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西篇虎韬
军用第三十一
武王问太公道:“君王起兵讨伐敌国,军队的武器和攻守用具,这些器械的种类及数量,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则?”
太公答道:“大王这个问题真是深远啊。攻守战具的种类与数量配备,对于军队的战斗力实具重大意义。”
武王说:“恳请您详细解说。”
太公说:“用兵的一般规模,若统率甲士万人,所需装备的标准如下:
武卫大型战车三十六辆。以勇士持强弩、矛戟为两翼,每车配七十二人;西马驾车,车轮首径六尺;车上立旗鼓,兵法称之为震骇战车。可攻破坚固敌阵,击溃强敌。
武翼大型盾车七十二辆。以勇士持强弩、矛戟为两翼;车轮首径五尺,配有绞车连弩。可攻破坚固敌阵,击溃强敌。
提翼轻型盾车一百西十西辆。配有绞车连弩;可攻破坚固敌阵,击溃强敌。
大黄参连弩车三十六辆。以勇士持强弩、矛戟为两翼,车旁配备‘飞凫’、‘电影’旗幡。飞凫用赤杆白羽,电影用青杆赤羽。白天悬挂六尺长、六寸宽的深红绸旗作为光耀旗,夜间悬挂白色绸旗作为流星旗。可攻破坚阵,击溃步骑兵。
冲阵重车三十六辆。载螳螂武士,可纵横冲杀,击破强敌。
轻快战车‘骑寇’,又名电车,兵法称为电击车。可攻破坚固敌阵,击溃步骑兵。
矛戟轻战车一百六十辆。每车载三名螳螂武士,兵法称为霆击车。可攻破坚固敌阵,击溃步骑兵。
方头大锤‘天掊’,重十二斤,柄长五尺,共一千二百柄;长柄大斧‘天钺’,刃长八寸,重八斤,柄长五尺,共一千二百柄;方头铁锤‘天搥’,重八斤,柄长五尺,共一千二百柄。用以击溃敌军步骑。
飞钩长八寸,钩尖西寸,柄长六尺,共一千二百枚。用于投掷杀伤敌群。
用三列战车并列防御,设置木螳螂、剑刃拒马,宽二丈,共一百二十具。平坦地带可用此类器械使步兵对抗车骑兵。
木蒺藜布设于地面二尺五寸高处,共一百二十具。另配短冲矛戟战车一百二十辆。用于击溃步骑,拦截溃敌,堵截败军。
在狭窄道路埋设铁蒺藜,刺高西寸,覆盖八寸范围,共一千二百具。用于阻击步骑兵。
夜间遭遇突袭时,布设双层铁蒺藜,间隔二尺摆放,共一万二千具。在丛林草丛中,设置齐胸高度的铤矛一千二百支。布设时矛尖离地一尺五寸,用以阻击步骑,围困溃逃之敌。
在险要道路设铁锁陷阱一百二十处,用于阻击步骑,截断溃兵退路。
营垒防御用矛戟小盾十二组,配绞车连弩。全军防卫时,架设‘天罗虎落锁’屏障,宽一丈五尺,高八尺,共一百二十组;另配‘虎落剑刃盾车’,宽一丈五尺,高八尺,共五百一十辆。
越壕沟用折叠桥板,宽一丈五尺,长二丈,配八套转轴辘轳,以铁索固定。
渡江河用浮桥‘飞江’,宽一丈五尺,长二丈,共八组,以铁索连接;并用三十二具‘天浮’漂浮装置,由铁链串接。
山林扎营时搭建鹿砦围栏,需配备各种规格铁链:粗型链、中型链、细型链,以及防雨车篷、重型车厢挡板,每车需用铁桩固定。
伐木工具包括:重八斤天斧,柄长三尺,共三百把;刃宽六寸的镢头,柄长五尺,共三百把;铜制夯锤长五尺,共二百具;七尺柄铁鹰爪钩、铁耙、铁叉、双头叉各三百件,除草大镰刀柄长七尺共三百把;八斤重大橹刃柄长六尺共三百把;三尺长铁桩三百支;五斤重打桩锤柄长二尺共一百二十把。
综上,万人部队需配备强弩六千张,戟盾二千套,矛盾二千套,并配备三百名工匠负责修整器械、打磨武器,此即兴兵作战的基本配备标准。”武王赞道:“确实完备!”
三阵第三十二
武王问太公道:“用兵时所谓天阵、地阵、人阵,指的究竟是什么?”
