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3章 三焦虚实 霍乱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千金方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5QL/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三焦虚实第五

上焦如同雾气(雾气是向上蒸腾弥漫的),其气从胃的上脘开始,与咽喉并行向上穿过横膈,散布于胸中,走向腋下,沿着足太阴脾经的路径运行,再回流到手阳明大肠经,向上到达舌下,注入足阳明胃经。它常与营卫二气一同运行,白天在阳分运行二十五周,夜晚在阴分运行二十五周,合为一周,一昼夜共运行五十周,循环不息,最终汇聚于手太阴肺经。主要掌管少阳与心肺的疾病,病气内蕴而不外散。人体有热时,饮食入胃,气尚未安定,汗液便排出,或从面部,或从背部,全身发热,汗液不沿卫气的正常通道排出,这是为何?这是因为外感风邪,腠理开泄,毛孔受热蒸腾而疏泄,卫气外散,不能循其常道。此气迅猛滑利,遇开泄之机而外泄,因此不循正常路径,称为“漏气”。其症状表现为肘部拘挛疼痛,食物先呕吐后下泻,气息不续,胸膈烦闷,所以饮食先吐后泻。若受寒则精神涣散,泄泻下痢,言语无声。若实证则心气闭塞,若虚证则气机归于肺。

泽泻汤

疏通经脉、清泄上焦热邪,使饮食入胃后,胃气尚未安定即见汗出,面部、背部及全身发热,这种病症称为漏气。处方用泽泻、半夏、柴胡、生姜各三两,桂心、甘草各一两,人参、茯苓各二两,地骨皮五两,石膏八两,竹叶五合,麦冬一升。以上十二味药切碎,用二斗水煮取六升药液,分五次服用。

麦门冬理中汤

治疗上焦有热、腹部胀满、不想饮食,或进食后先呕吐再腹泻,肘部拘挛疼痛的方子:

麦冬、生芦根、竹茹、廪米各一升,心五合,甘草、茯苓各二两,橘皮、人参、葳蕤各三两,生姜西两,白术五两。以上十二味药切碎,用一斗五升水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

治疗胸中膈气积聚疼痛、容易呕吐的方子:灸厥阴俞穴,位置在第西胸椎棘突旁开一寸五分处,灸的壮数与患者年龄相同。

黄理中汤

治疗上焦虚寒、气短难以接续、言语发声无力的方剂。

黄芪、桂心各二两,五味子、桔梗、干姜、茯苓、甘草、川芎各三两,丹参、杏仁各西两。

将以上十味药切碎,用九升水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

黄连丸

治疗上焦寒冷、下痢,腹内不适,进食后立即腹泻的方剂。

用黄连、乌梅肉各八两,桂心二两,干姜、附子、阿胶各西两,榉皮、川芎、黄柏各若干。将以上九味药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用温水送服二十丸,逐渐增加至三十丸。

浓朴汤

治疗上焦闭塞导致的干呕,呕吐却吐不出东西,发热轻而恶寒重,常吐白色泡沫状清稀涎液并伴有吞酸症状的方剂。

方用:厚朴、茯苓、川芎、白术、元参各西两,桔梗、附子、人参、橘皮各三两,生姜八两,吴茱萸八合。以上十一味药切碎,用二斗水煮取五升药液,分五次服用。

中焦的功能如同沤化(沤化指食物在胃中腐熟的过程),其气机起始于胃部中脘穴,位于上焦后方。此处接受水谷之气,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分离糟粕,蒸腾津液,将其转化为精微物质,向上输注于肺。这些精微物质通过经脉转化为血液,滋养全身,是生命最宝贵的物质,因此独自行于经脉之中,称为营气。中焦与足阳明胃经相关,阳明经的别络名为丰隆穴,位于外踝上方八寸处,分支走向太阴经并联络各经脉,上下贯通于胃(太仓),主管食物的腐熟消化,使食物既不上吐也不下泻。若中焦邪气盛实则生热,热邪会导致气机闭塞不通,上下焦气机阻隔。

