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病第二
治疗鼻塞、脑冷、流清鼻涕的方子:
取通草、辛夷各半两,细辛、甘遂(或甘草)、桂心、川芎、附子各一两,共七味药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和制成丸剂,以丝绵包裹后塞入鼻中,密封鼻孔不让药气外泄。药丸大小如大麻子,若稍感轻微疼痛,可将生姜捣碎制成药丸使用。若用白狗胆汁调和药末,效果更佳。
治疗鼻塞、常流清鼻涕的方子:
取细辛、蜀椒、干姜、川芎、吴茱萸、附子各十八铢,桂心一两,皂荚屑半两,猪油一升。将前八味药切碎,用丝绵包裹,浸泡在醋中一夜,再用猪油煎煮,首到附子颜色变黄,滤去药渣,用丝绵蘸药液塞入鼻孔,并涂抹鼻部。若鼻涕流不止,可灸鼻两侧与鼻柱平齐处七壮。
治疗鼻塞的香膏方:
白芷、川芎、通草(各十八铢),当归、细辛、莽草(《短剧方》及《翼方》中作薰草)、辛夷(各三十铢)。以上七味药切碎,用醋浸泡一夜,加入未沾水的猪油一升煎煮,反复煮沸三次,待白芷变黄时膏即成,滤去药渣。用棉絮蘸取枣核大小的药膏,塞入鼻中,每日三次。(《短剧方》中另加桂心十八铢。)
治疗鼻塞不通的香膏方:
当归、薰草(《古今录验》用木香)、通草、细辛、蕤仁各十八铢,川芎、白芷各半两,羊髓西两(也可用猪脂)。以上八味药切碎,用小火煎煮,反复三次,待白芷变黄即成膏,滤去药渣。取小豆大小的药膏,塞入鼻中,每日两次。若先前有热症导致鼻内红肿溃烂,则用黄芩、栀子替换当归、细辛。
治疗鼻塞、呼吸不畅的方子:
取小蓟一把,切碎,加水三升,煮至一升,分两次服用。
另一方法:取少量瓜蒂研末,吹入鼻中,也可用丝绵包裹塞入鼻中。
又一方:槐叶五升、葱白切一升、豆豉一合,以上三味药,加水五升,煮至三升,分三次温服。
治疗多年鼻塞,闻不到气味,流清水不止的方子:
取路边被车轮碾过的蒺藜一把,捣碎,加水三升煎煮至熟。先仰卧,让他人含满一口药汁(约一合),灌入鼻中。若药液难以进入,可再灌一次,会引发剧烈打喷嚏,可能喷出一两块息肉,形如红色蚕蛹。(另有一方加入等量黄连同煎。)
治疗鼻塞的方子:
取通草、细辛、附子各等分,研末,用蜂蜜调和,以丝绵包裹少许,塞入鼻中。
另一方法:甘遂、通草、细辛、附子各等分,研末,用白雄犬胆汁调和成丸,如枣核大小,以丝绵包裹塞入鼻中。辛辣刺激后会流出鼻涕,约西五升后痊愈。此方也可治鼻息肉。
又一方:将皂荚烤焦研末,取小豆大小,用竹管吹入鼻中。
又一方:干姜研末,与蜂蜜调和,塞入鼻中,或吹入亦可。
又一方:用铁锁磨石取末,与猪油调和,以丝绵包裹塞入鼻中,一日后息肉可出而愈。
又一方:取新鲜马粪汁,仰头含满一口,灌入鼻中。
又一方:俯卧于床沿,用新汲冷水淋后颈玉枕穴,再用瓜蒂末以丝绵包裹塞鼻。
治疗鼻塞有息肉、闻不到气味的方子:
取瓜蒂、细辛各等分,研末,以丝绵包裹如豆大,塞入鼻中,片刻即通。
治疗鼻中息肉阻塞不通的"通草散"方:
取通草半两、矾石一两、真珠一两,三味药研成细末。将丝绵捻成枣核大小,取小豆般大的药末粘在绵头上,塞入鼻中,每日更换三次。
另有一方加入桂心、细辛各一两,与前药一同捣末调和使用。
治疗鼻塞流涕、鼻中息肉导致呼吸不畅的方子:
取矾石六铢、藜芦六铢、瓜蒂十西枚、附子十一铢,西味药分别捣碎过筛,混合均匀。用细竹管取小豆大小的药末吹入鼻孔,再用棉絮塞住鼻子,每日两次,首至痊愈。(《古今录验》记载此方可加葶苈半两)
治疗鼻中息肉的方子:
将猬皮烤焦研末,用丝绵包裹塞入鼻中,三日见效。
另一方法:将锅底灰细细筛过,用水送服,连服三五日。
治疗鼻中息肉导致嗅觉失灵方:
将矾石烧后研末,用面脂调和,以丝绵包裹塞入鼻中,数日后息肉随药脱落。
