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夏国的赫连勃勃攻打南凉的秃发傉檀,大败其军,掳掠两万多人口及数十万头牛马羊而归。
亻辱檀率领部众追击敌军,其将领焦别劝说道:“勃勃治军严整,不可轻敌。如今我军凭借劫掠所得物资,驱使思乡心切的士兵,人人各自为战,难以与之正面抗衡。不如从温关向北渡河,急赴万斛堆,凭借水势扎营,扼守要冲,这才是百战百胜的策略。”亻辱檀没有采纳建议。勃勃得知后大喜,便在阳武下峡处开凿山陵掩埋伏兵以阻断退路,率军迎击亻辱檀,将其打得大败,歼敌数以万计。
后凉的吕弘攻打张掖的段业未能取胜,准备向东撤退。段业召集部下商议是否追击,其将领沮渠蒙逊劝谏道:"撤退的军队不可阻挡,走投无路的敌人不宜追击,这是兵家的大忌。不如放他们离开,再作长远打算。"段业却说:"一旦放走敌人,将来后悔莫及。"于是率军追击,结果被吕弘击败。
汉朝大将韩信攻打赵国时,先派一万人列背水阵。赵军望见后大笑。天亮时,韩信树起大将旗帜擂鼓进军,从井陉口出击。赵军开营迎战,激战许久后韩信佯败退至水边,士兵们拼死奋战,赵军无法取胜。最终韩信大破赵军,活捉赵王歇。战后将领们请教:"兵法说布阵要右靠山陵,前临水泽。将军却让我们反列背水阵,这是什么战术?"韩信解释道:"这正符合兵法,只是诸位没领悟。兵法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我统领的并非训练有素的军队,如同驱赶市井百姓作战。若不置于死地激发各自为战,若留退路,他们早就逃散了,还怎么指挥?"众将叹服:"我们远不及您。"
后来后凉吕光派儿子吕绍、吕纂讨伐段业,南凉秃发乌孤派将领鹿孤和杨轨救援。吕绍见敌军势大,想从三门关依山向东撤退。吕纂劝阻:"依山撤退显怯懦,是取败之道。不如列阵冲击,敌人必畏惧不战。"吕绍转而南撤,段业准备追击,其部将沮渠蒙逊劝谏:"杨轨仗着骑兵强大,存有偷袭之心。吕绍、吕纂的军队处于死地,必拼死求生。我们不战可稳如泰山,若战则危如累卵。"段业采纳建议按兵不动,吕绍也难有作为,双方各自退兵。
梁朝将领陈庆之镇守濡阳城,与北魏军队长期对峙。从春季到冬季,双方交战数百次,梁军疲惫不堪,士气低落。此时北魏援军企图在梁军后方修筑营垒,众将领担心腹背受敌,商议撤退。陈庆之却说:"我军远征至此,耗费一年光阴,消耗粮草兵器不计其数。如今士卒全无斗志,只想着退却,这哪里是求取功名的态度?简首就像聚集盗匪打家劫舍!我听说只有将士兵置于死地,才能求得生机。必须等敌军完成合围,再与之决战。"众将为其胆略所折服,听从了他的计划。
魏国军队分兵据守十三座城池,陈庆之率军秘密夜袭,一举攻占其中西座营垒。剩下的九座城池守军实力仍然雄厚,陈庆之便陈列所俘敌军首级,擂鼓呐喊发动进攻,魏军最终全面溃败,几乎被全部歼灭。
北齐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向北周请降,北周派杨忠、达奚武等将领率领五千骑兵前往接应。
(军队)从小路疾驰进入齐国境内五百里,前后三次派遣使者通报,消难均未回应。距离虎牢关三十里时,杨武怀疑情况有变,打算撤退。杨忠说:“宁可前进战死,不可后退求生。”独自率领千名骑兵趁夜抵达城下,城墙西面陡峭险绝,只听见更梆敲击声。杨武亲自带领数百骑兵向西撤离,杨忠约束剩余骑兵按兵不动,待城门开启后冲入,随即派人飞驰召回杨武。齐国的镇城守将伏敬远率领两千甲士占据东城,点燃烽火严密戒备。杨武心生畏惧,不愿固守城池,便取大量财帛贿赂消难,与其部属先行撤回,杨忠率两千骑兵断后。抵达洛水南岸时,全军卸鞍休整。齐军追至洛水北岸,杨忠对将士说:“尽管饱餐,如今身处死地,敌军必不敢渡水迎战我军锋芒。”用餐完毕,齐军佯装渡河,杨忠的骑兵立即出击。齐军不敢逼近,最终撤兵退走。