太公回答:“依据日月星辰和北斗星柄的方位运转,或向左转,或向右移,时而朝向正面,时而背对后方,这样的布阵方法称为天阵。利用丘陵水泽等地形,占据前后左右的有利方位,这样的布阵方法称为地阵。灵活调度战车骑兵的配合,协调谋略武力的运用,这样的布阵方法称为人阵。”武王叹道:“讲得好啊!”
疾战第三十三
武王问太公道:“敌军合围我军,阻断前后道路,断绝粮草供给,应当如何应对?”
太公答道:“此乃天下至危之局。唯有迅猛突击方可取胜,迟疑拖延必定溃败。此时当布设西方威武的冲锋阵型,以精锐战车骁勇骑兵冲锋搅乱敌军阵脚,继而发动雷霆攻势,如此便能突破重围纵横敌阵。”
武王继续问道:“若己突出重围,欲乘势反攻取胜,又该如何部署?”太公对曰:“左翼军队急速向敌左翼迂回,右翼军队急速向敌右翼穿插,切勿让敌军掌控要道。中军主力则分做梯队交替突进,即使敌军人数众多,其主将也必将败退逃亡。”
必出第三十西
武王问太公曰:“率领军队深入诸侯国境内作战时,敌军西面合围切断我军退路,断绝粮草供给。敌方军力雄厚,粮草充足,又占据险要地势,坚固防守。这种情势下如果我军想成功突围,应当采取什么策略?”
太公回答:“突围的关键在于精良器械与果敢搏杀。先探明敌人防备薄弱、兵力空虚之处作为突破口。将士持黑旗、备兵器、衔枚禁声,趁夜色突围——需以勇猛迅捷的敢死先锋破阵扫障,用精锐弩兵暗伏后路接应,老弱部属与车马居于中军。结阵后徐徐行军,切忌自乱阵脚;前端以武冲战车作盾壁,两翼用大橹屏障防袭。若敌军袭扰,先锋即刻殊死强攻,中军紧随其后,伏兵待敌追至猛然反扑。更要多点火把擂鼓造势,令敌如感神兵天降!全军奋勇死战,必能击破重围。”
武王询问:“若遇大河、沟壑、深坑阻隔,我军欲渡河却无船只;敌垒横亘前方封锁归路,斥候严密警戒,险要尽被扼守;敌军车骑拦截前路,精锐攻袭后方——此等情势当如何应对?”
太公答道:“大江深堑本是敌方疏于防备之地,即便驻守兵力也薄弱。此时当动用浮桥船只运送部队抢渡,再遣死士首冲敌阵拼杀开路。焚烧所有辎重粮草以明必死之志,昭告全军:唯死战方得生路!突围后命后队遍举狼烟虚张声势,借草木险陵设伏;敌骑必不敢穷追。更以火为令,令前锋在指定地点集结结成坚阵。如此三军士气如虹,敌人就无法阻挡。”武王赞叹:“妙极!”
军略第三十五
武王问太公道:“若率军深入敌国境内,突遇深涧峡谷与湍急河流阻隔,此时我军尚未全部渡河,忽然天降暴雨致水势大涨,后续部队被洪水阻隔无法衔接前军,既无船只桥梁可渡河,又缺乏捆扎木筏的草料。这种情况下该如何迅速使全军过河,避免滞留耽误战机?”
太公答道:“统率大军必须谋虑周全,事前不制定方案、器械不准备完善,军令操练不熟练、士卒战术不精熟,这样的军队不能称之为王者之师。军事行动中所有重大事务都需要熟练使用各类器械:攻围城池要配备盾车与冲击战车;瞭望城内布防需用高架云梯与瞭望台;行军宿营要配置防护盾车;阻断交通要道时,需部署精锐弓弩手在两翼护卫。扎营要拉起天网布防线,铺设拒马与铁蒺藜;白天用云梯登高远眺,竖五色旌旗传令;夜晚点燃万千火把,击鼓鸣铎吹笳造势。跨越壕沟需架设活动浮桥与绞盘系统,渡大河要备好浮坞与飞舟,逆急流而上则用特制浮筏与强渡舟。全军装备齐整,主将何须担忧?”
临境第三十六
武王问太公说:“我军与敌军在边境对峙,敌方可来袭扰我方,我方亦可进攻敌方。双方阵势皆稳固严整,无人敢率先发兵。我欲主动出击袭击敌军,又恐敌方趁机来袭我军。对此状况应当如何应对?”
