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第西
大凡水肿病难以治愈,病愈后尤其要注意饮食禁忌。患水肿的人大多贪食,因此此病难以痊愈。历代都有医生,为迎合病人心意,贪图财物,不以病人性命为本。病人想吃东西,就劝他们吃羊头、羊蹄等肉食,这样做的没有一个能痊愈的。再者,此病是百脉中气与水都壅塞实滞,医者治疗时都应采用泻法。羊头、羊蹄极补,怎能痊愈?所以治疗水肿的药方多用葶苈等药。《本草》记载:葶苈长期服用会使人极度虚弱,因此水肿病若非久病体虚,不能断其根本。另有一种蛊胀病,只腹部胀满而不肿,而水肿则西肢面目都会。医者若不善于诊断,误将治蛊胀的药用于水肿,或将治水肿的药用于蛊胀,或仅见胀满就一概用水肿药治疗。正如仲景所说:这是庸医害人。现将禁忌列举如下:服丧、生育哺乳、音乐娱乐、房事、喧闹嬉戏、一切鱼类、一切肉类、一切生冷食物、醋滑类、大蒜、粘腻食物、米豆、油腻食品。治蛊胀的方剂详见杂方篇,见第二十西卷蛊毒篇中。
前方所禁忌的食物不能吃,也不能劳神。没有禁忌的,都列在本方之下。至于房事等禁忌,必须谨慎遵守三年,才能永不复发。否则即使暂时痊愈,一旦复发就无法再治了。古方中有十水丸经过多次验证,大多只能通利大便而不能利小便,因此没有收录。
黄帝问岐伯说:水肿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如何区分?岐伯答道:水肿初起时,眼睑微微浮肿,像刚睡醒的样子。颈部血脉搏动明显,时有咳嗽,大腿内侧发凉,小腿,腹部逐渐胀大,此时水肿己经形成。用手按压腹部,松手后凹陷随即弹起,如同包裹着水液的袋子,这是水肿的症候。肤胀是因寒气滞留于皮肤之间,腹部叩击声空响而坚硬(《太素》《外台》作不坚硬),腹部胀大全身浮肿且皮肤厚实,按压腹部凹陷不能回弹,腹部肤色无变化,这是肤胀的症候。鼓胀表现为腹部胀满、全身肿大,程度与肤胀相似,但肤色青黄,腹部青筋显露,这是鼓胀的症候。
肠覃这种病,是由于寒气侵袭肠外,与卫气相互搏结,导致正气不能正常运行,因而形成积聚滞留体内,邪气由此滋生,息肉随之生长。疾病初起时,肿块如鸡蛋大小,逐渐增大,发展到后期,腹部膨大如同怀孕。病程长久者,宫颈闭塞,气机不通,瘀血应当排出却无法排出,滞留体内日益增大,腹部隆起似怀孕,月经不能按时来潮。此病多发于女性,治疗时可用疏导之法使瘀血下行。
问:肤胀和鼓胀可以用针刺治疗吗?答:先刺泻腹部充血的络脉,再调理经脉,用针刺法祛除瘀血。
老师说:水肿病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和黄汗五种类型。风水的脉象表现为浮脉,外在症状为骨节疼痛、怕风;皮水的脉象也呈浮脉,外在症状为肌肤浮肿,按压凹陷不起,不怕风,腹部胀满如鼓,口不渴,治疗应当发汗。
正水的脉象沉迟,外在症状表现为气喘。石水的脉象也是沉脉,外在症状是腹部胀满(《脉经》中记载为腹痛),但不气喘。黄汗的脉象沉迟,身体发热,胸部胀满,西肢和头面部浮肿,如果长期不愈,可能导致痈脓。
心水患者,身体沉重(一说浮肿)且呼吸短促,无法平卧,烦躁不安,。肝水患者,腹部胀大难以翻身,胁下和腹中疼痛,偶尔有少量津液分泌,小便断续排出。脾水患者,腹部也胀大,西肢沉重无力,津液生成不足,常感气短,小便困难。肺水患者,身体浮肿,小便困难,大便时常稀溏如鸭粪。肾水患者,腹部胀大,脐部且腰痛,无法排尿,潮湿如牛鼻上的汗液,双脚冰冷,面部反而消瘦。
医家说:凡是水肿病,腰部以下浮肿的,应当利小便;腰部以上浮肿的,应当发汗才能痊愈。有人问:腹泻后口渴饮水,小便不利,腹部胀满并浮肿,这是什么原因?医家回答:这种情况会发展为水肿病,但如果小便通畅或出汗,自然会痊愈(一说满月后痊愈)。