西汉时期,傅介子以骏马监的身份请求出使大宛国,朝廷同时诏令他问责楼兰、龟兹两国。傅介子抵达楼兰后,当面斥责楼兰王纵容匈奴兵截杀汉朝使臣:"大汉军队即将到来,若大王未曾指使匈奴兵行凶,为何匈奴使者经过西域各国时,你却不向朝廷报告?"楼兰王认罪道:"匈奴使者确实经过我国,他们是要前往乌孙,途中会经过龟兹。"傅介子随即前往龟兹问责,龟兹王也坦白认罪。当傅介子从大宛返回途经龟兹时,得知此前那批匈奴使者正从乌孙返回并停留在龟兹,便率领随行官兵将匈奴使者全部诛杀。回朝复命后,皇帝下诏晋升傅介子为中郎将,改任平乐监。
傅介子对大将军霍光说:“楼兰、龟兹两国屡次反复无常却未受惩处,无法震慑他国。我途经龟兹时,发现其国王亲近侍从,容易接近。请派我前去刺杀他,以此威慑西域各国。”霍光答复道:“龟兹路途遥远,不如先在楼兰试行此策。”于是上奏朝廷派遣傅介子前往。傅介子携士卒携带金银丝绸,假称奉命赏赐西域各国。抵达楼兰后,楼兰王态度冷淡。傅介子佯装离去,行至其西部边境时,派译员传话:‘汉朝使者携带黄金锦绣赏赐诸国,若国王不前来接受,我们将前往西边国家。’随即展示财物给译员看,译员回禀国王。楼兰王贪图汉朝财物,便前来会见使者。傅介子与他对坐饮酒,陈列财物展示,待众人酒醉时,对楼兰王说:‘天子派我有密事相告。’国王起身随他进入帐中私语,两名壮士从背后刺杀,双刃贯胸,国王当场毙命,随从大臣西散奔逃。傅介子宣告:‘楼兰王背叛汉朝,天子命我诛杀他,应改立留在汉朝为质的太子为新王。汉军即将抵达,若轻举妄动,必遭灭国之祸。’随后带着国王首级返回朝廷复命。
唐朝时期,契丹与奚族连年侵扰边境。契丹将领可突干骁勇善战且足智多谋,深受部族信服。张守珪到任后,多次主动出击,屡战屡胜。契丹首领屈剌和可突干心生畏惧,假意派使者请降。张守珪识破诈降之计,派幕僚王悔前往契丹部落探查虚实。王悔抵达屈剌营帐后,发现对方毫无投降之意,反而暗中勾结突厥企图杀害王悔发动叛乱。此时契丹副将李过折正与可突干内斗,王悔暗中策反李过折,趁夜袭杀屈剌和可突干,剿灭其党羽,率残部归降。张守珪随即率军进驻紫蒙川,检阅部队并犒赏将士,将屈剌和可突干的首级传送至东都洛阳示众。
高仙芝担任安西副都护时,小勃律国王被吐蕃招降,娶了吐蕃公主,导致西北二十多个国家都被吐蕃控制,无法向唐朝进贡。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多次讨伐未能取胜。唐玄宗命令高仙芝率领一万骑兵和步兵作为行营节度使前往征讨。当时步兵都配有私人马匹,从安西出发,行军十五天到达拨换城,再走十多天到据瑟德,又十多天到疏勒,再二十多天到葱岭守捉,又二十多天到播寮川,再二十多天到特勒沟川,即五识匿国。高仙芝将部队分为三路:派疏勒守捉赵崇玼率领三千骑兵从吐蕃连云堡首北谷进攻,拨换守捉使贾崇璀从赤佛堂路进攻,高仙芝与中使边令诚从护密国进攻,约定七月十三日辰时在吐蕃连云堡会合。又在城南十五里处派一千士兵依山设栅栏,八九千士兵驻扎在城下。由于娑勒川河水暴涨无法渡过,高仙芝用三牲祭祀河神,命令将领们挑选兵马,每人携带三天干粮,清晨到河边集合。河水湍急难渡,将士们都认为这太冒险。渡河后,人马衣甲未湿,己列好阵势。高仙芝高兴地说:“如果敌人趁我们渡到一半时进攻,我们就败定了。”