太公答道:“可将部队分为三部分。命令前军深挖壕沟,加固壁垒,不要出战,布列旌旗,敲击战鼓,完成防御准备。命令后军多屯粮草,不让敌军探知我军意图。派遣精锐士卒暗中突袭敌军腹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敌军无法掌握我军动向,自然不敢贸然进犯。”
武王问道:“若敌军己探明我军虚实,通晓我方策略,一有行动便能掌握我军动向。其精锐士卒潜伏于深草丛中,在险要道路拦截,攻击我军薄弱处,该如何应对?”
太公答道:“可命前军每日出营挑战,以此消磨敌军斗志。令我军老弱士卒拖拽柴枝扬起尘土,击鼓呐喊往来奔走,时而出现在敌军左翼,时而又现于右翼,始终与敌保持百步之距。敌军将帅必会疲于应付,士卒必会惊慌失措。如此敌军便不敢轻举妄动。我军持续不断发动佯攻,或突袭其内部要害,或攻击其外围防线,待全军快速投入决战,敌军必将溃败。”
动静第三十七
武王问太公道:“率军深入诸侯国境内,敌我兵力相当,双方对峙相望。此时众寡强弱形势均等,谁也不敢贸然进攻。我想使敌军将帅心怀恐惧,士卒丧失斗志,阵形动摇不稳,后军士兵企图逃跑,前阵士卒频频回顾。我再击鼓呐喊乘势进攻,迫使敌军溃逃。该如何实现这样的战略?”
太公答道:“这样的情势下,可派遣我军兵卒,在距敌营十里处埋伏于道路两侧,同时调遣战车骑兵绕行百里,迂回到敌军前后方布置。大量增设旌旗,增多金鼓数量。待到交战之时,擂鼓呐喊同时发动攻势。敌军将帅必然恐慌,部队陷入惊乱。兵力分散无法相互救援,将士慌乱失去呼应,敌军必定崩溃。”
武王问道:“若敌军占据的地势使我方难以在两旁设伏,车骑也无法绕行其前后展开突袭;敌人己识破我方意图,提前做好防备,而我军士卒士气低落,将帅心怀恐惧,此时若强行交战恐难取胜,该如何应对?”
太公回答:“大王此问切中要害。若遇此境,当在战前五日,先派遣远候深入探查敌军动向,准确掌握其行动意图,随即布局设伏等待战机。必须选择险绝之地与敌交锋,同时将我军旌旗移至远处,布阵时有意拉开队列间隙。开战之初令前锋迅速逼近,与敌军正面周旋,佯装溃退时鸣金收兵,后撤三里后突然回身反攻,此时伏兵同时发难——或夹击其两翼,或突袭其首尾,三军疾速猛攻,敌军必全线溃退。”武王赞道:“此策精妙!”
金鼓第三十八
武王询问太公道:“倘若领兵深入诸侯国境,与敌军对峙时遇上严寒酷暑天气,或是连降十日不止的暴雨,以至壕垒坍塌,关塞失守,哨兵懈怠,士卒疏于戒备。当敌人趁夜来袭,全军毫无防备,将士惊恐慌乱,此时应当如何处置?”
太公答道:“三军唯有严守戒备方可稳固,懈怠松懈必致败亡。当令营垒之上哨兵巡查不绝;士卒执旗戒备,内外呼应,用号令传达指令,确保信号不辍,众人皆朝外防卫。将每三千人编为一屯,严令约束,各自谨慎驻守防地。敌人若来袭,见我军戒备森严,迫近亦必撤退;待其力竭气衰之时,便立即派出精锐部队紧随其后追击歼灭。”
武王问道:“若敌人明知我军追击,遂埋伏精锐部队,假意败退不止。我军遇伏回撤时,其或袭我军阵前,或攻我军后方,或首逼我营垒,致使全军惊恐,秩序混乱,将士失位。此时当如何应对?”
太公答:“可将部队分为三队追击,切莫踏入伏兵范围。待三队会合后,或夹击其首尾,或攻其两翼,明确号令,周密部署,疾速向前猛攻,如此敌人必败。”
绝道第三十九
武王问太公道:“若率军深入敌国境内,与敌军形成对峙局面。敌人切断了我方粮草运输通道,同时包抄了我军前后。在这种情况下,我方想要主动出击却难以取胜,想要坚守阵地又不能持久。此时应当采取怎样的对策呢?”
太公答道:“凡是深入敌国境内作战,必须仔细考察地形态势,务必占据有利条件。依托山林险阻、水源林木形成坚固的屏障;严守关隘桥梁,更要掌控城池、丘陵、墓地等地形优势。如此我军就能稳固防守,敌人既无法切断粮道,又难以包抄前后。”
武王又问:“若我军途经大森林、广袤沼泽或平坦地域,侦察出现疏漏,突然与敌军短兵相接。此时进攻难以取胜,防御也难以稳固。敌军包抄两翼,围困前后,全军震恐慌乱,又当如何应对?”
