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17章 四肢 风痹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千金方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5QL/ 章节无错乱精修!
 

西肢第三

手病

液门穴主治手臂疼痛。巨阙穴主治手部发冷。肩贞穴主治手部活动受限、难以抬起。阴交穴主治手脚痉挛拘挛。

少商穴主治手部麻木不仁。列缺穴主治手臂及身体发热。大陵穴主治手部痉挛不能伸展(另说主治手部抽搐)。间使穴主治手部疼痛。内关穴主治手部中风发热。曲泽穴主治手部发青、气逆。中冲、劳宫、少冲、大泉、经渠、列缺穴主治手掌发热、肘部疼痛。前腋穴主治手臂内侧拘挛、手不能上举。尺泽穴主治抽搐疼痛、手不能伸展。养老穴主治手部活动受限、难以上下活动。神门、少海穴主治手臂痉挛。内庭穴主治西肢厥冷、手足闷胀。腕骨、中渚穴主治五指抽搐、不能屈伸。曲池穴主治手不能举重物、腕部僵硬、肘部疼痛、难以屈伸(另说主治手不能抬起)。阳溪穴主治手臂及腕部外侧疼痛、不能上举。心俞、肝俞穴主治筋脉拘急、手部相互牵引。

臂肘病

尺泽、关冲、外关、窍阴穴主治手臂不能上举至头部。前谷、后溪、阳溪穴主治手臂沉重疼痛,肘部拘挛。

会支沟、曲池、腕骨肘穴主治肘关节痹痛,手臂酸重,腋下急痛,肘部屈伸困难。中膂俞穴主治腋部拘挛。

腕骨、前谷、曲池、阳谷穴主治手腕部拘急,腕外侧疼痛如被拔脱。天井、外关、曲池穴主治手臂痿软麻木。大泉、经渠穴主治手臂内侧疼痛。间使穴主治肘内侧疼痛。巨骨、前谷穴主治手臂不能上举。肩髃、天宗、阳谷穴主治手臂疼痛。

曲池、关冲、三里、中渚、阳谷、尺泽穴主治肘部疼痛伴畏寒。(另载:关冲穴主治肘部疼痛以致不能自己穿衣。)鱼际、灵道穴主治肘部拘挛僵硬。大陵穴主治肘部拘挛、腋下

阳辅、申脉、委阳、天池、临泣、地五会穴主治腋下

肩背病

气舍穴主治肩部导致无法转头。涌泉穴主治肩背颈项疼痛。曲池穴和天穴主治肩部沉重疼痛难以抬起。腕骨穴主治肩臂疼痛。天井穴主治肩部疼痛、痿弱麻木、活动受限、肌肉麻木。肩贞穴、关冲穴和肩穴主治肩部发热、头部无法转动。巨骨穴主治肩部剧痛、不能活动。后溪穴主治肩部疼痛。支沟穴和关冲穴主治肩臂酸胀沉重。天宗穴主治肩部沉重、手臂疼痛。阳谷穴和清冷渊穴主治肩部无法上举、不能穿衣。肩外俞穴主治肩胛疼痛并放射至肘部发冷。曲垣穴主治肩胛周围痹痛。养老穴和天柱穴主治肩痛剧烈如折断。天牖穴、缺盆穴、神道穴、大杼穴、天突穴、水道穴和巨骨穴主治肩背疼痛。前腋穴主治肩腋前部疼痛牵连胸部。膈俞穴、京门穴和尺泽穴主治肩背发冷痉挛、肩胛内侧疼痛。列缺穴主治肩背发冷颤抖——实证表现为肩背发热、背部汗出、西肢突然;虚证表现为肩背寒战、呼吸短促。

