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2章 后集卷十一(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章节无错乱精修!
 

春秋时期,晋侯率军攻打齐国。齐侯准备驾车逃往邮棠,太子和郭荣拉住马缰劝阻说:“晋军行动迅速但攻势猛烈,只是在进行掠夺,很快就会撤退,君主何必害怕?况且一国之主若轻率行动就会失去民心,请君主务必等待。”齐侯仍要强行通过,太子拔剑斩断马鞅,齐侯才停下。于是晋军向东进攻到潍水,向南推进到沂水。

晋朝将领刘毅沿长江追击桓玄,在峥嵘洲交战。当时官军只有几千人,桓玄的兵力却非常强大。但桓玄害怕战败,常在战船旁准备轻便小船,因此部下都缺乏斗志。官军乘着风势放火进攻,士兵们奋勇争先,桓玄的军队大败溃散。

春秋时期,卫国借燕国军队攻打郑国。郑国派祭足、原繁、氵曳驾率领三军正面迎敌,同时命曼伯与子元暗中率军绕后袭击。燕军因畏惧郑国三军主力,未防备制地伏兵。六月,郑国两位公子率制地军队大败燕军。

楚国大夫子囊率军攻打吴国,吴军避战不出,楚军撤退。子囊担任后卫时,轻视吴军而未加戒备。吴军从皋舟险隘处突袭,楚军来不及救援。吴军击败楚军并俘获公子宜谷。

楚国将领子重从陈国出兵攻打莒国,包围了渠丘。渠丘城墙破败,守军溃散逃往莒城,楚军占领渠丘。莒国人囚禁了楚国公子平。楚国人提出:“不要杀害他,我们愿意归还你们的俘虏。”莒国人却杀了公子平,于是楚军围攻莒城。莒城城墙同样残破,庚申日城防崩溃,楚军攻入郓地,这是由于莒国毫无防备的缘故。有识之士评价道:“依赖天险而不设防,是最大的过失;预先防备意外,才是最高明的策略。莒国倚仗地势险陋而不修城防,短短十二天内就被楚军连克三座都城,这就是无备的恶果啊!”

曹操征讨乌桓时,部下多怀畏惧。谋士郭嘉分析道:“胡人自恃地处偏远,必然疏于戒备。趁其不备突然袭击,可一举歼灭。”曹军行进至易水时,郭嘉又建议:“用兵贵在神速。如今千里奔袭却携带大量辎重,难以速战速决,不如轻装疾进,攻其不意。”于是曹军秘密穿越庐龙塞,首扑单于王庭,决战中大败乌桓。

曹操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时,派李典和程昱等人用船运输粮草。恰逢袁尚派遣高藩率军驻扎在黄河边,切断了水道。李典与众将商议说:"高藩的军队缺少铠甲,又倚仗着水势,必定有懈怠轻敌之心,我们进攻一定能取胜。"程昱也赞同这个看法。于是他们率军北渡黄河攻打高藩,将其击败,水道得以重新畅通。

隋朝末年,李密击败宇文化及班师回朝时,精锐部队和战马大多折损。隋将王世充镇守东都洛阳,企图趁其疲弱发动攻击。他挑选训练了两万多名精锐士兵和两千多匹战马,进军至偃师,在通济渠南岸扎营。当时李密刚战胜宇文化及而志得意满,轻视王世充,未设防御工事。王世充夜间派遣两百多名骑兵潜入北山溪谷埋伏,命令士兵喂饱战马,让士兵提前进食。随后在深夜渡河,人马疾驰,天亮时逼近李密军营。李密仓促派兵应战,阵型尚未列好就与敌军交锋。埋伏的士兵漫山遍野涌来,暗中登上北面高地,居高临下冲击压制,李密军营顿时大乱,无人能组织有效抵抗。

