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五章
在等待委员会任职通知期间,安德烈公爵重新联络旧交,尤其刻意接近那些位高权重、可能对他有用的人物。此刻他在彼得堡感受到的情绪,恰似战役前夕那种被焦灼的好奇心折磨、不可抗拒地被吸引到最高决策圈的感觉——那里正在酝酿着决定千百万人命运的未来。从老人们的愤懑、局外人的好奇、知情者的谨慎,以及所有人匆忙焦虑的神态,从每天都能听闻层出不穷的新设委员会中,他察觉到1809年的彼得堡正在准备一场宏大的文官会战。这场战役的总指挥官是个他素未谋面、神秘莫测又被他想象成天才的人物——斯佩兰斯基。那项他仅隐约知晓的改革大业,以及作为核心人物的斯佩兰斯基,开始如此强烈地牵动他的心绪,以至于军事条例的事务很快在他意识中退居次要地位了。
安德烈公爵当时所处的地位,使他能轻易跻身彼得堡上流社会各派最高层的圈子。改革派热情拉拢他,一来因他素有才智过人、学识渊博的声誉,二来由于他解放农奴的举措己为自己赢得自由主义者的名望。心怀不满的守旧派则视他为同调,把他当作老博尔孔斯基的儿子,向他倾诉对改革的非议。而交际场中的贵妇名媛们更是对他青睐有加——这位家世显赫的富有鳏夫,既带着新婚丧妻的传奇色彩,又笼罩着“死而复生”的浪漫光环。此外,所有旧识都众口一词地认为,这五年来他变得温和持重,褪去了往日的傲慢与讥诮,岁月赋予他沉稳的气度。人们开始谈论他,对他产生兴趣,人人都想结识这位焕然一新的公爵。
拜访阿拉克切耶夫伯爵次日傍晚,安德烈公爵来到科丘别伊伯爵府邸。他向伯爵讲述了与“西拉·安德烈伊奇”(科丘别伊这样称呼阿拉克切耶夫,话音里带着与军政大臣接待室里如出一辙的暧昧讥诮)会面的情形。
“亲爱的,”科丘别伊说,“这事儿您终究绕不开斯佩兰斯基。他才是真正掌舵人。我会跟他提的,他答应今晚过来......”
“军事条例与斯佩兰斯基何干?”安德烈公爵问道。
科丘别伊微笑着摇摇头,仿佛对安德烈的天真感到惊讶。
“我们前几天还谈起过您,”科丘别伊继续道,“说起您那些自由农民的事……”
“哦,就是您,公爵,把自家农奴给放了的?”一位叶卡捷琳娜时代的老臣轻蔑地扫了安德烈一眼问道。
“小庄园原本就没有收益,”安德烈答道,为避免触怒老人,故意把自己的行为说得轻描淡写。
“您是怕跟不上时代吧,”老人盯着科丘别伊说。
“有件事我怎么也想不通,”老人继续道,“要是给他们自由,谁来种地?立法容易施政难。就像现在我问您,伯爵,等所有人都要经过考试,各厅局长该由谁来当?”
“我想是通过考试的人吧,”科丘别伊跷起二郎腿环顾西周答道。
“就拿我手下的普里亚尼奇尼科夫来说,多好的人啊,金子般的心肠,可他都六十岁了,难道还去参加考试?……”
“确实有困难,毕竟教育尚未普及,不过……”科丘别伊伯爵话未说完便站起身,挽着安德烈公爵的手去迎接一位正步入大厅的高个子男人。来人约莫西十岁,秃顶,淡黄头发,宽阔的前额下是一张异乎寻常的苍白长脸。他身着蓝色燕尾服,颈佩勋章,左胸缀着星章——正是斯佩兰斯基。安德烈公爵立即认出了他,内心突然震颤,如同面临人生重大时刻时的悸动。这究竟是敬仰、嫉妒抑或期待,他自己也说不清。斯佩兰斯基的整个形象带着独特的标志,让人过目难忘。在安德烈公爵所处的社交圈里,从未有人具备这般沉静与笨拙动作中透出的绝对自信;从未有人拥有这种半阖的、略显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既坚定又柔和的目光;从未有人带着如此坚定却空洞的微笑,用这般细腻平稳的嗓音说话;更从未见过如此细腻的苍白肤色——尤其是那双略显宽大却异常丰腴、而白皙的手。这般苍白的面容,安德烈公爵只在长期住院的士兵脸上见过。这就是斯佩兰斯基,国务大臣,皇帝陛下的谏议官,曾随驾至埃尔福特,在那里多次觐见并与拿破仑交谈。
斯佩兰斯基的目光并不像常人进入大社交场合时那样在众人脸上游移不定,说话也不急不躁。他从容不迫地低声交谈,确信对方会专注聆听,战争与和平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战争与和平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目光始终只落在与之对话的人脸上。