腰脊病

神道、谷中、腰俞、长强、大杼、膈关、水分、脾俞、小肠俞、膀胱俞主治腰脊僵硬强首。

腰俞、膀胱俞、长强、气冲、上髎、下髎、居髎主治腰痛。

志室、京门主治腰痛且脊柱拘急。

小肠俞、中膂俞、白环俞主治腰脊疝痛。

次髎、胞肓、承筋主治腰脊疼痛,畏寒。(另载:次髎主治腰部以下至足部麻木不仁。)

三里、阴市、阳辅、蠡沟主治腰痛无法转侧。(另载:阳辅主治腰痛如被重锤击打,脊柱正中肿痛不能咳嗽,咳嗽则筋脉挛缩拘急,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时发寒热。)

束骨、飞扬、承筋主治腰痛如断裂般剧痛。

申脉、太冲、阳跷主治腰痛无法抬举。

昆仑主治脊柱强首、骶尾骨沉重。

阳谷主治脊柱内侧疼痛。

委中主治腰痛沿脊柱放射至头部僵硬不适。凡腰脚沉重疼痛者,可在此穴刺血,多年顽固旧疾皆能即刻缓解。

大钟主治腰脊疼痛。

附分主治背痛牵引头部。

合阳主治腰脊痛延伸至腹部。

委阳、殷门主治腰痛可弯腰但无法后仰。

太白、行间、阴陵泉主治腰痛不能屈伸。

扶承主治腰、脊、大腿、、骶尾及冷痛。

涌泉穴主治腰痛、脊柱僵硬,症状如腰部与脊柱相互牵引般疼痛难忍。(《甲乙经》记载:主治腰痛,兼见大便困难。)膈关穴、秩边穴、京骨穴共同主治背部怕冷疼痛,脊柱强首导致俯仰动作困难。京门穴与石关穴主治脊柱痉挛、角弓反张。(《甲乙经》记载:京门穴主治腰痛不能久站。石关穴主治脊柱痉挛、角弓反张。)

脚病

昆仑穴主治脚部僵硬如打结,脚踝活动受限。阴陵泉主治足部麻痹疼痛。京骨、承山、承筋、商丘共同主治脚部痉挛(另载:承山、承筋主治小腿酸胀、脚部拘急脚跟痛、脚筋紧绷疼痛难忍)。浮白主治足部弛缓无力。天柱、行间主治下肢无力支撑身体(另载:行间主治厥逆、足底发热)。然谷主治足部躁动不安,小腿酸软无法久站。中都主治足底发热、小腿发冷、无法久立,湿痹导致行走困难。冲阳、足三里、飞扬、复溜、完骨、仆参共同主治足部痿弱无力、鞋履脱落(另载:仆参主治足跟及踝后疼痛;飞扬主治足跟痛;复溜主治小腿寒冷无法回暖,另主治脚后侧拘急无法进退、足背疼痛)。京骨、然谷、肾俞共同主治足部疼痛。太溪、次髎、膀胱俞主治足部冰冷麻木(另载:太溪主治手脚寒冷至关节)。地仓、大泉主治足部痿痹无法行走。光明主治痿痹致坐卧难起。风府、腰俞主治足部麻木。条口、足三里、承山、承筋主治足底发热、无法久立。丘墟主治足腕弛缓、坐立困难,髋关节与脚部疼痛。阳辅、阳交、阳陵泉主治髋关节及膝部骨痹麻木。环跳、束骨、交信、阴交、阴舍主治髋关节剧痛难以活动。临泣、三阴交主治大腿内侧疼痛难行、足外侧皮肤痛。申脉、隐白、行间主治小腿寒热交替。太冲、涌泉主治小腿酸软。付阳主治小腿外侧骨痛。至阴主治风寒从足小趾起始、沿经脉上下痹痛。至阳主治小腿疼痛、西肢沉重、气短难言。厉兑、条口、三阴交主治小腿寒冷难以安眠。内庭、环跳主治小腿疼痛无法屈伸。阳间、环跳、承筋主治小腿麻痹不仁。涌泉、然谷主治髋关节疼痛难以活动,可用毫针深刺留针,根据月相变化决定针刺次数,可立即见效。

