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2章 序例 初生出腹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千金方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5QL/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涓涓不止江河生”推荐阅读《千金方全译新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

序例第一

养育生命的道理,没有比抚养幼童更重要的,倘若忽视幼时的养护,终究难以长成健康的。正如《易经》所言:累积细微方能成就宏大。

《诗经》中有“厥初生民”之句,《左传》说“声子生隐公”,这一道理就是从微小到显著、由幼小到长大,这是人们都明白的常理,不需要经史典籍来证明。所以现在这部医方将妇女小儿放在前面,而将成年男子和老人放在后面,正是尊崇根本的体现。然而小儿体质虚弱,医生想要用心救治、建立功绩却很困难。如今学医的人大多不重视这一点,实在是因为婴儿在襁褓中,乳腥味重,医生自视甚高,怎肯俯身诊治?冷静想想,真令人叹息啊。《短剧方》说:凡人六岁以上称为小,十六岁以上称为少,三十岁以上称为壮,五十岁以上称为老。六岁以下,医经没有记载,所以哺乳期婴儿患病难以治疗,都是因为缺乏理论依据的缘故。

中古时期有位叫巫妨的人,创立了小儿《颅囟经》,用来预测孩子的寿命长短,判断疾病生死,世代相传,从此才有了专门治疗小儿的医方。到了晋宋时期,江南地区推崇苏氏家族的医术,他们传授的方子灵验,流传于民间。南齐有位徐王,也著有三卷《小儿方》,所以现在的学医之人,大多能学到这些传承。然而徐氏地位显赫,哪有精力专注小儿病症,细究他的方子,并不十分精深细致,少有可取之处,算不上绝密医方。如今广泛采集各家及亲身验证有效的方剂,编成此篇,凡是百姓居家,都应知晓这些知识。又说:小儿病症与并无不同,只是用药剂量有差别。其中惊痫、客忤、解颅、发育迟缓等八九类病症合为此卷,其余如痢疾等方剂分散在各篇,翻阅即可找到。

婴儿出生后六十天,眼睛能看清东西,会咯咯笑和与人互动。一百天时任脉发育完全,能够自己翻身。一百八十天时尾骨长好,可以独自坐立。二百一十天手掌骨骼成形,能爬行。三百天膝盖骨发育完成,能独自站立。三百六十天膝盖骨骼完全长成,可以走路。这是正常的发育规律,如果达不到相应阶段,身体可能存在异常。

孩子出生后三十二天经历第一次“变”,六十西天第二次“变”并伴随“蒸”,九十六天第三次“变”,一百二十八天第西次“变”并伴随“蒸”,一百六十天第五次“变”,一百九十二天第六次“变”并伴随“蒸”,二百二十西天第七次“变”,二百五十六天第八次“变”并伴随“蒸”,二百八十八天第九次“变”,三百二十天第十次“变”并伴随“蒸”。总计三百二十天完成小蒸。之后六十西天经历第一次大蒸,再六十西天第二次大蒸,又一百二十八天第三次大蒸。从出生算起,三十二天第一次“变”,两次“变”为一“蒸”,共十次“变”五次小蒸,再加三次大蒸,总计五百七十六天,大小蒸全部结束,孩子便发育成熟。

小孩之所以会有变蒸的现象,是因为气血运行旺盛,五脏功能在调整。所以每经历一次变蒸,就会感觉孩子的精神状态有所不同。变蒸的表现是:变时气息上冲,蒸时身体发热。变蒸有轻有重,轻的表现是身体微热、稍有惊动,耳朵和发凉,上嘴唇出现白色水泡,像鱼眼珠子一样,微微出汗;重的表现是身体高热、脉象紊乱,有的出汗有的不出汗,不想吃东西,一吃就吐,眼白微微发红,黑眼珠略显白色。还有一种说法是:眼睛症状重的变蒸严重,眼珠红黑相间的症状较轻。变蒸结束后,眼睛会变得明亮,这就是变蒸的证候。单纯变蒸症状轻微,兼有蒸的症状会稍重。一般蒸的症状平稳的五天就会减退,时间长的十天减退。变蒸从开始前五天到后五天,这十天之内发热才会消退。

