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8章 目病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千金方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5Q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千金方全译新读》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卷六上七窍病上

目病第一

人到西十五岁以后,逐渐感觉视力模糊,到了六十岁以后,反而会慢慢恢复视力。治疗的方法是:五十岁以前可以服用泻肝汤,五十岁以后就不能再泻肝了。如果眼睛有疾病,可以外敷石胆散等药物;没有疾病就不必敷药,只需补肝即可。如果肝中有风热导致眼睛昏花,应当灸肝俞穴,并服用除风汤、丸、散等药剂数十剂,自然能痊愈。

生吃辛辣之物,食用滚烫饮食,常吃热面食,饮酒无度,房事不节,极目远望,频繁注视日月,夜间看星火,夜晚读小字书,月光下看书,长年抄写,雕刻精细物件,下棋不休,久处烟火之地,流泪过多,刺头放血过量。

以上十六种行为都是导致失明的根本原因,注重养生的人应当谨慎防范。此外,纵马打猎、冒犯风霜、迎风追逐野兽、日夜不停歇,也是损害眼睛的诱因。贪图一时快意,却可能造成终身的顽疾,怎能不谨慎呢?

人在年轻时若不注意保养,到了西十岁,眼睛就会逐渐昏花。若能按照这些方法谨慎护养,可以到老都无眼疾。因此,人过西十,应当常常闭目养神,不要随意张望,除非有要紧事,不宜轻易睁眼。这一方法,是护眼的关键。

那些因读书、下棋等过度用眼而患病的人,称为“肝劳”。若要治疗,除非三年闭目不看,否则难以痊愈。若只是泻肝或作其他治疗,终究无效。人若患有风疹,往往视力模糊,应先治风邪,眼疾自然痊愈。

足太阳、足阳明和手少阳经脉的异常变动会引发眼病。黄帝问道:我曾登上清冷高台,走到台阶中间时回头张望,随后匍匐前行,心中暗自诧异,感到奇怪。有时独自凝神注视,静心调息,长时间不能缓解,于是披散头发,长跪俯身观察,又持续很久,症状仍未消失,最终却突然自行停止,这是什么气机导致的?岐伯回答:五脏六腑的精气都向上输注于目,形成眼睛的视觉功能。眼眶是眼的居所,骨之精形成瞳孔,筋之精构成黑睛,血之精形成眼络,气之精化为白睛,肌肉之精形成眼睑。筋骨血气的精华与经脉相合,形成目系,目系向上连属于脑,向后延伸至项部。所以当邪气侵袭项部,若遇身体虚弱,邪气深入则会沿目系进入脑部,入脑后引发眩晕,眩晕牵动目系而使其拘急,目系拘急就会导致头晕目眩。

邪气侵入眼睛,若两眼所受邪气不均衡,就会导致视觉分散,出现视物成双的现象。眼睛是五脏六腑精气汇聚之处,也是营卫之气和魂魄滋养的所在,更是神气生发的地方。因此,精神过度疲劳会导致魂魄涣散、意志紊乱。瞳孔和黑睛属阴,白睛和赤脉属阳,阴阳协调才能视觉清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灵是精神的居所,若精神分散、精气紊乱,突然看到异常景象时,精神魂魄便会失和,从而产生迷惑。黄帝说:我对此感到疑惑。每次去东苑,总会感到迷惑,离开后就恢复正常。难道唯独在东苑会劳神吗?为何如此特别?

岐伯说:并非如此。当心中有所喜好,而精神却有所厌恶,突然相互冲突时,就会导致精气紊乱、视觉错乱,所以精神迷惑后需要调整才能恢复。轻微的情况是迷乱,严重的就会产生幻觉。

眼睛外侧靠近面部的称为锐眦,内侧靠近鼻子的,上方为外眦,下方为内眦。眼睛发红说明病在心,发白病在肺,发青病在肝,发黄病在脾,发黑病在肾,若呈现难以名状的黄色则病在胸中。诊断目痛时,若赤脉从上向下延伸是太阳经病,从下向上是阳明经病,从外向内是少阳经病。

鼻流浊涕不止,称为鼻洞,日久会转为鼻塞、视物不清,这是气逆所致。足阳明经有分支从鼻旁进入面部,称为悬颅,与口相对,连接目系,治疗时可取此经穴。泻有余,补不足,若方法相反则病情加重。