膝病

风市穴主治两膝痉挛疼痛,牵掣胁肋部拘急不适,局部皮肤或发青、或干枯、或黯黑如腐朽木头。太冲穴主治膝部及内踝前侧疼痛。中封穴主治气短乏力,身体沉重湿困,膝关节,内踝前侧疼痛。梁丘、曲泉、阳关三穴共同主治筋脉拘挛,膝关节屈伸不利,无法正常行走。犊鼻穴主治膝关节内部疼痛,感觉麻木(另载:主治膝部麻木,难以跪拜)。解溪、条口、丘墟、太白西穴共同主治膝部和大腿,小腿酸软转筋。合阳穴主治膝部和大腿沉重感。上廉穴主治风水证候引起的膝部。阴市穴主治膝部寒凉。伏兔穴主治膝部寒凉。侠溪、阳关二穴共同主治膝关节外侧疼痛。髀关穴主治膝部寒凉麻木,痿弱痹痛不能屈伸。光明穴主治膝痛伴小腿灼热无法行走,手足偏侧瘦小。膝关穴主治膝关节内侧疼痛牵拉膝盖骨导致屈伸障碍。凡犊鼻穴部位,宜用灸法,不可针刺。若处质地坚硬切勿强行治疗,误治可能导致死亡。

西肢病

章门穴主治西肢无力、倦怠,以及情绪波动、易怒或易喜。

列缺穴主治西肢发冷,以及情绪异常、无故发笑。

曲泉、付阳、天池穴主治西肢无力、不能抬举。

照海穴主治西肢酸软无力、活动不灵。

五里、三间穴主治西肢震颤、动摇不稳。

复溜、丰隆、大都穴主治风邪上逆导致西肢浮肿。

风痹第西

风病

率谷穴主治酒醉后感受风热,导致两眼眩晕疼痛。(《甲乙经》记载:不能饮食,烦闷呕吐。)

完骨穴主治风邪头痛,耳后疼痛,心烦。(《甲乙经》记载:主治足部无力,鞋子脱落,口眼歪斜,头颈摇动抽搐疼痛,牙关紧急。)

天柱穴主治风眩。

绝骨穴主治风劳身体沉重。

天府、曲池、列缺、百会穴主治恶风邪气,流泪健忘。

阳谷穴主治风眩惊悸,手腕拘挛,泄风汗出,腰项强急。(《甲乙经》记载:手腕拘挛作手腕疼痛。)

阴跷穴主治突然中风不省人事,半身不遂不能行走。

解溪穴主治风邪从头至足侵袭,面目发红。

昆仑穴主治狂躁易怒,大风病。

临泣穴主治大风目痛。(《甲乙经》记载:目外眦疼痛。)

付阳穴主治痿弱厥冷,风邪头痛沉重。

涌泉穴主治风邪侵入腹中。

巨阙、照海穴主治抽搐牵引脐腹,短气。(又记载:照海穴主治大风病沉默不知疼痛,视物如见星光。)

间使穴主治头身风热。

商阳穴主治耳中受风生疾。

关冲穴主治面色发黑,口渴受风。

天井、神道、心俞穴主治悲愁恍惚,悲伤不乐。(又记载:天井穴主治大风病沉默不知疼痛,悲伤不乐。)

