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站的牌子挂上去第三天,就被人用黑漆涂了个大叉。徐温玲用抹布使劲擦着,木质牌面粗糙的纹路磨得她掌心发红。身后,董海舟正和送货员理论。
"二百斤的预算只给五十斤?"董海舟指着单据,脖子上青筋凸起,"化肥又不是猪肉,还能克扣?"
送货员缩着脖子:"马局长特批的,说你们刚成立用不了那么多..."
徐温玲擦牌子的手顿了一下。马德才,县农业局副局长,自从她和董海舟空降农技站,这位马局长就处处刁难。报到第一天就阴阳怪气地说:"省里来的大知识分子,可别嫌我们庙小。"
"先用着吧。"徐温玲走过来,轻轻按住董海舟青筋暴起的手,"总比没有强。"
董海舟气呼呼地踢了脚轮胎,送货员趁机跳上车跑了。两人望着那袋可怜的化肥和空荡荡的农技站小院——所谓的"站"其实就是两间旧仓库改的,连实验台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
"先去看看试验田。"徐温玲拎起装着麦种的布袋。
县里划拨的试验田在城郊,位置倒不错,就是走到跟前两人都愣住了——地里横七竖八堆着建筑垃圾,碎砖头、水泥块像疮疤一样趴在黑土地上。
"这他妈..."董海舟的脏话还没说完,一个佝偻身影从地头窝棚里钻出来。
"小徐!小董!"张大爷小跑过来,旧军大衣下摆在风中扑棱,"昨儿半夜来了一帮人,开着拖拉机倒的。我听见动静出来看,他们亮出县里的条子,说这块地改规划了..."
徐温玲蹲下身,从砖缝里抠出一撮土捻了捻。好土,油黑油黑的,捏在手里像能挤出油来。她突然想起父亲说过:好庄稼把式看土不是用眼,是用心。
"大爷,村里谁家自留地愿意借我们一垄?"她抬头问。
张大爷眼睛一亮:"我家!东头那半亩,向阳又背风!"
"不够。"董海舟皱眉,"至少要三亩才能做对比实验。"
"一家一垄呢?"徐温玲眼睛亮起来,"十家就是十垄,分散在不同地块,数据更有说服力!"
张大爷拍大腿:"这主意好!我这就去找人!"
三天后,一个奇特的"星火试验网"在向阳屯周边形成了。张家种抗寒品种,李家试密植法,王家用新配方肥...徐温玲每天骑着借来的自行车奔波在各家地头,董海舟则埋头在拖拉机站后院改造他的播种机。
"马局长,他们这是搞'农村包围城市'啊!"秘书小刘汇报道。
马德才冷笑一声,圆脸上的肥肉抖了抖:"秋后算账的时候,看他们怎么收场!"
转眼到了播种季。徐温玲的"冰封法"麦种成了抢手货,连邻县的农民都跑来换种。这天她正在张大爷家地头指导播种,突然听见远处传来嘈杂声。
"不好!"张大爷的小孙子飞奔过来,"县里来人了,要拆董叔的车间!"
徐温玲扔下记录本就跑。拖拉机站后院己经围满了人,马德才带着几个红袖章站在一堆零件前,董海舟则像护崽的母鸡似的张开双臂挡在前面。
"无证经营!非法改装!"马德才挥舞着文件,"这些破烂必须没收!"
"破烂?"董海舟抓起一个齿轮,"这是改良播种机的核心部件!能省三成种子!"
马德才嗤之以鼻:"有生产许可证吗?通过质检了吗?"他转向围观的群众,"乡亲们别上当,这种土造机器出了问题,哭都来不及!"
人群骚动起来。徐温玲挤到前排,正好听见董海舟的怒吼:"你懂个屁!农民等不起你们那套官僚程序!"
"董海舟!"马德才像抓住把柄似的尖叫,"辱骂领导干部,反了你了!"他对身后的人挥手,"给我拆!"
红袖章们一拥而上。混乱中,徐温玲看见董海舟的后背被人用铁棍狠狠砸了一下,他却仍死死护住那台半成品的播种机。她不知哪来的勇气,冲上去一把抓住马德才的手腕。
"马局长!"她声音不大但异常清晰,"您去年发表在《农业科技》上的论文,数据是从哪来的?"
马德才的脸色瞬间变了:"胡...胡说什么!"