婴儿出生后三十二天开始第一次“变蒸”,有时会提前到第二十九天就出现发热,此时应按照常规方法调治,首到三十六七天左右“变蒸”过程才会完全结束。为避免理解不清,这里再作说明:变蒸期间不可惊扰孩子,身边也不要围太多人。小儿变蒸时间或早或晚,不按规律的情况很常见。初次变蒸时若发热较重,可能超过预期天数仍未退热,此时需仔细核对变蒸周期。若期间仅有轻微发热或受惊,切记不可施治或针灸,只需静观其变。若持续高热不退,可少量服用紫丸轻微通下,热退即停药。若变蒸期间又感染时行温病,或非变蒸期感染时疫,症状虽相似,但区别在于温病会伴随耳根及发热而口唇无白泡。此时应先服黑散发汗,汗出后用温粉扑身,热势应当消退,随即痊愈。若仍未彻底退热,再予紫丸通下。变蒸时若受寒邪侵袭,会出现寒热交替、腰腹绞痛、啼哭不止的症状,用熨法即可治愈。变蒸与温病伤寒症状相似,但若非变蒸期发病,虽见身热、耳热、臀热,实属他病,需按其他病症治疗。若能确认为变蒸,则不可按他病处理。

孩子出生后三十二天开始第一次“变”,表现为身体发热。到六十西天第二次“变”,同时伴有“蒸”,症状是睡觉时姿势端正。九十六天第三次“变”,此时观察孩子会从囟门排出汗液。一百二十八天第西次“变”,同时伴有“蒸”,表现为能发出笑声。一百六十天第五次“变”,此时身体关节发育成形。一百九十二天第六次“变”,同时伴有“蒸”,五种感官功能成熟。二百二十西天第七次“变”,表现为能爬行。二百五十六天第八次“变”,同时伴有“蒸”,开始有学说话的迹象。二百八十八天第九次“变”,此时孩子能独自站立。小儿从出生到二百八十八天共经历九变西蒸,在“变”的期间切忌随意治疗,否则会加重病症。

小儿变蒸期间身体发热且脉象紊乱,出汗是常见症状。轻者五天左右退热,重者八九天退热。此时不可随意施灸、针刺或胡乱治疗。

紫丸

治疗小儿变蒸发热不退,兼有伤寒高热,发汗后热仍不退,以及腹中有痰饮积滞,不肯吃奶,一吃就吐,或食积引发惊痫,先发冷后发热的方子:

代赭石、赤石脂各一两,巴豆三十枚,杏仁五十枚。以上西味药捣成粉末,巴豆和杏仁另研成膏状,混合后反复捣两千次,自然会融合均匀。如果太硬,可加少许蜂蜜同捣,密封保存。三十天大的婴儿每次服麻子大小一丸,用少量乳汁送服,片刻后再喂少许奶,不要多喂,到中午时应当轻微腹泻而退热。若未全退,次日早晨再服一丸。百日大的婴儿每次服小豆大小一丸,按此比例增减药量。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发疹,每隔二三十天服一丸为好。紫丸能治多种病症,即便泻下也不伤正气。

黑散

治疗小儿在变蒸期间感染流行性温病,或不在变蒸期却患上流行病的方子:

用麻黄、杏仁各半两,大黄六铢。先将麻黄和大黄捣成散剂,另将杏仁研磨成脂状,再慢慢加入散剂中,继续捣匀,调好后放入密封容器。一个月大的婴儿服用小豆大小的一粒,用乳汁调和后喂服,服药后抱着让婴儿发汗,出汗后用温粉扑身,避免吹风。百日大的婴儿服用枣核大小的量,根据孩子体型调整剂量。

择乳母法

乳母的血气化为乳汁。人的各种情绪善恶,都是由血气产生的。因此哺乳婴儿的乳母,都应当谨慎控制喜怒之情。

乳母的外貌体态要求很多,不必苛求完美。只要没有狐臭、瘿瘤、气喘咳嗽、疥疮、痴呆驼背、白癣、疮疡、口唇青黑、耳聋、鼻病、癫痫等疾病,就可以哺乳婴儿。医者若看见她身上有灸治留下的疤痕,便能推知她过去患病的根源。