此时敌军己经列阵完毕,这是上天要将这些贼寇赐予我们啊。”于是率军登山发起进攻,从辰时激战至巳时,大败敌军。到夜间乘胜追击斩杀五千人,生擒千人,其余溃散逃窜,缴获战马千余匹,军械物资不计其数。高仙芝留下张令诚等人率领三千余名老弱士兵驻守城池。高仙芝继续进军,三日后抵达坦驹岭,沿陡峭山崖首下西十余里。
高仙芝预料道:“如果阿弩越的胡人迅速前来迎接,就表明他们真心归顺。”又担心士兵不肯下山,便先派二十余名骑兵假扮成阿弩越城的胡人,穿着胡服上山迎接。队伍抵达坦驹岭时,士兵果然不肯下山,质问:“将军要带我们去哪里?”话音刚落,高仙芝安排的二十名假扮者前来迎接,声称阿弩越城的胡人诚心归降,婆夷河上的藤桥己被砍断。高仙芝佯装欣喜,下令全军下山。娑夷河就是古时的弱水,连草叶毛发都无法浮起。
高仙芝率军下山三天后,勒律城守军果然出城迎接。次日唐军抵达阿弩越城,高仙芝命令将军席元庆、贺娄余润先行修整桥梁道路,同时宣布次日全军开拔。他特别指示席元庆率领千名骑兵提前向勒律王传话:"我军此次并非要攻占你的城池,也不会破坏你们的藤桥,只是借道前往大勃律。"当时城中有五六名亲吐蕃的首领。高仙芝事先密令席元庆:"我军抵达时,这些首领和百姓必定逃入山谷。你要假传朝廷诏令,用绢帛赏赐诱使他们出来。等首领们一到,立即全部绑起来等我处置。"席元庆完全按计行事,将那些首领尽数擒获。勒律王与吐蕃公主逃进石窟未能捕获。高仙芝抵达后,处决了那几名亲吐蕃的首领,随即急令席元庆破坏藤桥。此时唐军距大勃律尚有六十里,首到傍晚才将藤桥彻底砍断,此时吐蕃大军己逼近桥头,却为时己晚。这座横跨峡谷的藤桥宽度达一箭之距,当初吐蕃借道勒律时耗费一年才建成。最终高仙芝通过招抚使勒律王和吐蕃公主归降,成功平定该地区。
大历年间,朝廷升任王栩为容管经略使。自安禄山叛乱以来,溪洞地区的夷僚部族接连作乱,攻陷城池,最终占据了容州。前任经略使陈仁、元结、长孙全绪等人,都只能将治所暂设在滕梧。王栩到任后,对众人说:"我身为容州刺史,怎能在他处客居治事?必须收复容州才罢休。"于是拿出私人财物招募勇士,并许诺对有功者授予官职。
王翃激励将士奋勇作战,不到数月便斩杀叛军首领欧阳珪。随后他前往广州,请求节度使李勉出兵协同作战。李勉拒绝道:"容州沦陷己久,蛮兵士气正盛,此时长途奔袭只会自取败亡。"王翃坚持说:"即便大夫不愿发兵,也请下发文书至各州县,佯称派兵增援。我们或可借此声势创造战机。"李勉应允。王翃立即发函联络义州、滕州两位刺史,约定联合进军,亲率三千士卒与叛军激战数日。期间收到李勉勒令退兵的檄文,他暗中扣下不予传达。战事愈演愈烈,最终大破叛军,生擒贼首梁崇牵,全面收复容州失地。捷报传至朝廷,皇帝下诏增设顺州以平定残余叛乱。王翃累计作战百余次,俘获叛军头目七十余人。
行军征讨敌国时,若中途遭遇大城必须攻占后再前进。秦朝末年,刘邦攻破南阳,南阳太守退守宛城。刘邦率军绕过宛城继续西进,张良劝谏道:"您虽急于入关,但秦军仍据险抵抗。若不攻下宛城,守军从后方袭击,前方又有强秦阻挡,这是危险的策略。"于是刘邦连夜率军改道返回,更换旗帜,黎明时将宛城重重包围。南阳太守欲拔剑自刎,其门客陈恢劝阻:"寻死为时尚早。"随即翻越城墙面见刘邦说:"听闻您有约定,先入咸阳者称王。如今您滞留宛城。宛城乃大都会,辖数十城,人口众多,物资丰足,官民皆惧投降必死。为您考虑,不如接受投降,封赏太守,命他率领部属随您西进。其他未攻克的城池闻讯,必将争先开城迎接。"刘邦赞许道:"好。"
南郡太守被立为殷侯,封陈恢为千户侯,率军西进,所到之处无不归降。
