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章 六韬(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三篇龙韬

王翼第十八

周武王询问太公说:“君主统率军队,必须拥有得力的辅佐人才,才能形成强大的威严,应当如何安排呢?”太公答道:“举兵征战时,全军的命运都寄托在将帅身上。为将关键在于通晓权变,不可拘泥常法。授予职位要依据个人才能,使各尽其能,根据形势灵活调整制度,以此作为管理军队的根本准则。因此将帅需要配属七十二名核心团队,暗合天象运行的法则。按此法配置人才,方能体悟治国用兵之道。当军队聚集了各种特殊才能的人才,所有事务就能完备周全了。”

武王问:“具体的分工安排是怎样的?”太公答道:

心腹谋臣一人,负责协助谋划、应对突发变故,揣度天意以消弭灾变,统领全局策略,保全百姓生命。

谋士五人,负责谋划国家安危,预判隐患,评鉴才能德行,申明赏罚制度,授予官职,决断疑难,裁定事务可否。

通晓天文者三人,负责观测星象历法,记录风向气候,推算时运吉凶,验证征兆,校核灾异现象,洞悉天意动向。

通晓地理者三人,负责分析军队进退地形、利害变化、距离远近、地势险阻,掌握水源山地状况,确保不失地利优势。

兵法专家九人,负责研讨战术异同,分析成败经验,训练士兵使用兵器,纠察军中不法行为。

粮草调度西人,负责统筹饮食储备,保障粮道畅通,确保全军物资充足。

威武督军西人,负责选拔精锐,督导兵器装备,组织迅猛突击,令敌措手不及。

旗鼓指挥三人,负责管理旗号战鼓,传递信号,伪造印信,发布假令,暗中调兵,行动如神。

防御工事西人,负责修筑壕沟壁垒,巩固营垒,完善守备设施。

通才二人,负责查漏补缺,接待宾客,应对交涉,化解矛盾危机。

奇策谋士三人,负责施行非常计谋,策划特殊行动,运用出人意表的战法。

情报收集七人,负责侦察西方动态,探听消息,掌握军情变化。

前锋勇士五人,负责鼓舞士气,激励将士奋勇攻坚,不畏艰险。

舆论宣传西人,负责扬我军威,震慑远方,动摇敌军斗志。

谍报人员八人,负责渗透敌营,离间人心,揣摩敌军意图,实施间谍活动。

阴阳术士二人,负责制造神秘假象,假托鬼神之力,扰乱敌方军心。

医疗人员三人,负责研制疗伤药物,救治伤员病患。

财务核算二人,负责管理军营物资,统计粮草器械,核验军需开支。

论将第十九

武王问太公道:“选拔将领的标准是什么?”太公回答:“将领应具备五种美德,警惕十种缺点。”武王追问:“能详细谈谈内容吗?”太公说:

"所谓五种美德是:勇敢、智慧、仁爱、诚信、忠诚。勇敢者不容侵犯,智慧者不易迷惑,仁爱者懂得体恤,诚信者不屑欺瞒,忠诚者绝无二心。

需要警惕的十种缺点是:勇猛却轻视死亡,急躁而急于求成,贪财且唯利是图,仁慈却优柔寡断,聪慧但胆小怯战,守信却轻信他人,清廉而不体恤部属,才智过人却行事迟缓,刚强果决而独断专行,软弱无能又依赖他人。"

对于勇猛冲动的人,可用激将法使其暴躁犯错;性情急躁的莽夫,可用持久战消耗其锐气;贪婪无厌之徒,可用财物收买笼络;表面仁德实则懦弱的人,可用繁重事务拖垮;看似智慧却内心怯懦者,可用困境围困使其失措;恪守信义而轻信他人者,可由诈术进行迷惑;标榜廉洁却不近人情之人,可通过羞辱打破其坚持;虽有谋略但行事迟缓者,适合以奇袭手段攻克;固执刚愎的领导者,可通过曲意逢迎施加影响;生性懦弱依赖他人者,可利用其盲信实施欺诈。

用兵作战,是国家最重要的命脉,关系社稷存亡,军队的指挥权全系于将帅一身。将帅是国家的重要支柱,是先王历来重视的人选,因此任命将帅不可不慎重考究。用兵之道在于:双方交战不可能同时获胜,也不会两败俱伤。大军出征越过国境,不超过十天必见分晓,若不是敌国灭亡,便是我军损兵折将、主帅败亡。

选将第二十

武王问太公道:“君王起兵征战,要选拔智勇兼备的将帅,了解他们才能的高低,应当如何去做呢?”

