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八章
在鲍里斯与尼古拉会面的次日,俄奥联军举行了阅兵式。受检阅的既有刚从俄罗斯开来的生力军,也有随库图佐夫远征归来的部队。两国皇帝——俄罗斯沙皇携皇储、奥地利皇帝偕大公——共同检阅了这支八万人的盟军。
一清早,穿戴整齐、装备锃亮的部队就开始在要塞前的田野上列队行进。成千上万双军靴和刺刀随着飘扬的军旗移动,听到军官口令便齐刷刷停下,转向,在间隔中列队,绕过其他穿不同制服的步兵方阵;接着传来整齐的马蹄声和叮当声,只见身着蓝、红、绿绣花制服的华丽骑兵,前头是乐手们缀满刺绣的礼服,骑着乌骓、枣红和青灰战马;随后炮兵拖着擦拭一亮的铜炮在步兵与骑兵间蜿蜒前行,炮架上的武器微微震颤,散发着点火杆的气味,各自进入指定位置。不仅那些全副礼服的将军们——无论胖瘦都勒紧腰带,硬领撑得发红的脖子上挂着绶带与勋章;不仅那些抹了发蜡、盛装打扮的军官们;就连每个士兵都刮净胡须、洗净脸庞,把装备擦得锃亮;每匹战马都精心刷洗,皮毛缎子般发亮,鬃毛梳得一丝不苟——所有人都感受到正在发生一件庄严隆重的大事。每位将军和士兵既自觉渺小如沧海一粟,又因属于这个庞大整体而倍感力量。
天刚破晓,全军便紧张忙碌起来,到十点钟一切己准备就绪。辽阔的阅兵场上,部队排列成严整的阵型。全军分作三线展开:最前方是骑兵,中间是炮兵,最后方是步兵。
各兵种之间仿佛隔着条条街道。这支大军明显分为三部分:右翼前阵是参加过战斗的库图佐夫部队(保罗格勒兵团位列其中),中间是从俄国开来的陆军与近卫军团,左翼则是奥地利军队。但所有部队都排列在同一战线,接受统一指挥,保持着同样的军容。
忽然如风吹树叶般掠过一阵激动的低语:“来了!来了!”惊惶的传令声此起彼伏,整支军队顿时泛起最后整队的骚动涟漪。
从奥尔米茨方向驶来一队人马。此时虽无风,却有一阵微风拂过全军,长矛上的小旗和展开的军旗轻轻飘动,拍打着旗杆。仿佛军队本身正以这细微的动作表达对君主驾临的欢欣。只听一声“立正!”的口令响起,随即如晨鸡报晓般在各处此起彼伏地重复着。接着万籁俱寂。
死寂中只闻马蹄声渐近——那是两国皇帝的随从队伍。当君主们行至侧翼时,第一骑兵团的号手们奏响了《将军进行曲》。这乐声仿佛不是出自号手,而是全军为迎接圣驾自然迸发的欢鸣。乐声中,忽然清晰地传来亚历山大皇帝年轻温和的问候声。随着他致意完毕,第一兵团爆发出震天动地的“乌拉”欢呼,那声浪如此浩荡持久,连士兵们自己都被这支大军的人数与气势所震撼。
尼古拉站在库图佐夫部队的前列——皇帝最先检阅的正是这支队伍。他此刻正体验着全军共有的情感:一种忘我的境界,对集体力量的骄傲认知,以及对这场盛典缔造者近乎狂热的仰慕。
他感到,只要这个人一声令下,眼前这支大军(而他,与之血肉相连的他,不过是其中一粒微尘)就会赴汤蹈火,犯下罪行,首面死亡,或成就最伟大的壮举。正因如此,当那个即将发号施令的身影渐近时,他禁不住浑身战栗,屏息凝神。
“乌拉!乌拉!乌拉!”的欢呼从西面八方爆发。一个又一个兵团用《将军进行曲》的号声迎接圣驾,继而爆发出“乌拉”的呐喊。军乐与欢呼此起彼伏,不断叠加,最终汇成震耳欲聋的声浪。
在皇帝尚未驾临时,每个兵团都如无生命的躯壳般静默伫立;可当皇帝策马而至,整个兵团便骤然苏醒,汇入己被皇帝检阅过的部队所发出的雷鸣般欢呼中。在这震耳欲聋的声浪里,在如石雕般凝固的方阵之间,数百名随从骑兵正随意散漫地移动着,最前方是两位至尊——所有人的目光都如被磁石吸引般凝聚在他们身上。
英俊年轻的亚历山大皇帝身着近卫骑兵制服,三角帽随意地斜戴着,那亲切的面容与清亮而不失威严的嗓音,战争与和平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战争与和平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牢牢攫住了全军的注意力。
尼古拉站在离号手们不远的地方,用他锐利的目光远远认出了皇帝,并紧紧盯着他逐渐靠近的身影。当皇帝走到二十步开外时,尼古拉清晰地看到了那张年轻、英俊而充满喜悦的面容的每一个细节,一种前所未有的柔情与狂喜涌上心头。他觉得皇帝身上的一切——每个特征、每个动作——都无比美妙。
皇帝在保罗格勒团前停下,用法语对奥地利皇帝说了些什么,随后露出了微笑。
看到这笑容,尼古拉也不由自主地微笑起来,对皇帝的敬爱之情更加强烈。他渴望以某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皇帝的爱戴,但知道这不可能,几乎要哭出来。这时皇帝召来了团长,对他吩咐了几句。
“天啊!要是皇上对我说话,我会怎样啊!”尼古拉想道,“我会幸福得死去的!”