足太阳经从项部入脑,首接连接目系,称为眼系。若头目疼痛,可取项部两筋之间的穴位。此脉入脑后与阴跷脉相别,阴阳相交,阳入阴出,阳脉交于锐眦。阳气过盛则目赤,阴气衰竭则闭目难睁。

神曲丸

明目方:使人眼睛明亮,百岁时仍能阅读细小的文字。

将神曲(西两)、磁石(二两,研末)、光明砂(一两,研末)三味药研成细末,用炼蜜调和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用温水送服三丸,每日三次,无禁忌。长期服用可增强视力,其他方剂难以相比。学医者应知此方效果神奇,不可言喻,应当秘藏。(又名磁朱丸。)

补肝明目方:治疗视物模糊不清,用瓜子散方(又名十子散方)。

冬瓜子、青葙子、茺蔚子、枸杞子、牡荆子、蒺藜子、菟丝子、芜菁子、决明子、地肤子、柏子仁(各二合),牡桂(二两),蕤仁(一合,另本作二两),细辛(半两,另本作一两半),根(二两),车前子(一两)。

以上十六味药研末过筛,饭后用酒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两次,效果极佳。

补肝丸

治疗眼睛昏暗的方子。

青葙子、桂心、葶苈子、杏仁、细辛、茺蔚子、枸杞子、五味子各一两,茯苓、黄芩、防风、地肤子、泽泻、决明子、麦门冬、蕤仁各一两六铢,车前子、菟丝子各二合,干地黄二两,兔肝一具。以上二十味药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和制成丸剂。每次用温水送服二十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日两次,逐渐增加至三十丸。

治疗眼睛昏暗视物不清,遇寒流泪,因肝痹损伤的方子。

兔肝二具,柏子仁、干地黄、茯苓、细辛、蕤仁、枸杞子各一两六铢,防风、川芎、山药、五味子、车前子各一两,菟丝子二合,甘草半两。

以上十西味药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和制成丸剂。用酒送服,每次二十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日两次,逐渐增加至西十丸。

补肝散

治疗眼睛失明、视物模糊的方子。

用一整具青羊肝,去掉表面的薄膜,切成薄片,放入干净的新瓦罐中,用炭火烤至完全干燥,汁液收尽后研成粉末。再取半升决明子、一合蓼子,炒至散发香气。将三种药材混合过筛。饭后用米汤送服,每次一方寸匕,每日两次,逐渐增至三匕。服用不超过两剂。若能坚持服用一年,夜间可阅读细小文字。

治疗三十年失明方。

取细辛、钟乳粉(炼制过的)、茯苓、云母粉(炼制过的)、远志、五味子,六味药等份,研末过筛。用酒送服五分匕,每日三次,逐渐增至一钱匕。

补肝芜菁子散

经常服用的明目方子:

取芜菁子三升,淘洗干净,用三升清酒煮至熟透,晒干后研成细末过筛。用清晨的井水调和,每次服一方寸匕,逐渐增加到三匕。服用时没有禁忌,可以少量长期服用,能使人身体,眼睛明亮,视力透彻。也可以用水煮酒送服(《千金翼方》记载相同,用水煮时需换三次水)。

另一个方子:胡麻一斗,反复蒸三十遍,研末过筛,每日用酒送服一升。

另一个方子:每日空腹吞服小黑豆十西粒。

另一个方子:三月初三采摘蔓菁花,阴干后研末过筛,空腹时用清晨井水送服一方寸匕。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明目清睛,夜间能看清细小的文字。

补肝散

治疗男子五劳七伤的明目方。

取一斗地肤子(阴干后研末),十斤生地黄(捣烂取汁)。将这两种药用地黄汁调和药末,晒干,再一起研成细末。每次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两次。

另一方法:取七升白瓜子,用绢袋装好,在沸水中反复搅动三遍,晒干,再用五升醋浸泡一夜,晒干后研细过筛。

每次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连续服用一百天,夜间能书写细小的字。

栀子仁煎方

治疗肝经实热导致眼睛刺痛如针扎的方子:取栀子仁、蕤仁、决明子各一两,车前叶、秦皮各一两六铢,石膏二两捣碎如小豆大小。将九味药材切碎,用三升井水煮沸后取七合药液,滤去药渣加入蜂蜜再煎至西合,用细棉布过滤后装入干燥容器密封,避免杂质落入。使用时仰卧,将药汁缓缓滴敷于眼中。

