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在西北、西南全面推广半年后,春风再次吹绿大靖的土地。这日清晨,御书房的奏折堆里,多了几份来自凉州、益州的 “喜报”—— 不同于此前的阻力报告,这些奏折字里行间满是振奋,字里行间皆是新政落地后的民生新貌。
最先引起萧景渊注意的,是凉州知府的奏折。奏折中写道:“自‘均田制’推行以来,凉州百姓分得土地共计二十万亩,朝廷发放的粮种与农具己全部投入耕作。今春雨水充沛,小麦长势喜人,预计亩产较去年增长三成;更有百姓自发开垦荒地,截至三月,新增耕地五万亩,百姓耕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奏折后还附了一张《凉州百姓耕作图》,画中百姓们在田间忙碌,脸上满是笑意,与去年粮荒时的愁苦模样判若两人。
紧随其后的益州奏折,同样带来好消息。西域都护府副都护在奏折中汇报:“益州土司己按约定缴纳税赋,数额较旧制增长三成;朝廷资助的畜牧业与纺织业己初见规模,蛮族百姓饲养的马匹数量增长五成,纺织的布匹不仅满足本地需求,还通过互市销往中原,蛮族与朝廷的关系愈发和睦,此前的对立情绪己基本消除。”
萧景渊将这些奏折递给身旁的谢珩,眼中满是欣慰:“半年前,凉州粮价上涨、益州土司抗命,如今却粮产增长、百姓和睦,新政的成效,比朕预期的还要好。”
谢珩接过奏折,仔细翻阅后,嘴角也露出笑意:“这都是陛下坚持推行新政、重视民生的结果。臣在凉州时便知,百姓只要有土地、有生计,便会真心拥护朝廷。如今成效显现,也印证了当初我们克服阻力、坚持改革的决定是正确的。”
新政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官员的奏折中,更体现在百姓的自发行动里。西月初,一支由凉州百姓组成的 “感恩队”,带着当地的特产 —— 小麦、羊皮、手工地毯,一路步行前往京城,只为向萧景渊与谢珩表达感激。这支队伍中,有此前无地可种的佃农,有被马家欺压的小商户,还有曾因粮荒险些饿死的老人,他们衣衫虽朴素,却带着最真挚的心意。
消息传回京城,萧景渊特意下令,允许百姓队伍入宫觐见。觐见当日,太极殿广场上,凉州百姓代表 —— 七十岁的王老汉,手持一份用红布包裹的《感恩书》,跪在地上,声音哽咽:“草民代表凉州百姓,叩谢陛下!若不是陛下推行‘均田制’,草民等这辈子都没有自己的土地,更不会有今日的温饱!陛下是百姓的再生父母啊!”
说着,王老汉将《感恩书》举过头顶,身后的百姓们也纷纷跪地,高呼 “陛下万岁”“谢将军千岁”,声音响彻广场,连宫中的内侍与禁军都为之动容。
萧景渊连忙命人扶起王老汉,亲自接过《感恩书》,语气温和:“老人家快请起!谋断山河:权臣的心头朱砂痣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谋断山河:权臣的心头朱砂痣最新章节随便看!推行新政、让百姓安居乐业,本就是朕的职责。你们能有今日的生活,是你们自己辛勤劳作的结果,不必谢朕。”
站在一旁的谢珩,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满是感慨。他想起去年在凉州,王老汉还因无地可种、家人挨饿,拉着他的衣袖哭诉;如今却能带着笑容、捧着感恩书入宫,这便是新政最真实的价值 —— 让百姓从 “苦熬” 变为 “实干”,从 “绝望” 变为 “希望”。
除了凉州的感恩队,益州的蛮族首领也派人送来礼物 —— 一匹日行千里的宝马,一张用金线绣成的 “民族团结图”,图中蛮族与汉族百姓共同耕作、放牧,寓意着两地和睦共处。使者还带来了蛮族首领的口信:“愿永远追随大靖陛下,遵守朝廷法度,与汉族百姓世代友好,不再有战乱。”
新政的成效,还辐射到了其他地区。中原地区的 “轻徭薄赋” 让百姓税负减轻,手工业与商业迅速发展,京城的商铺数量较去年增长两成;江南的 “吏治整顿” 让贪官污吏大幅减少,百姓告状有门,地方秩序愈发清明;漠北的 “边防改良” 让军队装备更新,边境冲突减少,牧民们可以安心放牧,与中原的贸易也更加频繁。
五月,户部呈上的年度统计报表显示:全国粮税收入较去年增长西成,国库储备充足;百姓户籍登记数量增长一成,流民减少;各地上报的 “民生纠纷” 较去年下降六成,社会秩序稳定。这些数据,无不印证着新政的成功,也让朝堂上的保守派官员彻底哑口无言,再也无人敢质疑新政的可行性。
这日傍晚,萧景渊与谢珩并肩站在皇宫的观景台上,俯瞰着京城的繁华景象 —— 街道上车水马龙,商铺灯火通明,百姓们提着灯笼、带着孩子在街头散步,一派安居乐业的盛世图景。
“你看,” 萧景渊指着下方的街道,语气中满是自豪,“这便是朕与你一同守护的江山,这便是新政带来的盛世。”
谢珩点头,目光坚定:“陛下,如今新政初见成效,但我们仍需继续努力。偏远地区的改革还需深化,百姓的生活还需进一步改善,大靖的盛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萧景渊转头看向谢珩,眼中满是温柔与信任:“是啊,路还很长,但只要有你在身边,与朕一同并肩,朕便有信心,让大靖的百姓永远过上这样的好日子,让大靖的盛世永远延续下去。”
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将他们的身影交织在一起。新政的成效,不仅让大靖的江山更加稳固,更让萧景渊与谢珩的情谊愈发深厚 —— 他们共同经历了改革的阻力,见证了民生的改善,也更加坚定了彼此的使命:以江山为诺,以百姓为念,用一生的努力,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盛世,书写大靖更加辉煌的历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MR2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