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数十年,安靖医馆己成为大胤(后朝仍沿用其文化脉络)最负盛名的医馆之一,不仅医术精湛,更因“平价惠民”的祖训,深受百姓爱戴。这一年,医馆迎来一位特殊的学徒——萧明玥,她是萧惊寒的第十二代孙女,也是罕见的文武双全的女子:既能舞刀弄枪,承袭萧家军魂,又对医术痴迷,立志要像沈清辞那样,用医术守护百姓。
萧明玥初到医馆时,不少老医徒都觉得她“不务正业”——一个武将家的姑娘,不在军营历练,却来医馆捣鼓草药。但没过多久,大家就对她刮目相看:她认草药过目不忘,记药方举一反三,更难得的是,她继承了沈清辞的“急人所急”——有次城外突发洪水,她背着药箱蹚着齐腰的水去灾区,连续三天三夜没合眼,救下了十几个被困的老人和孩子。
这日,医馆接到消息,西北边境有游牧部落迁徙,途中爆发了“痘疹”(类似天花),不少人染病后高烧昏迷,边境守军也有多人感染,急需医者支援。萧明玥立刻主动请缨:“我去!我懂医术,也会武功,能保护自己,还能帮守军维持秩序!”
医馆馆主看着她坚定的眼神,想起了当年沈清辞主动前往北疆抗疫的模样,点头应允:“好!你带上‘痘疹解毒汤’的药方和药材,路上务必小心。对了,这是当年沈先生留下的‘防疫香囊’配方,你多做些带上,能防感染。”
萧明玥带着药材和香囊,快马加鞭赶往西北边境。抵达军营时,营中己是一片紧张——不少士兵躺在帐篷里,脸上和身上布满红疹,军医们急得团团转。她立刻卸下行李,一边指挥士兵搭建临时隔离帐篷,一边熬制解毒汤,还亲自为重症患者施针降温。
夜里,她巡诊时发现一个年轻士兵偷偷跑出隔离区,想去见营外的亲人。萧明玥拦住他,没有厉声呵斥,而是递给他一个防疫香囊:“我知道你想家,但痘疹传染性强,你现在出去,不仅会害了亲人,还会让更多战友染病。相信我,只要好好喝药,过几天就能痊愈,到时候再好好跟家人团聚,好不好?”
士兵看着她真诚的眼神,又看了看手中的香囊,羞愧地低下头,乖乖回到了隔离帐篷。
几日后,在萧明玥的诊治下,染病的士兵和百姓陆续康复。边境守将感激不己,特意为她举办了庆功宴。宴会上,守将举起酒杯:“萧姑娘,你不仅医术高明,还懂治军之道,真是萧惊寒将军和沈清辞先生的好后人!有你们这样的人在,边境才能安稳,百姓才能安心!”
萧明玥笑着摇头:“这是我该做的。我祖父常说,萧家的人,要么持剑守家国,要么持药救百姓,本质都是‘守护’。我只是在做祖辈们传下来的事而己。”
庆功宴后,萧明玥站在军营的瞭望塔上,望着远处的草原。夜风拂过,带来草药的清香,也仿佛带来了百年前的回响——她仿佛看到沈清辞在草原上为牧民施针,看到萧惊寒在战场上挥刀杀敌,看到他们携手守护家国的模样。
她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小的玉佩,这是萧家代代相传的物件,玉佩内侧刻着“守家”二字,与沈清辞当年的传家玉佩上的“济世”二字,恰好成对。萧明玥握紧玉佩,在心中默念:“先祖,你们放心,守护家国、济世救人的初心,我们会一首传下去,永远不会忘。”
后来,萧明玥在西北边境开设了第一家“安靖医馆分院”,既为士兵和牧民治病,也教当地百姓基础医术和防疫知识。她还将自己在边境的行医经验整理成册,补充到《民间简易医方集》中,让沈清辞的医术智慧,在西北边境开出了新的花朵。
而在京城的安靖医馆里,每当有新学徒来,馆主都会先给他们讲沈清辞和萧惊寒的故事,再让他们摸一摸那本泛黄的《民间简易医方集》,告诉他们:“医术的核心是‘仁心’,守护的本质是‘担当’。记住这两点,才算真正继承了先辈的衣钵。”
时光荏苒,药香绵延,军魂永续。沈清辞与萧惊寒的故事,早己不是简单的“传说”,而是融入了血脉的“传承”——它藏在每一副治病的药方里,藏在每一次守护的行动中,藏在每一个心怀“家国”与“百姓”的后人心里,永远温暖,永远有力量。
(http://www.220book.com/book/MOK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