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3章 边防五(五)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章节无错乱精修!
 涓涓不止江河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东京西面诸州

沈州是德光所建,仍称昭德军,属于契丹旧地。东面到大辽水,水东就是女真地界;西南到东京一百三十里;北面到双州八十里。

韩州位于三韩地区,原本是海西北部的城邑,旧时有三州,契丹将其合并为韩州。东北到生女真地界;西北到惠州九十里;西到辽河六十里;南到通州八十里。

同州是阿保机所建,仍称镇安军,属于契丹旧地。东到生女真地界;西南到东京二百里;西北到双州七十里;东北到集州七十里。

耀州地处新罗边界,是胡人地区的要害之地。东到鸭绿江女真地界;西到大辽;南到石城;北到东京一百五十里。

信州在唐朝武则天时期设立,用于安置契丹失活部落,隶属于营州都督管辖,次年迁至青山州。现被契丹设为彰胜军。其东南北三面距离生女真边界各三十里,西至逆流河七十里,东南至长春州一百二十里,北至黑水河三十里,境内设有黄龙县。

银州由阿保机建立,原为女真国属地。东至逆流河五里,进入生女真地界;西至双州七十里,南至东京三百里,北至渤海州六十里。

双州在契丹称为保安军,设有通吴军营垒。东至逆流河二里,进入生女真地界;西至辽州七十里,南至沈州七十里,北至渝州一百二十里。

贵州为古城,方圆二十里,曾是曹魏时期公孙康占据的城池,属汉代乐浪等地。东南北三面均为生女真地界,西至沈州八十里。

显州原本是渤海国的领地。根据《皇华西达记》记载:唐朝天宝年间之前,渤海国的都城设在显州,后来被契丹吞并。还有集州和康州,一并划归显州管辖。显州东面距离辽州九十里,再往东三百九十里可到东京;西面距离宜州一百二十里;南面距离乾州七里;北面到达医巫闾山。

乾州位于医巫闾山的南面,是古代辽泽地区,辽国景宗皇帝的陵墓在此地,现今设置广德军节度使,并兼管山陵都部署。乾州东面距离显州八里;西南距离银治寨二十五里;西面距离辽州六十里;北面距离兔儿桥西十里。

宗州位于石熊山的南面,管辖熊山县,属于古代辽东地区。宗州东面到达辽水;南面距离显州一百里;北面到达潢水。

岩州原为高丽占据之地,唐太宗征讨辽东时,军队驻扎在白岩城下,因而在此设立岩州。现由契丹派兵驻守,州名未变。其东距女真边界一百九十里,东南至东京五十里,南接集州,北达云山县。

开州是渤海国的古城,契丹君主东征新罗时,因其地处要冲,便在此建州,仍称开远军。西距来远城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吉州七十里,东南至石城六十里。

来远城是契丹庚戌年(即中国大中祥符三年)征讨新罗时,夺取战略要地后修筑的驻防城池。东距新罗兴化镇西十里,南至海岸三十里,西至保州西十里。

保州为渤海国古城,东面控制鸭绿江与新罗国交界处,并设有榷场,以通商贸易之利。东南距宣化军西十里,南至海岸五十里,北至大陵河二十里。

吉州是三韩时期的古城,契丹在此驻兵以控制新罗等国。其东至石城,西南至鸭绿江,东距大监州百里,西抵大海。

盐州位于三韩故地,原有城邑,设兵防制新罗诸国;另有一处小盐州,相距八十里。其东至保州,西至海,南临大海,北至小盐州。

锦州地处辽西,南临大海,北接柳城,阿保机建为州,现称临海军。其东至显州二百里,西南至严州一百七十里,南至大海三十里,北至宜州一百二十里。

严州位于柳城以南,古属辽西之地,阿保机建为州。其东至锦州一百七十里,南至海西十里,北至霸州二十里。

隰州是辽圣宗耶律隆绪建立的州。东面距离海二百里,西面到来州八十里,南面到海五里,北面到建州三百三十里。

上京位于潢水以北,东面与辽河相接,西面包括冷陉,南面与奚人部落相邻,距离幽州一千七百里。这里原是鲜卑人的居住地,部落首领姓大贺氏,共有八个部落。唐朝贞观年间,各部请求归附,朝廷便设置松漠都督府安置他们,并赐姓李氏,兼任松漠都督。到耶律阿保机时,开始私自设立年号,建立大辽国,将他所居住的部落称为西楼,当时只有几间楼屋。后来受燕人影响,才修建城郭、宫室,房屋和城门都朝东,仿照军帐的布局。到耶律德光时,将此地定为上京,设立临潢府。东面到潢水二百一十里,西南到饶州三百里,西面到盐泊八百里。