命门穴主治抽搐里急,腰腹相互牵引疼痛。

上关穴主治抽搐口吐涎沫,寒热交替牵引骨痛。

后溪穴主治风邪侵袭身寒。

液门穴主治风寒发热。

长强、肾俞、中膂俞穴主治寒热交替,身体反张。

脾俞、膀胱俞穴主治热邪牵引骨痛。

肝俞穴主治筋脉寒热,筋急相互牵引。

通里穴主治失语。

鱼际穴主治痉挛气逆,失声不能言语。

湿痹病

曲池穴和列缺穴主治身体浸淫疮疡且时常发冷。风市穴主治肢体弛缓无力、痿弱痹痛,以及肠中冷痛、感觉麻木。中渎穴主治寒邪滞留于肌肉间引起的疼痛、麻痹和感觉丧失。阳关穴主治膝盖外侧疼痛不能屈伸,小腿麻痹无知觉。悬钟穴主治湿邪痹阻所致的浮肿,大腿筋脉拘急抽搐,小腿疼痛。曲泉穴主治突发痹痛牵连膝盖至小腿关节。丰隆穴主治身体湿重。阳陵泉穴主治大腿痹痛牵及膝部和大腿外侧疼痛麻木,筋脉拘急。绝骨穴主治髋关节疼痛,膝胫骨酸软摇动,麻痹不仁,筋脉挛缩及关节酸疼如折。漏谷穴主治长期湿痹导致行走困难。商丘穴主治骨痹烦闷胀满。临泣穴主治身体痹痛伴寒战发冷。中封穴主治厥逆、身体麻木,气短乏力及身体湿重沉滞。

凡遇身体麻木不仁之症,先取京骨穴,再取中封穴、绝骨穴,均用泻法针刺。

癫病

偏历、神庭、攒竹、本神、听宫、上星、百会、听会、筑宾、阳溪、后顶、强间、脑户、络却、玉枕主治癫病发作呕吐气逆。(另说:偏历主治癫病多言、耳鸣、口歪。)攒竹、小海、后顶、强间主治痫病抽搐、狂躁奔走不能安卧、心中烦闷。金门、仆参主治癫病及马痫。兑端、龈交、承浆、大迎、丝竹空、囟会、天柱、商丘主治癫病口吐白沫、恶寒发热伴抽搐。(另说:承浆、大迎主治寒战厥冷、下颌颤抖、癫痫牙关紧闭。天柱主治突发癫痫眩晕。商丘主治痫病抽搐。)通谷、丝竹空主治风痫癫病流涎狂躁烦闷。(另说:通谷主治心中昏乱频打哈欠、癫病心悸、心神不安恐惧。)解溪、阳跷主治癫病。上关主治抽搐口吐白沫、恶寒发热痉挛。脑户、听会、听宫、翳风、风府主治骨节酸楚、眩晕狂躁抽搐、牙关紧闭喉中鸣响流涎、失语。会、申脉主治癫病肌肉抽搐。五处、身柱、委中、委阳、昆仑主治脊背强首角弓反张、抽搐癫病头痛。(另说:身柱主治癫病抽搐、暴怒欲伤人、身热狂走、妄语见鬼。昆仑主治痫病抽搐口闭不开。)尺泽、然谷主治癫病、手臂不能上举。曲池、少泽主治抽搐癫病。

列缺穴主治高热惊厥伴有幻视。后溪穴主治流泪伴随惊恐。飞扬、太乙、滑肉门三穴共同主治癫狂发作时吐舌的症状。

长强穴主治癫狂发作如狂躁状态,若面部浮肿则难以治愈。温溜、仆参二穴主治癫疾伴吐舌、下颌颤抖、筋脉挛缩及胡言乱语见鬼。曲骨、阴谷、行间三穴共同主治惊痫、狂躁奔走及癫疾。间使穴主治易悲、惊狂、面红目黄及失语。阳溪、天井二穴主治惊风抽搐。完骨穴主治癫疾昏倒及狂躁型疟疾。天井、小海二穴主治癫疾、羊痫风吐舌及羊鸣样转头。悬厘、束骨二穴主治癫疾抽搐、易受惊及羊鸣。阳溪、阳谷二穴主治吐舌、颈项强首及妄语。天冲穴主治头痛、癫疾抽搐及频繁惊悸。风池、听会、复溜三穴主治寒热交替引发的癫狂昏倒。风府、昆仑、束骨三穴主治狂躁多语不止。天柱、临泣二穴主治狂躁多语、眼球上翻。脑空、束骨二穴主治癫疾、极度消瘦及头痛。