安德烈公爵格外专注地观察着斯佩兰斯基的每句话、每个动作。正如那些严于律己也严于待人的性格常有的表现,每当结识新交——尤其是斯佩兰斯基这样久负盛名的人物时,安德烈公爵总期待能在对方身上发现人类美德最完美的典范。
斯佩兰斯基对科丘别伊表示歉意,说自己因宫中事务耽搁未能早些前来,却绝口不提是皇帝陛下召见。安德烈公爵察觉到了这种故作谦逊的姿态。当科丘别伊向他介绍安德烈公爵时,斯佩兰斯基带着同样的笑容缓缓将目光移向安德烈,默不作声地打量着他。
“久仰大名,今日得见不胜荣幸,”他说道。
科丘别伊略提了几句阿拉克切耶夫接待安德烈的情形。斯佩兰斯基脸上的笑意更深了。
“军事条例委员会主任马格尼茨基先生是我的挚友,”他一字一顿地说道,“若您有意,我可以为您引见。(他略作停顿。)我相信您定能从他那里获得共鸣,他向来乐于襄助一切明智之举。”
斯佩兰斯基身边立刻聚拢了一圈人,那位曾提及属下普里亚尼奇尼科夫的老者也向他提出了问题。
安德烈公爵没有参与谈话,只是默默观察着斯佩兰斯基的一举一动——这个不久前还默默无闻的神学院学生,如今却掌握着俄国的命运,安德烈心想,这命运就握在他那双白皙丰腴的手中。斯佩兰斯基回答老者时那种超然物外的轻蔑态度令安德烈公爵震惊。他仿佛从不可企及的高度,向对方投下宽容的只言片语。当老人说话声过高时,斯佩兰斯基只是微微一笑,表示自己无权评判皇帝陛下圣意所向的利弊得失。
在人群中交谈片刻后,斯佩兰斯基起身走向安德烈公爵,引他至房间另一端。显然他认为有必要与安德烈单独谈谈。
“公爵,方才那位可敬的长者引发的热烈讨论让我未能与您畅谈,”斯佩兰斯基说道,脸上带着温和而略带轻蔑的微笑,这笑容仿佛暗示他与安德烈公爵都心知肚明,刚才交谈的那些人多么无足轻重。这种态度让安德烈公爵感到受用。“我久闻您的大名:首先是因为您处理农奴事务的案例,这是我们期待更多人效仿的典范;其次,您是少数几位未因新颁布的宫廷职衔法令而怨声载道的侍从官之一。”
“是的,”安德烈公爵回答,“家父不愿我享受这项特权,我是从基层开始服役的。”
“令尊作为老一辈人物,显然比那些谴责此项法令的当代人更为高明——这法令不过是在恢复天经地义的公正罢了。”
“但我认为这些非议也并非全无道理,”安德烈公爵说道,试图抵抗斯佩兰斯基逐渐施加的影响。他不愿事事附和对方,执意要提出异议。向来言辞流利的安德烈公爵,此刻与斯佩兰斯基交谈时却感到词不达意——他正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这位名人的个性特征。
“或许是为个人野心找的借口吧,”斯佩兰斯基轻声插了一句。
“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国家利益,”安德烈公爵说。
“您指的是?......”斯佩兰斯基垂下眼睑轻声问道。
“我是孟德斯鸠的崇拜者,”安德烈公爵回答,“他认为‘君主政体的原则是荣誉’,这个观点在我看来无可争议。贵族阶层的某些特权和权利,我认为正是维系这种荣誉感的手段。”
斯佩兰斯基苍白的脸上笑容消失了,这反而使他的面容显得更有神采。安德烈公爵的观点似乎引起了他的兴趣。
“若从这个角度审视问题...”斯佩兰斯基开始说道,他显然用法语表达有些吃力,语速比说俄语时更缓慢,却依然从容不迫。他指出,荣誉不能靠有碍公务的特权来维系,所谓荣誉要么是避免不当行为的消极准则,要么就是通过争取表彰与奖赏来激发竞争的动力源泉。
他的论证简洁明了、条理清晰。
“维系这种荣誉、激发竞争精神的制度,应当像拿破仑皇帝设立的荣誉军团勋章那样,不仅无损公务效率,反而能促进勤政,而非沦为阶级或宫廷特权。”
“我不否认宫廷特权确实也达到了这个目的,”安德烈公爵说,“每个朝臣都认为自己有义务配得上所处的地位。”
“但您本人却不愿利用这种特权,公爵,”斯佩兰斯基微笑着说,用礼貌的态度暗示希望结束这场令对方尴尬的争论。“若您肯赏光周三来寒舍做客,”他补充道,“我与马格尼茨基商议后,会向您转达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届时也能有幸与您详谈。”他闭目欠身,按法国礼仪悄然离席,未作告别便退出了大厅。
(http://www.220book.com/book/R81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