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这天,董海舟站在种子仓库前,看着乡亲们排队领取"金穗11号"原种。这是"一支鞭"与"金穗10号"杂交选育的新品种,抗旱又高产。老郑捧着金灿灿的麦种,笑得合不拢嘴:"董老师,这穗头比俺家擀面杖还粗!"
徐温玲正给领种的村民登记,忽然抬头望向村口——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来,后面还跟着辆面包车。车门打开,下来几个穿干部服的人,领头的竟是多年不见的赵立新!他右手那半截小指依旧刺眼,身上的西装却换成了笔挺的中山装。
"董教授!"赵立新笑容满面地伸出手,"别来无恙啊!"
董海舟没接他的手:"你又出来祸害人了?"
"这话说的,"赵立新不以为忤,"我现在是省扶贫办特聘专家,专门推广良种。"他指了指面包车,"今天给乡亲们送化肥来了,免费的!"
村民们面面相觑。老郑啐了一口:"黄鼠狼给鸡拜年!"
赵立新仿佛没听见,自顾自地打开面包车后门。里面果然堆满印着"扶贫专用"的化肥袋。他热情地招呼:"来来来,见者有份!"
"等等。"董海舟拦住要上前的村民,抓起一把化肥在掌心搓了搓,"这化肥哪产的?怎么有股怪味?"
赵立新脸色微变:"这是...是最新配方..."
徐温玲机灵地装了一小袋样品:"正好农科院要化验,我带点回去。"
赵立新慌忙阻拦:"这是扶贫物资,不能..."
话没说完,远处传来拖拉机轰鸣声。军区农场的李场长带着几个战士来了:"董老师,您要的良种我们送来了!"
看到穿军装的,赵立新顿时蔫了,匆匆带人离开。但那些"扶贫化肥"却故意留在了村委会门口。
三天后,化验结果令人震惊:那些化肥里掺了大量除草剂,一旦施用会导致绝收!更可怕的是,包装袋上赫然印着董海舟他们"种子银行"的标签。
作者“金扬”推荐阅读《70年代下乡知青》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这是要栽赃我们!"徐温玲气得首跺脚。
董海舟却异常冷静:"他敢这么明目张胆,背后肯定有人撑腰。"
果然,第二天县里就来了调查组,以"销售伪劣农资"为由查封了种子银行。带队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年那个假张处长——他现在成了真处长。
仓库封条贴上的那一刻,老郑带着全村老少围住了调查组:"你们这是要断俺们的活路啊!"
张处长冷笑:"老人家,我们这是依法办事。这些种子没有经过正规审定..."
"放屁!"一个后生忍不住骂道,"俺们种了几十年地,还要你们教啥叫好种子?"
眼看场面要失控,董海舟站了出来:"张处长,查封可以,但请出具正式文书。"
张处长掏出一纸公文,董海舟仔细一看,突然笑了:"你这文件有问题。根据《种子管理条例》,地方品种不在审定范围内!"
现场鸦雀无声。张处长额头冒汗,慌忙收起公文:"你...你懂什么!这是上级指示!"
"哪个上级?"一个洪亮的声音从人群后传来。大家回头一看,陈老带着省人大的几位代表不知何时到了。
在铁的事实面前,张处长不得不承认是受人指使。顺着这条线,纪委很快查出了赵立新的新靠山——分管扶贫的刘副县长,正是他违规将赵立新塞进扶贫办。
霜降这天,种子银行重新开张。董海舟和徐温玲正在整理种子,邮递员送来一封北京来信。信中说,"金穗11号"被列入国家抗旱推广计划,将在北方八省试种。
"总算熬出头了。"徐温玲长舒一口气。
董海舟却摇摇头,指着远处正在施工的厂房:"看到那个了吗?外资种子公司建的加工厂。我们的斗争,才刚开始..."
风吹麦浪,沙沙作响。那些金黄的种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像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
(http://www.220book.com/book/R2G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