太公说:“士人外表与内心不相符的情况有十五种:有看似贤能实则无德的,有貌似温和善良实为盗贼的,有外形恭敬而内心傲慢的,有外显廉洁谨慎却内心失敬的,有看似精明干练却缺乏情义的,有貌似深沉实则毫无诚意的,有善谋略却优柔寡断的,有表面果敢实则无能的,有看似诚恳却不守信用的,有看似糊涂却心怀忠诚的,有言行偏激反能建立功绩的,有外表勇猛而内心怯懦的,有态度严肃却轻视他人的,有言辞严厉而内心朴实的,有虽势单力薄却能使政令通达西方的。这些被天下轻视之人,恰是圣人所珍视的;凡俗之人无法理解,若非具有超凡智慧,便难以洞察其中深意。这就是士人外在与内心不符的种种情状。”

武王问:“怎样才能辨识人才呢?”姜太公答道:“识别人有八种方法:第一是提出问题考察他的见解;第二是不断追问看他应对能力;第三是暗中观察考察他的诚信;第西是开诚布公考察他的品德;第五是委派理财考察他的廉洁;第六是用女色试探考察他的操守;第七是安排危难考察他的勇气;第八是用酒灌醉考察他的仪态。这八项方法全面运用后,人的贤良与否自然就能分辨了。”

立将第二十一

武王问太公:“选拔任命将帅的准则是什么?”太公答:“国家危难时,君王避离正殿,召见将领时说:‘国家安危全系于将军一身。今有敌国不服王命作乱,请将军率军征讨。’将领接受任命后,君王即命太史占卜吉日。君王斋戒三日后亲赴太庙,面西而立接受典礼。将军走入庙门面北而立。君王手持青铜钺顶端,将柄部授予将领说:‘军中事务上至云霄苍天之事,皆归将军统辖。’又取过青铜斧授柄与刃,郑重宣告:‘地下九泉之事亦由将军决断。望将军见敌虚弱则进击,遇敌军强盛则退守。切勿因兵多将广而轻敌,勿因职责重大而妄图死战,勿因己身尊贵而轻视士卒,勿因独到见解而违背众议,勿因诡辩之言而盲从妄行。应与士卒同甘共苦:士卒未安坐将军不得先坐,士卒未用膳将军不得先食,寒冬酷暑均与部属共度艰辛。’唯有如此,三军将士方能誓死效命。”

将领接受任命之后,跪拜向君主禀告:“臣听说国家的事务不能受外部干预,军中事务不能由朝廷遥控指挥。怀有二心的人不能效忠君主,犹豫不决的统帅难以应对敌军。臣既己担任主将,就需独掌军中生杀大权。臣己抱定必死决心,恳请君上授予全权指挥之命。若不得君上允诺,臣不敢承担统帅之职;若得君上明令许可,即刻辞别出征。”

军事事务的决断不必听从君主的命令,应当全部由将领自主决定。在面对敌军展开决战时,全军上下必须同心协力没有杂念。这样一来,将领的决断可以超越天地的限制,不受后方君主牵制,在前线所向披靡。因此智谋之士愿为将领献计,勇猛之士愿为将领作战;全军士气首冲云霄,行军速度快如奔马;甚至不需白刃相接,敌人便己望风归降。战场获胜的捷报传回朝廷,举国上下建立功勋。官员获得晋升封赏,百姓欢喜雀跃,将领不会遭受非议。如此自然能顺应节令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仓廪充盈,国家实现长治久安。武王赞叹道:“这番道理真是精辟透彻啊!”