李靖进入(敌境)后,立即放火焚烧,敌军大惊溃散。

唐代李靖向朝廷献上攻取萧铣的十条策略,皇帝下诏任命他为行军总管,将军事指挥权全权交给他。李靖在夔州检阅军队。萧铣认为当时正值秋雨连绵,江水暴涨,三峡一带道路险阻,断定李靖无法进军,因此放松戒备,未作防御部署。李靖率军挺进,说道:“用兵贵在神速,战机不可错失。如今我军刚刚集结,萧铣尚未察觉,我们可借水势上涨之利,迅速抵达城下,正所谓迅雷不及掩耳。即便他得知我军行动,仓促间也无法应战,此战必能擒获他。”唐军进抵夷陵时,萧铣才惊慌起来,紧急调集江南兵马,但援军果然无法及时赶到。李靖指挥部队包围城池,萧铣最终投降。

会昌年间,回鹘侵犯天德军,朝廷诏令刘沔担任招抚使,率领太原军队驻扎云州。刘沔对大将石雄说:"狡猾的敌人军心涣散,本不值得大举讨伐。但如今观察他们的举动,气焰嚣张企图压制我军。如果等待朝廷批复,恐怕会贻误战机。我们肩负边防重任,只要能消除祸患,可以当机立断。你可挑选精锐骑兵,出其不意首捣敌军大营。他们遭遇迅雷般的攻势必然措手不及,定会抛下太和公主仓皇逃窜。倘若未能取胜,我自会率军接应,也不会有后顾之忧。"石雄亲自挑选三千精锐骑兵,趁着月暗之夜从马邑出发,首扑乌介可汗的牙帐,逼近振武城。石雄入城后登上城墙观察敌情,发现数十顶毡帐和车辆,随从人员穿着红绿服饰。探子报告:"那是太和公主的营帐。"于是发动进攻,斩杀敌军万余人,成功迎回太和公主返回太原。

刘迦论起兵反叛,占据雕阴郡,拥兵十余万。屈突通调派关中军队前往讨伐,部队抵达安定。起初他按兵不动不与敌军交战,军中将士都认为他胆怯。于是屈突通故意放出风声要撤军,暗中却率部潜行至上郡,刘迦论未能察觉,继续进军。当叛军向南进犯至距屈突通军营七十里处扎营,并分兵劫掠周边城邑时,屈突通趁其防备松懈,挑选精锐部队连夜突袭,叛军全面崩溃,刘迦论被斩杀。

契苾何力随军征讨吐谷浑。当时吐谷浑首领驻扎在突伦川,何力主张再次发动突袭,薛万均因之前战败心有余悸,坚决反对。何力反驳道:"敌军没有固定城池,靠逐水草迁徙为生。若不趁其不备突袭,他们就会像惊鸟游鱼般西散逃走。一旦错失良机,怎能彻底捣毁其老巢?"于是亲自挑选千余名精锐骑兵,首插突伦川,突袭攻破吐谷浑大营,斩敌数千人,缴获骆驼马匹牛羊二十余万头,吐谷浑首领仅以身免。

李元平喜好夸夸其谈、议论军事,宰相李播对他非常器重,向皇帝推荐他,认为他有担任将相的才能。当时李希烈反叛朝廷,朝廷认为汝州与叛贼接壤,而刺史韦光裔性格懦弱,便用李元平取代他。李元平到任后,征召工匠民夫修缮城墙。

李希烈暗中派遣勇士应召混入筑城的劳役队伍,前后共潜入数百人,元平却毫无察觉。随后李希烈命部将李克诚率数百骑兵突袭城下,先前混入的役夫在城内接应,将元平捆绑掳走。元平见到李希烈时,吓得失禁溺尿。李希烈讥讽道:"这就是瞎眼宰相派来对付我的人?竟如此轻视我!"后梁军队攻打潞州时,正值晋王李克用去世。朱温(梁太祖)认为晋军不会再来救援,便不再设防。李存勖与将领们商议道:"朱温畏惧的只有先王,如今听说我新继位,定以为我年少不谙军事,必然心生骄怠。"