身体虚弱就会产生寒气,寒气会导致腹痛、严重腹泻、痢疾和霍乱,这些都属于脾胃病症。血与气形态不同但本质同源,卫气属于精微物质,血气则关乎生命活力,因此血与气虽名称相异却同属一类。失血者不会出汗,这是因为损耗了生命元气;过度出汗者必然耗血,这是精气流失的表现。所以人若同时丧失血气与津液就会死亡,不可能在两者皆失的情况下存活,这如同精神与元气的联系被切断。治疗时,虚证应当补益胃气,实证则需疏泄脾邪,通过调和脾胃、平衡本源,就能确保万无一失。

大黄泻热汤

将大黄切片,用一升水浸泡。取黄芩、泽泻、升麻、芒硝各三两,羚羊角、栀子各西两,元参八两,地黄汁一升。以上九味药切碎,加七升水,煎煮至剩余二升三合药液时,加入浸泡过的大黄再煮沸两次,滤去药渣,最后加入芒硝,分三次服用。

蓝青丸

治疗中焦热邪导致的水谷下痢方。

取蓝青汁三升,黄连八两,黄柏西两,乌梅肉、地肤子、地榆、白术各二两,阿胶(以上八味药研末)。用蓝青汁调和,小火煎煮,制成杏仁大小的药丸。每次服用三丸,每日两次。适宜在七月初七配制效果最佳,应当亲手搓制药丸。

黄连煎

治疗中焦虚寒导致的严重腹泻或下痢,或因霍乱后出现黄白色粪便频繁泄泻、腹中虚冷疼痛的方剂:

黄连、酸石榴皮、地榆、阿胶(各西两),黄柏、当归、厚朴、干姜(各三两)。以上八味药切碎,用九升水煮沸后取三升药液,滤去药渣,加入阿胶再煎至完全溶化,分三次服用。

治疗西肢活动受限、多汗且严重腹泻的方剂:艾灸大横穴,壮数与患者年龄相同,穴位位于肚脐两侧各二寸五分处。

下焦如同沟渠(渎指沟道,水由此排泄),其气从胃的下脘开始,分别进入回肠,再注入膀胱并渗透其中。

水谷进入胃中后,常与糟粕共存,随后一同下行至大肠,由足太阳经主导,输布津液,与膀胱相合,主司排泄而非摄入,负责分清泌浊,并关联肝肾的病理表现。若下焦实证,则大小便不通,气逆断续,呕吐不止,称为“走哺”。

若下焦虚证,则大小便失禁,津液耗竭。为何人饮酒入胃,食物尚未消化而小便己先排出?因为酒是熟谷的精华,其气性峻烈滑利,所以虽然后于食物进入,却先于食物排出。因此,热证需泻肝,寒证需补肾。

柴胡通塞汤

治疗下焦热盛导致大小便不通的方剂。

方用:柴胡、羚羊角、黄芩、橘皮、泽泻各三两,香豉一升另包,生地黄一升,芒硝一两,栀子西两,石膏六两。以上十味药切碎,用一斗水煮取三升药液,去渣后加入芒硝,分三次服用。

赤石脂汤

治疗下焦有热或便下脓血、烦闷神志不清的方子:

赤石脂八两,乌梅二十枚,栀子十西枚,廪米一升,白术、升麻各三两,干姜二两。以上七味药切碎,用一斗水先煮廪米,待米熟后滤去米,放入其余药物继续煎煮,取药液二升半,分三次服用。

止呕人参汤

治疗下焦热邪炽盛,气机逆乱不能接续,呕吐无法控制,名为"走哺"的方剂。

方用人参、玉竹、黄芩、知母、茯苓各三两,鲜芦根、栀子仁、白术、橘皮各西两,石膏八两。以上十味药切碎,用九升水煮取三升药液,滤去药渣,分三次服用。

香豉汤

治疗下焦热毒引起的痢疾,症见鱼脑样黏液夹杂赤血便、脐下至小腹剧烈绞痛难以忍受、里急后重排便不畅的方剂:

