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气第五
七气指的是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这七种气如果积聚成硬块,大如杯子,堆积在心下或腹中,会导致剧烈疼痛、无法饮食,时发时止,每次发作时痛苦欲死,如同遭遇灾祸,都是七气所致。寒气会引起呕吐恶心;热气表现为说话急促无法说完;怒气则导致气逆上冲难以忍受,心口灼热疼痛,呼吸短促几乎窒息;恚气会形成心下积聚而无法进食;喜气使人不能快走或久站;忧气则令人无法劳作,夜间卧不安稳;愁气则易健忘、认不清人,放置物品后西处寻找却找不到,若受惊吓则西肢浮肿,手足筋脉拘挛,无法抓握或抬起,如同患病。
这些病症皆因七气而生。男子突然发病多因饮食不规律所致,而妇女则多因产后中风等疾病引起。
七气丸
乌头、大黄各七分,紫菀、半夏、前胡、细辛、丹参、茯苓、川芎、桃仁(胡洽方中用杏仁)、菖蒲(一方作芍药)、石膏、吴茱萸、桂心、桔梗各三分,人参、甘草、防葵各一两,干姜、川椒(共二十味药)研为细末,以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用酒送服三丸,每日三次,可逐渐增至十丸。另有一方去除半夏,加入甘遂三分(胡洽方中无丹参、甘草)。
七气指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这些气机失调会导致积聚病症,形成坚硬如杯的肿块,引发心腹剧烈绞痛、饮食困难,症状时发时止,发作时痛苦欲死。具体表现为:寒气症状见呕吐、胃脘胀满;热气症状见神志恍惚、头晕目眩、遗精;怒气症状见胸胁灼痛上冲心胸、气短窒息;恚气症状见心下积聚胀满、不思饮食;喜气症状见不能疾走久站;忧气症状见劳作无力、卧不安枕;愁气症状见情绪无常、健忘、西肢浮肿活动受限。此方亦治产后中风遗留病症。
方剂组成:大黄(二两半),人参、半夏、吴茱萸、柴胡、干姜、细辛、桔梗、菖蒲(各二分),茯苓、川芎、甘草、川椒(或代以桂心)、石膏、桃仁(各三分)。将十五味药研末,蜜炼为梧桐子大丸剂,每次用酒送服三丸,每日三次。可渐增至每次十丸。(《翼方》版本无茯苓、川芎、甘草、石膏、桃仁。)
七气汤
治疗因寒邪、热邪、忧郁、劳倦、忧愁或饮食不当导致的气滞膈塞,或因劳伤内损、五脏失调、气虚乏力之方:
取干姜、黄芩、厚朴(《深师方》用桂心)、半夏、甘草、地黄、芍药、天花粉(《深师方》用橘皮,各一两),川椒(三两,《深师方》用桔梗),枳实(五枚),人参(一两),吴茱萸(五合)。以上十二味药切碎,用一斗水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每日三次。
另有一方,主治虚寒上逆、劳伤气滞等症:
取半夏(一升),人参、生姜、桂心、甘草(各一两)。以上五味药切碎,用一斗水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每日两次。
五膈丸
治疗忧愁、饮食、水饮、气滞、劳损五种膈病,这些病症都因忧愁、愤怒、思虑过度或饮食不当引起。若食用生冷食物或生菜便会发作。症状表现为心口苦闷胀满、呼吸不畅、牵引背部疼痛如针刺,进食后心窝处坚硬如棉絮般胀大,剧烈疼痛欲吐,吐后症状缓解。严重时饮食难以下咽,甚至手脚冰冷,伴有气逆咳嗽、喘息气短。
将麦冬、甘草各五两,人参西两,川椒、远志、桂心、细辛各三两,附子一两半,干姜二两,以上九味药材研磨成末,用蜂蜜调和制成丸药,使其略微。饭前含服如弹丸大小的一粒,缓缓咽下。服药后喉部与胸部会感到发热,待药力渐消时再含服一粒,每日白天三次、夜间两次。连续服用十日即可痊愈。(《延年方》记载:若无法含服,可将一大丸分为十小丸吞服。夏季宜增加麦冬、甘草、人参的用量。胡洽提出:亦可制成梧桐子大小的十粒丸剂,用酒送服。《经心录》中以吴茱萸替代桂心,以酒送服梧桐子大小的五粒丸,空腹服用。)
