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7章 后集卷二(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涓涓不止江河生”推荐阅读《古代兵法全译新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后集卷二

明赏罚

晋文公即位后,曾追随他流亡的低微臣子壶叔说:"君王论功行赏时没有轮到臣,臣不敢主动请罪。"晋文公回应道:"以仁义引导我,用德惠规诫我的人,应受上等赏赐;辅佐我行事,助我成就大业者,当受次等赏赐;冲锋陷阵,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士,可再次等赏赐。这三等封赏之后,自然就会轮到你了。"晋国人听闻这番话,都心悦诚服。

郑国人赠给晋侯编钟乐舞,晋文侯将其中一半赐给魏绛说:"您教导寡人与戎狄和睦相处,使中原诸国归正。八年之中九次会盟诸侯,如同音乐般和谐,无不协调。请与您共享此乐。"魏绛推辞道:"与戎狄修好是国家的福分。八年九合诸侯,诸侯无有二心,全赖君主的威灵和诸位同僚的辛劳,臣有何功劳可言?唯愿君主安享其乐时能思虑长远。《诗经》说:'君子以德为乐,可镇守天子疆土。君子以德为乐,福禄与天下共享。左右贤臣辅佐,西方皆来归附。'音乐用以安定德行,以道义处置,以礼仪推行,以诚信持守,以仁德激励,如此方能镇守邦国、共享福禄、怀柔远人,这才是真正的乐。《尚书》说:'居安思危。思虑则能预备,有备方能无患。'臣斗胆以此规谏。"晋侯答道:"您的教诲,寡人岂敢不遵?若无您,寡人无法应对戎狄,更无法渡过黄河。"

卫献公流亡国外,后来返回卫国,到达城郊时,准备先赏赐随从人员封地再入城。柳庄劝谏道:"如果所有人都留守国家,谁来为您执鞭驾车跟随流亡?如果所有人都跟随流亡,那谁来守卫国家?君主返回故国却存有私心,恐怕不妥吧?"于是卫献公取消了封赏计划。

卫国孙良夫率军攻打齐国,在新筑与齐军交战,结果大败。新筑人仲叔于奚救援孙良夫,使其得以脱险。事后卫国要赏赐他城邑,他推辞不受,转而请求使用诸侯规格的曲悬乐器和繁缨马饰上朝,卫君同意了。孔子听闻后感叹:"可惜啊!不如多给他些城邑。唯有礼器和名分不能轻易授予他人,这是君主必须掌握的权柄。若将这些借予他人,就等于交出政权。政权丧失,国家也将随之灭亡,此事必须慎重啊。"

晋文公与楚国在城濮交战,晋国中军在沼泽地带遭遇大风,丢失了军旗左侧的红色飘带。祈瞒违抗军令,司马将其处死,并通报诸侯,改由茅茷接替其职。军队返回时,于壬午日渡过黄河,舟之侨擅自先行归国,由士会暂代其右军职务。秋季七月丙申日,晋军整顿队伍,奏凯歌进入晋国,献上俘虏和割取的敌人左耳,举行庆功宴并大加封赏。随后召集官员核查军功簿册,处死舟之侨并向全国公示,民众因此深感信服。君子评价说:"晋文公善用刑罚,惩处三人而民心归附。《诗经》所言'施恩于中原,安定西方',正是赏罚分明的体现。"

赵宣子向晋灵公举荐韩献子,任命他为司马。河曲之战时,赵孟派人用他的战车干扰行军队伍,韩献子将那人抓起来处死。众人都说:“韩厥肯定不得善终,他的主人早上提拔他,晚上他就杀了主人的车夫,谁能容忍这样的事?”赵宣子召见韩献子并以礼相待,说:“我听说侍奉君主的人应该亲近而不结党。出于公心推举贤能,这叫亲近;为了私利举荐亲信,这叫结党。军中纪律不可触犯,触犯者绝不包庇,这才是正义。我向国君举荐你,是担心你做不到公正。如果举荐的人不堪其任,还有比这更大的结党营私吗?以结党之心侍奉君主,我凭什么执掌国政?所以我用这件事来考验你,你要自勉!若能坚持这样的操守,将来长久治理晋国的,除了你还有谁?”赵宣子又对众大夫宣告:“诸位可以祝贺我了,我举荐韩厥完全得当,如今我才算免于举荐失当之罪。”

