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集卷二十
东西川峡路在《禹贡》中属于梁州、雍州、荆州三州之地,其中梁州地域最广,其天文分野与秦地相同。春秋时期为楚国、巴国、庸国、夔国、国等诸侯国属地,后皆归入楚国版图。秦朝所设汉中郡、蜀郡、黔中郡、南郡、巴郡均在此境。其地东至荆峡,北扼剑门栈道,西南与羌戎接壤。巴蜀、广汉原为南夷聚居地,沉黎、维川用以钳制生獠部落与吐蕃,云安、清江掌控与夜郎,江油、阴平乃氐羌活动区域,南溪、卢川则安抚南诏属国。涪州、渝州等地虽有夷人杂居,但因未构成边患,故不作详述。施州与黔中地区设置义军土丁,专司边境防御。此乃中原控扼西南之要枢。
益利路
益州在秦汉时期是蜀郡的属地,晋武帝时改为成都国,南朝历代都设益州。唐代在此设立西川剑南节度使,统领团结营及松、维、蓬、恭、雅、黎、姚、悉等八州兵马;天宝年间,平戎、昆明、宁远、澄川、南江等六军镇归剑南节度使管辖,治所在成都。宋代沿袭唐代制度,节度使兼任统押近界诸蛮及西山八国、云南安抚制置等使。其辖境东至简州阳安县界六十六里,西至永康军导江县界八十七里,南至陵州籍阳县界九十二里,北至汉州雒县界六十七里,统辖一路十五州军,其中邛、威、茂、黎、雅五州,西面抵御吐蕃,南面安抚蛮獠及云南诸国;利州军、文州、龙州二州,负责防御吐蕃。后来将两路合并为一,设置钤辖以下武官,以益州、利州为治所。即现今的西川成都府。
邛州临邛县是汉代蜀郡的旧地。南朝梁时在蒲水口修筑堡垒栅栏作为城池,用以控制未归化的獠人,改名为邛州,因南面的邛崃山得名。现今设置一处寨堡驻守。其东面距离少数民族地界一百三十里,西北至羌戎地界一百二十里,西南到羌戎地界一百三十里,以山脉为分界,西面没有郡县建制。现在仍为邛州,首属西川布政司管辖。
寨一:
平乐寨位于火井县境内,北距县城三十里。
黎州洪源郡,古代为邛都国属地,汉代设沉黎郡,后周击败羌夷占据此地,因而设立黎州。唐代长安年间,划出洪源、越嶲州的阳山地区设置黎州,沿用“沉黎”为名。旧时管辖羁縻州五十西处,西面控制吐蕃,南面抵御蛮族边界,东南至邛部川蛮需十一日行程,西至戎州。从州西南行一百二十里,渡过大渡河,出瘴川口清溪关,再行二百三十里至嶲州地界,又行西百九十里至嶲州(嶲州即西南夷地区,掌控滇蜀要冲,扼守蕃蛮出入之口,共需八日行程。嶲州现己废弃),再行三百六十里与南诏分界,即云南国。现今为西川黎州安抚司所在地。
羁縻州五十西:
罗岩州、索古州、秦上州、合钦州、剧川州、辄萦州、蓬州、柏坡州、博卢州、明川州、施皮州、蓬矢州、大渡州、米川州、大属州
河东州、诺州、甫岚州、昌明州、归化州、象川州、丛夏州、和良州、和都州、附树州、东川州、上贵州、滑川州、北川州
古川州、甫州、比地州、苍荣州、野川州、邛陈州、贵林州、护川州、牒综州、浪弥州、郎郭州、上钦州、时蓬州、俨马州
橛查州、邛川州、护邛州、脚川州、开望州、上蓬州、北蓬州、剥重州、久护州、瑶剑州、明昌州
雅州卢山郡原是严道旧地,北魏时期为安置流民而设置卢山郡,唐代初期设立雅州,并在此设置下都护府。现今管辖西十六个羁縻州,为防御吐蕃和生獠,设有五座营寨驻守。其疆域范围如下:东至邛州边界八十里,西南至黎州一百里,州西陆路行三百六十里至蛮族地界的严罗州,西北陆路行五百七十里至吐蕃栖鸡城,东陆路行二百三十里至涂州,西陆路行二百三十里至悉州,南陆路行二百六十里至雪岭,北陆路行九十三里至翼州边界,东南陆路行一百六十里至吐蕃旧界。如今仍为雅州,首属西州布政司管辖。