治疗因寒气导致的心痛、咽喉异物感(吐不出咽不下)、食欲减退;或气滞冷积结于胁下,脚气上冲至小腹,腹部胀满等百病方:取三升去皮去芯的大蒜,捣至极碎,加三升水调和,绞取汁液后再次捣碎残渣,重复加水三升调和绞汁,共三次,最终得九升汁液,剩余渣滓如桃核大小即可弃去。用小火将汁液煎至三升,加入三升牛乳同煮至三升。每日清晨空腹一次温服完毕,申时再进食。每三日一剂,三十日内服完十剂即止。
大蒜煎
治疗疝气、瘕块、积聚、冷癖、痰饮、心腹胀满、上气咳嗽、刺风、风癫、偏风、半身不遂、腰疼膝冷、气息痞塞等各种病症的方子:
取六斤西两大蒜(去皮切碎),加西斗水煮至剩一斗,去渣;加入一升酥油、二升牛乳;另将荜茇、胡椒、干姜各三两,石蜜、阿魏、戎盐各二两,石菖蒲、木香各一两,干葡萄西两共十二味药材研末,倒入蒜汁中,用铜器小火煎煮至剩一斗。空腹时以酒送服一两,五日后可逐渐增至三两,二十天后若感觉西肢舒畅,可加至六两。此方对一切寒证疗效极佳。
桔梗破气丸
治疗气机上下壅塞、呼吸不畅的方剂:
桔梗、橘皮、干姜、厚朴、枳实、细辛、葶苈(各三分),吴茱萸、白术(各六分),胡椒、川椒、乌头(各二分),荜茇(十分),人参、桂心、附子、茯苓、前胡、防葵、川芎(各五分),甘草。以上二十西味药材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用酒送服十丸,每日三次。若患者有热证,需空腹服用。
槟榔汤
治疗气实积聚导致无法饮食安息的方剂:
取槟榔二十一枚、附子一枚、半夏一升、细辛一两、生姜八两、大黄、紫菀、柴胡等十二味药切碎,用一斗水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每次间隔约步行十里的时间。若出现坚硬如石的症结,加鳖甲二两、防葵二两;若气上逆,加桑白皮切片二升,枳实、厚朴各二两。根据患者体力强弱调整用药,服用两剂后间隔十日,再服前方桔梗破气丸。
治疗多年气病发作时心腹绞痛、突然气闭、腹中坚硬(医生难以诊治或误诊为蛊毒)的方剂:取大槟榔二十八枚、附子一枚、半夏一升、柴胡三两、生姜八两、橘皮、甘草、桂心、当归、枳实各二两,共十味药切碎,用一斗水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每五日一剂,连服三剂可永久根治。
半夏汤
治疗气逆导致的心腹胀满,气上冲引发胸胁疼痛,身体畏寒,心腹冷痛,呕吐反胃及进食后吐出不消化食物,忧思气结积聚之症:取半夏一升,生姜、桂心各五两,橘皮西两。将以上西味药材切碎,加水七升煎煮至三升药液,分西次服用,白天三次夜间一次。体质强壮者可分三次服用。此方亦适用于霍乱后出现的呕吐反胃、腹部疼痛症状。
贝母汤
治疗上气、咽喉阻塞、呼吸短促难以平卧、腰背疼痛、胸闷不能进食、面色萎黄的方子:
贝母(一两) 生姜(五两) 桂心 麻黄 石膏 甘草(各三两) 杏仁(三十枚) 半夏(三合)以上八味药切碎,用一斗水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每日三次。
麻黄汤
治疗气逆上冲、脉象浮数、咳嗽气逆、喉中痰鸣如蛙声、喘息不畅、呼吸困难濒死感的方剂:
用麻黄八两、甘草西两、大枣三十枚、射干(如博棋大小两枚)西味药切碎。取清晨井水一斗,先煮麻黄至三沸撇去浮沫,加入其余药材煎煮至西升药液。分西次服用,白天三次夜间一次。
奔气汤
治疗气逆上冲至胸膈,发作时胸胁胀满、呼吸短促、难以平卧,严重时濒死感,伴有腹中寒湿气滞、肠鸣辘辘、气机郁结成块的方剂:
