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陵城头,黑色的秦旗取代了楚国的凤凰旗,在汉江的风中猎猎作响。元青站在城楼上,远眺着烟波浩渺的汉水和南方隐约的山峦轮廓。兵不血刃拿下竟陵,只是南征的第一步。如何将这颗楔入楚境的钉子变成无法撼动的砥柱,进而搅动整个楚国局势,才是真正的考验。
他采取了一系列组合拳:
其一,固防立威。 工城锐士营展现出惊人效率,在竟陵原有城防基础上,加高加固城墙,增修弩砲阵地和望楼,并在城外关键地段挖掘壕沟,设置拒马。汉水之上,秦军楼船日夜巡弋,控制水道。元青亲自巡查防务,要求做到“虽蚊蚋不可入”。强大的防御姿态,既是为了抵御可能到来的楚军反扑,更是向楚国展示秦军扎根于此的决心。
其二,怀柔安民。 元青严令部队恪守“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对竟陵百姓秋毫无犯。他将部分缴获的楚国官仓粮食分发给贫民,并沿用秦国制度,轻徭薄赋(相对于楚国苛政),迅速稳定了城内秩序。对于投降的楚国降卒,愿意留下的编入辅兵,不愿留下的发给路费遣散。此举与昌平君叛乱后楚军的横征暴敛形成鲜明对比,竟陵及周边地区的民心逐渐倾向稳定,甚至开始有流民返回。
其三,间敌惑敌。 元青充分利用昌平君叛乱后的混乱局面,派出大量细作,在郢陈乃至更远的楚地散播谣言:有的说秦军只是先锋,六十万大军不日即到;有的说楚王欲追究郢陈地区官员附逆昌平君之责;更有甚者,伪造书信,离间郢陈守将与楚国朝廷的关系。这些真假难辨的消息,加剧了楚国内部的猜忌和恐慌。
其西,外交试探。 他授意李信,在武装侦察的同时,与几支势力较大的楚国地方封君进行秘密接触。元青给出的条件颇具诱惑:若肯暗中归秦,不仅可保全封地爵位,将来灭楚之后,更有重赏;若执意与秦为敌,则大军一到,玉石俱焚。这些接触虽未立刻取得突破,但像毒刺一样扎进了楚国本就脆弱的地方势力关系中。
元青的稳扎稳打,很快收到了效果。竟陵如同一颗投入楚国这潭浑水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不断扩大。郢陈地区的楚军指挥官项燕(并非后来那位大名鼎鼎的项羽祖父,但亦是楚国宿将)不敢怠慢,不断向寿春求援,并调动兵力,试图对竟陵形成包围之势,但慑于秦军严整的防御和强大的水师,迟迟不敢发动大规模进攻,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
这一日,元青正在查看最新绘制的郢陈周边地形图,李信带着一身水汽从外面回来,脸上带着兴奋之色:“将军!好消息!我们在汉水下游截获了一支楚国粮队,缴获粮草无数!还抓了几个舌头,青元君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据称是寿春派往郢陈劳军的官员!”
元青目光一凝:“哦?可曾探得楚军虚实?”
李信笑道:“正要禀报!据那官员透露,楚王对项燕迟迟不能驱赶我军甚为不满,己严令其限期克复竟陵!但楚国内部对如何用兵分歧很大,有主张调集重兵强攻的,有主张断我粮道困死我等的,还有的甚至建议……割让竟陵以北之地,与我议和!”
“议和?”元青嘴角勾起一丝冷笑,“看来我们的到来,确实让楚王坐卧不安了。项燕压力巨大,这既是危机,也是机会。”
他沉吟片刻,下令:“将缴获的粮草,部分分给竟陵百姓,部分入库。那几个楚国官员,好生看管,但要让他们‘不小心’听到一些消息……”
“将军的意思是?”
“让他们听到,我军粮草充足,后续援兵即将抵达,并且……我们对郢陈某些人的‘暗中联络’颇为满意。”元青眼中闪过谋算的光芒,“然后,找个机会,放他们其中一两人‘逃’回郢陈。”
李信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抚掌笑道:“妙啊!将军此计,是要让项燕和楚王更加猜忌郢陈本地势力,甚至可能逼得项燕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冒险来攻!”
“不错。”元青点头,“我们以逸待劳,正好可以借此机会,狠狠挫一下楚军的锐气,进一步巩固竟陵的地位。传令下去,各军加强戒备,尤其是水陆要道,多设暗哨。我们要给项燕准备一份‘大礼’。”
果然,不久后,“逃”回郢陈的楚国官员,将“秦军势大、粮草充足、并与郢陈内部有勾结”的恐怖消息带给了项燕和楚王派来的监军。楚王大怒,连下诏书斥责项燕无能,并怀疑其与秦军有染。项燕内外交困,被逼无奈,终于决定集结郢陈地区所能调动的西万兵马,水陆并进,试图趁秦军“立足未稳”,一举夺回竟陵。
楚军动向,早己被元青布下的眼线探知。他闻报后,不惊反喜:“鱼儿上钩了!”
他立刻进行部署:令李信率一万五千精锐步兵和全部楼船水师,依托竟陵城和汉水,正面迎击楚军陆军主力,务求坚守,消耗敌军;同时,他亲率章邯等部骑兵和工城锐士营精锐共万人,秘密乘船沿汉水支流南下,绕至楚军侧后,准备在其攻城受挫、士气低落时,发动致命一击!
一场围绕竟陵攻防的关键战役,即将爆发。元青要以这场胜利,来向秦王、向朝堂、向天下证明,他这颗楔入楚境的钉子,不仅钉得牢,更能让楚国痛入骨髓!竟陵,将成为他南征功业的第一个耀眼坐标。
(http://www.220book.com/book/MZM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