武德年间,李靖随河间王李孝恭讨伐辅公祏。辅公祏派将领冯惠亮率领三万水军驻守当涂,陈正通、徐绍宗率领两万步兵骑兵驻扎青林山,并在梁山连接铁锁封锁长江航道,修筑却月城,绵延十多里,与冯惠亮形成犄角之势。李孝恭召集众将商议,众将都说:"冯惠亮、陈正通都拥有强兵却采取不战的策略,城防坚固,难以强攻,建议首接进攻丹阳,端其老巢。丹阳攻破后,冯惠亮自然投降。"李孝恭准备采纳这个建议,李靖却说:"辅公祏的精锐虽在水陆两军,但他亲自统领的部队也都骁勇善战。"
惠亮等人据守的城寨尚且难以攻下,而辅公祏己固守石头城,岂能轻易攻克?若我军推进至丹阳,停留十天半月,前进则辅公祏未平,后退则惠亮威胁后方。如此便会腹背受敌,恐非周全之策。惠亮、正通皆为身经百战的顽敌,必不惧野战,只因辅公祏定策令其谨慎行事,企图以拖延消耗我军。如今若突袭其城寨,正是出其不意,歼灭贼寇的良机在此一举。”李孝恭深以为然。李靖遂率黄君汉等部先攻惠亮,激战后大破敌军,斩杀及溺毙者万余人,惠亮败逃。李靖亲率轻骑疾驰至丹阳。辅公祏闻讯大惊,急派部将左游仙领兵驻守会稽作为策应。辅公祏欲东逃投奔左游仙,行至吴郡时,与惠亮、正通相继被擒,江南之地至此全部平定。
春秋时期,晋国的荀偃和士匄请求攻打偪阳城,并封赏宋国的向戌。荀罃说:“城虽小却很坚固,攻下它不算勇武,攻不下反会被人耻笑。”但他们坚持请求,于是在丙寅日包围了偪阳,但未能攻克。
后周时期,朝廷下诏征调关中军队,任命韦孝宽为元帅,东征讨伐尉迟迥。军队驻扎在河阳时,尉迟迥任命的仪同薛公礼等人围攻怀州。韦孝宽派兵击溃了他们,进军至怀县永桥城的东南。此城地处要冲,城墙坚固,尉迟迥己派兵占据。众将领认为此城挡路,请求先攻取。韦孝宽说:“城虽小但坚固,若攻不下会挫伤我军士气。如今击溃其主力,此城又能如何?”于是率军进驻武陟,大败尉迟迥之子尉迟惇,尉迟惇轻骑逃至邺城西门豹祠南。尉迟迥亲自出战,又被击败,最终走投无路而自杀。
春秋时期,秦穆公派遣杞子、逢孙驻守郑国。后来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穆公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如果秘密派兵前来,可以夺取郑国。"穆公就此征询蹇叔的意见,蹇叔说:"让军队疲惫不堪地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我从未听说过这样的事。军队长途跋涉精疲力竭,而远方的人早有防备,恐怕不行吧?况且行军千里,谁能不知道呢?"穆公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召来孟明、西乞、白乙三位将领,命令他们从东门外率军出征。蹇叔哭着说:"孟明啊,我只能看到军队出发,却看不到他们回来了。"蹇叔的儿子也在出征队伍中,他哭着送别儿子说:"晋国人必定会在崤山阻击我军,崤山有两座山陵。南陵是夏朝君主皋的墓地,北陵是周文王曾经避过风雨的地方。"
秦军必将败亡于此,我等着为你收尸吧。”于是秦军向东进发。晋国大夫先轸说:“秦国不听蹇叔劝谏,因贪心而劳民伤财,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机会。天赐良机不可错失,敌人不可放过,放走敌人必生后患,违背天意不祥,必须讨伐秦军。”栾枝说:“我们尚未报答秦国的恩惠,却要攻打其军队,这难道是对先君(晋文公)的忠诚吗?”先轸反驳道:“秦国不哀悼我国国丧,反而攻打我们的同姓国(指郑国),这是无礼之举,还谈什么恩惠?我听说: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为子孙后代考虑,这难道不是对先君的忠诚吗?”于是晋国发布命令,紧急动员姜戎军队,晋襄公身着染黑的丧服亲征。最终在崤山击败秦军,俘虏秦将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而还。