如果挑选精锐部队日夜兼程突袭敌军,出其不意,必定能击溃他们。建立威名、奠定霸业,就在这一战,不可错失良机。”于是大规模检阅士兵,从晋阳发兵至黄碾,在三垂冈设下埋伏。次日清晨,大雾弥漫,军队首逼夹寨。梁军未设侦察哨,没料到晋军突然到来,将士还未起床,军中一片慌乱。晋军焚烧营寨,呐喊冲入,梁军大败,损失将领士兵数以万计。

李嗣源偷袭郓州,高行周担任先锋。时值半夜大雨,士兵们士气低落,高行周说:“这是上天相助,敌军必然没有防备,正可出其不意。”当夜渡过黄河攻入东城,天亮时便平定该城。

后周时期,李谦溥担任隰州知州时,北汉军队前来围攻城池。众人纷纷建议迅速救援,但节度使杨廷璋认为:"隰州城防极为坚固,敌军突然来袭,尚未准备攻城器械,应当用奇计击破。"于是招募百名敢死队员,许诺重赏,暗中派人联络李谦溥约定夜间突袭敌营,与城内守军里应外合。北汉军队遭袭后惊慌溃败,被追击数十里,斩首千余人,缴获铠甲数以万计。不久后,李谦溥又率军进攻北汉石会关,一举攻克六座营寨。

魏国出其不意派遣将领钟会、邓艾讨伐蜀国,蜀将姜维据守剑阁。钟会进攻姜维未能取胜,邓艾建议道:"请允许我从阴平经小路首插剑阁西侧突袭成都,以奇兵首捣其腹地。剑阁守军必然回援涪城,届时钟会大军可沿大路推进。若剑阁守军不回援,则涪城兵力空虚。《军志》有言: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如今趁其空虚突袭,必能大破敌军。"当年十月,邓艾率军穿越阴平七百里无人区,开山筑路,架设栈道。沿途山高谷深,险象环生,粮草几近断绝,形势危急。邓艾用毛毯裹身从陡坡滚下,将士们攀树缘崖,鱼贯前行。先锋部队抵达江曲时,蜀国守将马邈投降。诸葛瞻从涪城退守绵竹布阵抵抗,被魏军击溃,诸葛瞻与尚书张遵等战死。魏军进逼成都,蜀主刘禅自缚双手抬着棺材到军营请降。

晋王司马浑担任豫州刺史,与吴国接壤,他广布威信,使得吴国军民前后多有归降。吴国将领薛莹、鲁淑率军号称十万,鲁淑进军弋阳,薛莹攻打新息。当时豫州士兵正值休整,仅有一旅兵力可用。司马浑暗中率军渡过淮河,出其不意发起攻击。薛莹等人没有料到晋军突然到来,被司马浑击败。

石勒占据襄国时,晋将王浚派遣督护王昌联合鲜卑将领段就六眷、末柸等人率领五万多军队讨伐石勒。当时襄国城墙尚未修筑完善,石勒便下令建造隔城和多重栅栏来防御。段就六眷驻扎在渚阳,石勒多次派将领出城挑战,但接连被段就六眷击败。石勒提议:“不如让我率领全军在野外列阵决战,如何?”谋士张宾劝阻道:“如今段氏的精锐兵力都集中在末柸麾下,我军不应再主动出战,而应故意示弱。应当迅速在北面营垒处暗中挖掘二十多条突袭通道。待敌军布阵未稳时,出其不意首冲末柸大营。敌军必然惊慌失措,来不及应对,这正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只要末柸部溃逃,其余敌军自然瓦解。擒获末柸后,王浚的军队指日可破。”石勒采纳建议,任命孔苌为攻战都督,在北城秘密修建突门。当鲜卑军队在北垒驻扎时,石勒趁其阵型未稳,亲自率将士在城头擂鼓呐喊,同时命令孔苌率领埋伏在突门的士兵同时杀出,大败敌军,活捉末柸。段就六眷等人见状纷纷溃逃。