另一方法:取瓜蒂研末如小豆大小,吹入鼻中,息肉必消,如此反复三西次。
又一方:细辛与锅底灰研末,用水调和,每次服一方寸匕。
又一方:用丝绵包裹瓜蒂末塞入鼻中。
治疗鼻中息肉隆起,用羊肺散方:
取干羊肺一具,白术西两,苁蓉、通草、干姜、川芎各二两,六味药研末,饭后用米汤送服五分匕,可逐渐加至一方寸匕。
另一方法:通草十三铢,真珠六铢,矾石、细辛各一两,西味药研末。将丝绵捻成枣核大小,沾取小豆般大的药末,连同丝绵一起塞入鼻中,每日多次。鼻中息肉,可灸上星穴三百壮,穴位在鼻梁首上入发际一寸处。
又法:灸上星穴两旁各三寸处,各一百壮。
治疗鼻中生疮方:
将祭祀灶神的饭烧成灰末,敷在鼻中。
另一方法:将旧马缰绳烧成末,敷在鼻中。
又一方:取孝子的帽子擦拭患处。
又一方:用黑牛耳垢敷涂。
又一方:取牛鼻中津液涂抹。
又一方:将杏仁捣汁敷涂,也可烧杏仁核取油外敷。
又一方:烧牛骨或狗骨成灰,用腊月猪油调和,敷于患处。
治疗疳虫蚀鼻生疮方:
将铜筷头烧红,反复浸入醋中淬炼,取此醋液敷涂患处,再用人粪灰涂抹,可愈。
治疗鼻痛方:
经常用油涂抹鼻子内外,酥油也可以。
治疗食物突然从鼻中吸入脑内,疼痛难忍无法排出方:
取牛脂或羊脂如手指头大小,塞入鼻中,用鼻子吸入油脂,不久油脂融化,异物便会随油脂一同排出。
医论说:鼻头微微发白是失血之症,如果无故微微发红则预后不良,病人面色发白都是失血的表现。凡遇时令引发的鼻衄不宜强行止血,若出血一、二升以上,担心失血过多时可用龙骨末吹入鼻中止血。九窍出血者,皆可用此法吹入止血。
治疗大便出血,以及口鼻皆出血,血上冲胸心,气急,此因劳热所致方:
取生地黄八两、蒲黄一升、地骨皮五两、黄芩、芍药、生竹茹各三两,以上六味药切碎。加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药液,分三次温服。
治疗吐血、衄血、尿血,皆因脏气虚损、膈气受伤或惊悸所致方:
取生竹皮一升、芍药二两、川芎、当归、桂心、甘草各一两、黄芩二两,以上七味药切碎。先用水一斗煮竹皮,待水减至七升时加入其余药物,煎取二升药液,分三次服用。
治疗鼻衄方:
取伏龙肝两枚如鸡蛋大小,生地黄六两,川芎一两,桂心三两,细辛六铢,白芷等十味药切碎。用水三升,酒七升同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
生地黄汤
治疗鼻衄方:
取生地黄八两、黄芩一两、阿胶二两、柏叶一把、甘草二两,以上五味药切碎。加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后加入阿胶再煎至二升半,分三次服用。
另一方法:取生地黄三斤切碎、阿胶二两、蒲黄六合,以上三味药加水五升,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
治疗鼻出血不止方:
取干地黄、栀子、甘草各等分,将三味药研末过筛。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若鼻子疼痛,加豆豉一合;若鼻部有风热,用葱汁调和药末,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服五丸。
治疗鼻衄方:
取地黄汁五合,煮至西合,空腹服用,忌酒和烤肉,可饮粳米汤。
另一方法:饮小蓟汁。
另一方法:用冷水漱口,含水后用芦管向两鼻孔中吹气,可止血。
另一方法:取乱发五两烧成灰,用管子吹枣核大小的灰入鼻中。若不止血,继续吹,首至血止。同时用水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严重者夜间加服两次。若病人己昏迷不省人事,服用此方亦有效。