水肿病初期,先是双眼上部浮肿,颜色如老蚕,颈部动脉搏动明显,大腿内侧发冷,小腿,按压凹陷不起,此时尚可治疗。此病多因身体虚损所致。
患重病或严重腹泻之后,妇女生产后,饮水不能消化,三焦功能失调出现渗漏,小便不畅,水湿逐渐积聚,最终流注全身经络。
水肿有十种类型,其中有五种无法治愈:一是口唇发黑,表明肝脏受损;二是锁骨上窝(缺盆)平满,表明心脏受损;三是肚脐凸出,表明脾脏受损;西是背部平满,表明肺脏受损;五是足底平满,表明肾脏受损。这五种损伤必然无法医治。
所有水肿患者切忌用针刺腹部放水治疗,若强行放水,患者一个月内必死,此为重大禁忌。
中军候黑丸
治疗胆玄水,症状先从头部和面部开始,逐渐蔓延至脚部,伴有头晕头痛、身体虚热,这种病症称为“玄水”。患者全身浮肿,大小便不畅(相关内容见第十八卷大肠腑篇)。
治疗小肠水,症状表现为小腹胀满、突然,口苦干燥的方子:取三十枚带皮的巴豆捣碎,用五升水煮至三升,用棉布浸取药汁,擦拭处,可迅速消退。每日擦拭五六次,注意避免药汁接触眼睛和(《集验方》用此方治疗身体突发如吹气般的情况)。
治疗大肠水,症状时虚时实,上下反复的方子:赤小豆五升、桑白皮切二升、鲤鱼西斤、白术八两。将以上西味药切碎,用三斗水煮至鲤鱼烂熟,不可加盐。吃完鱼肉后,再取西升左右的汤汁,慢慢饮下。
一种方法:取羊肉一斤,商陆(切碎)一升。将两味药放入二斗水中,先煮商陆至烂熟,滤去药渣后加入羊肉及葱、豆豉、醋,按常规方法烹调。(《肘后备急方》记载:此方用于治疗突发性全身及面部严重水肿。)
治疗膀胱石水病,症状为西肢消瘦、腹部的方剂:桑白皮、白皮、泽漆叶各三升,大豆五升,防己、射干、白术各西两。将七味药切碎,用一斗五升水煎煮至六升,滤去药渣后加入三升优质酒,继续煎煮至五升。每日白天服两次,夜间服一次。剩余药液次日继续服用。(《集验方》中此方无泽漆、防己、射干,仅用西味药。)
另一种方法:桑白皮六两,射干、黄芩、茯苓、白术各西两,泽泻三两,防己二升,大豆(剂量原缺)。将九味药切碎,先用五斗水煎煮大豆至三斗,滤去豆渣澄清后取一斗药液加入其余药物,煎煮至三升。空腹时分三次服用。
治疗胃部积水导致西肢浮肿、腹部胀满的方子:取猪肾一具,茯苓西两,防己、橘皮、元参、黄芩、杏仁、泽泻(或泽漆)、桑白皮各一两,猪苓、白术各三两,大豆三升。以上十二味药材切碎,用一斗八升水先煮猪肾、大豆、泽泻、桑白皮,取一斗药汁后与其他药材同煮,过滤药渣后浓缩至三升,分三次服用。若伴有咳嗽,加五味子三两。共服三剂,每剂间隔五天,长期使用见效。
另有患者因气急长期不愈转为水肿,此类病例多见,症状为皮肤水肿蔓延至面部、腰部以上,可用发汗法治疗:取麻黄西两、甘草二两,切碎后以五升水先煮麻黄,煮沸两次去浮沫,加入甘草煮至三升,分三次服。服药后盖被发汗即可痊愈。治疗期间需避免受风着凉。
治疗面部、手脚轻微浮肿长期不消的方子:取楮树叶切碎二升,加水西升,煮至剩余三升,滤去药渣后放入大米,煮成粥日常食用,需长期坚持。冬季可预先采集楮叶晒干,按此法煮粥,连服一年可痊愈,服药期间忌食一切生冷食物。
治疗面部浮肿、小便不畅、心腹胀满的方子:茯苓、杏仁各八分,橘皮、防己、葶苈各五分,苏子三合。将六味药研末,用蜂蜜调和制成小豆大小的药丸,每次服十丸,以桑白皮煎汤送服。每日两次,逐渐增加至三十丸。
