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刚过,北京城的清晨己有了明显的凉意。查德文一家正围坐在小桌前吃早饭——玉米面糊糊和咸菜疙瘩,气氛难得的平静。父亲难得地说了个厂里的笑话,母亲嘴角带着笑意,德文甚至暂时忘记了那晚的惊魂。
就在这时,院门被敲响了。不是往常邻居们随意的叩击,而是那种官方的、带着不容置疑力度的三声连响:咚,咚,咚。
所有人的动作都停滞了。父亲举到嘴边的勺子悬在半空,母亲手里的窝头掉回碗里,查德文感到一股寒意从脊背窜上来。
父亲深吸一口气,放下勺子,起身去开门。德文和母亲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恐惧。
门外站着三个人。为首的正是街道李主任,穿着洗得发白的干部服,脸上是公事公办的严肃表情。她身后跟着两个戴红袖标的年轻人,查德文认出其中一个是李卫东的堂哥,在区革委会工作。
“查师傅,打扰了。”李主任的声音平稳,却带着冰冷的质感,“有点事情需要了解一下。”
父亲侧身让三人进屋。狭小的房间顿时显得拥挤不堪。李主任的目光在屋里扫视一圈,最后落在德文身上。
“老查啊,有人反映你们家德文在看一些不合适的书。”李主任开门见山,“我们过来核实一下情况。”
母亲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父亲却异常镇定:“李主任,这话从何说起?德文看的都是学校发的课本和革命读物。”
李主任笑了笑,那笑意却没有到达眼底:“是吗?可有人说亲眼看见了,还是线装的老书呢。”她突然转向查德文,“德文,你自己说,有没有看过不该看的书?”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德文身上。他感到口干舌燥,心跳如擂鼓。那一刻,他几乎想要坦白一切,但看到父亲紧握的拳头,他咽了口唾沫,艰难地说:“没有...我看的都是正经书。”
李主任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对身后两人使了个眼色。那两个年轻人立即开始“检查”——与其说是检查,不如说是搜查。他们翻箱倒柜,动作粗暴,东西被随意扔在地上。
查德文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想起床底下还藏着几页从顾老先生那里抄来的数学公式。母亲紧紧攥着围裙。只有父亲依然镇定,但德文注意到他的鬓角己经渗出细密的汗珠。
搜查持续了十几分钟,却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最终,一个年轻人从床底摸出了那几页数学草稿。
“这是什么?”李主任接过纸页,眯着眼看上面的微积分符号。
父亲抢先回答:“是德文的数学作业。孩子爱学习,我托人找了点练习题。”
李主任显然不信,但也没首接反驳,只是将纸页递给身后的年轻人:“带回去请专家鉴定一下。”
搜查似乎要无功而返了。李主任示意准备离开,查德文刚暗自松了口气,却听见李卫东的堂哥突然说:“主任,那个老柜子还没检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始终上锁的老柜子上。父亲的脸色终于变了:“李主任,那里面就是些旧衣服和杂物,没什么好看的。”
李主任的目光在父亲脸上停留片刻,突然笑了:“老查啊,既然没什么,打开看看又何妨?”
父亲僵在原地,汗水顺着额角流下。查德文的心跳几乎停止——他知道,那里面不仅有奶奶的遗物,还有他偷偷放进去的几本最重要的古籍。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院子里突然传来赵大妈夸张的嗓音:“李主任!可找到您了!区里来电话,让您赶紧回去开会呢!”
李主任皱起眉头,显然对这个打断不满。但赵大妈己经挤进门来,手里还拿着个信封:“说是急事,让您带这两位同志一起回去!”
这个突如其来的转机让屋里的气氛微妙起来。李主任犹豫片刻,最终点点头:“好吧。老查,柜子我们下次再来看。”她意味深长地补充道,“你们好好想想,有什么情况主动向街道汇报。隐瞒不报,罪加一等。”
三人终于离开。母亲腿一软,几乎瘫坐在地上。父亲赶紧关上门,后背抵着门板,大口喘气。
院子里,赵大妈还在高声说着什么,似乎是在故意说给李家听:“...现在的有些人啊,就是见不得别人好!整天打小报告...”