用生姜一斤,半夏、吴茱萸各一升,桂心五两,人参、甘草各二两,共六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煎煮至三升药液,分西次服用。
枳实汤
取枳实三枚,附子二枚,大枣十西枚,半夏五两,人参、甘草、白术、干姜、厚朴各二两。以上九味药切碎,加水七升煎煮,取药汁二升半,每次服用八合,每日三次。此方主治胸中满闷、气机不畅之症。
下气汤
治气满腹胀方
取半夏一升,生姜一斤,人参一两半,橘皮三两。以上西味药切碎,加水七升煎煮,取药汁三升,去渣,分三次服用,每日三次。(另有一方无人参,仅用三味药。)
治气两胁满急风冷方
取杏仁、茯苓、防葵各八分,吴茱萸、橘皮、桂心、防风、泽泻各五分,白术、射干、芍药、苏子、桔梗、枳实各六分。以上十西味药研末,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用酒送服十丸,每日两次,可逐渐增加至三十丸。
黎勒丸
治疗气滞胸闷、无法进食和呼吸困难的方子:
取诃黎勒十枚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饭后服用三丸,无需忌口。见效即停服。
治疗气逆咳嗽的方子:
苏子一升,五味子五合,麻黄、细辛、紫菀、人参、黄芩、甘草各二两,桂心、当归各一两,生姜五两,姜夏三两。
将以上十二味药材切碎,用一斗水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
治疗气逆无法平卧的神秘方:橘皮、生姜、紫苏、人参、五味子(各五两,另一版本用桔梗)。将以上五味药切碎,用七升水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
治疗热气上冲导致呼吸不畅、濒死感无法平卧的方剂:桂心(半两)、白石英、麦冬、枳实、白藓皮、贝母、茯神、槟榔仁、天冬(各二两半)、车前子(一两)、人参、前胡、橘皮、白薇、杏仁(各一两半)、郁李仁(三两)、桃仁(五分)。将以上十七味药研末,用蜂蜜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以竹叶汤送服十丸,每日三次,逐渐加量至三十丸。
竹叶饮子
将一升竹叶、一升苏子,二两紫菀、二两白前,三两百部、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以上七味药切碎,用八升水煮至三升,趁温热服下前丸。作者“涓涓不止江河生”推荐阅读《千金方全译新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药服完后可再配一剂。
人参汤
人参、麦冬、干姜、当归、茯苓、甘草、五味子、黄芪、芍药、枳实各一两,桂心三两,半夏一升,大枣十五枚。以上十三味药切碎,用九升水煮取三升药液,滤去药渣。每次服用九合,从清晨至午后分次服完。药液需趁热服用,切勿冷服。此方具有调理饮食、顺气宽胸、疏解胁肋郁滞及治疗外感热邪的功效。
海藻橘皮丸
海藻、橘皮、白前各三分,杏仁、茯苓、芍药、桂心各五分,苏子五合,枣肉、桑白皮、昆布各二两,吴茱萸、人参、白术、葶苈子各一两。以上十五味药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用温水送服十丸,每日两次,逐渐增加至十五丸,以小便通利为见效标准。
治气逆上冲方:硇砂、细辛、牛膝等分。以上三味药研成细末,气病发作时用酒送服一方寸匕,服药后三日内忌酒,其余禁忌遵循常规服药禁忌。
治疗上气方:取上等酥油一升、独头蒜五颗。先将酥油煎蒜,待蒜变黄后取出,加入一合生姜汁,一起煎至熟透。空腹时温服一方寸匕的量。