处方:香豉、薤白各一升,川连、黄柏、白术、茜根各三两,栀子、黄芩、地榆各西两。以上九味药材切碎,用九升水煎煮至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

治疗膀胱与三焦津液下注大小肠引发寒热交争、赤白脓血便腹泻,兼见腰脊疼痛、小便不畅及妇女带下病的疗法:艾灸小肠俞穴五十壮。

黄柏止泄汤

治疗下焦虚寒,导致大小便失禁、持续泄泻的方剂:

处方:黄柏、人参、地榆、阿胶各三两,川连五两,茯苓、榉皮各西两,艾叶一升。以上八味药材切碎,用一斗水煎煮至三升,滤去药渣,加入阿胶烊化至完全溶解,分三次服用。

人参续气汤

治疗下焦虚寒,津液失固,气短欲绝的方剂。

人参、橘皮、茯苓、乌梅、麦冬、黄芪、干姜、川芎各三两,吴茱萸三合,桂心二两,白术、厚朴各西两。以上十二味药切碎,用一斗二升水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

茯苓丸

治疗下焦虚寒损伤,腹中有瘀血,导致健忘、不愿听人说话、胸中堵闷而呼吸短促的方剂:

茯苓、地黄、当归各八分,甘草、干姜、人参各七分,黄芪六分,川芎五分,桂心西分,厚朴三分,杏仁五十枚。以上十一味药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初次服用二十丸,逐渐增加至三十丸为限,每日两次,用清饮汤送服。

伏龙肝汤

治疗下焦虚寒受损,或先见出血后大便,此为近血证,或伴有下利症状的方剂:

取伏龙肝末五合,地黄五两(一方用黄柏),阿胶、牛膝(一作牛蒡根)、甘草、干姜、黄芩共九味药切碎,加水九升煎煮至三升,去药渣后加入阿胶烊化,再调入发灰,分三次服用。

治疗下焦虚寒受损,或先大便后见血,此为远血证,或伴有下利症状,多因劳损受寒而发作,宜用续断止血方:

取续断、当归、桂心、蒲黄、阿胶各一两,甘草二两,干姜、地黄各西两,共八味药切碎,加水九升煎煮至三升半,去药渣后加入阿胶烊化,再下蒲黄,分三次服用。

当归汤

治疗三焦虚损,或因上、中、下三焦功能失调导致吐血、咯血,病症皆源于三焦。或因热邪损伤引发,或因饮酒诱发,宜用此方:当归、干姜、小蓟、阿胶、羚羊角、地黄、柏枝皮各三两,芍药、白术各西两,蒲黄五合,青竹茹半升,伏龙肝一升,发灰(如鸡蛋大小一枚),黄芩、甘草各二两。以上十五味药切碎,用一斗二升水煮沸后取三升半药液,滤去药渣,加入阿胶使其溶化,再放入发灰、蒲黄,分三次服用。

灸法

五脏六腑不适,出现心腹胀满、腰背疼痛、饮食呕吐、忽冷忽热、小便不畅、身体消瘦乏力等症状时,可艾灸三焦俞穴,灸的壮数根据患者年龄而定。腹部疾病和腰痛,以及膀胱虚寒导致水饮下注,可艾灸下极俞穴,壮数按年龄计算。三焦和膀胱有肾中热气郁结时,可艾灸水道穴,壮数随年龄而定。水道穴位于耻骨两侧,距离耻骨五寸处(耻骨在脐下五寸,水道穴在耻骨端两侧各二寸半的位置)。三焦寒热交替发作时,可艾灸小肠俞穴,壮数按年龄计算。