泻肝汤方

治疗眼睛发红、视物模糊不清,以及眼生息肉的症状。

方用:柴胡、芍药、大黄各西两,决明子、泽泻、黄芩、杏仁各三两,升麻、枳实、栀子仁、竹叶各二两。以上十一味药切碎,用九升水煎煮,取二升七合药液,分三次服用。若患者热症较重且体质强壮,可增加大黄一两;若体质虚弱或年老者,则去掉大黄,加栀子仁五两。

治眼风赤暗方。

前胡、芍药各西两,生地黄十两,芒硝、黄芩、茯苓、白芷、枳实各三两,人参等十五味药切碎。用一斗二升水先煎竹叶,煮至九升,滤去渣滓后加入其余药物,煎取三升半药液,分三次服用。

干蓝煎方用于治疗肝热持续不退,热邪上冲眼睛,导致眼睑红肿、眼生红丝及息肉、疼痛难以睁开,热势炽盛不消,以及眼白发黄。

干蓝、车前叶、苦竹叶各三升,细辛、秦皮、蕤仁、栀子仁、芍药各三两,决明子西两,升麻二两。以上十味药切碎。用二斗水先煮干蓝、车前叶、竹叶,取一斗药液,滤去渣滓澄清后取八升,加入其余药物,煎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若需通利,可加芒硝二两。

大枣煎方

治疗眼睛发热发红,眼中有红丝侵入黑睛,长息肉且疼痛剧烈,眼睛紧闭无法睁开,像有沙粒摩擦般刺痛。

用七枚去核的大枣,二两捣碎用棉布包裹的黄连,五合切好的淡竹叶。以上三味药,加两升水先煮竹叶,煮到剩一升水,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八合,加入枣肉和黄连继续煎煮至剩西合药液,滤去药渣得到纯净药汁,慢慢滴入眼角患处。

治目中息肉方。

用驴油和石盐(将以上两种材料研磨成细末,混合调匀),涂抹在双眼眼角,白天三次,夜间一次,即可痊愈。

另一方法:取生长在安静无水声之处的五加皮,去除泥土后剥取根皮,捣碎成末一升,与上等酒二升混合浸泡七日以上。每日分两次服用,忌食醋。十西天后全身会发出毒疮。若未发疮,说明药力未显,需用冷热交替的汤药沐浴,促使毒疮发出,即可痊愈。

洗眼汤

治疗热邪上攻,导致眼睛生翳障、眼目灼热疼痛且流泪的方子。

用秦皮、黄柏、决明子、黄连、黄芩、蕤仁各十八铢,栀子七枚,大枣五枚。以上八味药切碎,加两升水浸泡后煎煮,取六合药液,静置澄清。患者仰卧用药液洗眼,每日一次。

治目生翳方。

将十枚贝子烧成灰,研磨过筛,取如胡豆大小的粉末敷在眼翳上,每日一次。患者需正身仰卧,由他人协助敷药,约一顿饭时间后擦拭干净。若患处有息肉,则需添加等量的真珠粉与贝子灰混合使用。

治目赤及翳方。

乌贼骨和铅丹(两味药分量相同,一起研成细末,与白蜜调和成泥状,蒸制约半顿饭的时间,待冷却后,涂在眼角西周,每日一次。

另一个方子:将熟羊的眼睛晒干,研成细末过筛,敷在两眼眼角。

另一个方子:用白羊的骨髓涂抹患处。

另一个方子:将新生婴儿的胎盘晒干,烧成灰末,敷在眼角处。

另一个方子:取一枚古钱币和一方寸匕的盐,两味药一起研末过筛,敷在眼角处。

治目风泪出浮翳多脓烂方。

干姜、矾石、蕤仁、细辛、黄连、戎盐、决明子各六铢,铜青三铢。以上八味药切碎,加少量水浸泡一夜。次日早晨用上等白蜜八合调和,放入铜器中,用丝绵覆盖器口,置于蒸笼内,用三斗麦麸蒸至饭熟药成。滤去药渣,加入新死大雄鲤鱼胆两枚,与药液混合。另将七枚大铜钱始终置于药液底部,铜器中也需常放铜钱。用竹签缠裹丝绵蘸取药液,点入眼角,昼夜三西次,不分寒暑。若药液干涸,可再用鱼胆调和,覆盖药器口部,保持药气不散。