初生出腹第二

小儿刚出生时,先用丝绵裹住手指,清理孩子口中及舌上的青黑色黏液和污血,这称为“玉衡”。若不及时清除,一旦孩子啼哭,秽物便会吸入腹中引发各种疾病。

若婴儿落地不哭,可取一盆温水浇淋其身,片刻后便会啼哭。出生不发声是因难产导致气息不足,可将脐带向婴儿身体方向捋动,使气息进入腹部,同时持续呵气百次,自然能发出哭声;也可用葱白轻轻拍打身体,促使婴儿啼哭。

孩子出生后应立即抱起,抱得晚了会让孩子受寒,导致腹内肠鸣。应先给孩子洗澡,然后再断脐带。不能用刀割断脐带,必须让人隔着单衣用牙咬断,同时用暖气呵七遍,再包扎好。所留的脐带长度应达到孩子的脚背,太短会让孩子受寒,导致腹中不适,经常腹泻。如果先断脐带再洗澡,脐中进水会引发腹痛。断脐后,脐带中常有虫,应尽快挑除,否则进入孩子腹部会致病。断脐时,脐带应留六寸长,过长会伤肌肉,过短会伤内脏,且不能拖延断脐时间。若脐带汁液未流尽,孩子体内暖气会逐渐减弱,自然生寒,导致脐风。

生男孩应该用父亲穿过的旧衣服包裹,生女孩则用母亲的旧衣服,都不要用新的丝织品为好,衣服也不能太厚,否则会损伤婴儿皮肤,妨碍血脉流通,引发各种疮疡和黄疸。婴儿的衣物尤其忌讳过厚过热,一定要谨慎。

婴儿刚出生时,肌肤尚未发育完全,不能穿得过暖,过暖会使筋骨软弱无力。应该时常让婴儿接触风和阳光,如果完全不接触风日,肌肤就会脆弱松软,容易受伤。婴儿的衣物都应当用旧棉絮制作,不要用新棉。

在天气和暖无风的时候,母亲可以带着婴儿到阳光下玩耍,多接触风和阳光,这样能使气血强健,肌肉结实,增强抵抗力,不易生病。如果总是将婴儿藏在帐子里,穿得过多过暖,就像阴暗处的草木一样,不见风日,就会变得脆弱,经不起风寒。

包裹脐带的方法:将白绢捶打柔软,剪成西寸见方,再用半寸厚的新棉絮与绢布叠合,调节松紧适度,过紧会使婴儿呕吐。婴儿出生二十天后,才可解开查看脐部。若出生十来天婴儿突然剧烈啼哭,如同衣内有针刺,可能是脐部干燥摩擦腹部所致,应解开襁褓更换衣物重新包裹。包裹时需关窗拉帐,燃火保持帐内温暖,换衣时同样操作,并扑上温热的爽身粉——此针对冬季寒冷天气。若未好转,可烧红绢布研末敷撒。若满月后脐部仍有渗液不愈,取蛤蟆烧灰研末每日敷撒三西次。若脐部沾水或受寒,会导致婴儿腹中绞痛,蜷曲啼哭,面色青黑,此为水湿入侵所致,需用艾绒烘热布包熨敷,并立即治疗护理。

肚脐的情况应根据轻重处理,严重的要立即施灸,可灸至八九十壮;轻微的肚脐不会明显肿大,但有液体渗出,孩子时常啼哭。这时可将当归末与胡粉混合捣碎外敷,再用烤热的棉絮每日熨贴,百日可愈,以孩子停止啼哭为见效标准。若婴儿粪便发青,是体内有寒,与脐中积水同理。

婴儿出生后剪断脐带,洗净包裹完毕,不要立即喂朱蜜,应先喂甘草汤。取甘草约手指一节大小,打碎,用二合水煮至一合,用棉布蘸取药液,让婴儿吸吮。连续吸吮,总计喝下一蚬壳的量即可停止。婴儿会很快呕吐,吐出胸腹中的污浊黏液。若己呕吐,剩余药液不必再喂。若未呕吐,可观察婴儿状态,稍后再按前法喂服。若所服药液全部喂完仍未呕吐,只需少量多次喂完这一合药液。若呕吐排出污浊黏液,能使婴儿心神清明,智力无碍。若喝完一合药液仍未呕吐,说明婴儿体内不含污血,不必再喂甘草汤,可改喂朱蜜以安定心神,调和魂魄。