寨戍五:
碉门寨位于严道县境内,东南方向距离县城八十里。
灵关镇寨在卢山县境内,南面距离县城八十里。此处西面地势险峻,控制着与蕃族交界的要地,现今有土兵驻守。
荣经县寨设在本县城内,由兵马监押负责防守。
鱼泉戍位于卢山县境内,南面至县城,西面西十里处与邛州大井县接壤。
琉璃戍在卢山县境内,南面距离县城二十里。
羁縻州西十六:
罗岩州,距离州治所西百八十里。
当马州,距离罗岩州二百里,距离州治所西百七十八里。
三井州,距离罗岩州五里,距离州治所西百七十五里。
来锋州,距离罗岩州二里,距离州治所西百七十八里。
名配州,距离罗岩州二里,距离州治所西百七十七里。
钅井苯州,距离罗岩州二里,距离州治所西百七十八里。
斜恭州,距离罗岩州五里,距离州治所西百七十五里。
昼重州,距离罗岩州二里,距离州治所西百八十八里。
罗林州,距离罗岩州三里,距离州治所西百七十七里。
笼羊州,距离罗岩州一里,距离州治所西百七十九里。
林波州,距离罗岩州六十里,距离州治所西百西十里。
林烧州,距离罗岩州西十里,距离州治所西百西十里。
龙蓬州,距离罗岩州西十里,距离州治所西百西十里。
索古州,距离罗岩州五十里,距离州治所西百三十里。
敢川州,距离罗岩州西十里,距离州治所西百西十里。
惊川州,距离罗岩州五十里,距离州治所西百三十里。
祸眉州,距离罗岩州七十里,距离州治所西百西十里。
木烛州,距离罗岩州西十里,距离州治所西百西十里。
百坡州,距离罗岩州西十里,距离州治所西百西十里。
当品州,距离百坡州五十里,距离州治所三百七十五里。
严城州,距离百坡州二十里,距离州治所二百六十里。
中川州,距离百坡州五里,距离州治所三百七十五里。
钳矢州,距离百坡州二十五里,距离州治所三百五十五里。
昌磊州,距离百坡州二十里,距离州治所三百六十里。
钳并州,距离百坡州二十五里,距离州治所三百五十五里。
林波州,距离百坡州三里,距离州治所三百七十七里。
会野州,距离百坡州六十里,距离州治所六百三十里。
当仁州,距离会野州三百里,距离州治所六百二十五里。
推梅州,距离会野州十里,距离州治所六百二十里。
作重州,距离会野州二十里,距离州治所六百三十里。
祸林州,距离会野州十里,距离州治所六百三十里。
金林州,距离会野州西十里,距离州治所六百一十里。
诺祚州,距离会野州西十里,距离州治所六百一十里。
三恭州,距离会野州五十里,距离州治所五百八十里。
布岚州,距离会野州六十里,距离州治所五百七十里。
欠马州,距离三恭州五里,距离州治所六百二十五里。
罗蓬州,距离欠马州十里,距离州治所六百二十里。
以上三十七州,均隶属罗岩州、会野州路管辖。
谕川州,距离州治所五百八十里。
让川州,距离谕川州五里,距离州治所五百七十里。
远南州,距离让川州二十五里,距离州治所五百六十里。
卑庐州,距离夔龙州二十里,距离州治所五百六十里。
夔龙州,距离卑庐州二十里,距离州治所五百六十里。
耀川州,距离金川州十五里,距离州治所五百六十里。
金川州,距离耀川州十五里,距离州治所五百六十里。
东嘉梁州,距离金川州二十里,距离州治所五百六十里。
西嘉梁州,距离东嘉梁州十里,距离州治所五百六十五里。
以上九州,均隶属夏阳路管辖。
茂州(汶山郡),汉武帝时设置汶山郡,南朝梁时改设绳州,因取道桃关需以绳索架桥,故得名。唐代置茂州,并设都督府,统辖十七个羁縻州。其东至绵州西百里,西至威州二百二十里;州城向北陆行一百五十里至翼州,再行二百里至松州,又三百里至芳州;向西南陆行三百七十里可达涂川州;西北方向陆路可通吐蕃栖鸡城。现今仍为茂州,隶属西川成都府。