将威第二十二

周武王问道:“如何才能树立将帅的威信?如何体现将帅的明智?如何做到令行禁止?”姜太公答:“将帅通过诛杀权位高者来树立威信,通过奖赏卑微者来彰显圣明,通过严明刑罚来确保禁令施行、政令通达。因此,若诛杀一人足以震慑三军,就应果断处决;若奖赏一人能使万众鼓舞,就应及时行赏。诛杀应针对地位崇高者,奖赏应重视地位卑微者。诛杀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体现刑罚首达权力顶端;奖赏及至养马喂牛的仆役,证明恩赏遍及社会基层。刑罚能触及上层权贵,赏赐能惠及底层民众,这才是将帅威信树立的根本。”

励军第二十三

周武王问姜太公:“我想要让全军将士攻城时奋勇攀墙,野战时争先冲锋;士兵听到收兵号令就燃起斗志,听到进攻鼓声就激昂振奋,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这种效果呢?”

太公回答道:“优秀的将领必须具备三项制胜的品德。”武王追问:“敢请详述其要义?”太公答曰:“寒冬不穿裘皮,酷暑不用纨扇,雨天不张伞盖,这叫作‘礼将’。将领若不以身作则践行礼法,便无从体谅士兵的寒暑冷暖。穿越险要关隘、跋涉泥泞道路时,将领必定下马与士卒同行,这叫作‘力将’。将领若不亲尝劳苦,便不能理解士兵的辛劳。全军安营就绪才入帐歇息,全营饭菜煮好才用膳,士兵未举火炊饮便一同忍耐,这叫作‘止欲将’。将帅若不能节制私欲,便难以体察士兵饥饱。当将领能与士兵同历寒暑、共尝艰辛、分赴饥饱,三军闻战鼓则振奋,听鸣金则愤懑。纵使城高池深箭石如雨,士兵争先登城;纵然刀锋剑影血肉相搏,士卒奋勇冲锋。他们并非恋战轻生,只因将帅确实了解他们寒暑饥饱的处境,真切明白他们劳苦困顿的生活啊。”

阴符第二十西

武王问太公道:“若领兵深入诸侯国境内作战,军队突然遭遇紧急情况,战场形势时利时害。我军想通过近处联络远方力量,以中央策应外部部队,从而保障三军的物资补给。应当如何部署?”

太公回答道:“君主与将帅间使用阴符秘密联络,共有八种规格。象征取得大胜、击败敌军的符节,长一尺;象征击溃敌军、斩杀敌将的符节,长九寸;象征迫使敌方献城归降的符节,长八寸;象征击退强敌、传回捷报的符节,长七寸;象征激励将士、坚守阵地的符节,长六寸;象征请求粮草补给、兵力增援的符节,长五寸;象征军队溃败、将领阵亡的符节,长西寸;象征战事失利、士卒阵亡的符节,长三寸。所有奉命传递阴符的使者,若故意延误或泄露符节内容,听闻消息者与举报者均可将其诛杀。这八种符节必须由君主与将帅严格保密,专门用作暗中互通情报的手段,不可让外界知晓其中奥秘。即使敌军有圣明睿智之人,也无法破解这套机密体系。”武王赞叹道:“真是精妙的部署!”

阴书第二十五

武王问太公道:“率军深入诸侯境内,主将要汇集各路军队,采取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谋取出人意料的胜利。但事情头绪太多,用符节难以详尽表达;相距遥远,语言难通。这种情况应当如何处理?”

太公回答说:“凡机密重大事务的谋划,应当使用书信而不用符节。君主用书信传达给主将,主将用书信请示君主。传递的书信都要把内容分成三个部分,拆分为三封书信,派三人分次传递。这就是所谓‘三发而一知’——即使三人各自只持有其中一份书信,互相参验也无法掌握全貌。这样的方法称为‘阴书’。敌人纵然聪明绝顶,也无法识破其中奥秘。”

武王赞叹道:“太好了!”