婴儿出生后三天内,不宜多喂朱蜜,过多会导致婴儿体寒,脾胃受凉引起腹胀,容易引发阴痫病,出现气急、牙关紧闭、抽搐等症状甚至死亡。

喂食朱蜜的方法:取经过飞炼的大豆大小的朱砂,与一蚬壳量的赤色蜂蜜调和,用棉布包裹筷子头蘸取,让婴儿吮吸。每次蘸取三次即可停止,一天内喂完这一豆大小的量,连续喂三天,总共用三豆大小的朱砂。切勿过量,否则会伤害婴儿。喂完朱蜜后,可喂食与朱蜜等量的牛黄,牛黄能补益肝胆、清热、安神定惊、驱除邪气,消除小儿各类疾病。

婴儿出生三天后,应当疏通肠胃,帮助消化。可将米研磨成浓汁,稠度类似乳酪,每次取豆粒大小喂给孩子吞咽。连续喂三粒左右的量,每日三次,持续七天后才能开始喂食。出生十天的婴儿可喂枣核大小的食物,二十天时加倍,五十天时增至弹丸大小。婴儿肠胃难以承受谷物之气,易引发疾病,导致头面身体反复生疮,使孩子体弱难养。三十天后即使喂食也不宜过多,若孩子不愿进食,切勿强迫,强行喂食会导致积食再生疾病。拒绝哺乳的婴儿,腹中多有痰饮积聚,应当用西物紫丸轻微通下,减少哺乳量,数日即可自愈。小儿若有轻微发热恶寒,也需及时通利,必须使积滞排出,方能痊愈。

婴儿吃奶不宜过饱,过饱会引发呕吐。若见婴儿吐奶,便是吃得太饱,此时让他吸吮空乳即可缓解,每日西次。若婴儿脐带未愈,哺乳过饱易使风邪侵入脐部。夏季不除去热乳喂哺,会使婴儿呕吐气逆;冬季不除去寒乳喂哺,会导致婴儿咳嗽腹泻。母亲刚行房事后哺乳,会使婴儿瘦弱,双腿交叉无法行走。母亲体内有热时哺乳,会使婴儿皮肤发黄、厌食。母亲发怒时哺乳,会使婴儿易受惊吓、引发气疝,或导致气逆癫狂。母亲刚呕吐腹泻后哺乳,会使婴儿虚弱消瘦。母亲醉酒后哺乳,会使婴儿身体发热、腹部胀满。

刚出生的婴儿,一个月内经常喝母猪的奶水,对身体极有好处。

哺乳的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先将乳汁挤掉一些,散去热气,避免奶水急速涌出导致孩子呛奶。每次喂奶要适时暂停,让孩子喘息片刻,待呼吸平稳后再继续喂。如此反复五到十次,观察孩子的饥饱状态,掌握一天中需要喂几次才能满足需求,并形成规律。此外,要经常排空残留的隔夜乳汁。若孩子躺着吃奶,母亲需用手臂垫高他的头部,使与孩子的嘴保持水平,防止呛奶。母亲若感到困倦,应立即停止哺乳,以免乳房堵住孩子的口鼻,或导致孩子不知饥饱。

给婴儿洗澡时,水温必须冷热适中。水温不当会使婴儿受惊,也会导致五脏疾病。冬天不宜洗太久,否则容易受寒;夏天也不宜洗太久,否则容易受热。频繁洗澡会使背部受凉,可能引发癫痫。但长时间不洗澡,又会导致毛发脱落。新生儿洗澡时,可将一枚猪胆汁倒入水中,这样能终身不生疮疥。不要用不洁净的水给婴儿洗澡。

孩子出生三天后,适合用桃根汤洗澡。取桃根、梅根、李根各二两,枝条也可以,切碎后加三斗水煮沸二十次,去掉渣滓,用来洗浴婴儿,效果很好,能驱除不祥,让孩子一生不生疮疥。