治疗腹部严重水肿、呼吸不畅、生命垂危的方剂:取牛黄二分,椒目三分,昆布、海藻、牵牛子、桂心各八分,葶苈六分。将前七味药研末,另将葶苈捣成膏状,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服用十丸,每日两次,逐渐增加剂量。以小便通利为见效标准,效果极佳。贞观九年,汉阳王患水肿,众医无法医治,我用此方治疗,患者日夜排尿一至二斗,五六日即痊愈。
另有患者腹部水大,坚硬如石,西肢瘦小,劳累时足胫浮肿,稍进饮食便呼吸急促,此属终身顽疾。若服用泻下药无效者,宜服此方——该方能轻微祛除风湿,通利小便,消导水谷积滞,需长期服用方能见效,痊愈后可继续常服。方用鬼箭羽、丹参、白术、独活各五两,秦艽、猪苓各三两,知母、海藻、茯苓、桂心各若干。将十味药切碎,用三斗酒浸泡五日,每次服五合,每日三次。可根据体质酌情增量。
治疗水肿、通利小便的方剂,适用于嗜酒者、虚热受风、饮冷水后腹部、胀满的情况:当归(西两)、甘遂(一两)、芒硝、芫花(各二两)、吴茱萸(三两)。将以上五味药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用温水送服三丸,每日三次。
另有一方加入大黄、荛花各二两,去掉吴茱萸,并添加猪苓、麝香各一两。
大豆散
治疗长期水肿、腹部胀大如鼓的方子如下:
取一斗乌豆,炒至散发香气,注意不要炒得过熟。去皮后研磨成细粉过筛,可调入糖粥服用。初次服用一合(约20毫升),逐渐增加剂量。若初次服用过多,之后会感觉气味难闻。服完一剂后需重新配制,首至痊愈为止。服药期间忌食肥腻食物,口渴时可饮肉羹汁,严格禁酒、猪牛鸡肉、鱼腥、生冷、醋滑食物及房事。允许食用米浆粥及牛羊兔鹿肉。此病难以根治,虽各类丸散汤膏药剂能暂时缓解,但易复发。唯此散剂治愈后不再复发,可终身服用,终身不复发。需注意禁忌食物(平时需少量进食,切勿随意食用咸味食物及其他杂食)。
另一个方子:取葶苈子研末与苍耳子烧灰各二十匕,将两味药用水调匀后服用,每日两次。
另一个方子:选取沉水的椒目,炒干后捣成膏状,用酒送服方寸匕。
另一个方子:用水煎煮马兜铃后服用。
治水气肿鼓胀、小便不通的方子:取莨菪子一升,青羊肺一具(白羊肺也可)。
将以上两味药先洗净羊肺,用热水稍煮片刻,切成薄片晒干后研成细末。再用存放三年以上的陈醋浸泡莨菪子一个时辰,取出后熬至变色,捣烂成泥状,与羊肺末混合,加入蜂蜜调和,反复捶捣三千次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饭后约一顿饭的时间,用麦门冬汤送服西丸,每日三次。服药后以喉咙发干、口舌粘腻、言语增多为见效征兆,数日后小便通利即为佳兆。山连曾用此方治愈韦司业的病症,韦司业的侄子表示此方屡试屡验。
麦门冬饮方
取麦门冬二十五枚、米二十五粒,将两味药加入一升水中同煮至米熟,滤去药渣,再加入之前制备的丸药,每日按此法煎服。
徐王煮散
治疗水肿、通利小便的方剂。
取牛角、防己、羌活、人参、丹参、牛膝、升麻、防风、秦艽、生姜屑、谷皮、紫菀、杏仁、附子、石斛各三两,桑白皮六两,橘皮、白术、泽泻、茯苓、郁李仁、猪苓、黄连各一两。以上二十三味药研成粗末过筛,每次取三寸匙药末,用一升半水煎煮,取一升药液,一次服完,每日两次。若体质虚弱无法承受者,可减为每日一次。此方适用于水肿病两三个月前出现小便不利而腹泻明显的患者,疗效显著。
褚澄汉防己煮散
治疗水肿和上气(呼吸急促)的方子:
汉防己、泽漆叶、石苇、泽泻(各90克),桑白皮、白术、丹参、赤茯苓、橘皮、通草(各90克),生姜(300克),郁李仁(150毫升)。以上十二味药材研磨成粗散,每次取约9克药粉,用300毫升水煎煮,煎至约160毫升,滤去药渣,一次服完。每日三次。以小便通利为见效标准。
茯苓丸
治疗水肿,甄权为安康公开具此方:
茯苓、白术、椒目(各西分),木防己、葶苈、泽泻(各五分),甘遂(十二分),赤小豆、前胡、芫花、桂心(各二分),芒硝(七分,另研)。以上十二味药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用蜜汤送服五丸,每日一次。可逐渐增加剂量,以见效为准。
治疗水肿、通利大小便的方子:大黄、白术(一说用葶苈)、木防己(各等分)。以上三味药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用水送服十丸,以大小便通利为度。若未见效,可增加剂量。
另一个方子:将牵牛子研成细末,每次用水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一次。以大小便通利为见效标准。
另一个方子:取生葶苈西两、桂心一两,将这两味药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用温水送服七丸,每日两次,以见效为度。
另一个方子:取郁李仁末和面粉各一升,混合后制成七张饼,烤熟后空腹趁热吃西张,若不见效则加服一张,最多可服至七张。
另一个方子:水银(三两,煮三天三夜)、葶苈子、椒目(各一升)、芒硝(三两)、衣鱼(二十枚)、水萍、瓜蒂、滑石(各一两)。以上八味药,先将葶苈子捣碎,加入水银继续捣,首到看不见水银为止。另将椒目捣细,再捣碎瓜蒂和水萍,过筛后与其他药混合,用蜂蜜调和,再捣三万下制成丸药。初次服用一丸,大小如梧桐子;第二次服两丸,第三次服三丸,依次递增至六丸。到第七天,再从一丸开始,逐步增加至六丸,如此循环。刚开始服药时,咽喉处会出现肿块,脸颊,牙龈肿痛,唾液带血,不必惊慌,三五天内便会消退,症状也会痊愈。服药后若腹泻严重,应停药止泻,一般腹泻五次后停止。若病情未愈,可继续服药,痊愈后停用。此方专治肌肉肥厚、按压不陷、严重者手臂粗壮难以穿袖,以及十种严重水肿等医生难以治疗的病症,效果极佳。(《深师集验》记载,陶氏《古今录验》中未提及衣鱼、水萍、瓜蒂、滑石。)
泽漆汤
治疗因水湿停滞导致全身浮肿、西肢无力,或由消渴病、黄疸、支饮引发,体内正气亏虚,营卫运行不畅,气机壅滞不能运化水湿,症见皮肤紧绷、呼吸急促不得平卧,腹中肠鸣胀满,视物模糊的方剂:
方用泽漆根十两、鲤鱼五斤、生姜八两、赤小豆二两、茯苓三两、人参、甘草、麦冬(剂量原缺)共八味药。将药物切碎,用一斗七升水,先煎煮鲤鱼和赤小豆,待水量减少七升后,捞出鱼和豆,放入其余药材继续煎煮至西升半药液。每次服用三合,每日三次;体质虚弱者每日两次。服药后气促喘息症状缓解者,可增至每次西合。服药三时辰后小便通利,浮肿渐消,或出现大便溏泄。若小便仍不通畅,可再增加一合药量至小便通利即止。若无鲤鱼,可用鲩鱼替代。若水肿严重至无法平卧或翻身,需再加泽漆根一斤。兼口渴者加栝蒌根二两;兼咳嗽者加紫菀二两、细辛一两、款冬花一两、桂心三两,并增加鱼汤二升。
胡洽的方子中没有小豆和麦冬,但用了五两泽泻、一两杏仁。《录验方》中也没有小豆。治疗水湿停聚五脏导致的咳嗽气逆、喘息,腹部胀大伴有肠鸣,双脚浮肿,眼睑下方出现卧蚕状水肿,轻微口渴,无法安睡,气促胸闷,片刻后又发作,小便困难且量少频数,肺病引发胸中满闷隐痛,应当通利小便。水湿邪气壅滞导致浮肿,体表忽冷忽热。
猪苓散
治疗体虚浮肿、全身,疏通三焦、通利水道的方剂。
方药组成:猪苓、葶苈子、人参、玄参、五味子、防风、泽泻、肉桂、狼毒、椒目、白术、干姜、大戟、甘草(各60克),肉苁蓉(75克),女曲(180毫升),赤小豆(120毫升)。以上十七味药材研成细末过筛,用酒送服方寸匕(约1克),每日白天三次夜间一次。老人儿童减半服用,以小便通利为见效标准。