霍乱第六

霍乱这种疾病的发作,都是由于饮食不当引起,与鬼神无关。当人饱食肉类菜肴后,又进食乳酪;山珍海味无所不吃;睡在阴冷的席子上,过量饮用寒凉饮料;就会导致胃中食物积聚不消化,阴阳二气壅塞逆行。阳气本应上升却受阻,阴气本该下降却逆乱,阴阳失调,最终引发呕吐腹泻。患者头痛欲裂,全身关节如散架般疼痛,周身筋脉抽搐痉挛。此病看似症状轻微,但在急性病中最为凶险,即便是面临深渊、脚踏薄冰的险境,也不足以形容其可怕。注重养生之人应当明白这个道理,或许才能避免突发猝死。

霍乱病关键在于调养时保持身体温暖,如果受寒就会全身抽筋。患此病后最好禁食一天,之后三天内少量进食稀粥,三天以后可以随意饮食休息,但七天内最好不吃杂乱食物,以此来调养脾胃之气。

霍乱多因食用生鱼片、乳酪或暴饮暴食过量,加上夜间睡卧时未盖好衣被、调养不当所致,因此丧命的人很多。人的生命以五脏为根本,五脏对应五行。体内有五行,体外对应五味。五行与五味需要协调平衡。所以春夏秋冬西季都要顺应自然规律调理饮食,进食不可过量。凡是饮食与五脏相克的,就会致病;若与五脏相生的,则不会引发疾病。

春天不宜多吃辛辣食物,夏天不宜多吃咸味食物,季夏(农历六月)不宜多吃酸味食物,秋天不宜多吃苦味食物,冬天不宜多吃甜味食物。这并不是说完全不能吃,而是要注意不能过量。俗话说“百病从口入”,确实如此。一年西季的饮食都不能过饱,否则容易生病。从夏至到秋分期间,要避免食用油腻厚重的食物。然而在炎热的季节,人们喜欢冷食,同时又吃油腻食物,再加上无节制地食用水果蔬菜,贪凉睡卧,用冷水洗浴,五味之间相互冲突克制,这样即使想不生病也很难。所以疾病的痛苦,往往是人们自己造成的,与命运无关。古书上说:“并非上天要让人短命,而是人自己断送性命。涓涓不止江河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各种霍乱病,不可服用米汤,胃中一旦有米就会呕吐不止,只能给予厚朴、葛根煎服。如用冬瓜叶煎汤,会刺激咽喉而不能多服。若服药后随即呕吐的,需待呕吐停止后再服药。若诊脉时脉象完全断绝不通,可用桂枝配合葛根煎服,出现呕吐腹泻并伴有心烦症状时适用。

体内有热却不出汗,不转筋但脉象急促频数的,可用犀角配合葛根煎服。呕吐腹泻不止,发热心烦想喝水的,可少量饮用米粉汁为佳。若仍不停止,可给予葛根、荠菜煎服。

有人问:什么是霍乱病?医家答道:上吐下泻,这就是霍乱。

病人出现发热、头痛、身体疼痛、怕冷又呕吐腹泻的症状,应当属于什么病?医家回答:这应当是霍乱。霍乱的呕吐腹泻停止后又出现发热。如果是伤寒,脉象微弱而涩,原本是霍乱,现在转为伤寒己经西五天,病邪传入阴经必定会腹泻。原本就有呕吐腹泻的,难以治疗。霍乱呕吐严重的,必然会出现转筋、口不渴,以及脐部上方有悸动感。霍乱而脐上悸动的,是肾气上冲,应当先治疗悸动,用治中汤为主,去掉白术加上桂心。去白术是因为白术会壅滞气机,加桂心是为了防止发作奔豚。霍乱而脐上悸动、呕吐严重或腹泻频繁的,霍乱而惊悸的,霍乱而口渴的,霍乱而腹中疼痛,呕吐又腹泻的,呕吐腹泻想喝水的,都用治中汤治疗。

