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医习业第一
想要成为真正的大医,必须精通《素问》《甲乙经》《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学说、十二经脉理论、三部九候诊法、五脏六腑的生理病理、体表与内脏的穴位对应关系,以及本草药物配伍。还要掌握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各家传世的经典医方。同时需要透彻理解阴阳命理、各派相面之术,以及龟甲占卜、五兆预判、《周易》卜卦和六壬推算,这些都必须研习精熟,才能称得上大医。若达不到这些要求,就如同盲人夜行,稍有不慎就会跌倒摔伤。其次要反复研读经典医方,深入思考其中奥妙,潜心钻研,才有资格谈论医道。此外还需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为什么?不读儒家五经,就不懂仁义的根本;不读三部史书,就不明古今兴衰;不读诸子百家,遇事便不能心领神会;不读《内经》,就缺乏济世救人的慈悲胸怀;不读《庄子》《老子》,便无法顺应自然、超脱世俗,以致处处被吉凶祸福的顾虑束缚。至于五行生克、七曜天象等天文历法,也需深入探究。若能全面学习这些学问,行医之道就能畅通无阻,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论大医精诚第二
张湛说:医方之术难以精通,由来己久。疾病有内在病机相同而外在症状相异,也有内在病机相异而外在症状相同。因此五脏六腑的虚实盛衰,血脉营卫的畅通阻塞,本非耳目所能首接观察,必须通过诊察脉候来辨明。然而寸口关尺的脉象有浮沉弦紧之错综,经络气血流注有上下浅深之差异,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不同,唯有心思精细入微之人,才能与之探讨这些精妙之理。若以极其粗疏浅陋的思维来推究至精至微的医道,岂不危险!倘若对实证反用补法,虚证反用泻法,通畅者再予疏通,阻塞者反加壅滞,寒证更用寒凉,热证反施温补,这等于是加重病情却指望痊愈,我看只会加速死亡。所以医术与占卜,都是难以精通的技艺。既然并非神明所授,怎能轻易领悟其中奥妙?世间有些愚钝之人,读医方三年,便以为天下没有不能治的病;等到行医三年,才明白天下没有现成的方子可用。因此学医之人必须广博探究医学本源,精进勤奋毫不懈怠,不可道听途说就妄称己通晓医道,如此只会严重贻误自己。
真正高明的医生治病时,必须安定心神和意志,没有私欲和贪求,首先生出慈悲怜悯的胸怀,立下拯救众生的誓愿。如果有病患前来求救,不能计较对方身份高低、贫富差距、年龄长幼、相貌美丑,无论是仇人亲友、本族外族、愚笨聪明,都应一视同仁,如同对待至亲一般。也不能犹豫不决,顾虑自身吉凶,爱惜自己性命。看到病人的痛苦,要像自己患病一样感同身受,内心深切悲痛,不避艰险,无论昼夜寒暑、饥渴疲劳,都要全心投入救治,不可存有推脱拖延之心。这样才能成为百姓的良医。反之则是残害生灵的大害。自古名医治病,常用活物来救治危急,虽说牲畜低贱人类贵重,但说到爱惜生命,人与动物是一样的。损害别的生命来保全自己,万物生灵都会恐惧憎恶,何况是人呢?通过杀害生命来延续生命,这离救生的本意更加遥远。我这部药方之所以不用活物入药,正是出于这个道理。
像虻虫、水蛭这类药材,如果市场上己经有现成的死虫,就可以买来使用,这种情况不在此限。再比如鸡蛋这种食物,因为它处于混沌未分化的状态,只有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才不得不勉强使用,能够完全不用的,才是连大智者也难以企及的境界。至于那些患有疮疡、痢疾,恶臭污秽不堪入目,令人厌恶的病人,医者只需心怀怜悯、同情、忧虑之情,绝不能有丝毫嫌弃的念头,这就是我的志向。
真正的大医风范,应当心神澄澈如镜,举止庄重威严,气度宽宏从容,既不故作清高也不流露谄媚。诊治疾病时须全神贯注,细致观察病症征兆,丝毫不可疏漏;开方施针时务必精准无误,不容半点差错。虽说治病贵在迅速,但遇事必须沉着明辨,唯有深思熟虑方能决断,绝不可在关乎生死的大事上轻率逞能,为博取名声而草率行事,此等行径实为不仁。至病患家中,纵使满目绫罗绸缎也不左顾右盼,即便耳畔笙歌缭绕也不显露愉悦之色,面对珍馐美馔如同嚼蜡,各种珍宝陈列眼前亦视若无物。之所以如此,是因一人痛苦便令满堂不欢,何况病患时刻遭受煎熬,若医者此时安然享乐,傲慢自得,这实为天地人神共愤之举,凡有德者皆不屑为之,此乃医道之根本要义。
行医的准则,不可多言嬉笑,喧哗戏谑,谈论他人是非,品评人物高低,炫耀自己名声,诋毁其他医者,夸耀个人德行。偶然治愈一病,便昂首扬面,露出自负神色,自称天下无双,这是医者难以根治的痼疾。老子说:人若公开行善,他人自会回报;人若暗中积德,天地鬼神也会赐福。人若公然作恶,他人自会报复;人若暗行不义,鬼神必会降灾。探究这两条路径,阴阳因果的报应岂是虚妄?因此医者不可倚仗专长,一心谋求钱财,而应怀救济苦难之心,在冥冥天道中自会累积福报。更不可因患者富贵,便开珍稀昂贵之药,使其难以求得,借此炫耀医术,这绝非忠恕之道。我立志济世救人,故而琐碎详述。学医者莫因言辞浅俗而轻视。
千金方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千金方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R5Q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