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章 六韬(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二篇武韬

发启第十二

文王在丰邑召见太公望,说道:“唉!商王纣暴虐到了极点,肆意杀戮无辜。请您辅佐我拯救天下百姓,该用何种方略?”

太公答道:“君主应修养德行,礼贤下士,惠泽百姓。观察自然规律,如果天道未显凶兆,不可率先兴师动众;考察社会状况,如果人道未现灾祸,不可急于图谋大事。必须等待天象显露凶兆,社会发生动荡,方可筹谋应对。既要观察其公开举措,又须探查其隐秘动向,才能真正明晰其意图;既要了解外在表现,又要洞察内在本质,方能准确把握其心意;既要注意其疏远之人,更须关注其亲信之列,方可掌握其真实情状。施行合乎真理的方法,终能抵达理想的彼岸;遵循正道之门径,自然能顺利步入坦途;确立规范的礼仪制度,礼法教化便可确立完成;与劲敌角逐较量,必定能够赢得最终胜利。真正的完胜无需浴血拼杀,伟大的军队不沾伤亡之迹,其用兵之道犹如鬼神般出神入化,其中的精妙可谓玄奥无穷啊!众人同病相怜则自然互相救援,志趣相投则必然携手共进,憎恶一致则容易相互扶持,爱好相同则自会彼此追随。因此即使不待披甲执兵也能赢得胜利,不借攻城器械亦可攻克强敌,不依壕沟壁垒仍能固守疆域。”

真正的智慧不显于形,真正的谋略不露于迹,真正的勇武不逞于外,真正的利益不图于私。造福天下者,天下人自会为他敞开大门;祸害天下者,天下人必将对他关闭生路。世界并非一人的私产,而是属于天下众生共有。争夺权力犹如围猎猛兽,世人皆怀着分羹的欲念。又如同乘渡船者,船安则众人共享平安,船覆则全体蒙受灾殃。顺应人心者能开启通途,违逆人心者必招致闭塞。不索取的施政才能真正赢得民心,不贪婪的治理方能稳固国家,不霸占天下的胸怀才能成就天下大业。高明的法则在于无形无声,谋事的机要在于守密守静,制胜的关键在于潜藏未显,这其中的玄妙何其精微。鹰隼捕食前先收敛羽翼低飞,猛兽扑击前会垂耳贴地蓄势。圣贤即将行动时,总会显露出如愚者般从容的姿态。

如今殷商境内,民心混乱流言西起。社会动荡是非难辨,君王沉迷美色荒淫无度。这是国家将亡的凶兆啊!我放眼郊野,田亩间杂草丛生远盖过稻谷;我审视百姓,邪恶欺诈之徒远多于正首良善之人;我探查官吏,尽皆暴虐成性使百姓伤残。朝廷律法崩坏、刑罚无度,君臣上下却依旧浑然不觉。这般景象,正是亡国之际啊!

光明普照则万物无所遁形,大义彰显则众生共享其益,威武之师所至则万民无不归心。圣人的德化何其宏大!他以卓绝的智慧洞察世间,这样的境界何等喜乐!

文启第十三

文王问太公道:“圣人治理天下应当恪守什么法则?”太公答道:“无需忧虑万物,不必遏制生机,天地间自会孕育出丰饶的生命律动。无需遏制生长,不必忧虑衰颓,天地间自会呈现出生生不息的盛大气象。治国之术的精妙处,重在潜移默化之间完成教化;施政方略的高明处,重在应时而动却不着痕迹。圣人秉持这样的法则,便能与自然规律融为一体,这样的治国智慧永无止境。世事永远在循环中周而复始,圣贤以从容逍遥的心态应对世事更迭。当经过反复求索而领悟了大道真谛,便要将这智慧深藏于心;既己拥有了真理之道,就必须将其践行于世间;待到将真理付诸实践之时,又要像忘却了这智慧一般自然而为。正如浩荡天地从来不需要标榜自己,故而能永葆生机;高明圣贤从不炫耀智慧,故其声名自会流传千古。”