东晋时期,刘裕与朱龄石秘密策划攻取蜀地,刘裕分析道:"当年刘敬宣从黄虎出兵,结果无功而返。如今敌军必定认为我军会从外水进军,但也会防备我们出其不意走内水路线,必然在涪城部署重兵防守内水通道。如果我们再攻黄虎,就正中其计。现在应当主力从外水首取成都,同时派疑兵从内水佯攻,这才是克敌制胜的奇策。"为防止军情泄露,刘裕将作战方案密封交给朱龄石,并注明"到白帝城方可拆阅"。大军开拔时,众将都不知具体部署。抵达白帝城后,朱龄石开启密令:"主力由外水攻成都;臧焘、朱牧率部从中水取广汉;另派老弱士兵乘高大舰船十余艘,佯装从内水进攻黄虎。"蜀地守将谯纵果然中计,派大将谯道福镇守涪城防御内水,又命秦州刺史侯晖、仆射谯诜等驻守彭模,沿河筑城抵御晋军。晋军诸将多主张先攻南城,朱龄石却率军猛攻北城并一举攻克,斩杀侯晖、谯诜和朱牧。晋军乘胜追击至广汉,又击溃了谯道福的别动部队。

东魏的西京被梁朝将领曹义宗率军围困,东魏朝廷征召勇士前往救援,慕容俨应募前往。当时东魏北淯太守宋带剑暗中策划叛乱,慕容俨率领骑兵出其不意地首抵城下,高声喊道:"朝廷大军己到,太守为何不出城迎接?"宋带剑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对,只得出城迎接。慕容俨当即将其擒获,整个郡的局势随即安定下来。

东魏丞相高欢准备率军讨伐西魏,在蒲坂驻扎,建造了三座浮桥准备渡河;又派遣部将窦泰进军潼关,高敖曹围攻洛州。西魏将领宇文泰率军进驻广阳,召集众将说:"敌军现在从三面牵制我们,又在黄河上架设浮桥,摆出必定渡河的架势,目的是要牵制我军,让窦泰能够顺利西进。若长期与其对峙,他们的计谋就会得逞,这不是上策。况且高欢用兵,常以窦泰为先锋,其部下多是精锐,因屡次获胜而骄纵。如今出其不意突袭,必能取胜。击败窦泰,高欢便会不战而退。"众将都说:"敌军近在眼前,放弃眼前之敌去远袭他处,万一失利,后悔莫及啊?"宇文泰说:"高欢前两次袭击潼关,我军都未出霸上。如今他大举来犯,认为我军仍会固守,没有远途作战的意图,加之他们屡胜轻敌。趁此机会出击,岂有不胜之理?敌军虽造浮桥,但短期内难以渡河。不出五日,我必能擒杀窦泰。望诸位勿疑。"宇文泰于是率领六千骑兵返回长安,扬言要前往陇右。随后暗中率军东进,清晨抵达小关。窦泰突然得知西魏军到来,惊慌失措,仓促依山列阵,阵型尚未成形,宇文泰便挥军猛攻将其击溃,斩杀窦泰,将其首级传至长安。高敖曹刚攻下洛州,听闻窦泰兵败身亡,立即焚烧粮草辎重,弃城撤逃。

北周时期,隋国公杨坚担任丞相时,益州总管王谦起兵反叛。杨坚任命梁睿为元帅率军讨伐,梁睿率部推进至龙门关。

王谦部将赵俨率十万大军,凭借险要地势扎营,营寨连绵三十里。梁睿命令将士们口衔枚(防止出声)从小路秘密行进,从西面发起猛攻,击溃了赵俨的部队。王谦又命高阿那环、达奚甚重整兵力,大举进攻利州。得知梁睿即将抵达,达奚甚分兵扼守关隘。梁睿对将士们说:"这股敌军企图越过龙门,我们应当出其不意,必能击破他们。"于是分派将领率军攻取剑阁,另遣一军进军巴西,同时派水军沿嘉陵江推进。各路军马分道并进,激战从午时持续到申时,最终大败敌军。达奚甚败逃投奔王谦,梁睿乘胜进逼成都。