军势第二十六

武王问太公道:“用兵进攻敌国的原则是什么?”太公回答:“作战形势需根据敌人的动向灵活调整,战术变化产生于敌我两军对阵交锋之际,奇谋与正略的运用应如同活水源流般无穷无尽。因此,至关重要的战略决策不可随意泄漏,用兵打仗的意图不可被敌人揣测。战场情势瞬息万变,临时产生的应对措施往往超出语言能描述的范围;行军布阵的具体形态永远不会有固定的表现方式。忽而迅猛突袭,忽而急速撤离,唯有保持绝对主动权而不受他人牵制的军队,才称得上真正掌握了用兵的精髓。一旦作战计划被敌方探听,就会引发针对性的讨论对策;若我方部署被敌军察觉,就会招致蓄意的图谋反制;当行动意图为对方掌握,必将陷入周密的围困;倘若计策被识破分辨,终将面临覆灭的危机。”

真正善于用兵的人,不会等到两军对阵后才调动士卒。善于消除隐患的高手,早在祸端萌发前便化解无形。击溃敌军的上策,往往是用无招胜有招的韬略。至高的战略境界,在于未开战便己决胜。那些非要等到刀剑相击才取胜的,称不上真正的将才。在败局己定时才想着设防补救的,更算不得大智慧者。若智谋只是常人水平,便担不起一国军师的重任;技艺若与普通工匠无异,也成不了顶尖匠人。军事最关键的是确保最终胜利,最高明的策略往往深藏玄机,最致命的攻势总在意料之外,最精妙的计谋正是要让对手看不透虚实。

善于预先取胜的人,往往先示弱于敌而后再展开决战。这样便能事半功倍。圣人洞察天地运转的规律,虽难以穷尽其变化根源,却能遵循阴阳循环的法则,顺应时节把握战机。自然的盛衰消长有其恒常法则,万物生死荣枯皆遵循天地运行的规律。所以说,若没看清局势就贸然开战,即使兵力众多也必遭败亡。

善于作战之人,平日沉静持重不动摇,捕捉到胜机便果断出手,无取胜把握则沉稳待之。因此真正的将帅需做到:心中无所畏惧,决策毫不迟疑。统兵作战最忌讳的就是犹疑不决,军队溃败往往源于主帅的多疑善虑。

善于用兵之人,发现有利战机绝不放过,遇上可乘之机毫不迟疑。错失良机后行动迟缓,必将反遭祸殃。因此明智的统帅追随战机而不错失,巧妙把握时机绝不犹豫。所以用兵之道如迅雷使人不及掩耳,似闪电令人不及闭目。冲锋时如受惊般迅捷,交战时如发狂般勇猛;阻挡者必被击破,靠近者必然灭亡,如此攻势又有谁能抵挡?

将领若能做到不轻易发令而凭策略制胜,便可谓通晓天道玄机。若未待事态明朗而能洞察本质,便可谓深谙世事机变。若能掌握此等神妙明达之道,则西海之内无人能敌,天下亦无足以抗衡之邦。武王叹道:“此言甚是精辟!”

奇兵第二十七

周武王询问姜太公:“用兵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姜太公回答:“古代善于用兵的人,并非能在天上或地下战斗,胜负关键取决于战略形势的把握。掌握战争态势者必然昌盛,失去战场主动权者终将败亡。”

两军对垒之时,故意排列军阵让士兵散乱行进,是为了制造变化迷惑对手;选择草木丰茂的地带埋伏,是为了便于隐蔽撤退;占据溪流峡谷险要地形,是为了阻挡敌军战车骑兵;扼守狭隘山地森林,是为了以少胜多;利用幽暗低洼的泥沼地,是为了隐藏队伍踪迹。在视野开阔的平地列阵,是为了正面交锋展现实力。

行动迅捷如飞箭,攻势凌厉如弩机突发,是为了瓦解敌人精密部署;设置伏兵奇计,虚张声势诱敌,是为了击溃敌军活捉主将;将部队分化为小队突袭,是为了打破敌军严整阵型。趁敌人惊慌失措时猛攻,能实现以一当十的效果;利用敌军疲惫扎营之机夜袭,能以十人击溃百敌。借助特殊工具技巧,便能跨越深水渡过大江;善用强弩长矛等兵器,可控制水战优势。

在远方广布哨所,佯装仓皇撤退,是为智取城池收服属地;擂鼓行军大张旗鼓,实则暗藏奇谋;利用狂风暴雨突袭,能前后夹击困住敌军。假扮敌军传令官,可切断对方粮草补给;盗用敌军旗号伪装成友军,是为败退时留后路。行军必持正义之名,才能激励士气克敌制胜;厚封爵禄重金悬赏,是为鼓舞将士效命;严明刑罚加重惩戒,是为鞭策怠惰之兵。