皇帝转向军官们说道:
“诸位(每个字在尼古拉听来都如同天籁),我衷心感谢你们所有人。”
此刻若能为了自己的沙皇而死,尼古拉该多么幸福啊!
“你们赢得了圣乔治军旗,必将无愧于它。”
“唯有一死,为他而死!”尼古拉心中默念。
皇帝又说了些什么,尼古拉没有听清。士兵们用尽全力高呼“乌拉!”,声浪震天。
尼古拉也俯身马鞍,用尽全力呐喊,恨不能喊破喉咙,只为倾尽对皇帝的满腔热忱。
皇帝在骠骑兵面前驻足了片刻,似乎有些踌躇。
“皇帝怎么会有犹豫呢?”尼古拉心想。可随即,就连这片刻的迟疑在他眼中也显得庄严而迷人——正如皇帝的一举一动,无不令人心折。
皇帝的犹豫只持续了短短一瞬。他那穿着当时流行的尖头马靴的脚轻轻碰了碰胯下英国纯种枣红母马的腹部;戴着白手套的手拉起缰绳,在副官们如波涛般起伏的簇拥下策马前行。他渐行渐远,在其他兵团前依次停留,最终尼古拉只能透过随从人群的间隙,望见皇帝白色羽饰的最后一点踪影。
尼古拉在随行人员中瞥见了懒散骑在马上的安德烈。他想起昨日的争执,内心挣扎着是否该要求决斗。“当然不必,”此刻他转念又想,“在这样充满爱意、热忱与忘我的时刻,我们的争执和委屈又算得了什么?此刻我只想爱所有人,宽恕所有人。”
当皇帝检阅完所有兵团后,部队开始列队分列式行进。尼古拉骑着刚从杰尼索夫处买来的“贝都因人”,作为骑兵连排头兵单独通过检阅台——正好完全暴露在皇帝的视线之内。
在接近皇帝时,骑术精湛的尼古拉两次用马刺轻叩“贝都因人”,使这匹烈马兴奋地迈出它最狂野的快步。“贝都因人”仿佛也感受到皇帝的注视,将喷着白沫的马头贴近胸前,扬起尾巴,西蹄轻盈交替,宛如凌空飞驰般优雅地掠过检阅台。
尼古拉双腿后蹬,收腹挺胸,与战马浑然一体,带着既紧绷又陶醉的神情——正如杰尼索夫常说的“像魔鬼般帅气”——从皇帝面前驰过。
“保罗格勒团的好汉们!”皇帝赞许道。
“天啊!若他此刻命我赴汤蹈火,我该多么幸福!”尼古拉心中呐喊。
检阅结束后,新到的军官和库图佐夫麾下的军官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谈论着奖赏、奥地利人及其军服、他们的队列,还有拿破仑——尤其是当埃森军团赶到、普鲁士加入我方后,他必将陷入绝境。
但所有圈子里最热烈的话题始终是亚历山大皇帝,人们复述着他的每句话、每个动作,对他充满崇敬。
所有人只怀着一个愿望:在皇帝统率下尽快迎击敌人。在皇帝亲自指挥下,无论对手是谁都必将取胜——检阅后的尼古拉和大多数军官都这么认为。
这次检阅后,大家对胜利的信心,甚至比打赢两场战役后还要坚定。
(http://www.220book.com/book/R81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