紧了外套。她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月亮,很圆,很亮。她拿出手机,给陆时衍发了条微信:“桂花茶很好闻,谢谢。”
很快,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陆时衍的回复:“喜欢就好,下次拍摄间隙,可以泡来喝。”
苏清欢收起手机,快步走向公交站。路灯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她的脚步很轻快,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一样,暖暖的。她知道,合作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多琐碎的工作要做,但此刻,她却觉得,这样的日子,很踏实,也很有意思。
(http://www.220book.com/book/MNG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