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刚过,寒风卷着枯叶在种子银行门前打转。董海舟裹紧棉袄,看着墙上新挂的"北方抗旱小麦研究中心"铜牌,呼出的白气在牌子上结了一层薄霜。
"老董!"徐温玲从仓库探出头,手里晃着一封信,"'金穗11号'在甘肃试种成功了!亩产破千!"
董海舟刚要接过信,远处传来汽车急刹声。一辆挂着省城牌照的吉普车停在院外,下来三个穿呢子大衣的干部,领头的竟是省农科院的孙副院长。
"老董啊,"孙副院长热情地握住董海舟的手,"院里决定调你回省城,主持新品种研发中心!"
董海舟还没说话,徐温玲先开了口:"那这边的研究中心怎么办?"
"当然要保留。"孙副院长笑着递过调令,"不过重点要转向分子育种了。省里拨了五十万美元外汇,引进美国最先进的基因检测设备。"
董海舟扫了眼调令,突然注意到附件上的合作单位名单——赫然列着先锋公司和另一家外资种业巨头。
"这是要我们给外国人打工?"董海舟把调令塞回去。
孙副院长脸色一沉:"老董,别不识抬举!这是钱学森同志倡导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正僵持着,村口又开来辆小轿车。车门一开,钻出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自我介绍是先锋公司的中国区代表李明。
"董教授!"李明操着流利的中文,"我们公司愿意高价购买'金穗11号'的海外经销权。"
董海舟冷笑:"然后呢?申请专利再高价卖回中国?"
李明不慌不忙地打开公文包:"您误会了。我们可以共同成立实验室,您当首席科学家,年薪十万美元..."
"滚!"董海舟的吼声惊飞了树上的麻雀。
孙副院长一行人悻悻离去后,徐温玲忧心忡忡地说:"他们不会善罢甘休的。"
果然,三天后县里来了通知:因"科研布局调整",停止向青山村研究中心拨付经费。更蹊跷的是,原先答应收购"金穗11号"的省种子公司突然毁约,理由是"品种权属不清"。
腊月里,董海舟蹲在试验田边,看着被寒风吹得东倒西歪的麦苗。老郑急匆匆跑来:"董老师,不好了!村里好几户的麦种被人偷了!"
被盗的正是留着做种的"金穗11号"。更诡异的是,小偷对普通财物分文未动,只偷麦种。
"这是冲着种子来的。"董海舟连夜将军区农场存放的备份种子转移到山洞里。
春节刚过,一个爆炸性消息传来:某外资公司宣布研发出新型抗旱小麦,即将在华推广。报纸上登出的麦穗照片,与"金穗11号"一模一样!
"无耻!"徐温玲气得摔了报纸,"他们偷了我们的种子!"
董海舟却异常冷静:"去把历年实验记录都找出来。"
在厚厚的记录本里,他们找到了决定性的证据——"金穗11号"某个特殊性状的详细选育过程,是任何实验室都无法伪造的。
正当他们准备去省里举报时,孙副院长突然带着工作组来了,宣布要"清查科研经费使用情况"。检查组翻箱倒柜,最后竟从会计室保险柜里"发现"了一沓外汇券!
"董海舟!"孙副院长义正词严,"你涉嫌贪污科研经费,暂停一切职务!"
董海舟看着那些崭新的外汇券,突然笑了:"演戏演全套,你们倒是下本钱。"
关键时刻,徐温玲带着军区保卫处的人赶到。原来她早就发现会计室有人潜入,暗中拍了照片。铁证如山,孙副院长不得不承认是受人指使。
顺着这条线,纪委很快查到了幕后黑手——分管农业的副省长,正是他默许外资公司窃取"金穗11号"。
惊蛰这天,董海舟和徐温玲站在返青的麦田边。远处传来拖拉机的轰鸣,新一年的播种开始了。
"老董,"徐温玲突然说,"我有个想法。咱们把'金穗11号'的育种方法写成小册子,免费发给农民。"
董海舟眼睛一亮:"好主意!让农民自己留种,看他们还怎么垄断!"
风吹麦浪,沙沙作响。那些金黄的种子在泥土中生根发芽,如同生生不息的希望,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绵延。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70年代下乡知青》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R2G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