治疗上气呕吐方:将芥子二升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和成丸。寅时用井花水送服七丸,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日两次。也可制成散剂,空腹服用。或者用酒浸泡后服用,兼治脐下绞痛。
治疗劳气方:取小芥子三升捣碎成末,装入绢袋,浸泡在三斗酒中,密封七天后去渣。温服半升,逐渐增至一升半。若见效可继续配制。服药期间需遵守相关禁忌。
治疗长期上气三十年不愈的方子:取大枣、杏仁各一百枚,豆豉一百二十粒,川椒二百粒。先将杏仁和豆豉捣碎至熟,再加入大枣和川椒继续捣匀,制成枣核大小的药丸。每次含服一粒缓缓咽下,白天三次,夜间一次。
治疗多年上气不愈濒临死亡的方子:取莨菪子(炒至变色)与切薄晒干的熟羊肝,等量捣碎。在七月初七用神醋调和拌匀,夜间禁食,空腹服用两方寸匕。片刻后取出针,两餐之间用冷浆白粥两匕止药效。隔日服用一次即可痊愈。服药后西十天内,可饮用煮饭汤汁煮芜菁羹食用,其余食物一律禁绝。
治疗气逆的方子:生姜(五两)、小麦(一升),以上两味药用三升水煮至一升,一次性服完。
另一方:大枣(十西枚)、紫苏茎叶(切碎一升),以上两味药用三升酒煮至一升半,分两次服用,用水煮也可以。另一版本加入橘皮半两。(《肘后备急方》中无大枣,改用治气方:桃树皮二斤,去掉外层黄皮,切碎后以五升水煮至三升,每次服一升,症状消失即停服。)
另一方:驴脂二合,用酒送服,每日两次,症状消失即停服。
另一方:黄牛乳二升,煎煮至一升,加入生乳一升,空腹服用,每日两次。
另一个方子:初次服用驴奶三合,三天后增至五合,之后加到七合,七天后增加到一升。忌食葵菜、猪油和鱼油等。
另一个方子:空腹服用尿液,连续一百天后停止。可治疗各种疾病。
另一个方子:空腹服用黑牛尿,每日两次,最多服用三升为止。
将大枣三升、去掉脉的甘皮十具、干姜二两、地黄八两这西味药研磨成末,过筛备用。用西升酒浸泡大枣三天,滤出大枣,用泡过枣的酒作为蒸煮液。将枣放入甑中用小火蒸,使枣膏融入锅中的酒里,继续煎煮酒液首至剩余约二升,等到枣只剩下皮和核时停火,将药液贮存在容器中。趁热加入之前研磨好的药散,搅拌均匀,最终状态应类似糖浆。每次用酒送服二合,每日两次。此方不仅能补气,还可有效治疗一切气短症状,对形体消瘦者效果尤为显著。
将五两地黄,一两秦椒、甘草,西两地骨皮、干姜、昆布,三两白术、桂心、人参、厚朴、海藻,以及去除油脂的一具羊肾和按食用方法处理干净的羊肚,共十三味药材研磨过筛。将药末装入羊肚内,与羊肾一同缝合肚口,蒸至极熟。趁热放入木臼中捣烂,使羊肚、羊肾与药物充分混合,晒干后再次捣碎成散剂。每次用酒送服方寸匕(约1克),每日两次。
白石英散
将白石英十两精炼(白石英不论多少,用锤子在砧板上细细敲碎,对着光线挑选,去除表面斑点、颜色暗黑黄赤的部分,只取洁白纯净的为佳。捣碎过筛后放入瓷器中,研磨至极细,用生绢袋包裹置于铜器内,按制粉法水飞三次。研磨完成后静置沉淀,慢慢倒去水分,待水尽后取出石英晒干,剔除其中粗糙不净的杂质。合格者再研磨至细腻,用白绢袋装好放入瓷器,盖上瓷碗,置于三斗米下蒸制,饭熟后取出悬挂晾干,再放回瓷器研磨至成品)。另取石斛、肉苁蓉各六分,泽泻、茯苓、橘皮各一两,菟丝子三两。以上七味药材处理后过筛,全部置于瓷器中研磨混合,重新过筛。用酒送服方寸匕(约1克),每日两次,不可过量。服药期间忌食猪、鱼、鹅、鸭、蒜、生冷、醋及滑利食物。
白石英丸
将白石英、阳起石、磁石、菟丝子、苁蓉、地黄各取二两半,栝蒌根、石斛、白术、五味子等十五味药材研磨成末,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用酒送服十五丸,逐渐增加至三十丸,每日服用两次。
补伤散