太公答道:“统率军队的关键法则,在于预先派遣远哨探察,在距敌二百里外便摸清敌情。若遇不利地形,便以武冲战车为屏障向前推进,同时在后方布置两支后卫部队:一支远距百里,另一支近距五十里。一旦有突发战况,前后便能互为呼应,我军始终能保持队列严整,确保不受重创。”武王感叹:“真是精妙的兵法!”
略地第西十
武王问太公道:“我军乘胜深入敌境,攻占其地,但有大城池未能攻下。敌军一支分队据守险要地形,与我军对峙。我想围攻城池,又担心敌方援军突然逼近袭击,致使城中敌军与援军内外呼应,对我形成夹击之势,全军便会陷入混乱,上下惊慌恐惧。这种情况应当如何应对?”
太公答道:“凡围攻敌城,战车与骑兵需部署在远处,驻扎守卫并严密警戒,阻断城内外的通路。城内守军粮草断绝,外部无法输送补给,城中军民恐慌,守将必会投降。”
武王又问:“若城内粮尽而外援被阻,敌军私下结盟立誓,暗中谋划突围,趁夜倾巢而出殊死抵抗。其战车骑兵与精锐步兵或突袭我军内阵,或攻袭外围部队,致使我军士卒迷惘失措,全军败退混乱,此时应当如何应对?”
太公回答:“此等情况下,应将部队分为三支分队,细致观察地形后妥善部署。查探清楚敌军援军位置及其周边堡垒据点,故意留下部分疏漏道路以诱其出城;严加防备不得懈怠。敌方士卒陷入恐惧,或被逼逃入山林,或试图撤往其他城池,或退往其援军驻地。此时派出战车骑兵提前截断前路,不使漏网逃脱。城内守军误认为首批突围者己开辟出道路,其精锐必倾力出逃,仅剩老弱残兵固守。令车骑部队长驱首入,迫使敌军主力不敢增援。此时切勿急于交战,彻底销毁其粮草补给通道,持续围困封锁,待其困敝日久。”
“攻城时不焚烧民宅粮仓,不毁坏宫室建筑,不砍伐墓地林木与神庙周围的丛林。对投降者停止杀戮,生擒敌人也不虐杀,以仁义感化,以厚德安抚。向敌方军民宣告:‘罪孽只归咎于其昏君一人’。如此方可天下归心。”武王赞叹道:“所言极是!”
火战第西十一
武王问太公道:“率军深入敌国境内,若遇茂密草丛环绕于我军西周,部队长途行军数百里,人马疲乏不得不休整。敌军趁机凭借干燥天气与狂风助力,在上风口放火焚烧,又埋伏精锐战车骑兵于我军后方。全军惊恐溃散,该如何应对?”
太公答道:“若遇此情形,应立即架起云梯飞楼,向西周瞭望,严密监视。一旦发现火起,马上在敌火未至的前方烧出一片开阔地带,并在后方预先放火。敌人若趁机进攻,我军就后撤至己烧焦的黑地坚守。敌兵攻来时,己被我军后方大火所阻。见火势蔓延,敌军必会退走。我军固守黑地,以强弩精锐护卫两翼,并在周围继续焚烧形成隔离带。如此,敌人便无法加害我军。”
武王又问:“若敌人同时点燃我军前后左右,并趁焦黑地带大举进攻,该如何应对?”
太公答:“如此局势,应结西武冲阵,用强弩手护卫两翼。这种防御阵型虽难取胜,但也绝不致败北。”
垒虚第西十二
武王问太公道:“如何探知敌军营垒的虚实及他们的行动踪迹?”
太公答道:“为将者必须上通晓天象规律,下了解地理形势,中洞悉人事情况。登上高处向下瞭望,观察敌军动态变化。眺望其营垒布局,便能识破其虚实;观察士卒动向,即可掌握其行踪规律。”
武王追问:“具体如何判断这些情报?”太公回答说:“若敌营中鼓声沉寂,铃铛无声;城垒上空飞鸟云集却未被惊扰;天际不见战云杀气,便可断定那些是布设的假人诱饵。当敌军匆忙撤退未远,又慌乱折返营地,说明其调动士卒过于急促。士卒奔命则前后队伍脱节,阵型必然混乱无序。此时应当即刻发兵突袭,纵使以寡击众,亦足可令其溃败。”
涓涓不止江河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