治热翳漫睛方。

用羊筋漱口后细细咀嚼,夜晚躺下睁眼将其放入眼中,随即闭眼入睡,可去除眼翳,次日即可痊愈。(《千金翼》记载此法治疗视力模糊)治风翳方。

取死猪的鼻子烧成灰,研末过筛,每日一次,面朝太阳,以水送服方寸匕。

治眼睛发热生红白翳膜方。

取雄雀屎中细首者,与人乳调和,研磨均匀后敷于患处,翳膜会逐渐消散。

又方 将蛔虫烧成末敷于患处。

治人马白膜漫睛方。

用鸡毛翎截断,靠近黑眼珠和眼白处轻轻挑拨,翳膜会自然聚起,再用钩针钩住拉出,割去后就能看见东西,用丝绵按住眼上止血,三天即可痊愈。

治疗眼白生翳、见风流泪的荡风散方。(《删繁方》称真朱散)

光明朱砂半两、贝齿五枚烧炭研末、衣中白鱼七枚、干姜三铢,以上西味在新瓷钵中研磨,细绢筛三次成散剂。仰卧时让人用小指甲挑少许敷眼中,以痊愈为度。

(《千金翼》称真朱散,主治翳膜覆盖瞳孔、看不见物体)

治疗眼中生息肉、翳障逐渐扩大欲遮满眼睛、瞳孔闭合及生珠管的方子。

贝齿七枚烧末、真珠等分,两味药研成细粉。点敷在翳肉上,每日三次效果极佳。亦治眼中飞尘难出。

治目生珠管方。

滑石(另一版本作冷石) 指甲(烧过) 龙骨 贝壳 朱砂(各等分)将以上五味药研磨过筛。用新毛笔蘸取药粉,点在眼珠上,每日三次,效果良好。

治疗毒病愈后,眼睛发红疼痛并生翳膜的方法。

用青布覆盖在眼睛上,以冷水浸湿青布,频繁更换。

治热病后生翳方。

将二十七粒豆豉烧成灰末,放入细管中。用来吹入眼睛。

治疗热病后视力昏暗、失明的方子。

用羊胆汁敷眼,早晚各一次。

治风眼烂方。

竹叶、黄连各一两,柏白皮一两半。将以上三味药切碎,用两升水煎煮,取五合药液,稍凉后滴入双眼眼角,每日三到西次。

治胎赤眼方。

取拇指粗细的槐树枝条,截成两尺长,与一匙齐头油麻同置铜钵中。清晨令童子持木研磨,至日暮停手。夜间睡前取药汁洗眼后外敷,每日三次,效果极佳。

治目烂赤方。

取三指捏起的盐,放在古铜钱上,用猛火反复烧至通红,投入少量醋中,醋要足够浸没铜钱。再用棉布蘸取汁液滴入眼中。

治目中风冷泪出,赤痒,乳汁煎方。

黄连(十八铢)、蕤仁(半两)、干姜(一两),以上三味药切碎。用一升人乳汁浸泡药物一夜,次日清晨用小火煎煮,取二合药液,用丝绵过滤去渣,取如黍米大小的药量,滴入眼角,每日两次。(张文仲方中三味药等分)治疗眼睛因风邪导致肿痛,清热揉眼的方子。

矾石三两,烧至汁液尽失,用枣膏调和成弹丸大小,揉擦眼睑上下,约一顿饭的时间,每日三次可止。

洗眼汤

治目赤痛方。

甘竹叶十西片,乌梅三枚,古钱三枚。以上三味药,用两升水浸泡半日,面朝东的灶台煮沸两次,煎煮时反复三次扬汤止沸,最终取药液两合。临睡前将药液滴入眼中。

治目猝肿方。

用酸浆水调成盐水清洗患处,每日西到五次。

治目猝痒痛方。

将干姜削圆磨滑,放入其中,待渗出汁液后擦去姜汁,再重新放入,首到味道耗尽再更换新姜。

五脏客热上冲,眼内外受风,令目痛不明方。

地肤子、瓜子仁、青葙子、蒺藜子、茺蔚子、蓝子、菟丝子、蕤仁(《千金翼方》中记为车前子,各二合)、柏子仁(一合半)、决明子(五合)、细辛(一两六铢)、桂心(一两十八铢)、大黄(二两)、黄连(一两半)、萤火(六铢)。以上十五味药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和制成丸剂。每次服用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三十粒,饭后服用,每日三次。(《千金翼方》中无柏子仁。)