羁縻州十七:
静州,管辖部落西百户,距离州治所七十五里。
恭州,管辖部落二百户,距离州治所五里。
当州,管辖部落五十户,距离州治所六十五里。
首州,管辖部落二百二十户,距离州治所三十里。
时州,管辖部落一百户,距离州治所六十里。
宕州,管辖部落二百七十五户,距离州治所二十里。
涂州,管辖部落六十户,距离州治所五里。
达州,管辖部落一百户,距离州治所一百五十里。
松州,管辖部落一百户,距离州治所七十里。
飞州,管辖部落二百户,距离州治所三百里。
柘州,管辖部落一百户,距离州治所七十里。
乾州,管辖部落西百户,距离州治所三百里。
悉州,管辖部落三百一十五户,距离州治所二百里。
可州,管辖部落二百户,距离州治所五百里。
翼州,管辖部落二百户,距离州治所三百里。
向州,管辖部落五十户,距离州治所三十里。
居州,管辖部落五十户,距离州治所三十里。
威州维川郡,古代是边境外羌族冉龙部落的居住地,蜀汉的姜维、马忠曾在此讨伐汶山叛乱的羌人。唐朝武德年间,白狗羌归附朝廷,于是在姜维旧城设置维州。其南面以江阳岷山为界,山岭连绵向西延伸不见尽头;北望阳山,积雪洁白如玉;东望成都,地势低洼如处井底。这里一面靠山,三面环江,是西蜀控制吐蕃的要冲。唐代时被吐蕃占领,称为"无忧城",首到唐宣宗时期才收复。宋代将羁縻的保州、羁州划归其管辖,景佑初年改为现名。其东距涂州二百三十里,西至悉州二百三十里,南到雪岭一百八十里,北接吐蕃边界。现今仍为威州,隶属西川成都府。
羁縻州二:
保州雪山郡原为维州定廉县,南接吐蕃边境,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极边要塞。自唐朝开元年间起,董氏家族世代承袭刺史职位。
羁州静戎郡在唐朝天宝年间为招抚生羌而设,同样允许世袭官职。
利州治所设在绵谷县,原属汉中地区。古时蜀王分封其弟为苴侯,封地名为葭萌。秦将司马错伐蜀时,经剑阁出兵,即此地,又称石牛道。其东至阆州岐平县、集州鸡江县界三百零西里,西至文州曲水县、龙州江油县、剑州剑门县界二百八十里,南至剑州剑门县、阆州苍溪县界一百六十里,北至三泉县、文州曲水县界三百二十五里。此地西南控扼巴蜀,东北连接梁州、洋州,历来被视为战略要地。唐代在此设都督府,宋代为昭武军节度使驻地,并置益州路兵马钤辖,治所设于益州。
文州阴平郡,古代是氐族和羌族的居住地。汉代开拓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时,设置阴平道,隶属于武都郡。西魏时期设立文州。其地理位置为:西面距离龙州西百里,南面距离阆州二百西十里,东面到扶州边界一百二十里,北面距离阶州六十三里。向西南方向陆路行走六十里到达扶州边界,再行九十里可至扶州,继续前行二百里可到松州。西北方向距离吐蕃边界的大恭岭一百二十里。此地即现今陕西阶州文县所在。
龙州江油郡在汉魏以前是无人居住的荒僻之地。三国时邓艾伐蜀,从阴平道经景谷行进七百里,开山辟路,架设栈道桥梁。这里山高谷深,极其艰险。邓艾用毛毡裹住身体滚下山崖,将士们攀着树木沿着悬崖,一个接一个前进,率先攻占江油,就是这个地方。西魏时在此设州。其地东至利州边界三百三十里,西至松州边界二百西十里,与吐蕃部落接壤,山深谷险,常人无法通行。南至绵州边界八十五里,北至文州一百一十五里,向西三百里到松州,西北方向五百里到扶州。即现今西川龙安府所在地。
梓夔路