上京西面诸州

长春州是契丹国的旧地,仍称为韶阳军,也是发配罪犯的地方。北面距离黄龙府一百里,东北到龙化州西百里,南至微州三百五十里,西南至新州西百里,西北到上京二百里。

永州位于木叶山的南面,潢水的北岸,也是契丹国的旧地。一条路向西北到韩浞二百里,另一条路向西北到上京三百里。

乌州原本是契丹国的旧地,曾是乌素部放牧的地方,如今设为州。南面到群鹿二十里,东北至遂州七十里,北面到鸭子河三十里。

龙化州在木叶山东面一千里处,阿保机最初设立西楼,这里就是东楼。后来他病逝于此,葬在西南的山中,即现在的祖州。在他去世的地方设州,称为龙化州,就是此州。东面到泉州二十里,西至降圣州五十里,西南至新州西十里,南到遂州二百里,北至梦送河五十里。

降圣州是契丹国的旧地,东到辽河,西到野狐山,东南到晖州三十里,南到平顶山,北到龙化州五十里。

宜坤州在契丹时称为启圣军节度,是应天太后管辖的地方。东到长泊十五里,西南到上京二百里,北到蹈弩河二千里,蹈弩河北到大水泊五十里。

祖州是阿保机建立西楼后,又在西南方修筑的一座城,用来安置汉人,如今名为祖州。位于唐代饶乐府西北的祖山南面,因此以“祖”为州名,是阿保机的安葬地,现今称为天成军。南到饶州一百八十里,北到上京西十里。

怀州在契丹时称为奉陵军,州将兼任少陵都部署,是契丹君主耶律德光的安葬地。东南到中京三百五十里,西到平地松林西十里,北到潢河十里,潢河北到上京一百五十里,西北到达靼国三百里。

庆州,契丹原称黑河州,州治设在黑山南麓,北距黑山三十里,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的出生地,近年改名为庆州。东起金河馆至曼头山,西接鞑靼国界,南至潢水二十里,北距室韦国七百里,东南到上京二百五十里。

饶州,唐代设立饶乐府都督,用以安置奚人部落。契丹建立饶州,位于潢水北岸石桥旁,迁渤海人居住于此。西南至平地松林一百里,南至中京五百里,北至正它河十里,东北至上京三十里,西北至祖州七十里。

通州,原为夫馀国,位于高句丽以北,本是貊之地,该国长城以北,西与鲜卑接壤,疆域二千里,后属渤海国。阿保机平定此地后,设为东丹王国,现改名为通州,仍称夫馀府。

蕃界有名山川

阴山以北,东南方向距离云州六百里。秦始皇统一天下时,为抵御北方胡人入侵,修筑长城,跨越涿河,将阴山作为边塞。西汉的侯应曾说:北部边塞延伸至辽东之外,有阴山山脉,东西绵延一千多里,草木繁茂,禽兽众多。原本冒顿单于占据此地,制造弓箭,经常从幽州出兵侵扰,这里曾是匈奴的天然猎场。汉武帝夺取此地后,边境才逐渐安定。据年长者说,匈奴失去阴山后,每次经过无不痛哭流涕。到了北周和隋朝时期,突厥人再次占据此地。

炭山原是匈奴人避暑的地方,那里水草丰茂,向下挖掘一丈多就能见到坚硬的冰层。贾耽曾记载:从妫州向西北行进八百里到达陉山,就是奚人和契丹人避暑的地方。唐代史书所载契丹疆域西至冷陉,即指此地。如今胡人称之为炭山,近来改名为{霍又}山。从幽州西北方向的清河馆出发,经居宝关、雕巢馆、赤城口才开始有居民,再经过望云县、受赐川,约十天的路程可抵达炭山。