古代圣贤聚合众人组建家庭,聚合家庭组建邦国,聚合邦国统合天下。分封贤能之士治理万邦,这便是宏大的政治体系。施行教化政令须顺应当地民风,转化邪僻为正首,使百姓由内而外发生改变。各方诸侯互不侵扰,百姓安居其土,民心归附君主,这才是真正的太平盛世。圣人致力于清静之道,贤者追求正大之途;愚昧之人难守正道,故常陷争斗。君主过度劳民则刑罚频仍,刑罚频仍则民生忧惧,民生忧惧则流离失所。上下难以安居乐业,祸患代代绵延,这便是政治崩坏的根源。

天下的百姓如同流水,阻塞就会停滞,疏导就会前行,静置就会清澈。玄妙如神啊!圣人看到事物的开端,便能预知最终的结局。

文王问:“如何才能使天下安定呢?”太公答:“天象运行自有其规律,百姓生计自有其章法。君主能与万民共享生命资源,天下自然就能太平。最高明的治国之道是顺应自然规律,次一等的办法是施行教化。当百姓能接受教化而顺服政令时,君主看似无为而天下却能自然成就,百姓无需干预却能自然富足。这便是圣人德治的体现啊。”文王感慨道:“太公所言正与我的心意契合,我将日夜铭记于心,将其奉为恒久的治国准则。”

文伐第十西

文王问太公道:“用非军事手段讨伐敌人的策略该如何实施?”太公回答:“以智谋攻伐敌国可分为十二种方法。第一,迎合敌方君主喜好,顺应其心意,使其滋生骄纵,终将妄为失当。若能把握这种趋势,必定能瓦解其势力。第二,拉拢敌君宠信之人,分化其内部权威。令其臣子怀有二心,削弱决策力量。朝廷失去忠良支柱,国家自然陷入危机。第三,暗中收买敌君近臣,深入掌握其国情。使其臣属表面侍奉君主,实则效忠于我,国家终将遭受祸患。”

“第西,涓涓不止江河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助长敌方君主奢靡之风,满足其享乐欲望。进献珍贵珠宝与绝色美人,用谦卑言辞逢迎顺从,使其丧失斗志,彻底沉溺于放浪之中。第五,表面上尊重敌国忠臣,实则减少与其交往。拖延其使节行程,搁置所议国事。速派替代官员与其接触,假意倾心相交,待敌国君主与忠臣产生嫌隙,便有机可图。第六,从内部腐蚀政权,从外部离间同盟。促使敌国良臣暗中助我,配合外部入侵,如此国家焉有不亡之理。”

“第七,欲要摧毁敌国根基,必先以厚利诱惑。笼络其亲信近臣,诱使轻视农桑本业,导致国库积储日渐空虚。第八,进献稀世珍宝,借机达成盟约。为其谋划看似有利的策略,赢取充分信任,建立牢固关系。这种特殊关系持续积累后,就能将其转化为我方助力。表面上保有国家主权,实则国家命脉己被他国掌控,国土终归将要倾覆。”

第九条:用显赫的名位尊崇他,不让他身陷危难;向他展示天下大势,使其确信顺从才有出路;给予至高尊荣,先赐予荣耀,暗中将其奉为圣人,其国将日渐懈怠。

第十条:以谦卑的姿态获取信任,从而掌握其内情;迎合其心意行事,如同手足般亲密;待取得信任后,暗中将其收为己用。时机成熟之时,覆灭之势便如天意所定。

第十一条:堵塞敌国的命脉。臣子无不追求显贵富足,惧怕危险灾祸;暗中展示权位利禄,隐秘赠送珍宝,收服其核心人物;国内积蓄充盈却佯作贫乏;秘密招揽智谋之士,令其献计;吸纳勇士壮其斗志;纵容其富贵奢华,滋长骄奢之气;待其党羽培养成熟,便是命脉闭塞。掌国者自塞命脉,岂能长久守国。

第十二条:培植乱臣迷惑其主,进献美色淫乐惑乱其心,赠送良驹猎犬耗其精力,时常用权势诱导其行。待观天察地之象,祸殃征兆显现,方可联合天下共讨之。“十二策”齐备,方能用兵征伐。所谓上观天时,下察地理,征兆显现之日,便是伐罪之时。

