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十余年,苏念安己长成挺拔青年,不仅继承了苏家的医术,更将《民间简易医方集》与历代祖辈的行医录融会贯通,在江南开设了“安靖医馆少年堂”,专门招收贫苦出身的孩子学医,教他们“医者仁心”的道理。
这年秋日,北疆传来消息——萧允之的儿子萧明轩在抵御外敌时受了重伤,军医们虽保住了他的性命,却无法缓解他腿部的剧痛,萧允之特意派人来请苏念安前往北疆诊治。
苏念安接到消息后,立刻收拾好医箱和一本新修订的《民间简易医方集》,里面补充了他这些年行医的新案例。临行前,少年堂的孩子们围着他,眼中满是不舍:“先生,您一定要早点回来,我们还等着您教我们新的药方呢!”
苏念安笑着摸了摸孩子们的头:“放心,先生很快就回来。你们要好好认草药、记药方,以后才能帮百姓治病,知道吗?”
孩子们用力点头,看着苏念安骑马远去。
抵达北疆军营时,萧明轩正躺在床上,脸色苍白,腿部得厉害。苏念安立刻为他诊脉,发现他腿部血脉瘀堵,若不及时疏通,恐会落下终身残疾。他从医箱里拿出银针,又取出一味北疆特有的“活血草”,对萧允之说:“萧叔,明轩兄这是血脉瘀堵所致,我先用银针疏通经络,再用活血草熬药外敷,不出半月,定能缓解疼痛。”
萧允之感激不己:“念安,这次真是多亏了你。你祖父、太祖父都曾来北疆救人,现在轮到你,你们苏家,真是我们萧家的恩人,也是北疆百姓的恩人。”
“萧叔言重了。”苏念安一边施针一边说,“当年沈先生和萧将军就是这样,互相帮衬,守护家国。我们现在做的,不过是继承他们的初心罢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念安每天为萧明轩施针、换药,还教他一些简单的经络按摩手法。萧明轩虽躺在床上,却对苏念安讲的行医故事很感兴趣,尤其是沈清辞在黑石城救萧惊寒、在草原抗疫的往事,听得入了迷。
“念安兄,你说沈先生当年面对那么多危险,就不害怕吗?”萧明轩好奇地问。
苏念安放下手中的药碗,笑着说:“肯定也怕,但她心里装着百姓,装着萧将军,装着家国,所以再危险也敢往前冲。就像你爹、你祖父,还有你,为了守护北疆,作者“爱吃盐卤虾爬子的杜”推荐阅读《嫡女医心:重生携系统定乾坤》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就算受伤也不退缩,这都是一样的初心啊。”
萧明轩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眼中渐渐有了光芒:“我明白了,不管是行医还是打仗,只要心里有要守护的人,就什么都不怕。”
半个月后,萧明轩的腿部疼痛果然缓解,还能慢慢下床走路。萧允之特意为苏念安举办了庆功宴,宴会上,草原各部落的首领都来敬酒,感谢苏念安的救治。
庆功宴后,苏念安和萧明轩坐在军营的瞭望塔上,看着远处的草原。苏念安从怀中掏出那本新修订的《民间简易医方集》,递给萧明轩:“这是我新修订的医书,里面加了不少适合草原的药方,你留着,以后若有牧民生病,也能派上用场。”
萧明轩接过医书,轻轻翻开,看到扉页上苏念安写的一行字:“初心如灯,照亮前路;医武同心,守护家国。”他抬头看向苏念安,眼中满是坚定:“念安兄,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保管这本书,不仅要守护好北疆,还要让牧民们都能用上这些药方,不辜负沈先生和萧将军的初心。”
苏念安笑着点头,望向远方的夕阳。余晖洒在草原上,像是给大地镀上了一层金光,远处的牛羊悠闲地吃草,牧民们的歌声随风传来,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
他知道,沈清辞与萧惊寒的初心,早己化作一盏不灭的灯,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守护者”的路。不管是江南的医馆,还是北疆的军营,不管是行医的苏家,还是守边的萧家,都在这盏灯的指引下,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这里的百姓。
返程时,萧明轩送了苏念安一匹上好的蒙古马,马背上挂着一个小小的铜铃,铃身上刻着“苏”“萧”两个字。“念安兄,这匹马送给你,以后你来北疆,它能带你走遍草原。这个铜铃,就当是我们两家‘医武同心’的见证。”
苏念安接过铜铃,轻轻摇晃,清脆的铃声在草原上回荡。他翻身上马,挥手向萧明轩告别,马蹄声渐渐远去,却将这份跨越世代的约定,永远留在了北疆的草原上。
回到江南后,苏念安把在北疆的经历讲给少年堂的孩子们听,还把萧明轩送的铜铃挂在医馆的屋檐下。每当风吹过,铜铃就会发出清脆的响声,像是在提醒所有人:初心如灯,永不熄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而那本《民间简易医方集》,则继续在时光中传递,被一代代医者补充、修订,成为了跨越千年的“守护之书”,让沈清辞与萧惊寒的初心,永远照亮着守护家国、济世救人的前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MOK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