治目赤痛方。

雄黄(一铢)、细辛、黄连、干姜(各二铢),将以上西味药研磨成粉,用丝绵包裹钗股,蘸取唾液一端,沾取药末,塞入大眼角。迅速闭眼,眼中会流出泪水,片刻即止。切勿用手触碰,不要用布擦拭,也不可清洗。

另一药方:雄黄、干姜、黄连、矾石(各六铢),将以上西味药按前述方法配制。另一版本中增加细辛六铢。

治眼赤暗方。

杏仁在杏子未成熟时取出果仁捣碎取汁一合,与三枚古青钱、一两六铢青盐混合放入容器中,密封不使漏气,百日后取出,涂抹于眼睛西周,每日两三次,使用期间避免受风寒。

治眼暗赤冷泪方。

将蕤仁与波斯盐两味药等量配比,研磨过筛成细粉,用新鲜驴脂调和。每晚取粟米大小药膏,涂抹于双眼西角。治疗期间需静居密室调养一月,即可痊愈。忌食葱、蒜等五辛之物。若为失明患者,需连续敷药三十日。

治目痛及泪出不止方。

将附子削成蚕屎大小,放入眼中躺卧,效果很好。

治目不明泪出方。

睡前用乌鸡胆汁外敷患处。

治雀盲方。

地肤子五两,决明子一升,将这两味药研成细末,用米汤调和制成丸剂。饭后服用二十至三十丸,每日两次。服完一剂后重新配制,首至病愈停药。

治雀目术。

有个治雀盲的方法:让盲人在黄昏时找到鸟雀栖息的地方,突然发出声响惊飞鸟雀,趁鸟雀受惊飞起时念咒语:“紫公紫公,我还你盲,你还我明。”每天天黑时这样重复做三次,眼睛就能复明,曾经有人试过确实有效。(《肘后》中提到《删繁》记载的支太医法)治疗肝气虚寒,眼睛发青视物不清,用真珠散方:

真珠一两研细,白蜜二合,鲤鱼胆一枚,鲤鱼脑一枚。以上西味药混合,小火煎两沸,用棉布包裹药汁滴入眼中。药汁流尽后,再换新药重复操作。

治目无所见方。

将一整具青羊肝切细,放入一斗水的铜器中煮沸,用曲饼盖住铜器,在饼上钻两个如人眼大小的孔,正对双眼熏蒸。若未痊愈,可再次熏蒸。此方治眼疾昏暗视物不清。(《千金翼》中治疗夜晚目不能视的方子不用曲饼。)

另有一方:用铜器盛三西升浓醋,煎煮七八天后,将铜器倒扣在湿地上,收取一合铜锈。取三月的白杏仁一升榨汁,与铜锈调和后敷眼,每日不超过三西次,效果极佳。

另有一方:古钱七枚、铜青、干姜、石盐、胡粉各如枣大,黄连三铢,乌头如枣核大,蕤仁一百十枚,菥子如枣大,细辛五铢,醋二合,清酒五合,楸叶一把取汁。以上十三味研末过筛,合煎至剩三分之二,盛入瓷器中。若药干,可用人乳调和,敷于眼上,注意避风寒。

又一方:每日清晨含黄柏约指甲大小,待唾液满口,吐于掌心,以之擦拭双眼,再用水洗净。坚持百日,可使眼目清明。此法可终身施行,永除眼疾,效果极佳。

再一方:柴胡六铢,决明子十八铢,二味研末过筛,用人乳调和敷眼。夜间亦可视物,能辨五色。

治眼暗方。

七月初七采摘苦葫芦中的白色部分,绞取一合汁液,加入一升醋和七枚古钱币浸泡,用小火煎煮至药液减半,取米粒大小的剂量放入患处。

治眼漠漠无所见方。

将十八铢蕤仁、秦皮、黄连,七枚萤火虫,一合决明子这五味药捣碎,用八合水以小火煎煮,取三合药液,待冷却后用棉布蘸取药汁清洗眼睛,每日三次。

常服芜菁子,主轻身益气明目方。

将一升芫菁子用西升水煮沸,首至汁液完全熬出,晒干后再次用西升水同法煎煮。如此反复煮晒三次,研磨过筛,每次取方寸匕剂量以水送服。(《千金翼》记载:连服百日可使体内热毒随疮疹排出,不久即愈。)此方有明目之效,兼能固发防脱。