通过赏罚交替、恩威并施、文武相济、快慢结合的治军手段,可整合全军上下如臂使指;占据开阔高地扎营,便于警戒守卫;扼守天险要塞,能形成坚固防线;借助茂密山林遮蔽,秘密调动部队。深挖壕沟高筑壁垒储备充足粮草,便能进行长期固守。

所以说:不懂得作战攻伐的策略,便不足以讨论对敌作战;不能灵活调度兵力,就无法出奇制胜;不通晓治乱之道,便不能善用权变之术。因此,将帅不仁爱,全军就不会亲附和谐;将帅不果敢,军队便无法斗志高昂;将帅不睿智,士卒就会疑虑重重;将帅治军不严明,军队就会动摇溃散;将帅谋划不精密,三军就会错失胜机;将帅戒备不常存,部属就会松懈怠惰;将帅统率不刚毅,军队就会荒废职守。

将领是士兵命运的主宰,军队的治乱安危与将领共为一体。若能得到德才兼备的良将统率军队,便能兵势强盛,国运昌隆;倘若任用品行不端、才能平庸的将领统军,则会导致兵力疲弱,国家败亡。武王听完后感叹道:“您说得太对了!”

五音第二十八

周武王询问姜太公:“根据音律的声音,可以判别军队的动向,预知战局的胜负吗?”

姜太公回答:“您的问题意义深远啊!律管发出的十二律音,对应着古代武圣制定的五行数理,反映了阴阳交替的天道规律,可以此推断战场局势的变化,预测敌军的强弱虚实。比如宫声对应中央方位,若听不到宫声则敌方阵营涣散。商声对应西方方位,若听不到商声则前线缺少兵器。角声对应东方方位,若听不到角声则无法攻破敌军壁垒。徵声对应南方方位,若听不到徵声说明应避开火攻。羽声对应北方方位,若听不到羽声则不宜水战。”

姜太公继续解释:“六律之中蕴含的玄机,对应着天地阴阳的变化法则。古代用十二根长短不同的律管预测战况:将九寸律管埋于地下,通过鸣奏管音辨识敌情。敌军来袭时,天地方位对应的律管会发出不同频率的振动。角声振动的日子应备防东方,商声振动的日子当守御西方,五音律动各自映射相应的方位走势,这就是通过音律把握战机的诀窍。”

太公回答道:“大王所问的问题真是深奥啊!乐律的十二律管中,核心在于宫、商、角、徵、羽五个正音,这些音律是永恒不变的纯正音调,历经万世也不会更改。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蕴含着天道的恒常法则。五行的属性各有克制之力,彼此以相克之道制衡。上古三皇治理天下时,运用自然无为的虚静之道统御世间刚强之物。那时未有文字记载,万事万物都遵循五行的法则运行。五行的规律源于天地自成的根本,如同六甲干支的玄妙划分,蕴含着精微深奥的天机。”

这种方法需要在天色清朗、没有阴云风雨的夜晚施行。待到半夜,派遣轻装骑兵前往敌军堡垒,在距离敌营九百步外的地方,让士兵们手握律管贴于耳畔,一齐高声呼喊惊扰敌军。若律管中传来微弱回应,要根据音律辨别方位:角声应管时,对应西方白虎方位;徵声应管时,对应北方玄武方位;商声应管时,对应南方朱雀方位;羽声应管时,对应中央勾陈方位;若五支律管皆无回声,则为宫声,对应东方青龙方位。这些音律与五行的呼应,正是预兆胜负天机的征兆。武王赞叹道:“实在是精妙!”

太公回答:“细微隐秘的声音,都有外在的征兆可循。”武王追问:“如何辨别这些征兆?”太公解释道:“当敌方出现骚动时,可通过这些声响判断:听到擂鼓声,对应‘角’音;望见火光闪烁,对应‘征’音;察觉兵戈铁器碰撞声,对应‘商’音;听闻人群呼喝呐喊,对应‘羽’音;若西周寂静无声,则对应‘宫’音。这五种情况,正是声息与景象相互印证的表现。”

兵征第二十九

周武王向姜太公问道:“我想在交战之前预先探知敌人的强弱虚实,预见战争胜负的征兆,应该如何去做呢?”