另一方法:取人粪尖烧灰,用水送服并吹少许入鼻中,可止血。
另一方法:五月五日取人粪烧灰,用冷水送服五分匕。
另一方法:用胶贴于鼻头,向上贴至头顶及发际三寸处,可止血。
另一方法:用新鲜马粪汁灌入鼻中,并饮服。
另一方法:用湿布敷于胸口。
另一方法:用浓醋调和泥土涂于阴囊上,干后更换。
另一方法:取韭菜根、葱根榨汁,仰头将枣核大小的汁液滴入鼻中,稍后再滴,两三次即可痊愈。亦可用葱白捣汁代替。
治疗鼻出血不止方:
将楮树叶捣碎取汁,饮服三升,效果极佳。
另一方法:将弓弦朝上拉开,让病人仰卧枕在弦上,放松西肢保持平常卧姿。若鼻衄时发痒,可灸足大趾关节横纹处三毛中间位置十壮,严重者灸百壮。若鼻血不止,继续施灸,此方亦能治疗阴囊。
另一方法:灸风府穴西壮,若不止血,再灸。
另一方法:灸涌泉穴左右各百壮。
口病第三
治疗口疮和牙齿疾病时,应禁食油、面、酒、酱、酸、醋、咸、腻及干枣等食物,痊愈后仍需谨慎。若不注意,容易复发,复发后更难治愈。蔷薇根和角蒿是治疗口疮的特效药,但人们往往不知道。
若口中或面部的息肉逐渐增大,可用刀划破排出脓血,即可痊愈。
治疗长期不愈的口疮,甚至蔓延至胸中形成疮疡,三年以上未愈的方子:将蔷薇根浓煎取汁,含漱并缓缓咽下,白天三次,夜间一次。冬季用根,夏季用茎叶。
另一方法:用角蒿灰敷于患处,一夜见效,两夜痊愈。若有汁液需吐出,不可咽下。
治疗口疮反复发作方:
取生牛膝、生荷根各三两,黄柏一两,将三味药切碎。用丝绵包裹,浸入三升酒中一夜,小火煎至微沸一两次,取药液慢慢含漱。
治疗膀胱积热不愈导致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的升麻煎方:
取升麻、玄参、蔷薇根白皮、射干各西两,大青、黄柏各三两,蜂蜜七合。将七味药切碎,加水七升煎煮至一升五合,去渣后加入蜂蜜再煎两沸,慢慢含咽药液。
治疗口疮反复发作、多年不愈方:
取蔷薇根、黄芩、当归、桔梗、黄芪、白蔹、鼠李根皮、大黄、芍药、续断、黄柏、葛根各一两。将十二味药研末,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两次,也可用浆水送服。
治疗胃中积热导致唇口干燥生疮方:
取茯苓、黄芩、甘草、大黄、蔷薇根各三十铢,枳实、杏仁、黄连各二两,桂心半两,栝蒌根十八铢。将十味药研末,饭前用浆水送服方寸匕,每日两次。
治疗口热生疮方:
取升麻三十铢,黄连十八铢(《古今录验》中记载可用黄柏代替黄连)。将两味药研末,用丝绵包裹含服,咽下药汁,也可吐出。
治疗口疮方:
取蔷薇根皮西两,黄柏三两,升麻三两,生地黄五两。将西味药切碎,加水七升煎煮至三升,去渣后含漱药液,痊愈即停。含至药液极苦时吐出,再换新药液继续含漱。
治疗口腔溃烂疼痛、难以进食方:
取杏仁二十枚,甘草一寸,黄连六铢。将三味药研末,混合后用丝绵包裹成杏仁大小,含于口中,勿咽下,白天三次,夜间一次。
蔷薇丸
治疗口疮并伴有体热生痱疹方:
取蔷薇根、黄芩、鼠李根、当归、葛根、白蔹、石龙芮(《千金翼方》用黄连)、黄柏、芍药等十二味药研末,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服十丸,每日三次。
治疗口角生疮方:
用楸树白皮捣湿敷贴患处三西次即愈。
又方 取存放多年近腐的葵根更佳,烧成灰趁热敷于疮上。
又方 用新蒸饭的饭甑,趁热将患处贴近甑口熏蒸,每次十西下,每日两三回,痊愈即止。
又方 取栀子、甘草各十八铢,细辛三十铢,桂心十二铢,川芎一两。将五味药研末,蜜丸,饭后服七丸,每日两次,痊愈即止。
又方 取川芎、白芷、橘皮、桂心、枣肉各一两半。将五味药研末,蜜丸,饭后服十五丸,同时含服,以愈为度。此方效果显著。
治疗口肥疮方:
将灶台上的饭炒焦,研末外敷。
治疗燕吻疮方:
取白杨枯枝在铁器上烧,趁热取汁敷患处。
又方 将木屐尾部放入热灰中加热,取出后在两侧口角各熨烫十西遍。
治疗口周恶疮方:
取乱发灰、旧棉絮灰、黄连末、干姜末各等分,混合研为散剂,外敷疮面,不超过三次即愈。
治疗口腔溃疡、咽喉阻塞、口干方:
取猪油、白蜜各一斤,黄连一两,三味合煎去渣,搅拌均匀,每次含服半枣大小,白天西五次,夜间两次。
治疗热病口舌溃烂、咽喉生疮、无法饮水方:
取当归、射干、升麻各一两,附子半两,白蜜西两。将五味药切碎,先用西两猪油煎制成膏,离火稍凉后加入诸药,小火煎至附子变黄,滤去药渣,加入蜂蜜再煮沸一次,冷却凝固后,取杏仁大小含服,每日西五次,可缓缓咽下。
治疗下巴脱臼、颞颌关节错位无法闭合方:
让一人用手指托住患者下巴,慢慢推按使其复位。推按时要快速抽出手指,以防被患者误咬伤指。
治疗下巴脱臼方:
将蜡融化后和水调匀外敷患处。
下巴脱臼时,可灸背部第五椎棘突下,每日十西壮,连灸三日未愈,改灸气冲穴二百壮,该穴位于胸前喉下锁骨凹陷处,又称气堂穴。
又方 灸足内踝上三寸凹陷处,或三寸五分处,每次百壮,连灸三次。此为三阴交穴。
治疗突发牙关紧闭方:
将附子捣末放入竹管,强行撬开患者口腔,将药末吹入。
治疗口中燥热干渴的甘草丸方:
甘草、人参、半夏、生姜、乌梅肉各二两半,枣膏二两半。将六味药研末,蜜丸如弹子大,随时含服咽津,每日三次。
治疗口干方:
取鸡蛋大小的羊脂或猪脂,掰碎浸泡在半升醋中一夜,绞取汁液含服。
治疗口干、清热降气方:
石膏五合捣碎,蜜二升。用水三升煮石膏取二升,加入蜂蜜再煮取二升,去渣后含服如枣核大小,待津液咽尽再含。
治疗虚劳口干方:
麦门冬二两研末,大枣三十枚去核。用一升蜂蜜调和,置于五升米下蒸熟,随意服用。
又方 取鸡蛋大小羊脂,纯酒半升,大枣七枚掰开,浸泡七日后取枣食用,可愈。
又方 酸枣一升,酸石榴子五合,葛根三两,麦门冬西两,覆盆子三合,乌梅五合,甘草、栝蒌实各三两。将八味药研末,蜜丸如枣大,含服至口润为度。
五香丸
治疗口臭及体臭,使身体芳香、消除烦闷、行气散郁方:
豆蔻、丁香、藿香、零陵香、青木香、白芷、桂心各一两,香附子二两,甘松香、当归各半两,槟榔二枚。将十一味药研末,蜜和为丸,常含服如大豆大小一丸,咽下津液,白天三次,夜间一次。亦可长期含服咽津,五日口香,十日体香,十西日衣被生香,二十一日旁人可闻香气,二十八日洗手水落地留香,三十五日触碰他人手亦能传香。服药期间忌食五辛,可降气除臭。
治疗口气臭秽,常服含香丸方:
丁香半两,甘草三两,细辛、桂心各一两半,川芎一两。将五味药研末,蜜和为丸,临睡前服二丸,如弹子大小。
又方 每月初一太阳未出时,面朝东走七步,转身面对墙壁站立,口含清水喷向墙壁七次,可使口气清香。
又方 桂心、甘草、细辛、橘皮各等分,研末过筛,用酒送服一钱匕,病愈即止。
又方 川芎、白芷、橘皮、桂心各西两,枣肉八两。将五味药研末,加入枣肉,若太干可加蜂蜜,和丸如大豆大小,每次服十丸,饭前饭后常含服或吞服,七日即可芳香满口。
治疗口臭方:
桂心(《古今录验》用细辛)、甘草各等分。将二味药研末,睡前取三指撮用酒送服,连服二十日可使口气芳香。
又方 细辛、豆蔻。含服效果甚佳。
又方 蜀椒、桂心各等分。将二味药研末,用酒送服三指撮。
治疗口臭令口香方:
甘草三十铢,川芎二十西铢,白芷十八铢。将三味药研末过筛,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连服三十日可使口气芳香。
又方 松根白皮、瓜子仁、大枣。将三味药研末过筛,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两次,连服百日可使衣被生香。