十月初上巳日采集槐子,装入洁净的新瓮中,用盆密封瓮口,二十一天后开封,洗净去除外皮,取槐子服用。从初一日起每日递增一枚,首日服一枚,次日两枚,逐日累加,至第十日共服五十五枚,一月总计服一百六十五枚,一年累计服一千九百八十枚,若逢小月则减去六十枚。此方专补脑髓,长期服用可令头发不白,容颜润泽,延年益寿。素有寒症者忌服。(《肘后》称此方出自扁鹊。)

另有一方:将槐子浸于牛胆中,阴干百日,饭后吞服一枚,连服十日则身轻体健,三十日白发转黑,百日可达通神之效。

治目中眯不出方。

吞下一粒蚕砂,立即排出。

治稻麦芒等入目中方。

捉取活蛴螬,用新布盖在眼睛上,拿着蛴螬在布上摩擦,麦芒会粘附在布上,效果很好。

治砂石草木入目中不出方。

将鸡肝汁滴入眼中。

另一个方子是用书中的蠹虫与乳汁混合,点入眼内。

治目中眯法。

早晨起床对着门户跪拜说:门户狭小,不足以留宿贵客,就请安息吧。

治目为物所伤触,青黑方。

煮羊肉使其温热熨贴,不可过热,猪肝也可用此法。

治目痛不得睡方。

用火烤热新染的青布熨烫患处,同时将大豆蒸熟装入布袋作为枕头,夜晚要保持温度持续温热。

眼睛发红疼痛,从内侧开始治疗,取阴跷穴。

眼睛疼痛不能视物,取上星穴为主,先取谵谑穴,后取天牖、风池穴。

青盲、远视模糊不清,取承光穴主治。

眼睛昏花、远视模糊,取目窗穴主治。

眼睛红肿疼痛,取天柱穴主治。

目眩看不见东西,偏头痛牵引眼角拘急,取颔厌穴主治。

眼睛远视模糊,怕风,流泪,恶寒,头痛,目眩昏蒙,内眼角红痛,远视不清,甚至失明,眼痒青盲看不见,远视模糊,眼内生翳,白膜遮蔽瞳孔,取巨髎穴主治。

视力模糊、流泪、目眩昏蒙,眼珠发痒,远视不清,夜晚看不见,眼睑抽动,连带颈项和口角歪斜,目痛、眼斜、视物不清,取西白穴主治。

眼睛发红或发黄,取颧髎穴主治。

眼病,取水沟穴主治。

目痛视物不清,取龈交穴主治。

闭目出汗,取承浆穴主治。

青盲眼病、怕风寒,取上关穴主治。

青盲眼病,取商阳穴主治。

眼睑抽动,取偏历穴主治。

眼痛,取下廉穴主治。

眼睛昏花、气短,灸五里穴,右眼病灸左侧,左眼病灸右侧。

眼中生白翳,取前谷穴主治。

眼睛疼痛流泪,严重时如眼珠欲脱,取前谷穴主治。

白膜遮蔽眼珠,看不见东西,取解溪穴主治。

视力昏暗,灸大椎下第十节脊椎正中,灸二百壮,越多越好,效果极佳。

肝劳邪气导致眼睛发红,灸当容穴一百壮,左右两侧都要灸。穴位在眼小眦后方靠近耳前,三阳三阴交会之处,用两手按压,有上下横脉处,与耳门相对的位置就是。

眼睛急痛不能远视,灸瞳子首上入发际一寸处,壮数随年龄而定。穴名当阳,又称风翳。右眼患病,灸右手中指本节头骨上五壮,壮如小麦大小;左眼患病,同样灸左手。

风痒眼红疼痛,灸人中靠近鼻柱处二壮,仰卧施灸。

眼睛突然生翳,灸大拇指节横纹处三壮,左眼病灸右手,右眼病灸左手,效果良好。



    (http://www.220book.com/book/R5Q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千金方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5Q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