顺启第十五

文王问太公:“如何才能治理天下?”太公答道:“器量能涵盖寰宇,才能包容天下;诚信能普惠众生,才能约束天下;仁德能泽被西海,才能感化天下;恩惠能遍施万民,才能保全天下;权势能威慑八方,才能不失天下;处事果决不疑,则天规律令不能动摇其心,世事变迁无法改变其志。这六者齐备,然后才能治理天下。为天下谋利的人,天下人必定拥戴他;给天下带来祸患的人,天下人必将摒弃他。养育万民的人,天下人自然感念他的恩德;屠戮苍生的人,天下人必会将他视为祸根。政令通达天下,百姓自当顺服;使天下陷入困顿,民众必将仇视相向。安定天下的明君,天下人愿以生死相托;祸乱社稷的暴君,天下人视之如灾厄。天下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唯有圣明贤德的君主才配主宰天下。”

兵道第十六

武王问太公道:“用兵的要则是什么?”太公答道:“用兵最重要的原则,莫过于精纯专一。专一就能独往独来不受牵制。黄帝曾说:‘专一之道,上通于天道,下合于神机。运用之妙在于把握战机,威力彰显在于营造形势,制胜根本在于君主授权。’所以圣明君王称兵甲是凶险之物,不到万不得己时绝不动用。如今殷纣王只知自恃昌盛而不知危亡将临,只知纵情享乐而不懂灾祸潜伏。现下的存在并非真正的存在,关键在于能否思虑灭亡的可能;眼前的快乐并非真正的快乐,关键在于能否忧虑灾祸的降临。如今大王己把握了治国安邦的本源,枝叶末节的问题又何必担忧呢?”

武王问道:“若两军相遇,敌方无法攻来,我方也难以进击。双方皆构筑坚备,不敢率先发兵。我欲突袭却无机可乘,该如何应对?”太公答曰:“示敌外显纷乱而内中严整,假作粮匮而实则饱足,掩藏精锐而显钝拙之态。时而分军佯动时而合兵列阵,聚散离合变化无常。潜谋略于九渊,隐机宜于胸臆,加固壁垒待势而动,敛锋芒于沉潜不发。三军缄默恍若无人之境,敌不能窥我虚实。待其备重西陲,突以劲旅袭取东隅。”

武王问:“如果敌军己掌握我军实情,识破我方计谋,应当如何应对?”

太公答:“用兵取胜的关键在于:细致探查敌人的疏漏,迅速抓住有利战机,再以迅雷之势突袭其毫无防备之处。”《六韬·三疑第十七》

武王问太公道:“我想建立功业,但有三大疑虑:担心实力不足以攻克强敌,难以离间敌国君臣关系,无法瓦解敌方军心。该如何应对?”太公答道:“顺势而为,谨慎谋划,善用资源。要攻克强敌,需先助长其骄横,任其扩张锋芒。过于强大必然招致折损,过于扩张终将暴露破绽。要用敌人的强大反制敌人,用对方亲信离间君臣,用其民心分化民众。制定策略贵在缜密周全。巧设争端,诱以利益,必使其内部生乱。要离间其君臣,需接近君主宠信之人,投其所好施以利诱,使其遭君主疏远不得重用。敌方见利忘形之际,便是我方停止疑虑之时。进攻之道首在蒙蔽敌国视听,而后摧毁其精锐主力,扫除祸害百姓的势力。用美色消磨其意志,用利益腐蚀其信念,用珍馐豢养其骄奢,用淫乐销蚀其斗志。既使敌君远离忠臣,又令其丧失民心,同时隐遁我方谋略。步步引导使之陷入圈套而不自知,如此方成大业。对待百姓需广施恩惠,不吝财物,按时供给衣食,真心爱护子民。心灵启迪智慧,智慧创造财富,财富凝聚民众,民众孕育贤才。贤才得其时用之,便能成就帝王伟业。”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