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转眼五年。苏清和己长成十三岁的少女,不仅能熟练辨认上百种草药,还能独立为邻里诊治感冒、咳嗽等小病,少年堂的孩子们都喊她“小苏先生”。萧守疆也成了北疆军营里的“小卫士”,跟着父亲萧明轩学骑射、练兵法,闲暇时还会翻看那本《民间简易医方集》,把常用药方抄在小本子上,说要“以后帮牧民记方子”。
这年夏天,江南遭遇罕见旱灾,河流干涸,庄稼枯死,不少百姓中暑晕倒。苏念安带着苏清和在医馆外搭起“解暑凉茶棚”,免费为百姓施茶、诊治。苏清和守在茶棚前,一边给百姓递凉茶,一边用祖父教的“清心解暑汤”为中暑者降温,忙得满头大汗却毫无怨言。
“清和,歇会儿吧,你都忙了一上午了。”苏念安递过一块帕子,看着女儿晒得通红的脸颊,满眼心疼。
苏清和摇摇头,擦了擦汗:“爹,还有好多百姓等着喝凉茶呢,我不累。沈先生当年在北疆抗疫,肯定比我还辛苦,我这点累算什么。”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熟悉的铜铃声——清脆、急促,带着远方的气息。苏清和眼睛一亮,立刻朝着声音的方向跑去:“是守疆!一定是守疆来了!”
果然,萧守疆跟着萧明轩出现在巷口,父子俩骑着马,马背上驮着几大袋粮食和药材。“清和!我们来帮你们了!”萧守疆翻身下马,快步跑到苏清和面前,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布包,“这是北疆的‘雪菊’,泡在凉茶里能更解暑,我特意跟爹带来的!”
萧明轩也走上前,对苏念安说:“北疆草原今年收成好,听说江南旱灾,我就带了些粮食和药材过来,希望能帮上忙。守疆吵着要来,说要跟清和一起为百姓做事,我便带他来了。”
苏念安感激不己,立刻让人把粮食和药材卸下来,一部分分给受灾的百姓,一部分用来熬制解暑汤。苏清和和萧守疆则一起守在茶棚前,一个递茶、一个记账,配合得十分默契。有孩子中暑晕倒,苏清和立刻用银针施针,萧守疆则帮忙抬到阴凉处,还轻声安慰:“别怕,清和姐姐医术可好了,很快就会好的。”
傍晚时分,凉茶棚前的百姓渐渐散去。苏清和和萧守疆坐在医馆后院的石凳上,作者“爱吃盐卤虾爬子的杜”推荐阅读《嫡女医心:重生携系统定乾坤》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看着天边的晚霞,分享着各自的生活——苏清和说少年堂的孩子又认会了十种草药,萧守疆说自己在军营里射中了十环,两人叽叽喳喳,满是少年人的朝气。
“清和,等旱灾过去了,你跟我去北疆吧!”萧守疆突然说,眼中满是期待,“我带你去看草原的日出,去骑最快的马,还要带你去见查干部落的牧民,他们肯定会喜欢你熬的药!”
苏清和笑着点头:“好啊!等我再学好几种治大病的方子,就跟你去北疆。到时候,我给牧民治病,你帮我维持秩序,就像沈先生和萧将军当年一样!”
萧守疆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小的木牌,上面刻着“清和”与“守疆”两个名字,中间是一朵草药和一把剑:“这是我亲手刻的,你一个,我一个,就像我们的约定,永远不分开,一起守护百姓!”
苏清和接过木牌,紧紧攥在手里,心里暖暖的。她也从药圃里摘下一朵晒干的雪菊,递给萧守疆:“这是你上次带来的雪菊,我晒干了,你带回去泡在茶里,就像我一首在你身边一样。”
萧明轩和苏念安站在一旁,看着两个孩子的身影,相视而笑。他们知道,属于苏、萧两家的故事,属于“医武同心”的传承,正在这两个少年身上,以最鲜活的方式,继续书写下去。
几日后,萧明轩父子准备返回北疆。苏清和和苏念安送他们到城外,萧守疆勒住马,回头对苏清和喊:“清和,你一定要快点来北疆!我会等着你的!”
苏清和用力挥手,大声回应:“我会的!你也要好好练兵法,好好记药方,我们到时候一起守护草原!”
马蹄声渐渐远去,铜铃声也慢慢消散,但两个少年的约定,却像一颗种子,深深埋在了彼此的心里。苏清和低头看着手中的木牌,又望向北疆的方向,在心里默默说:沈先生,萧将军,我一定会像你们一样,用医术守护百姓,和守疆一起,把你们的初心传下去。
医馆屋檐下的铜铃被风吹响,清脆的声音回荡在天地间,像是在回应这份少年人的约定,也像是在告诉所有人:薪火相传,从不止于血脉;初心守护,永远属于心怀百姓的人。而属于苏清和与萧守疆的新旅程,才刚刚拉开序幕。
(http://www.220book.com/book/MOK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