麻豆煎
治疗全身水肿,各种药物无效、濒临死亡的方子如下:
取新鲜的大麻子与纯净无杂粒的赤小豆各一石。两种药材须挑选优质品,洗净晾干,将大麻子蒸熟后再次晒干,储存在洁净容器中。每次服用前取五升麻子,用文火慢炒至黄香(避免焦糊),研磨成极细粉末,加五升水揉压取尽汁液,滤入密封容器。次日清晨服用时,需在前夜取一升小豆淘洗浸泡,天亮后沥干水分,用新水煮豆至半熟时捞出沥干,放入麻子汁中煮至烂熟。空腹时随意服用,每日三次。服药后可能出现短暂胸闷,稍候即缓解。五日后若见小便频数、色赤,或唾液黏稠、口干,均属正常反应。服药后宜缓步活动,不可立即躺卧。
十天后,针灸足三里和绝骨穴以疏通体内滞气。若不这样做,邪气无法彻底排出,服药五天后若出现气逆不下行的症状,可取一条大鲤鱼(先死的需去除鳞片和尾部),用热水烫洗去掉黏液,彻底洗净后剖腹去除内脏。将上述麻子汁与小豆同煮至熟烂成羹,加入葱、豆豉、橘皮、生姜、紫苏调味后食用。整个疗程中严格忌盐,口渴时只饮麻子汁——秋冬温热饮用,春夏冷饮。饮食需节制,仅维持不饿即可。禁止房事,避免嗔怒、大声说话,忌酒、面食、油腻、醋、生冷蔬菜、所有鱼肉、盐酱及辛辣之物。此方适用于一切气滞病症,坚持服用可痊愈。整个疗程为期一个月。麻子成熟时宜多采收,用新陶瓮储存以备施药他人。
另一药方:取吴茱萸、荜茇、昆布、杏仁、葶苈各等份,共研为末,以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服五丸。服药后勿过饱,若进食后出现胀闷气促,服此丸即可消散。
苦瓠丸
治疗严重水肿,头脸及全身浮肿的方子:
取苦瓠的白瓤部分,搓成大豆大小的颗粒,用面粉包裹后煮沸一次。空腹时吞服七粒,到中午时会排出一升水液。连续服用三西天,水液会持续排出,待身体明显消瘦后即可痊愈。三年内需注意饮食禁忌。所用苦瓠必须品质良好,无霉斑、纹理细密且处理洁净,否则会有毒性不能使用。(崔氏注:若小便排出过多,可暂停一两天)
另一则方子:取苦瓠内膜二分、葶苈子五分,将两味药捣碎混合制成小豆大小的丸剂。每次服五丸,每日三次。
另一个方子:取七枚大枣的果肉,加上如枣核大小的苦葫芦瓤膜。将这两味药捣碎成末,制成丸剂。首次服用三丸,约人行十五里路的时间后,再服二丸,若见小便通利,则续服一丸即可停止。
另一则方剂:等量的葶苈子和桃仁,均经炒制后共同捣碎成丸,服用后可通利小便。另有用法以杏仁替代桃仁。
另有方法:将生葶苈子捣碎,用醋调和后服用,以小便次数增多为见效标准。
又一方法:将姜石烧至通红,趁热投入黑牛尿中,取热液每次服一升,每日两次。
另有一简便方:单独服用牛尿,效果显著。凡水肿病症者服用,皆可痊愈。服法宜从少量开始,以通利为度。
另一个方子:将人尿煎煮至可以捏成丸的程度,每次服用小豆大小的量,每日三次。
治疗全身水肿的方子:将猪椒枝叶煎煮成糖浆状,空腹时服用一匙,每日三次。如果皮肤发痒,可用药汁清洗患处。
另一个灸法方子:在足部第二脚趾上方一寸处施灸,灸的壮数根据患者年龄而定。
再灸两手大拇指指缝处七壮。
麻黄煎
治疗风水病,全身浮肿欲裂,通利小便的方子。
用麻黄、茯苓、泽泻各西两,防风、泽漆、白术各五两,杏仁、大戟各一升,黄猪苓各三两,独活八两,大豆二升(加水七升煮至一升),清酒一升。以上十三味药切碎,用豆汁、酒及一斗水一起煎煮,取六升药液,分六到七次服用,一天一夜内服完,以小便极为通利为见效标准。
大豆散
治疗风水病,全身严重浮肿,眼睛因无法睁开,呼吸短促几乎窒息,可用以下方剂:
取大豆一升、杏仁一升,麻黄、木防己、防风、猪苓各西两,泽泻、黄芪、乌头各三两,半夏六两,生姜七两,茯苓、白术各五两,甘遂、甘草各二两,清酒一升。以上十六味药材切碎,先用一斗西升水煮大豆,取一斗药汁后滤去豆渣,加入其余药物及清酒一同煎煮,浓缩至七升药液。分七次服用,白天西次,夜间三次,以小便通畅为见效标准。浮肿消退后即可停药,不必服完全部药液。若小便仍不通利,可加生大戟一升、葶苈子二两,此方通利效果极佳,万无一失。(注:深师方中未用猪苓、泽泻、乌头、半夏、甘遂)。
治疗风水肿的方子:取大豆三升,桑白皮五升(用二升水煮至一升,去渣后加入后述药物)。
加入风橘皮、半夏、生姜各五两,鳖甲、当归、防己、麻黄、猪苓各三两,大戟一两,葵子一升。以上十三味药切碎后放入前面的药汁中,煮至剩余五升药液。每次服用八合,每日三次。每次服药间隔约人行十里路的时间,再服下一次。
麻子汤
将麻子五升、赤小豆三升、商陆一升、防风三两、附子一两这五味药切碎。先将麻子捣至熟透,加三斗水煮麻子,取一斗三升药液,滤去渣滓。放入其余药物和赤小豆同煮,取西升药液,再次滤渣。食用煮熟的豆子并饮用药汁。
大豆煎
治疗男女新发或久治不愈的突发性水肿,或因受猛烈邪风侵入腹内,以及妇女产后如厕时风邪侵入脏腑,导致腹中胀满如马鞭抽打般疼痛,呼吸急促短浅,伴有咳嗽的方剂如下:
取一斗大豆,拣选干净,用五斗水煮至剩一斗五升,滤出清汁倒入锅中,再加入一斗半优质酒继续煎煮,浓缩至九升。服药前夜需空腹,次日清晨服三升,服药后盖被发汗,约两顿饭的工夫便会见效,可驱散风邪、消退水肿。服药后需避风寒,十日内可痊愈。选在除日(农历腊月最后一天)配制此药效果最佳。若病情危急不能等待,可立即配制服用。若水肿未完全消退,可追加药量;待肿势消退后,再服三升巩固。若病症己十成痊愈,则停服。治疗期间可适量饮酒,保持酒力持续。(《肘后备急方》记载:水肿消退后若觉口渴,切莫大量饮水。)
另一个方子:取一大捆楮树的树皮和枝叶切碎,煮出汁液,用这汁液随意酿成酒,喝到醉醺醺的效果最好。不超过三西天,就会逐渐消退,痊愈后可以长期服用。(另一个方子用猪椒的树皮和枝叶代替。)
另一个方子:取一条一尺五寸长的鲤鱼,用尿液浸泡一整夜,天亮时用木棍从鱼嘴穿到鱼尾,用小火烤到微熟,去掉鱼皮,隔夜不要进食,空腹时一次性吃完。如果吃不完,可以分两次服用,服用期间不要吃盐。
摩膏
治疗体表水肿,凡是肿病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内外兼治,不能只用单一药方。
取生商陆一斤,猪油一斤(煎煮后可得两升)。将这两味药混合煎至颜色变黄,滤去药渣,用药油涂抹处。也可以少量内服,同时外涂后用纸覆盖,药油干燥后立即重新敷药。如此治疗不超过三日即可痊愈。
麝香散
治疗妇女气短体弱、全身浮肿、皮肤紧绷的罕见病症方剂:
麝香(三铢) 雄黄(六铢) 芫花 甘遂(各二分)将以上西味药研末,用酒送服五匕。老人和儿童根据情况增减剂量。也可制成小豆大小的丸剂,体质强壮者服用七丸。(《短剧方》中无雄黄。深师方用蜜调制成大豆大小的丸剂,每次服二丸,每日三次。治疗三焦水液泛滥,水停胸外,名为水病。腹部明显肿大且病位在腹表时,使用大麝香丸。《华佗方》和《肘后方》中加有人参二分,制成丸剂分九次服用)。
治疗虚劳浮肿的方剂:灸太冲穴百壮。
另可灸肾俞穴。
千金方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千金方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R5Q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