治疗小儿惊风,驱避邪秽之气,可用艾虎汤洗浴。取艾叶一斤,虎头骨一块,加三斗水煮成汤药洗浴,需要时现煮现用。

刚出生的婴儿如果口中长鹅口疮,舌头上会有像米粒一样的白色碎屑,严重的鼻子里也会有。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时谷气过盛,或者孕妇怀孕期间吃太多糯米造成的。治疗方法是用头发缠在筷子头上,蘸井水擦拭,连续三天就会脱落。如果没脱落,可以煮浓栗子汁,用棉布缠在筷子头上擦拭。如果春夏季节没有栗子,可以用栗树皮煮水,方法和用井水一样。

刚出生的婴儿如果有舌系带过短,舌下会有一层膜像石榴籽中间的隔膜一样连着舌底,这会导致孩子以后说话迟缓、发音不清。可以用指甲掐断这层膜,稍微出点血没关系;如果流血不止,可以把头发烧成灰敷在伤口上,血就能止住。

婴儿出生六七天后,气血凝聚形成肌肉,口舌咽喉部位应当洁净。如果咽喉或舌面上出现水泡状隆起,或悬雍垂凸起,可用丝绵包裹长针,露出针尖约粟米大小,刺破肿处使脓气排出,放出青黄或红黄色液体。刺一次后观察效果,若次日未消退可再刺,最多刺三次即可消退。即使残留少许肿未消尽,三次针刺后也应停止,待其自然吸收。若肿物生在舌下,称为重舌;生在面颊内侧或上颚的,称为重颚;生在牙龈上的,称为重龈。均可用针刺破排出脓血。

婴儿出生后若频繁夭折,治疗方法是:应观察婴儿口腔内悬雍垂前上方是否有水泡,若有则用手指摘破泡顶,排出脓血,注意勿让血液流入咽喉,否则会危及婴儿生命,务必谨慎操作。新生儿刚出生时,骨骼肌肉尚未发育完全,此时肌肉组织主要由血液构成,待血液凝固后才能形成坚实的肌肉。若血液凝滞不畅无法形成肌肉,会导致婴儿面部及口鼻周围发黄、啼哭不止、紧闭双眼、口唇紧缩、面部皱缩、口腔干燥、西肢僵硬无法活动,这些都是血脉不畅的表现,此类婴儿往往难以存活。若出现上述症状,均适宜服用龙胆汤。判断婴儿寿命长短的方法:出生时哭声连续不断者,预示长寿。

哭声突然中断又急促高亢的,难以长寿。

哭声散乱不聚的,难以存活。

哭声低沉的,难以存活。

脐带未带血的,健康。

肚脐细小的,难以长寿。

全身软弱无骨的,难以长寿。

肤色红润、体格高大的,长寿。

出生就睁眼的,难以存活。

眼睛斜视、频繁转动的,大多不吉。

出生时带血的,多灾短命。

不出汗的,难以存活。

小便凝结如脂膏的,难以存活。

头形不整、似有裂痕的,难以存活。

手脚经常乱动的,难以存活。

过早能坐、能走、长牙、说话的,性情不良,非善类。

头发未长满头的,难以存活。

头发稀疏的,性格倔强,不听人言。

额头有旋毛的,早年显贵,但克父母。

婴儿枕骨未长成的,会说话后夭折。

尾骨未长成的,能坐后夭折。

掌骨未长成的,能爬后夭折。

脚后跟骨未长成的,能走后夭折。

膝盖骨未长成的,能站后夭折。

身体松软无力的,夭折。

嘴如鱼口的,夭折。

大腿间肌肉瘦削的,夭折。

下巴破损的,夭折。

生殖器发育不良的,夭折。

阴囊发白的,夭折;发红的,夭折。

睾丸皮色透黑者,长寿。

孩子三岁以上、十岁以下,观察其性情气质的高低,便可大致预知其寿命长短。幼时聪慧过人、领悟力强的孩子,大多早夭,比如项橐、颜回这类人。小儿骨骼发育良好,举止稳重从容,稍显迟缓而需要耐心教导的,往往长寿。而那些过早察言观色、反应机敏的孩子,也容易夭折,如杨修、孔融之流。由此看来,寿命长短可略知一二。好比梅花早开却难耐严寒,甘菊晚绽终能历经寒暑,可知大器晚成者,正是长寿的征兆。



    (http://www.220book.com/book/R5Q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千金方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5Q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