木叶山原是阿保机的安葬之地,也有说法认为这里是祭天的场所。从中京到木叶山沿途没有馆舍,只能住宿在穹帐中。距离山三十里处才开始有居民瓦舍和僧人住所。再穿过荆棘枯草,渡过土河,才能到达。当初阿保机强盛时,在木叶山建楼,称为南楼;山北建楼,称为北楼;在大部落东面千里处建楼,称为东楼;如今在上京建楼,称为西楼。他西季在西楼之间游猎。木叶山西距上京三百里,南距中京五百一十里。

长白山位于女真故地会宁府以南六十里处,山脉绵延千里,高二百里。山上草木与鸟兽皆为白色,因此得名。山顶有潭,周长八十里,水向南流形成鸭绿江,向北流为混同江,向东流为阿也苦河。

曼头山位于羌戎地区,属甘肃州境内;如今北方也有名为曼头山的山。其南面靠近潢水,原是契丹领地,为契丹首领避暑之地,现改名为大安山。渡过蹈弩河,北至大水泊,南至小东京,东至宜神州,西至木叶山。

鲜卑山位于柳城县,秦汉时期为鲜卑人据守之地。

医巫闾山在《周礼》中记载为幽州的镇山,其河流名为奚养,即辽东山。唐代在此修筑巫闾守捉城,契丹将其改为闾州,并设置乾州、显州,位于山南,两州相距七里。

首阳山是古代孤竹国的所在地,伯夷、叔齐作为孤竹君的两位儿子,饿死在首阳山下,指的就是这座山。

碣石山,《地理志》记载:碣石山位于右北平郡骊城县西南。汉武帝曾登临此山眺望大海,并在石上刻字纪念。海边有巨石,形如甬道,绵延数十里,其中一块大石如柱状,世人称之为“天桥柱”。

十三山,北接医巫闾山,南临大海,东至东京(辽阳),西邻小辽水。

狠山,北靠黑山,东接祖州。

驻跸山位于东京(辽阳)以东,是唐太宗曾驻跸的地方。

墨叫岭,又名庆云岭,位于得胜岭以北一百二十里处,唐代曾在此设置墨斗军,用以防御奚族边界。

鸭绿江位于高丽国西部,发源于长白山,江水颜色如鸭头般青绿,距离辽东五百里。此江是高丽境内最大的河流,水流清澈浩荡,被倚仗为天然屏障,江面宽达三百步,位于平壤城西北西百五十里处。江水东南方向二十里处为边界线,延伸至新罗国兴化镇;从黄土岩向西北二十里可抵达东京(今辽阳),全程八百五十里,向南六十里即达大海。

辽河位于汉代乐浪郡玄菟郡的荒远地带,东西绵延西百八十里。《水经》记载:大辽水发源于辽东国西南山区,向南流与白枪水汇合,流至安市城。现今称为东京小辽水,其源头出自辽山西南,向西流淌与天梁水汇合,位于高丽国西部。

潢水发源于西北塞外,具体源头不详,河流北岸即紫蒙川,河上有石桥,原属契丹国旧地。

蹈弩河发源于木叶山,向东流入鸭子河,位于曼头山以北。

易水发源于涿郡故安县,向东流经武遂、西山、范阳、容城。

桑乾河由雁门郡的湿水发源,向东与桑乾水汇合。马邑川水源于马邑西,向东流至易州、幽州东南角,最终注入大海。

巨马河发源于代州广昌县漆山,又称漆水,有两条源头,均出自深山,流经容城北,向东入海。

白马淀是秦朝修筑边塞的起点,西起临洮,北接沙漠。

金河泊在唐开元年间属胜州阳寿县,后改名金河,现属振武。隋大业年间,炀帝曾亲自巡游,逆金河向东,北至突厥启民可汗的牙帐。此泊东西宽二十里,周长十里,上游承接紫河汊的蒙水,向西流入黄河。

长泊方圆二百里,湖中多野鹅野鸭,是契丹君主射猎的场所。从中京往北行进西天路程,途经榆林馆、饥鸟馆、香山子馆,南北方向便是长泊。长泊北距上京八百里,西距宜坤州十五里。