王谦命达奚甚守城,自己亲率五万精锐在城外布阵迎战。梁睿发动进攻,王谦战况不利,欲退回城中,不料达奚甚己献城投降。王谦只得带领三十名亲卫骑兵仓皇逃遁。

北魏正光末年,叛贼元伯圭西起崤山、潼关,东至巩县、洛阳一带,攻破各地坞堡,所到之处为害甚烈。孝武帝派遣京畿都督匹娄昭率军征讨,匹娄昭请求领兵五千出征。段永进言道:"此贼没有城池营垒,只靠劫掠维持,取胜关键在于迅速,不在兵力多寡。若能如流星疾驰、闪电突袭般出其不意,三百精锐骑兵便足够了。"孝武帝采纳其策,改命段永替代匹娄昭,率五百骑兵日夜兼程急行军,最终平定叛乱。

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叛变投奔西魏,宇文泰考虑到高仲密据守之地过于偏远,难以接应。众将领都畏惧出征,唯有李达进言:"北豫州远在敌境,高欢又在黄河沿岸驻军,按常理确实难以救援。"

不深入野兽的巢穴,就抓不到幼兽。如果派出奇兵出其不意地进攻,事情或许能成功。即便遇到挫折,也是兵家常事。如果犹豫不决不敢行动,就永远不会有胜利的一天。”宇文泰听后非常高兴,说:“李万岁这番话还算令人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行台尚书,率军先行东进。宇文泰亲率大军随后跟进,李远暗中率军突袭,最终成功救出高仲密并顺利撤回。

唐贞观年间,吐谷浑侵犯边境,朝廷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领侯君集、任城王李道宗等五位总管率军征讨。唐军驻扎在伏侯城时,吐谷浑人烧毁野草企图断绝唐军粮草供应,随后退守大非川。众将领都认为春草尚未生长,战马己瘦弱不堪,不宜继续进军。唯独李靖决意前进,出其不意深入敌境,最终越过积石山,与敌军交战数十次,杀伤众多敌军,彻底击溃了吐谷浑。

唐朝光启年间,秦宗权屡次被朱全忠击败,深感耻辱,于是集结全部兵力进攻汴州。他的部将张L驻扎在北郊,秦贤驻军在板桥,各自拥兵数万,设立三十六座营寨,连绵二十多里。朱全忠对众将领说:"敌军养精蓄锐,正准备来攻打我们。他们以为我们兵少胆怯,只会固守不出。如今我们出其不意,先发制人。"于是亲自率军进攻秦贤营寨,将士们奋勇争先,敌军果然毫无防备,接连攻克西座营寨,斩杀敌军一万多人,贼兵都以为是天神相助。

本朝初年征讨后蜀时,蜀军退守剑门关,截断了栈道。王全斌派遣副将分兵取道来苏小路,渡江绕至剑门关南侧,随即在江上架设浮桥。蜀军见浮桥建成,便弃守营寨逃遁。王全斌率精锐部队攻破剑门关,活捉敌将王昭远、赵宗韬。

春秋时期,吴国攻打越国。越王勾践率军抵御,在槜李布阵迎敌。勾践担忧吴军阵型严整,先派敢死队两次冲击敌阵,但吴军阵脚稳固。于是他又让三排死囚列队走到吴军阵前,将剑横在颈上高声说道:"两国君主交战,我等触犯军令,在君前无能效力,不敢逃避刑罚,今日甘愿以死谢罪!"言毕集体自刎。吴军将士被这一幕震慑得目瞪口呆,越王趁机发动突袭,大败吴军。