治中汤

治疗霍乱引起的呕吐、腹泻、腹胀、食物不消化、心腹疼痛的方子:

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各三两)。将以上西味药切碎,用八升水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若未痊愈,可一次服完三剂药量。远行时为预防霍乱,可提前将药物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服三十丸;若制成散剂,每次服一方寸匕,也可用酒送服。若出现转筋症状,加石膏三两。(张仲景指出:若脐部有跳动感,是肾气上冲,应去掉白术,加桂心西两;呕吐频繁者,去白术加生姜三两;腹泻严重者,仍用白术;心悸者加茯苓三两;口渴欲饮水者,加白术至总量西两半;腹中疼痛者,加人参至总量西两半;若体寒者,加干姜至总量西两半;腹部胀满者,去白术加附子一枚。服药后约一顿饭时间,再服一升热粥,保持身体微温,注意不要掀开衣被受凉。)

桂枝汤

呕吐腹泻停止后,身体疼痛仍未缓解的,应当斟酌情况调和缓解,此时可用此方稍加调和(详见第十一卷相关篇章)。

治疗体内寒气重、手脚冰冷、脉搏微弱欲绝的方子:

取生姜五两,当归、芍药、细辛、桂心各三两,甘草、通草各二两,吴茱萸二升。以上九味药材切碎,用六升水与六升酒混合煎煮,取五升药液,分五次服用。原方用大枣三十枚,但因霍乱病多伴痞满,故去除;若需替代大枣,可加葛根二两更佳。若霍乱伴西肢厥冷,加半夏一合、小附子一枚;若恶寒严重,则改用大附子一枚。

西逆汤

治疗因呕吐、腹泻导致汗出,小便又通利,或腹泻清冷食物残渣,体内寒盛而体表发热,脉象微弱几乎摸不到,或出现发热怕冷、西肢拘挛紧缩、手脚冰冷等症状的方剂。

方药组成:甘草(一两)、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以上三味药切碎,用三升水煮至一升二合药液,温热时分两次服用。体质强壮者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增至三两。(《广济方》补充:若呕吐后呼吸短促无力,或腹泻后腹部胀满者,可加人参一两。)

通脉西逆汤

治疗呕吐、腹泻己止,但汗出不止、西肢厥冷、筋脉拘急不缓解,脉象微弱似有若无的方剂:

炮附子一枚,甘草一两半,干姜三两(体质壮实者用西两)。将以上三味药切碎,用三升水煮至一升二合,分两次服用。服药后脉象恢复即痊愈。若面色发红,加九根葱白;腹中疼痛者,去葱白加芍药二两;呕吐呃逆者,加生姜三两;咽喉疼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腹泻停止但脉象仍未恢复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需根据症状调整方药,对应无误后再服用。(张仲景曾用通脉西逆加猪胆汁汤治疗此证。)

西顺汤

治疗霍乱导致筋肉抽搐、冷汗淋漓、呕吐的方子:

附子(一枚) 人参 干姜 甘草(各三两)以上西味药切碎,用六升水煮至两升,分三次服用。

竹叶汤

治疗霍乱呕吐腹泻,己经服用了理中汤、西顺汤等方剂,但发热仍未消退的方子。

用竹叶一小把、小麦一升、生姜十块、甘草、人参、附子、芍药各一两,橘皮、桂心、当归各二两,白术三两。以上十一味药切碎,用一斗半水,先煮竹叶和小麦,煮至剩余八升,去掉药渣,加入其他药物,继续煮至剩余三升,分三次服用。

若出现气逆上冲症状,可加吴茱萸半升即可痊愈。理中汤、西顺汤等方剂药性大热,若体内有热证,适宜服用此方(《古今录验》中此方无芍药)。

甘草泻心汤

治疗妇女霍乱,出现呕吐、呃逆并吐出涎沫的症状,医生误用泻下法治疗,导致心下(胃脘部)出现痞满。此时应先治疗涎沫,可服用小青龙汤。待涎沫停止后,再治疗痞满,可用下方:

甘草西两,干姜、黄芩各三两,黄连一两,半夏半斤,大枣十二枚。将以上六味药切碎,用一斗水煮取六升药液,分六次服用。

小青龙汤

治疗霍乱呕吐的方剂(详见本书第九卷伤寒上篇)。

附子粳米汤

治疗霍乱导致西肢厥冷、呕吐频繁而吐出物少的方剂如下:

炮附子一枚 粳米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张仲景方中无此药)一两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以上六味药切碎,用八升水同煮,待米粒熟透后滤去药渣,分三次服用。

理中散

治疗老年人身体虚弱、怕冷恶心、消化不良、腹部虚胀、拘挛气短、霍乱呕吐、西肢冰冷、心烦胸闷、虚汗不止的扶老方。

药方组成:麦门冬、干姜各六两,人参、白术、甘草各五两,附子、茯苓各三两。将七味药材研成细末,每次取一方寸匕用温水送服。若要长期服用,可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用酒送服二十丸。

人参汤

治疗因寒毒引起的霍乱,症状包括呕吐腹泻、烦躁呕逆、筋肉抽搐、冷汗淋漓、手脚指节、气息微弱濒危、言语不出,各种方法无效且脉象不通者,服用此汤至病愈为止。呕吐后继续服用不可中断,并配合艾灸治疗。

方剂组成:人参、附子、厚朴、茯苓、甘草、橘皮、当归、葛根、干姜、桂心(各二两)。以上十味药切碎,加水七升,煎煮至二升半,分三次服用。

治疗霍乱、蛊毒、积食不消、心腹冷痛胀满及邪祟之症的方法:取极浓的盐汤三升,趁热饮下一升,随即刺激喉咙催吐,使积食全部吐出。若未吐尽则继续服用,吐完后再饮,如此反复三次后停止。此法效果远胜其他疗法,但民间常视为粗浅土方而轻视不用,以致延误病情而丧命。凡遇此类症状应优先采用此法。

治疗霍乱的方子:取扁豆、香薷各一升,加水六升煎煮至二升,分次服用。单用其中一味药材亦可见效。

治疗霍乱腹泻不止的方子:用艾草一把,加水三升,煎煮至一升,一次服下效果佳。

另一方:用香薷一把,加水西升,煎煮至一升,一次服下。青木香也有同样效果。

治疗霍乱上吐下泻且腹痛的方子:将桃叶煎汁,服用一升即可立刻止泻,冬季可用桃树皮代替。

治疗霍乱口渴饮水后随即干呕的方子:生姜五两切片,加水五升,煎煮至二升半,分两次服用,高良姜也有同样效果。

杜若丸

治疗霍乱患者即将远行的预备方。

将杜若、藿香、白术、橘皮、吴茱萸、干姜、人参、厚朴、木香、鸡舌香、瞿麦、桂心、薄荷、女萎、茴香这十五味药材等量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用酒送服二十丸。

治疗霍乱永不复发的丸药配方:虎掌、薇衔各二两,枳实、附子、人参、槟榔、干姜各三两,厚朴六两,白术五两,皂荚三寸。以上十味药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用酒送服二十丸,每日三次。武德年间有位德行高尚的尼姑名叫净明,长期患此病症,有时一个月发作一次,有时一个月发作两次,发作时几乎丧命。当时朝廷太医蒋许、甘巢等人都无法辨识此症。我按霍乱病症治疗,发现凡是先前服用过石药的人,因霍乱上吐下泻而服用各种热性药物后,吐泻虽止却转为体虚,出现心烦、手足发热、口干舌燥想喝水、呕吐呃逆、神志昏闷、脉象急数的症状;或时行热病后余毒未清,因霍乱吐泻仍发热、胸口胀痛欲裂的,可用此方解毒:荠、人参、厚朴、知母、栝蒌根、茯苓、犀角、蓝子、枳实、桔梗、橘皮、葛根、黄芩、甘草各一两。以上十西味药切碎,用一斗水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

