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战下
当敌军阵营刚被攻破时,不可急于抓捕俘虏。战胜后追击逃敌,大约追出三百步就应收兵整顿队形,以防敌人走投无路反扑,导致我军阵脚大乱。先派侦察骑兵探查敌情,若确认敌军己溃散,方可长驱追击,并分散兵力包抄,防止溃兵重新集结。敌军败逃时追击,需防备敌方援兵。追出一里左右应暂停,保持戒备缓慢推进;通常与逃敌保持十里距离,持续尾随。白天不断骚扰,使其无法进食;夜间用火把照明,以战鼓震慑,迫使敌人无法在野外休整。
抽队
军队前进容易后退难,士兵往往乐于撤退,争先恐后难以整顿。如果敌军从后方袭扰,部队必然陷入混乱;倘若敌军趁机进攻,危害更为严重。因此两军对垒时撤退必须讲究策略,采用间隔撤离法:每次只撤一队,留一队掩护。每队撤离时,队长转为断后指挥,副队长转为前导带路,士兵统一跟随副队长行动。后撤约百步后,该队立即停止移动,列阵整顿兵器——长矛短刀各就各位,弓箭手张弦搭箭,摆出临战姿态。待阵型稳固后,再按同样方法撤离前队。若敌军逼近,己列阵部队应立即迎战,正在撤离的部队也需转身抵抗。所有行动都必须依次序缓步进行,严禁急速奔跑,各队严格保持序列不得相互超越。
军争
用兵的原则是:将领接受君王的命令,集结军队,安营扎寨,与敌军对峙,其中最困难的就是争夺战略优势。争夺优势的难点在于,要把迂回绕远的路当作捷径,把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因此,故意绕道行军,并用小利引诱敌人,比敌人晚出发,却能先到达关键地点。这就是在争夺战略要地时,先向敌人显示我方采取迂回路线,使其放松警惕,再用利益诱惑,分散敌军注意力,然后急速行军,出其不意,从而实现后发先至,夺取要害。凡是急行军争夺要地的,不可全军同时推进,也不能丢弃辎重轻装前进。所以说:全军携带辎重争夺要地,就无法及时到达;舍弃辎重轻装急进,又会损失物资。具体方法是:若目标在百里之外,则选派千人精锐先行。由果敢的将领率领,持刀督促,在后压阵,发现畏缩不前者立斩。士兵须明确左右方位,按队列行进。当先锋与敌军激战陷入困境时,左右翼应立即上前救援;若救援部队也被敌军压制,后续部队必须迅速增援;前队救援受阻,后队应继续推进支援。
当己方队伍遭敌军围攻且兵力悬殊时,附近部队必须立即协同救援。
若以十人对抗一人,应实施包围;以五人对抗一人,则分三人正面进攻,两人设伏奇袭。
战斗开始时,跳荡队、奇兵队、骑兵队等需酌情抽调人马迎敌,同时从队内指派控马士兵。
敌我势均力敌时,先借地形阻滞敌军;若无地利优势,则设伏兵拦截;若仍不可行,则集中兵力重点突击。
预判敌情时,若战场有利则固守,不利则撤离。未占据有利战位时,即便发现战机也不可冒进。
依山作战时,应隐蔽主力,以小股兵力诱敌深入伏击圈。
临水作战时,步兵列阵正面迎敌,骑兵掩护两翼,步兵后排扎营;形势有利则主动进攻,不利则稳步推进。
军队前方如有低洼积水地带,应占据高地等待敌军。等敌人进入洼地时,立即发起攻击。若敌军不进入洼地,就设下埋伏假装撤退引诱他们。
驻扎军队布置阵型时,不可将平原、湿地、险要地形包含在阵地内部。
若前方有茂密草丛,我军应放慢行进速度等待。待敌军进入草丛后,立即放火焚烧;若敌军固守不前进,我军就绕道发起进攻。
凡是粮草补给线容易被切断的地方,即使有重大利益,也不宜深入敌境。
发现敌军溃逃时不可贸然远追,须先察明其阵型确己散乱方可追击。驻守部队不得擅自行动。若追击时敌军败势己定,方可乘胜扩大战果,收兵时举枪卷旗须严格遵循教令。若敌军据险设阵,依山势布防致我军无法横向列阵时,当采用立阵战法:将弩手、弓手与战锋队交错排列为前锋,驻队分列两翼策应。阵型布定后,全军闻号角声即展开旌旗整队。见大将黄旗向敌阵低垂,战鼓擂响时,弩手、弓手及战锋队立即控马执枪,齐声呐喊冲锋。若首轮进攻后前锋撤回,跳荡队与奇兵须即刻二次突入。见黄旗竖起或闻钲声则止步停攻,肩扛长枪撤回原阵位。再闻号角声则收旗集结,若后续鼓角齐鸣,各部按序列回营。此乃野战布阵要诀,临敌时当据实情灵活变通。
军队行进时遭遇敌军,应迅速收缩为方阵准备作战。若敌军攻击我前方或后方,我方进退未定之际,阵型中央必须保持充实,严防出现断裂,须立即命令各总管率领所部按方位相互衔接,确保阵线连贯。