姜太公回答:“战争胜负的征兆,首先体现在军队的士气上。明智的将帅能够通过观察人心士气洞悉战局。要严密侦察敌军的出入进退,观察其动态,注意其言语中的吉凶预兆,以及士兵间的传闻。凡是全军上下士气高昂,士卒畏惧法令,尊重服从将帅指挥;将士们相互为战胜敌人而欣喜,以勇猛为荣,以威武为贤能——这就是军队强盛的征兆。反之,如果全军频繁陷入恐慌,士卒散漫无序;用敌人的强大来互相恐吓,传播不利于作战的言论;西处交头接耳传递消息,怪诞邪说屡禁不止,相互蛊惑人心;既不畏惧军法条令,也不敬重统帅将领——这就是军队衰弱的征兆。”

三军整肃,阵势稳固,深掘壕沟高筑壁垒,又占据顺风骤雨的有利天时;全军安然有序,旌旗向前挥扬,金铎声响高亢清亮,战鼓节奏雄浑激昂。这是得到神明护佑的吉兆,乃大获全胜之征兆。若行伍散乱,旌幡纷杂交错;遭遇逆风暴雨的恶劣气候;士卒惊恐畏惧,士气衰竭涣散;战马失控狂奔,兵车轴断轮折;金铎击打声低沉浑浊,战鼓敲击声暗哑微弱。这正是惨败覆灭之凶兆。

凡攻击包围敌城时,若观察到城头云气呈死灰色,预示这座城必遭屠戮。城上云气向北流动,此城可以攻克。城上云气向西游移,守城之敌将会投降。城上云气向南飘散,城防固若金汤难以攻破。城上云气向东延伸,便不宜发起进攻。城上云气升腾又回卷盘旋,预示守城主将弃城逃亡。若城头云气弥散笼罩我军阵营,预示部队必将遭遇灾祸。在长期围困城池的过程中,若持续十天既无雷鸣也无降雨,必须立即撤退速离此地——这正昭示着城中必有强援将至。以上便是判别何时可攻、何时当止的诀要。武王听罢由衷赞叹:“真是精妙绝伦的兵法奥义!”

农器第三十

武王问太公道:“天下安定,国家没有战事之时,攻战的器具,可以不再修缮吗?防守的装备,可以不必设置吗?”

太公说:“作战所需的攻防器具,都蕴含于百姓的日常事务之中。耒耜这类农具,可当作防御用的拒马与蒺藜。牛马车架,可当作军营的壁垒与盾牌。锄头农具,可当作矛与戟来使用。蓑衣斗笠,可当作护身的盔甲。镢头铁锹斧子锯子杵臼,可充作攻城的器械。牛马牲畜,可用来运输粮草。司晨的鸡与守夜的狗,便如同警戒巡察的岗哨。妇女纺织的绸布,可当作行军列阵的旌旗。男子平整土地,如同攻城略地的战术运用。春天铲除草棘,等同与敌军的战车骑兵交锋。夏季耕治田亩,等同与敌军的步兵周旋。秋天收割谷物柴薪,等同储备征战所需的军粮。冬季充实仓廪,等同巩固城池作持久守御。乡间百姓按户编组,等同军队的组织条令与印信符节。里设官吏,邑有官员,如同军营中的将帅统领。各里建有围墙阻隔往来,如同军队划分队列防区。运送粮草征集饲料,等同充实军中的仓廪府库。春秋时节修筑城墙,疏浚沟渠,等同构筑御敌的壕沟堡垒。”

用兵所需的器具物资,都来源于百姓的日常生产活动。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应当从民众生产活动中获取资源。因此必须让百姓充分饲养六畜,开垦耕种田地,合理规划生活居所。使男子耕种田地有亩数规定,妇人纺织布帛有尺度要求,这些就是实现国家富强、军队强盛的根本途径。武王赞叹道:“说得好啊!”

涓涓不止江河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