"第14页的增产数据,"徐温玲紧盯着他,"和我父亲1965年在向阳屯的试验记录一字不差。"
现场突然安静下来。金扬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马德才的胖脸涨成猪肝色,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话。就在这时,人群外传来拖拉机轰鸣声——老马主任带着公社的人赶到了。
"马德才!"老马主任跳下车,"你凭什么拆农技站的设备?这是县委特批的项目!"
马德才的气势顿时矮了半截:"老马,你这是..."
"少废话!"老马主任亮出一份文件,"刘书记的批示,农技站工作由公社首接监督,县农业局不得无故干涉!"
原来徐温玲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出,提前请周默走了程序。马德才灰溜溜地走了,但临走时那阴毒的眼神让人不寒而栗。
当晚,董海舟趴在农技站的木板床上,徐温玲给他后背的淤青上药。
"嘶——轻点!"他龇牙咧嘴,"那王八蛋下手真狠。"
徐温玲的手指轻轻抚过那道青紫的伤痕:"明天开始,咱们得留个心眼。马德才不会就这么算了。"
"怕他个鸟!"董海舟想翻身,又疼得倒抽冷气,"有老马主任撑腰..."
徐温玲摇摇头。她下午特意去县档案馆查了资料,发现马德才竟与当年的"丰收计划"有牵连——1976年他曾是向阳屯试验站的行政干事,而父亲和周振华出事那年,他莫名其妙调到了县里。
夜深了,董海舟的鼾声响起。徐温玲轻手轻脚地来到外间,借着煤油灯翻看父亲的旧笔记。突然,一张泛黄的纸条从扉页滑落——
"马与林过从甚密,需警惕。76.8.15"
林?徐温玲心头一震。是巧合吗?林小曼的父亲,不正是市农业局的林副局长?
第二天一早,张大爷火急火燎地跑来报信:马德才带人去各家自留地,说要"清理非法试验田"!徐温玲和董海舟赶到时,马德才正指挥人拔李铁柱家的麦苗。
"住手!"董海舟一个箭步冲上去,却被两个红袖章拦住。
马德才得意洋洋地晃着文件:"县里新规定,自留地不得用于商业试验!这些乱七八糟的苗子必须铲除!"
徐温玲冷静地走到地头,从包里取出个本子:"马局长,请看这是李铁柱家去年的收成和现在的苗情对比。"
本子上密密麻麻记着数据,还贴着不同生长阶段的麦苗标本。围观的乡亲们传看着,发出阵阵惊叹。
"增产三成不止!"
"这麦秆多壮实!"
"我家明年也要试..."
马德才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突然,远处传来隆隆的机器声——董海舟不知什么时候溜走了,此刻正驾驶着他那台"非法改装"的播种机驶来!
"乡亲们!"董海舟跳下驾驶座,"这台机器我改了三点:排种器、开沟器、镇压轮。省种子、出苗齐、保墒好!谁想试试?"
人群沸腾了。马德才被挤到一边,眼睁睁看着农民们争相爬上播种机。他的权威在这片黑土地上,在实实在在的增产面前,碎成了渣。
"你们...你们给我等着!"他撂下狠话,灰溜溜地走了。
当晚,徐温玲在整理档案时发现更多蛛丝马迹:马德才的升迁轨迹与"丰收计划"的变故高度重合;而他与林副局长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七十年代初...
"玲子!"董海舟突然推门进来,脸上带着诡异的兴奋,"我刚从拖拉机站回来,听见马德才在打电话..."他压低声音,"他说'那件事千万不能让人知道,特别是周默在查...'"
徐温玲心跳加速。她想起父亲笔记中提到的"安全锁",想起自己锁骨下那个会发光的编码,想起周默对"丰收计划"的特别关注...
"海舟,"她严肃地说,"我们得去趟省城找周默。"
"现在?"董海舟瞪大眼睛,"秋播马上..."
徐温玲己经收拾起资料:"有些事比播种更重要。"
夜色如墨,两人骑着借来的摩托车向省城疾驰。后座上,徐温玲紧抱着董海舟的腰,额头贴在他宽阔的背上。风在耳边呼啸,仿佛在诉说一个埋藏多年的秘密。
而在他们身后,马德才办公室的灯亮了一整夜。天明时分,一份加密电报发往市农业局,收件人是林副局长。窗外,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照在那片试验田上——那里的麦苗己经破土,嫩绿的叶片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像极了徐温玲得知真相时落下的泪。
(http://www.220book.com/book/R2G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