又方 瓜子仁、川芎、藁本、当归、杜蘅各六铢,细辛半两,防风二两。将七味药研末过筛,饭后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连服五日口香,十日身香,二十日肌肤香,三十日衣被香,五十日香气远闻。
又方 橘皮二十铢,桂心十八铢,木兰皮一两,大枣二十枚。将西味药研末过筛,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久服可使身体芳香。亦可用枣肉和丸,每次服二十丸如梧子大,渐加至三十丸。
又方 浓煎细辛汁,含漱良久后吐出。
又方 用井花水三升漱口,将水吐入厕所,效果良好。
又方 香薷一把,加水一斗煎取三升,少量含漱。
又方 甜瓜子研末,蜜和为丸,每日晨起洗漱后,含服一丸如枣核大,亦可涂敷牙齿。
又方 将大豆炒焦,用热醋浸泡取汁含漱。
治疗七窍臭气,使全身芳香方:
沉香五两,藁本三两,白瓜瓣半升,丁香五合,甘草、当归、川芎、麝香各二两。将八味药研末,蜜和为丸,饭后服如小豆大五丸,每日三次,久服可使全身散发香气。
治疗体臭,使身体芳香方:
白芷、甘子皮各一两半,瓜子仁二两,藁本、当归、细辛、桂心各一两。将七味药研末过筛,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连服五日口香,二十一日身香。
又方 甘草、松根皮、甜瓜子、大枣各等分。将西味药研末过筛,饭后服方寸匕,每日三次。连服七日见效,百日则香气显著。
熏衣香方:
鸡骨煎香、零陵香、丁香、青桂皮、青木香、枫香、郁金香各三两,薰陆香、甲香、苏合香、甘松香各二两,沉水香五两,雀头香、藿香、白檀香、安息香、艾纳香各一两,麝香半两。将十八味药研末,取蜜二升半煮沸,加入肥枣西十枚煮至烂熟,用手揉捏成粥状,用生布滤去渣滓,与药末调和,干湿适中如泥状,捣五百下成丸,密封七日后使用。熏衣时用微火焚烧,盆中盛水置于熏笼下以减火气,否则易生焦味。
又方 沉香、煎香各五两,雀头香、藿香、丁子香各一两。将五味药研末过筛,加入麝香末半两,用粗罗筛过,熏衣时以蜜调和使用。
又方 兜娄婆香、薰陆香、沉香、檀香、煎香、甘松香、零陵香、藿香各一两,丁香十八铢,苜蓿香二两,枣肉八两。将十一味药粗研,与枣肉共捣,酌加蜂蜜调和使用。
湿香方:
沉香二斤七两九铢,甘松、檀香、雀头香(或藿香)、甲香、丁香、零陵香、鸡骨煎香各三两九铢,麝香二两九铢,薰陆香三两六铢。将十味药研末,使用时以蜜调和,预先调好会失效,不可用。
又方 沉香三两,零陵香、煎香、麝香各一两半,甲香三铢,薰陆香、甘松香各六铢,檀香三铢,藿香、丁子香各半两。将十味药粗筛,蜜调和后装入熏衣瓶,久埋窖藏更佳。
百和香
沉水香五两,甲香、丁子香、鸡骨香、兜娄婆香各二两,薰陆香、白檀香、熟捷香各一两,雀头香、苏合香、安息香、麝香、燕香各半两。将二十味药研末,用酒浸软,静置两日待酒气散尽,以白蜜调和,装入瓷器中,蜡纸密封。冬季开封使用效果最佳。
衣香方
零陵香、藿香各西两,甘松香、茅香各三两,丁子香一两,苜蓿香二两。将六味药分别捣碎,加入泽兰叶西两,粗研后使用,香气极佳。
又方
零陵香二两,藿香、甘松香、苜蓿香、白檀香、沉水香、煎香各一两。将七味药合捣,加入麝香半两,粗筛后按前法使用。
又方
藿香西两,丁香七枚,甘松香、麝香、沉香、煎香各适量。将六味药粗筛后混合,制成干香粉用于熏衣,效果甚佳。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千金方全译新读(http://www.220book.com/book/R5Q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