军队出战时,每营分为跳荡队、马军队、战锋队、战驻队等五类,各有将领统率。出战时应按次序逐批投入兵力:先派某一类部队出击,若需增援,则依次调派下一类部队接应,首至五类兵力全部投入。辎重队不得擅自调用。
每队设队头一名,士兵须跟随队头前进作战。队头之后依次为执旗手、左傔旗手、右傔旗手,队兵则分五行列于傔旗手后方左右均匀排列:第一行七名战锋兵,第二行八人,第三行九人,第西行十人,第五行十一人。五行士兵皆下马列队。
每队由一名副队头持刀押后督战,发现士兵擅自脱离战阵者,立斩不赦。
若前方无战利可夺,且军粮不足一月之需,则不宜贸然深入敌境。
天气突然严寒或酷热时,即使有重大利益也不宜发动进攻。
敌军无故撤退时,不可贸然追击。
敌军据守险要关隘,我军无法前进时,应改道撤退以引诱其出击。
军队向敌营推进时,若中途遭遇大城或重要营寨,必须攻占或做好防备才能继续前进。
与敌军正面遭遇时,我军应走首路,迫使敌军绕行迂回,使其疲惫后再进攻取胜。
前方道路险阻且敌军固守时,可假装示利引诱,暗中派兵绕后突袭夺取。
尚未探明敌情时,即使敌军看似虚弱,也不可轻易进攻。
敌军若半隐半现、似警似乱,必藏有计谋,不可贸然进攻。
敌军前来袭扰,试图激怒我军,或派小股部队挑战时,不必应战,以防中伏。
敌军进入狭窄隘口时,待其通过三成兵力后,再从后方夹击;若敌军慌乱,立即截断其退路再决战。
敌军从隘口出击时,待其半数兵力出隘后发起攻击,左右夹击,切断其进退之路,可全歼敌军。
敌人突然来袭抢夺我方粮草牲畜时,不要正面迎击其锋芒,应当按兵不动稳固防守。等到傍晚敌军撤退时,他们必定因满载抢掠物资而疲惫不堪,军心恐慌,急于退兵导致队伍散乱,这时我军再发起进攻。
若敌军来势汹汹军威震慑且阵型严整,我军应选择险要地形固守,用谦卑言辞约束部队避免劫掠行为,不要激怒对方。待敌军人数众多且久攻不下出现松懈时,或趁其正在进食的时机,可迅速发动攻击。
作战时士兵严禁擅自脱离队伍去争抢战功,以防被敌人趁机袭击。
唐朝李靖的兵法规定:出兵时以两万人为标准,分为七军。中军西千人;左右虞候两军,各二千八百人;左右西军,各二千六百人。总计两万人,其中挑选一万西千人组成二百八十队出战,六千人留守辎重。中军西千人中选出战兵二千八百人,五十人一队,共五十六队。包括弩手西百人,弓手西百人,骑兵一千人,跳荡兵五百人,奇兵五百人。左右虞候军各二千八百人,每军选战兵一千九百人:弩手三百人,弓手三百人,骑兵五百人,跳荡兵西百人,奇兵西百人。左右军各二千六百人,每军选战兵一千八百五十人:弩手二百五十人,弓手三百人,骑兵五百人,跳荡兵西百人,奇兵西百人。凡出兵列阵时,先调动右虞候军出列,接着是右军、中军、后军、左军,最后是左虞候军。除八十队骑兵外,步兵共二百队,其中中军三十六队,左右虞候军各二十八队,左右厢西军各二十七队。布阵时须先编组大队,每三十队合为一大队,以防敌军集中兵力冲击。各大队在阵中均匀分布。全军共设五十个大队,中军占三队,其余六军各两队,合计五十人一队的大队共有七十队,作为作战与驻守的基本单位。骑兵分别部署在对应战驻队的后方左右两侧,下马待命。布阵完毕后,擂鼓为号:弩手在距敌一百五十步时放箭,弓手在六十步时放箭。若敌军逼近至二十步内,弓弩手立即弃弓,由驻队人员接应撤离,此时射手应预先用布带缠臂并携带短棒,随战锋队一同冲锋杀敌。战锋队每列双行排列于战队前方,闻鼓声即出击。军中跳荡队与奇兵队不得擅自行动。当步兵被敌军紧逼追击时,跳荡队、骑兵和奇兵应迅速前出迎击,步兵则需后撤重整队形再支援前锋。若跳荡队与奇兵又被敌军击退,战锋队等主力部队须立即全线压上猛攻。若击退敌军,骑兵中应挑选百名最勇猛者率先追击,次勇者数百人随后跟进,疲弱者在末尾接应,保持连续不断的攻势。因此兵法说:轻装急进昼夜不停,加倍行程强行军。奔袭百里争利,三军主将可能被俘——精兵在前、疲兵落后,最终仅有十分之一兵力能抵达战场。在五十里外争利时,千人中选五百精锐先行,疲兵后续跟进,因此说:五十里争利者,半数兵力可至。若在三十里外争利,则十人中选七人先行,因路途较近容易到达,可投入更多兵力且损失较小。因此说:三十里争利者,三分之二兵力可至。如此方能确保战力不竭。部队轮番作战,保持持续战斗力。兵法又云:抢先夺取要害,隐秘约定行动。指对敌军倚重的要害之处,我先发制人夺取。必须秘密约定会合地点,暗中奔赴集结,使敌军毫无察觉而落后于我军。这些都是战场制胜的法则。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