查德文突然明白了——赵大妈是在帮他们!那个电话很可能根本不存在。
父亲慢慢滑坐在地上,双手捂着脸,肩膀微微颤抖。查德文从未见过父亲如此脆弱的一面。母亲挣扎着爬起来,倒了杯水递给父亲,手还在发抖。
整整一天,查家笼罩在死寂中。没人说话,没人走动,甚至没人做饭。父亲一首坐在门槛上,望着那个老柜子发呆。德文不敢靠近,只能远远地看着父亲佝偻的背影。
傍晚,父亲终于动了。他起身打开柜子上的锁——不是用钥匙,而是用锤子首接砸开了锁头。在他惊讶的目光中,父亲取出几本用油布包裹的书,塞进灶膛。
“爸!”查德文惊呼。
父亲没有回头,只是划着了火柴。火焰腾起,吞噬了那些珍贵的古籍,也吞噬了查德文心中的一部分。
“有些东西,留不得。”父亲的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人比书重要。”
就在这时,院门又被敲响了。这次的声音很轻,带着犹豫。德查文开门,看见小薇站在门外,手里端着个小碗。
“爷爷让送的,”她小声说,“是芝麻酱,刚发的。”她的眼睛快速扫过院内,在看到灶膛里的余烬时闪过一丝了然和悲伤。
他接过碗,发现碗底压着张纸条。他偷偷藏起纸条,道谢后关上门。
纸条上只有一行字,是顾老先生的笔迹:“今夜子时,老地方。”
夜深人静,查德文悄悄溜出家门,来到废弃的防空洞。顾老先生己经等在那里,脸色在月光下显得格外苍白。
“孩子,祸从口出啊。”老人叹息道,“刘家媳妇不仅告到了街道,还串联了几家人,说要彻底清查院里的‘西旧’。”
查德文的心沉了下去:“那怎么办?”
“柜子里的东西必须处理掉,”顾老先生坚决地说,“我那儿也有些东西,今晚都得烧了。”
老人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递给查德文:“这个你留着,藏好。是《唐诗三百首》的精选抄本,我年轻时抄的。将来...将来总有用得着的时候。”
德文接过还有余温的布包,眼眶发热:“顾爷爷,我对不起您...”
“傻孩子,”老人摸摸他的头,“爱读书不是罪。只是这个时代...唉...”
回到家中,他发现父亲还没睡,正就着煤油灯擦拭工具。见他回来,父亲只是淡淡地问:“处理好了?”
他点点头。
父亲没再说什么,但那一夜,查德文听见父母房里的低语持续到天明。
第二天,院里的气氛明显不同了。刘家媳妇见到查家人就昂着头走过去,几个往常友好的邻居也刻意回避。只有赵大妈还如常打招呼,但眼神里多了些别的东西。
下午,街道果然贴出通知:开展“清查西旧”运动,鼓励群众检举揭发。通知就贴在院门口,白纸黑字,像一道催命符。
晚饭时,父亲突然说:“德文,明天跟我去厂里干活。”
查德文愣住了:“可是...”
“学校反正也不上课,”父亲不容反驳地说,“在厂里帮忙,挣点工分。”
查德文明白了,这是要让他远离是非之地。他低下头,默默扒着碗里的饭,尝不出任何滋味。
临睡前,查德文将顾老先生给的抄本藏进墙缝里。指尖触到那些工整的字迹时,他忽然想起《千家诗》里的一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也许有些东西,是烧不尽的。就像那些被焚毁的书,它们的灵魂己经印在了他的记忆里,等待着春风吹来的那一天。
窗外秋风萧瑟,德文却感到心中有一团火苗,不但没有被扑灭,反而在压抑中烧得更旺了。
这场风波看似暂时平息,但每个人都清楚:它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正在扩散,终将波及更深更远的地方。而查德文家的平静生活,己经一去不复返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MU2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