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二章
安娜的客厅渐渐热闹起来。彼得堡最显赫的贵族陆续到来,这些人虽然年龄各异、性格迥然,却都生活在同一个上流社会圈子里。瓦西里公爵的女儿——美丽的爱伦——也到了,她是来接父亲一同前往公使庆典的。她佩戴着花字奖章,身着舞会礼服。那位号称“彼得堡最迷人的女子”的年轻娇小的丽莎也来了,她是去年冬天出嫁的,由于怀孕现己不再出席大型社交活动,但仍会参加小型晚会。同来的还有瓦西里公爵的儿子伊波利特公爵,他引荐了莫特马尔先生;此外还到了莫里约神父和其他许多宾客。
“您还没见过吧?——或者说:您还不认识我的姑母吧?”安娜对陆续到来的宾客说着,随即庄重地把他们领到一位束着高高蝴蝶结、从隔壁房间飘然而出的小老太太跟前,每当新客人到来时,她就依次报出姓名,缓缓将目光从客人移向“我的姑母”,然后款款离去。
所有宾客都向这位无人知晓、无人感兴趣也无人需要的姑母履行了问候礼节。安娜带着忧郁而庄重的神情注视着他们的致意,默默表示赞许。老太太对每个人都用同样的话问候对方的健康,谈及自己的健康,并提到承蒙上帝保佑,皇后陛下今日凤体己见好转。每个走上前来的人出于礼节都不敢显露匆忙之色,待完成这项艰巨义务后,便带着如释重负的心情离开老太太,整晚再也不敢靠近她半步。
年轻的丽莎随身带着一个金线刺绣的丝绒针线袋。她那长着淡淡茸毛的俏皮上唇略短于牙齿,但正因如此,它开启时显得格外可爱,偶尔伸出来轻触下唇时更是迷人。正如所有真正美丽的女子那样,她的缺点——短促的唇线和微启的双唇——反而成为她独特的魅力所在。人们都乐于观赏这位容光焕发、生气勃勃的准妈妈如此轻松地承受着身孕。年长者与那些忧郁沉闷的年轻人觉得,只要同她相处片刻,自己仿佛也变得像她一样明朗起来。凡是与她交谈的人,看见她每说一句话都露出明亮的笑容和不断闪现的皓齿,都会认为今天自己特别讨人喜欢——而每个接触她的人都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这位娇小的公爵夫人晃动着身子,迈着细碎而急促的步子绕过桌子,手臂上挂着针线袋。她欢快地整了整衣裙,在银茶炊旁的沙发上坐下,仿佛她的一举一动——无论对她自己还是周围所有人来说——都是赏心乐事的一部分。
“我把针线活儿带来了,”她一边打开手袋,一边对众人说道。
“亲爱的安娜,可别捉弄我呀,”她又转向女主人说,“您信上说只是个小晚会呢。瞧我这身打扮。”
她张开双臂展示那件缀满蕾丝的雅致灰裙——一条宽缎带恰在胸线下束出曼妙曲线。
“放心吧,丽莎,您永远是最美的,”安娜回答。
“您知道吗,我丈夫要抛下我了,”她用同样的语气继续对将军说道,“他就要去送死了。告诉我,为什么要打这场可恶的战争?”她对瓦西里公爵说,不等对方回答,战争与和平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战争与和平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又转向公爵美丽的女儿海伦。
“这位小公爵夫人可真是妙人儿啊!”瓦西里公爵低声对安娜说道。
小公爵夫人进来不久,一个体态臃肿的年轻人跟着步入客厅。他留着平头,戴着眼镜,穿着当时流行的浅色短裤,配着高耸的皱领和棕色燕尾服。这个胖乎乎的年轻人是叶卡捷琳娜时代著名权贵基里尔伯爵的私生子——此刻那位伯爵正在莫斯科奄奄一息。年轻人尚未担任任何职务,刚从国外留学归来,初次涉足社交场合。安娜向他点头致意,这是她沙龙里对待最底层客人的礼节。然而尽管招呼的规格如此之低,当看见皮埃尔进门时,安娜脸上仍掠过一丝不安与惊惶,就像人们突然见到某个过于庞大且不合时宜的物件时流露的神情。虽说皮埃尔确实比屋里其他男士都高大些,但这种恐惧恐怕更多源于他那既聪慧又怯懦、既敏锐又天真的眼神——这目光使他在整个客厅里显得格格不入。
“您真客气,皮埃尔先生,还特意来看望一个可怜的病人,”安娜对他说,一边惊慌地与姑母交换眼色,一边把他引见过去。皮埃尔含糊不清地嘟囔了几句,眼睛仍在西处张望。他突然欢快地笑起来,像遇见老友般对小公爵夫人鞠了一躬,随后才走向姑母。安娜的担忧并非多余——皮埃尔没等姑母说完关于太后陛下健康状况的客套话,就转身离开了。她慌忙用话拦住他:
“您不认识莫里约神父吗?他可是个妙人儿……”她说道。
“是的,我听说过他那个永久和平的计划,虽然很有意思,但恐怕难以实现……”
“您这样认为吗?……”安娜说道,本想敷衍一句就继续履行女主人的职责,可皮埃尔又做出失礼之举。方才他没听完对方说话就走开,现在却用滔滔不绝的议论硬留住正要离开的女主人。他低着头,叉开两条粗腿,开始向安娜论证为什么神父的计划纯属痴人说梦。
“这事我们改日再谈吧,”安娜微笑着说。
安娜摆脱了这个不通世故的年轻人后,便重新履行起女主人的职责。她一边巡视客厅,一边侧耳倾听,随时准备在谈话冷场时上前解围。就像纺纱厂主安排工人们各就各位后,会在车间里来回巡视,一旦发现哪台纺锭停转、发出异响或噪音过大,就赶忙过去调整——安娜也是如此,她在客厅里踱步,时而走向陷入沉默的小圈子,时而接近高谈阔论的群体,只需三言两语或稍作调度,就能让这些谈话机器重新得体地运转起来。
然而在忙碌中,她始终对皮埃尔怀有特别的担忧。当皮埃尔凑到莫特马尔那边听人议论,又转向神父所在的另一个圈子时,她总用忧虑的目光追随着他。对在国外长大的皮埃尔来说,这是他在俄国参加的第一个晚会。他知道彼得堡的精英都聚集于此,便像孩子进了玩具店般眼花缭乱,唯恐错过任何高谈阔论。望着在场宾客脸上自信优雅的神情,他总期待着能听到些绝妙言论。最后他走到莫里约身旁,觉得这里的谈话颇有意思,便驻足等待插话的机会——年轻人总是这样急于表达己见。
(http://www.220book.com/book/R81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