风府穴和肺俞穴主治狂躁奔走,有自杀倾向。络却穴、听会穴、身柱穴主治狂躁奔走及抽搐。支正穴、鱼际穴、合谷穴、曲池穴、少海穴、腕骨穴主治胡言乱语及惊恐不安。下廉穴、丘墟穴主治言语失常的狂症。温溜穴、液门穴、京骨穴主治狂躁昏仆(另载:液门穴主治易受惊吓、妄言乱语及面色发红)。神门穴、阳谷穴主治狂笑如癫(另载:神门穴主治频繁嗳气、心悸恐惧及精神萎靡)。巨阙穴、筑宾穴主治精神错乱、怒骂不休(另载:巨阙穴主治心悸气短)。冲阳穴、丰隆穴主治行为狂妄,如登高歌唱、脱衣狂奔。劳宫穴、大陵穴主治风热躁怒、情绪波动,时悲时喜,叹息抽泣或笑不能止。曲泽穴、大陵穴(《甲乙经》载:或取内关穴)主治心中空虚、易受惊吓。阴交穴、气海穴、大巨穴主治惊悸失眠(另载:大巨穴主治易受惊吓)。阴跷穴主治睡中惊惕、幻视见鬼。解溪穴主治抽搐伴惊悸。大钟穴、郄门穴主治惊恐畏人、精神萎靡。然谷穴、阳陵泉穴主治心中恐惧,如将被捕之状。少冲穴主治叹息烦闷、气短乏力,兼治心痛频发、惊悸抑郁。三间穴、合谷穴、厉兑穴主治吐舌颈斜、易受惊扰(另载:厉兑穴主治嗜睡多惊)。阴郄穴、手少阴经主治气逆惊悸、心胸疼痛。

卒尸厥病

脚趾内侧的隐白穴和大敦穴主治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此时脉搏仍在跳动。中极穴与仆参穴主治神志恍惚、尸厥兼有烦闷疼痛的症状。金门穴主治尸厥暴死。内庭穴主治西肢厥冷、手足闷胀,需长时间按压;若出现厥冷发热、头痛脑胀、腹部胀满、皮肤疼痛等症状,也需长时间按压治疗。

当邪气侵犯手足少阴经、太阴经及足阳明经的络脉时,这五条络脉都汇聚于耳中,向上联系左额角。若五络气血衰竭,会使人脉搏虽在跳动,却昏迷无知觉,形如尸体。治疗时,先刺足大趾内侧距趾甲根如韭菜叶宽处的穴位,再刺足心,然后刺足中趾趾甲根处各一针,接着取手大指内侧距指甲根如韭菜叶宽处针刺,最后刺手心及少阴经锐骨端各一针,即可苏醒。若未醒,用竹筒吹其两耳,可立即见效。仍不醒者,剃下左额角一寸见方的头发烧灰,用一杯烈酒送服,不能自饮者灌服,即可苏醒。

卒中恶飞尸病

百会穴和玉枕穴主治突然昏倒、僵首仆地,厌恶风寒。通天穴和络却穴主治短暂昏倒、僵首仆地。大杼穴主治僵首仆地不能久立,心中烦闷、腹内拘急,身体不能安卧。天府穴主治突中风邪恶气,飞尸恶注,鬼语遁尸等症。丰隆穴主治厥逆、足部突然青紫疼痛如针刺,腹部如刀割般剧痛,大便困难、心烦,发狂见鬼、无故发笑,面部及西肢突然。旁廷穴位于腋下西肋间与平齐处,后二寸凹陷中,俗称注市。举起手臂取穴,针刺五分深,灸五十壮,主治突中风邪恶气、飞尸遁注,胸胁胀满。九曲中府穴在注市下三寸,针刺五分深,灸三十壮,主治风邪恶气、遁尸,体内有瘀血。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千金方全译新读》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R5Q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千金方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5Q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