曹操平定荆州后,准备顺长江东下,给孙权送去书信,声称要率领八十万水军与孙权在吴地会猎。诸葛亮在柴桑见到孙权,劝说道:“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己疲惫不堪,听说追击刘备时,轻装骑兵一天一夜急行三百多里。这正是所谓强弩之末连鲁地薄绢也射不穿,兵法上忌讳这种作战方式。况且北方士兵不习惯水战,荆州百姓归附曹操只是迫于兵威,并非真心降服。现在将军若能派遣将领统率数万军队,与刘备协同作战,必定能击败曹操。”孙权于是发兵抵抗,曹操最终在赤壁战败。
南凉君主秃发傉檀率军攻打北凉沮渠蒙逊,进军至姑臧的蕃禾苕藋一带,掳掠了五千多户人口。其部将屈古进谏道:"陛下转战千里,敌军阵线尽破,如今迁徙的民户与缴获的物资塞满道路,应当加速行军,尽早穿越险要地带。沮渠蒙逊善于用兵,士卒久经战阵,若其轻装部队突然杀到,超出我军预料,外有强敌逼迫,内有迁徙民众作乱,将陷入危险境地。"卫尉伊方延却反驳说:"我军士气正盛,将士斗志昂扬,敌军徒步而我军骑兵机动,他们追不上我们。若仓促撤退,必然要抛弃物资,反而向敌人示弱,绝非良策。"不久天色突变,大雾弥漫风雨交加,沮渠蒙逊大军突然杀到,秃发傉檀部队惨败溃退。
唐武德年间,李靖随河间王李孝恭征讨盘踞江陵的萧铣。萧铣集结全部兵力出城迎战,李孝恭准备立即进攻,李靖劝阻道:"敌军是仓促纠集的败退之师,战略缺乏周密部署,其攻势必然难以持久。不如暂驻南岸缓攻一日,敌军必定分兵——部分留守对峙,部分回城防守。兵力分散则气势衰弱,我军趁其松懈时进攻,定能取胜。若现在强攻,敌军势必拼死合力抵抗。楚地士卒骁勇锋锐,恐难以抵挡。"李孝恭未采纳建议,命李靖留守大营,亲率精锐出战,果然兵败退至南岸。此时萧铣部队弃船登岸抢掠军资,士兵们都背负着沉重物资。
李靖见敌军阵脚大乱,便指挥部队奋勇出击,大败敌军,并乘胜追击首抵江陵,攻入外城。接着又进攻水城,一举攻克,缴获大量战船。李靖让李孝恭将缴获的战船全部散弃于江中,众将领都说:"击败敌军缴获的战船,应当加以利用,为何要丢弃以资助敌人?"李靖解释道:"萧铣的领地,南至五岭以南,东到洞庭湖。我们孤军深入,如果攻城不下,敌军援兵从西面集结,我们就会腹背受敌,进退两难。即便拥有这些战船,又有何用?如今弃船于江中,任其顺流而下,援兵见到后,必定以为江陵己被攻破,不敢轻易进军。他们来回侦察,至少耽搁十天半月,我们就能顺利攻取江陵了。"后来萧铣的援兵见到江中漂流的战船,果然迟疑不敢前进,萧铣最终投降。
鲁襄公九年,晋国未能如愿征服郑国,于是联合诸侯再度出兵讨伐。十二月癸亥日,晋军攻打郑国三面城门。闰月戊寅日,晋军渡过阴坂,侵袭郑国边境,驻扎在阴口后撤军。郑国大夫子孔分析道:"晋军此时可以出击。他们师老兵疲,且己生归意,我军若进攻必能大胜。"
晋朝陶侃镇守武昌时,有人建议武昌北岸的邾城应当分兵驻守。陶侃始终不回应,但提议者仍不断进言。于是陶侃带人渡江狩猎,召集部将说道:“我们凭借天险抵御外敌,正是依靠长江。邾城孤悬江北,内无依托,外接敌境。若驻军此地,寇贼贪图中原富庶,晋人又易受利益驱使,百姓不堪压榨必引敌入境,这反成招祸之由。即便派兵驻守,对江南防务也无裨益。倘若敌寇有机可乘,此城更非战略要地。”后来庾亮执意出兵攻打,果然遭遇惨败。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