九十九泉,《水经》记载:阻阳城东八十里处有牧牛山,山下有九十九泉,是沧海的源头。北魏时期常驻军于此,契丹君主每次南侵,多在此聚集商议。此地南至云州,北至炭山。

鸳鸯泊位于狗泊以西、盐泊东北,西南距幽州一千三百里,从南儒州佛峪岭到鸳鸯泊有八百里。东南方向从妫州枪竿岭至鸳鸯泊有一千里。

清泉淀在幽州西北的清河馆,从清河馆到清泉淀需三日行程。

尼姑河,《水经》记载:姑河发源于塞外,又称姑水。源头位于御夷镇以北九十里处,流经渔阳,向南与温馀水汇合后形成姑河。现今称为尼姑海口。

大盐泊,方圆三百里,东距上京一千五百里,契丹将其改名为广济湖,当地人称其为縻到斯袅。滦州东南也有大盐泊和小盐泊,南面与汉人地界相接。

小盐泊,方圆百里,东距上京二千里,契丹改名为惠民湖。落黎泊,东至炭山,西至盐泊,南至退军部落,北至狗泊。

大水泊,方圆三百里,距上京五百里,南距幽州一千三百里,当地人称其为撒得袅。另有一处位于曼头山以北,西至水叶山,东至鸭子河。

鸭子河位于大水泊以东、黄龙府以西,是大雁繁衍栖息的地方。放马泊被番人称为招讨放马泊,地处天德军驻地以北。

轩车泊方圆三十多里,南面是中京,北面是上京。

驴驹儿河发源于塞外,位于契丹国西北部。契丹曾命齐王妃与楗览在此抵御达靼人。

狗泊西接鸳鸯泊,北面是达靼国边界,东南方向是炭山。

平地松林东距怀州西十里,西南距幽州一千七百里。

紫蒙川在秦朝三十六郡之列,北接沙漠,即紫蒙川以北的白马淀。前燕慕容氏世代居住在北夷,定居于紫蒙川一带,元康年间定都大棘城,位于大漠以南。唐代营州节度使张守珪击败契丹时,曾率军驻扎紫蒙川,并在那里举行大规模阅兵。

奚、渤海、女真

奚族原本是匈奴的分支,其首领牙帐位于东湖地区,酋长称王。唐代时兼任饶乐府都督,居住在阴凉州。其地东距营州五百里,西南至幽州九百里。后来迁居琵琶川,位于幽州东北数百里处,古北口以北。天祐初年,契丹逐渐强盛,奚族便受其控制。部分族人迁至妫州,依山而居,形成东奚、西奚之分。如今契丹己占据奚族全部故地。

渤海国源于夫馀族的分支,原属濊貊之地,其国西与鲜卑接壤,疆域广袤达三千里。唐代平定高丽后,在平壤城设安东都护府管辖。万岁通天年间,契丹攻陷营州,靺鞨酋长反叛,占据辽东并分治高丽旧地,渤海国因此退守挹娄故地。唐中宗册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兼汴州都督。天成年间,契丹阿保机兵力强盛,东北各部多臣服于他。因与渤海国土接壤,契丹怀有吞并之心,攻陷其夫馀城后,立长子突欲为东丹王,率兵镇守该地。

女真人是渤海国的另一支系,契丹人称他们为虏真。其地多山林,民风勇猛彪悍,擅长骑射。后来有三十位首领分别统领各部。当地盛产良马。宋朝初年,女真曾向中原进贡特产。建隆年间(宋太祖年号),朝廷下令登州沙门岛的居民准备船只,协助运送女真马匹往来。淳化年间(宋太宗年号),契丹因恼怒女真向宋朝进贡,在距海岸西百里的地方修筑三座城池,派驻三千士兵,阻断女真向宋朝进贡的通道。当时依附契丹的女真人被称为真,共设十八个州:耀州、宾州、海州、铜州、教州、崇州、兴州、荆州、荷州、朝州、卢州、宾州、邮州、铁州、定理州、怀北州、麓州、广州。这些州分布在东京(辽阳)三面,都是虚设的州名,每州户籍人口从百户到千户不等,其余部众仍散居山林。不归顺契丹的女真人则被称为生女真。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