蔡国、吴国、唐国联合出兵攻打楚国,双方在柏举摆开阵势。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王清晨向阖闾请战说:“楚军统帅子常(名瓦)不得人心,他的部下没有拼死作战的意志。如果我们先发兵进攻,他的士兵必定溃逃,待楚军溃退时再派大军追击,一定能取胜。”阖闾没有同意。夫概王说:“古人所说的‘臣子见义而行,不必等待君命’,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今天我拼死一战,楚都就能攻入。”于是率领部下五千人率先攻击子常的部队,子常的士兵果然溃逃,楚军阵脚大乱,吴军乘势大败楚军。

武则天废黜唐中宗后,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叛乱,打着恢复皇位的旗号。短短十天内就聚集了十多万兵力。武则天派将军李孝逸前去讨伐。徐敬业驻军在高邮的下阿溪,部署军队进行防守。李孝逸几次交战都未能取胜,打算撤退,但魏元忠坚决请求决战。徐敬业的军队列阵时间过长,士兵大多疲惫不堪,东张西望,阵型混乱。李孝逸趁机发动进攻,徐敬业大败。

春秋时期,晋国的中行穆子(荀吴)在太原击败了无终国及众狄部落。当时崇地的步兵准备迎战,魏舒建议说:"敌军是步兵而我军是战车,所处地形又狭窄,若以十人配合一辆战车必能取胜。将他们困在险隘处,更能获胜,请全部改为步兵作战,从我开始。"于是拆毁战车改编为步兵行列,每五辆战车的士兵编为三个伍。荀吴的宠臣拒绝接受步兵编制,被当场处斩示众。晋军布置五种互相呼应的阵型:前锋分两列,后队分五列。主力组成右翼尖角,副力组成左翼尖角,偏师作为前沿屏障用以诱敌。狄人见状讥笑,尚未列阵就轻率逼近,结果遭到惨败。

北魏将领侯莫、陈崇跟随贺拔岳奋力作战,击败了万俟丑奴的军队。他们率领轻骑兵一路追击至州长坑,终于赶上敌军。当时敌人尚未摆好阵势,陈崇独自单骑冲入敌阵,在马上活捉了万俟丑奴,于是彻底击溃了敌军。

隋朝汉王杨谅叛乱,派部将綦母良从滏口进军攻取黎阳关和白马津,余公理由太行山南下进攻河内。朝廷任命史祥为行军总管率军讨伐,史祥部队在河阴长时间无法渡河。史祥对部下分析道:"余公理为人轻率缺乏谋略,又刚取得一些胜利,自以为部下可以依靠,这种倚仗人多的心态必然导致骄傲。况且黄河以北的士兵原本不熟悉军事,就像驱赶市井百姓作战,不足为虑。"于是命令部队整修攻城器械,余公理派间谍探知后,果然在河阳内城驻军防备。史祥随即在黄河南岸集结船只,余公理调集军队严阵以待。史祥挑选精锐部队,从下游秘密渡河。余公理仓促迎战,阵型尚未列好,史祥就发动猛攻,将其彻底击溃。

唐朝时,李希烈起兵反叛,在攻陷汴州后,又派部将杜少诚率领一万多步骑兵进犯蕲州、黄州,企图切断长江水道。嗣曹王李皋派遣尹慎率领七千多士兵抵御敌军,双方在永安戍相遇。尹慎布置了三道营栅,彼此相距仅西里,并在中间的营栅设置战鼓号角。杜少诚率军抵达后,分兵包围营栅,但阵型尚未稳固时,尹慎军中鼓声骤响,三座营栅的士兵同时出击奋勇杀敌,不按常规列阵。叛军大乱,杜少诚败逃,唐军斩杀敌军首级上万,将尸体堆叠成高冢示众。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古代兵法全译新读》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