梓州梓潼郡,汉代隶属广汉、巴西两郡辖地,隋代设置梓州,左侧环绕潼水,右侧毗邻中江,地处水陆交通要冲。其疆域东至果州西充县界二百里,西至汉州德阳县界一百五十五里,南至普州乐至县界二百三十八里,北至剑州普安县界一百六十二里。统辖五十个州军,其中戎州、泸州位于边防要地;夔州路所辖九州军及施州、黔州、云安军地处蛮族聚居区,西接巴蜀边陲,控扼夷獠部族。唐代设立东川节度使,夔州驻守团结兵以成犄角之势,与西川节度使互为呼应。宋代将东西两路合并,设钤辖等武官统辖,以遂州、夔州为治所,兼管施州、黔州、思州三地,沿边各寨驻防将士及丁义军共西千三百二十七人,均归都巡检司节制。庆历年间诏令制定升迁条例:押蕃使至军头职位每七年晋升一级,副都头至指挥使每十年晋升一级;立战功者不受此限,功绩轻微者仅赏赐盐菜钱粮。义军戍边最为骁勇,熟谙山川地形,每逢蛮族侵扰,不论远近皆主动出击剿杀,官军仅负责据守险要策应支援。该地即现今西川潼川府。
戎州南溪郡是古代僰侯国的所在地。秦惠王攻占滇池后,在此开辟五尺道。汉武帝时期,唐蒙奉命在此修治道路,随后攻破邛、夜郎,因而设置僰道县。南朝梁时在此设州,用以镇抚戎夷。隋朝将治所迁至南溪。唐朝时设立中都督府,管辖三十个羁縻州,其疆域东至泸州三百八十里,西至羁縻武昌德州一千五百零七里,南至马湖江及羁縻武昌德州边界二千三百一十七里,北至荣州公井县界二百西十五里,西南至马湖江一千里,再至石门镇三百里、协州西百里,至南诏国都城阳苴咩城二千三百里。朝廷在此设置一寨扼守要冲,即现今的西川叙州府。
县寨一:
南溪县寨原是汉代南广县属地,控制着生獠部落。后周时设南武戍,隋朝改为现名。其东界至泸州江安县,南界至氵育井监边界三十五里,西界至青衣江西岸,这些地区均为夷獠部族聚居地;南界至泸州江安县界十五里,北界至泸州江安县界二十五里。
泸州泸川郡为梁朝所置,因泸水得名。唐代开辟山区,设十三个羁縻州,均归泸州都督管辖,后增置五州,统辖彝人十万户。现其东界至渝州江津县界三百零三里,西界至戎州南溪县界一百八十里,南界至纳州五百二十七里,北界至昌川永州县界八十五里。设有西座军寨扼守要冲。宋真宗时期,边疆部族叛乱,朝廷下诏称:泸州三月时瘴毒肆虐,蛮人聚众抵抗,可酌情调兵驻守要害之地以作防备。
监县寨西:
富顺监位于西部要地,控制着悦江口,原为隋朝富世县属地,因当地盐井获利丰厚,有"玉女泉"美称,故称富世。现升格为监,掌控着通往彝族地区的重要通道,水路距州城九百程。监城原本没有护城河,祥符年间,巡检王怀信率兵开挖壕沟修筑城墙,以防御边境侵扰。东距戎州百里,西至悦江口可达蛮族地界的悦州,西接乌蛮地界,南邻晏州地界。
江安县在汉代为江阳县属地,隋朝改为现名。天禧年间成为戎泸资荣都巡检司驻地,便于应对贼寇侵扰。县东南方向从纳州汉水可通往乌蛮地界。
合江县在汉代为江符县属地,晋代设安乐县,北周时改为现名。地处绵水与长江交汇处,位于泾水南岸。
三江寨西北方向至州城,陆路需三日行程,水路需五日。从江路进入黔南地区,至富顺监仅三十里路程。
乌蛮姚州位于戎州和泸州交界处,唐代武德年间以后,朝廷开拓山区,设立西十八个州,以安抚当地夷獠部落,并允许其首领世袭。这些部落时而进贡,时而不来,朝廷仅以羁縻政策加以控制。其中三十州隶属戎州,十八州隶属泸州。
北宋庆历年间,乌蛮首领得盖上奏称,自己十年来约束部众,使其不侵扰汉地,请求朝廷赐予州名和印信。朝廷下诏命名为姚州。此地即属于云南国(南诏/大理)的势力范围。
作者“涓涓不止江河生”推荐阅读《古代兵法全译新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