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6章 北京的治疗

小说: 70年代下乡知青   作者:金扬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70年代下乡知青 http://www.220book.com/book/R2GU/ 章节无错乱精修!
 金扬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北京的秋天来得早,凉风卷着枯黄的梧桐叶,在医院的长廊上打着旋儿。徐温玲守在病房外,手里攥着董海舟的X光片,医生的话像刀子一样刻在她心里——**“放射性肺纤维化,治愈率不足30%。”**

病房里,董海舟半靠在床头,手里翻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那是徐温玲的父亲留下的育种记录。他的咳嗽声断断续续,每一声都像是从胸腔深处挤出来的。

“温玲。”他抬头,看见她站在门口,眼眶微红,手里还捏着一封刚拆开的信。

“省农科院来的?”他问。

徐温玲抿着嘴,把信递给他:“马主任把你的名字从‘金穗9号’的成果报告里划掉了。”

董海舟的手指在信纸上顿了一下,随即笑了笑:“没事,品种能推广就行。”

“什么叫没事?!”徐温玲猛地拍在床头柜上,震得水杯晃了晃,“你为了这些种子,连命都快搭进去了,他们凭什么……”

“温玲。”董海舟轻轻握住她的手腕,掌心粗糙却温暖,“育种不是为了署名。”

她眼眶发热,别过脸去。

窗外,风吹得树枝沙沙作响,像极了红旗公社的玉米地。

苏晓芸拎着一网兜水果推门进来,脸上挂着明媚的笑:“董老师,我带了点苹果,医生说对肺好。”

她的目光在徐温玲身上停留了一瞬,随即自然地走到病床边,从包里拿出一叠资料:“对了,林教授让我把这个给您,是国外最新的辐射病治疗论文,他说……”

她话没说完,徐温玲己经站起身:“我去打水。”

走廊上,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里那股莫名的烦躁。苏晓芸年轻、热情,又是农大的高材生,对董海舟的崇拜几乎写在脸上。而她呢?除了固执地守着父亲的育种事业,似乎什么都没给过他。

正出神,身后传来脚步声。

“师母。”苏晓芸跟了出来,手里还拿着那叠资料,“您别误会,我只是……”

“我没误会。”徐温玲打断她,“你是来学习的,做好你的事就行。”

苏晓芸咬了咬唇,突然压低声音:“其实……马主任这次来北京,不只是为了学术会议。”

徐温玲猛地抬头:“什么意思?”

“他昨天去见了农科院的一个领导,我偶然听到他们在谈‘金穗10号’的专利问题。”

徐温玲的手指攥紧了暖水瓶。

三天后,徐温玲在农科院的招待所堵住了马主任。

“哟,小徐?”马主任推了推眼镜,笑得虚伪,“怎么,董海舟的病好些了?”

“马主任。”徐温玲首接摊牌,“‘金穗10号’的育种数据,您打算怎么处理?”

马主任的笑容僵了一瞬,随即恢复自然:“小徐啊,你这话说的,省里只是统一管理科研成果,又不是要抢你们的……”

“那为什么把董海舟的名字从报告里删了?”

马主任叹了口气,故作无奈:“小董的身体状况你也知道,万一……这项目总得有人接手吧?”

徐温玲的指甲掐进掌心,冷笑:“所以您就打算摘桃子?”

马主任脸色一沉:“徐温玲!注意你的态度!你们私自带走育种材料,本来就是违规!要不是看在你父亲的面子上……”

“我父亲的面子?”徐温玲猛地打断他,“我父亲要是知道你们这么对待他的学生,怕是棺材板都压不住!”

马主任被噎得脸色铁青,摔门而去。

回到医院,徐温玲把马主任的事告诉了董海舟。

他听完,沉默了很久,最后只说了一句:“温玲,我们回西南吧。”

“什么?”徐温玲不可置信,“你的治疗才刚开始!”

“林教授说了,我的病……不是短时间能治好的。”董海舟苦笑,“与其在这儿耗着,不如回去把‘金穗10号’做完。”

徐温玲红了眼眶:“可你的身体……”

“没事。”他轻轻握住她的手,“我答应过徐老师,要看着这些种子长大。”

窗外,夕阳西沉,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回到西南农大后,他们发现试验田被人动了手脚——**“金穗10号”的父本植株全部枯黄,像是被人喷了除草剂。**

徐温玲跪在田埂上,手指颤抖地抚过枯萎的叶片,喉咙发紧:“怎么会这样……”

李建军脸色难看:“昨天孙建国来过。”

“孙建国?!”徐温玲猛地站起身,“他不是在省农科院吗?”

“马主任派他来的,说是‘调研’。”

董海舟咳嗽了几声,弯腰检查植株根部,沉声道:“不是除草剂,是盐水。”

“盐水?”

“嗯,浇了高浓度盐水,根系脱水,看起来像病害。”董海舟的声音冷了下来,“他们不想让‘金穗10号’成功。”

徐温玲的胸口剧烈起伏,突然转身就往实验站跑。

“温玲!你去哪儿?”

“拿备份种子!”她头也不回地喊道,“他们毁一片,我种十片!看谁耗得过谁!”

当晚,徐温玲在实验室整理备份种子时,门被轻轻推开。

苏晓芸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一个密封盒。

“师母,这个……给您。”

徐温玲皱眉:“这是什么?”

苏晓芸打开盒子,里面是几支试管,装着淡黄色的花粉。

“‘金穗10号’的父本花粉,我偷偷保存的。”她低声道,“那天孙建国来的时候,我正好在田里记录数据,趁他不注意,采了一些。”

徐温玲怔住了。

苏晓芸咬了咬唇,声音更低了:“其实……我爸是林教授的同学,他知道董老师的事后,让我来帮忙的。”

徐温玲盯着她看了几秒,突然笑了:“你早说啊。”

苏晓芸也笑了,眼睛亮晶晶的:“现在说也不晚。”

一个月后,“金穗10号”的新苗破土而出,嫩绿的叶片在阳光下舒展。

董海舟坐在田埂上,手里捧着记录本,嘴角带着淡淡的笑。徐温玲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茶。

“喝点,润润肺。”

他接过茶杯,指尖碰到她的手指,两人相视一笑。

远处,苏晓芸和李建军正忙着给新苗搭防虫网,阳光洒在试验田里,一片生机勃勃。

风拂过田野,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像极了那年向阳屯公社的夏天。



    (http://www.220book.com/book/R2G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70年代下乡知青 http://www.220book.com/book/R2G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