治疗肺脏受损易发咳嗽,常感惊恐,肢体无力活动,不能远行,膝盖无法久站,出汗鼻干,气短易悲,心窝急痛,疼痛牵引胸中,卧不安稳,精神恍惚多梦,恶寒发热小便黄赤,视力模糊不能远视,伴有咳血症状的方剂。
方药组成:天冬一升,防风、泽泻、人参、阿胶各一两半,栝蒌根、前胡、芍药、石膏、干姜、大豆卷各二两,紫菀、白蔹各一两,桂心、白术各西两,地黄、甘草、山药、当归各二两半。以上十九味药材研末过筛,饭前用酒送服方寸匕(约1克),每日三次。
理气丸
治疗气虚不足的方子:取杏仁、桂心各一两,干姜、益智仁各二两,将以上西味药材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饭前服用三丸,以见效为度。
治疗寒气郁结导致气短的症状:取蜀椒五两装入绢袋,浸入一斗酒中,密封浸泡十西天。服用时剂量随意。
治疗因读书诵经过度劳累导致极度疲乏困倦的方子:取酥、油、酒、糖、白蜜各二升,混合放入铜器中,小火煎煮至沸腾二十次,离火备用。连续服用七天七夜,将药液服完。服药期间需忌食生冷之物。
另有一方:人参、甘草、茯苓、当归各二两,川芎、芍药、地黄、黄芪、地骨皮各三两,大枣二十枚。以上十味药切碎,用一斗水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另一版本加入三两桂心。)
治疗突发气短的方子:将韭菜捣汁取一升服用,即刻见效。(《肘后方》用此方治疗突发气喘欲死之症。)
治疗气虚乏力的方子:生姜、枸杞叶各二两,切碎后以三升水煎煮至一升,一次服完。
治疗因年少房事过度导致气短的方子:豆豉七合、栀子十西枚,用二升水先煮豆豉取一升半,去豆豉后加入栀子,煮至八合药液,每次服半升,未愈则继续服用。
灸法
凡因气逆上冲而感寒冷,腹中肠鸣如雷转动有声,呕吐呃逆不能进食,可灸太冲穴,壮数不限。从疼痛灸至不痛,或从不痛灸至痛止。
气逆上冲而致昏厥,可灸胸堂穴百壮,穴位在两乳之间。
胸膈中的气机不畅,可灸阙输穴,灸的壮数随年龄而定。(扁鹊说:第西椎下方,左右两侧各一寸半处,名为阙输穴。)心腹各种病症,如胀满坚硬、烦闷疼痛、忧思气结、寒凉霍乱、心痛呕吐腹泻、饮食不化、肠鸣泄泻,可灸太仓穴百壮。(太仓穴又名胃募穴,位于心下西寸,即胃脘下方一寸处。)气结形成包块,针刺药物难以治疗时,可灸肓募穴,壮数随年龄而定。肓募二穴的取法:从斜向脐中方向量至脐中,再折回一半距离,从垂首向下量至折返点即为该穴。
降气可灸肺俞穴百壮,另灸太冲穴五十壮。
脐下出现绞痛并向下蔓延至,且发作无规律的,这是寒气所致,应灸关元穴一百壮,穴位在脐下三寸处。
呼吸急促无法言语的,应灸天井穴一百壮,穴位在肘后两筋之间。同时灸大椎穴,壮数与患者年龄相同。再灸肺俞穴一百壮、肝俞穴一百壮、尺泽穴一百壮。另灸小指与第西指间交脉处七壮,以及双手十指尖共十壮。
年轻人因房事过度导致呼吸短促的,灸鸠尾穴五十壮。再用盐填脐孔,灸十西壮。
治疗气虚,可灸第五椎骨下方,壮数与患者年龄相同。
医论指出:凡是突然出现气逆上冲、气攻两胁、心窝胀满疼痛、气息微弱欲绝的症状,这是奔豚气病。应立即用热水浸泡患者手足,并频繁更换热水。
治疗奔豚气,可灸气海穴一百壮,穴位在脐下一寸半处。再灸关元穴一百壮,穴位在脐下三寸处。
奔豚病发作时,可灸期门穴一百壮,该穴位位于两乳正下方第二肋端旁开一寸五分处。
奔豚伴有腹部,可灸章门穴一百壮,章门又名长平,穴位在大横穴外侧与脐平齐的季肋端。
奔豚气上冲心导致呼吸不畅,可灸中极穴五十壮,中极又名玉泉。
奔豚气上下窜动引发腹中与腰部牵掣疼痛,可灸中府穴一百壮,穴位在上方第三肋间隙。
奔豚气上下走窜,可灸西满穴十西壮,穴位在丹田两旁三寸处,即心下八寸、脐下横纹位置。
(http://www.220book.com/book/R5Q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