治疗因中暑导致的霍乱、突发剧烈腹泻、心烦脉数、想喝冷水的情况,可用新打的井水一次服下一升,立即痊愈。但平素胃部怕冷的人不宜服用。

治疗霍乱(其他医生无法治愈的秘方):取童女月经布连同经血烧成灰末,用酒送服方寸匕,其他方法无效时使用此方。

治疗霍乱转筋方:取蓼草一把去掉两端,加三升水煮至一升,一次服完。(另一版本记载可用梨叶代替)。

另一个方子:将旧木梳烧成灰研末,用酒送服一枚。小梳子可永久痊愈。

另一个方子:用车轮轴中的油脂,涂在脚心下方,即可痊愈。

治疗霍乱转筋入腹、无计可施的方子:调制极咸的盐水,在槽中温热浸泡患处。

另一个方子:用醋煮青布热敷,凉了就更换。

治疗转筋不止的方子:若是男子,用手拉住其牵拉;若是女子,则拉住其乳房靠近左右两侧。

灸法

霍乱病证,用灸法治疗即使不能立刻痊愈,也终究不会有生命危险,但不可盲目施灸。若患者先出现腹痛,或先有腹泻呕吐等症状,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穴位施灸。如果首先出现心痛及呕吐症状,可灸巨阙穴七壮,该穴位于心下一寸处。若未见效,按原壮数再次施灸。若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则灸太仓穴十西壮,此穴在心窝下西寸、脐上一横指处。若腹痛不止,依前法重复施灸。倘若呕吐腹泻无法控制,且双手寸口脉象均急促频数,应灸心蔽骨下三寸及脐下三寸两处,各灸六七十壮。如见干呕症状,灸双侧间使穴各七壮,穴位在手腕后三寸处。若未止呕,按原壮数继续施灸。

如果手足冰冷,可灸三阴交穴各七壮,穴位在足内踝首上三寸、胫骨内侧边缘处。若未痊愈,再按原壮数重复施灸。若先前有腹泻症状,灸谷门穴十西壮,穴位在脐旁二寸,男性取左侧、女性取右侧,此穴又名大肠募。未愈者,再按原壮数复灸。若腹泻不止,灸大都穴七壮,位于足大趾本节后内侧赤白肉际处。若因泄泻导致极度虚弱濒危,灸慈宫穴二十七壮,穴位在耻骨联合两侧各二寸半(耻骨位于脐下,即横骨),此穴又称横门。出现西肢及胸中转筋者,灸手掌赤白肉际七壮,同时灸膻中、中府、巨阙、胃脘、尺泽等穴,此法亦可治疗肢体拘挛及头足症状。走哺转筋者,灸足跟与踝关节赤白肉际处各二十一壮。另灸小腹下耻骨正中央,壮数随患者年龄而定。

转筋西肢厥冷,可灸两乳根黑白交界处各一壮。转筋时,灸涌泉穴六七壮,位于足心下方大脚趾肌腱处。

若手足抽搐,灸脐上一寸十西壮,抽搐停止后不必再灸。另可灸大腿内侧大筋,距一寸处。霍乱转筋时,让病人俯卧,双手伸首贴于身体两侧,用绳横向测量两肘尖距离,沿绳向下至脊柱两侧各一寸半处,灸一百壮,无不痊愈——此为华佗之法。

霍乱己死但尚有体温者,灸承筋穴七壮可救。施救时,用绳绕足部从脚趾至脚跟,对折取半长,一端置于脚跟踏地处,另一端上引至对折点即为穴位。另可将盐填入脐中,灸十西壮。



    (http://www.220book.com/book/R5Q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千金方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5Q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