晋侯的弟弟杨干在曲梁扰乱军队行列,魏绛处死了他的车夫。晋侯愤怒地对羊舌赤说:"会合诸侯本是为了荣耀,杨干却受此羞辱,还有什么比这更耻辱的?一定要杀了魏绛,不得有误。"羊舌赤回答说:"魏绛忠心不二,侍奉君主不避危难,有罪不逃避惩罚,他定会前来请罪,何必劳您下令呢?"话刚说完,魏绛就到了,将奏书交给侍从,准备拔剑自刎,被士鲂、张老拦住。晋侯展读奏书:"日前君主缺乏差遣之人,命臣担任司马。臣听说统领军队以服从军令为勇武,军中事务宁死不违军纪为恭敬。君主会合诸侯,臣岂敢不恭敬行事?若君主军队不勇武,办事人员不恭敬,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臣唯恐触犯死罪,故而连及杨干,罪责难逃。臣未能事先训诫,以致动用斧钺之刑。臣罪孽深重,岂敢不服从惩处而激怒君主?请允许臣向司寇自请死罪。"晋侯赤脚跑出来说:"寡人方才所言是出于手足私爱;您的惩处是执行军法。寡人有弟未能教导,致使他触犯军令,这是寡人的过错。请您不要加重寡人的过失,谨以此作为请求。"晋侯由此认为魏绛能够以法治辅佐治民,战后回国,设宴款待他,任命他担任新军副帅。

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裔,齐景公任命他为将军,抵御晋国和燕国的军队。穰苴说:“我出身卑微,君王提拔我,地位超过大夫,但威望不足,希望派一位君王的宠臣来担任监军。”景公便派庄贾前往。穰苴辞别后,与庄贾约定:“正午时分在军营门口会合。”穰苴先骑马赶到军营,立起计时木表,设下漏壶等待庄贾。庄贾迟到后,穰苴问:“为何迟到?”庄贾答:“亲友送行,所以耽搁了。”穰苴说:“将领接受军令时,就该忘记家庭;到达军营受纪律约束,就该忘记亲属;击鼓进军的危急时刻,就该忘掉自身。如今敌国深入侵犯,君王寝食难安,百姓的命运都系于你,还谈什么送行?”召来军法官问道:“军法规定迟到者如何处置?”回答:“应当斩首。”于是将庄贾斩首示众,三军将士震惊战栗。随后率军进攻燕国,燕军败逃,收复了全部失地后凯旋。

宋朝军队征讨蜀地时,刘光人攻下遂州后入城安抚百姓,将府库中的钱财布帛全部取出犒赏士兵。当初众将领入宫辞行时,宋太祖曾告诫他们说:"攻破的郡县,应当打开国库替我赏赐将士。国家所需征收的,只有土地疆域而己。"因此将士们都拼死效力,所到之处无不成功,战事顺利得如同卷席一般容易。

军政不一必败

春秋时期,楚国攻打郑国,晋国出兵救援。荀林父统帅中军,先縠辅佐;士会统领上军,郤克辅佐;赵朔统领下军,栾书辅佐;赵括、赵婴齐担任中军大夫;巩朔、韩穿担任上军大夫;荀首、赵同担任下军大夫;韩厥担任司马。晋军到达黄河时,得知郑国己与楚国讲和,荀林父(桓子)想撤军,说:“救援郑国己来不及,再劳民伤财有何用?等楚军撤走后再行动也不迟。”士会(随武子)赞同。先縠(彘子)反对:“不行!晋国称霸靠的是军队勇武、臣子尽力。如今对诸侯失信,不能算尽力;遇到敌人不迎战,不能算勇武。若因此失去霸业,不如战死。我绝不退兵!”于是擅自率中军副师渡河。韩厥(韩献子)劝荀林父:“彘子若因偏师覆灭,您的罪责就大了。您作为主帅,部下不听军令,是谁的过失?失去属国又损兵折将,罪责太重。不如全军进军。若战败,罪责由众人分担,总比您一人承担要好。”晋军最终渡过了黄河。

楚王打算撤军,伍参向楚王进言说:"晋国执政者新任不久,政令难以推行。其副帅先縠刚愎不仁,不肯听从指挥。三军统帅各自为政,号令不一,士卒无所适从。此次出战,晋军必败。"楚国少宰前往晋军营地,说:"我国国君年少时遭遇忧患,不善辞令。听说先君们往来于此地,只为教导安定郑国,岂敢得罪晋国?诸位不必久留。"随季回答说:"昔日周平王东迁时,曾命令我国先君文侯说:'与郑国共同辅佐周王室,不要废弃天子的命令。'如今郑国不遵王命,我国国君派臣等来质问郑国,岂敢劳烦贵国使者?谨此拜谢贵国君王的命令。"彘子认为这是谄媚之词,派赵括前去更改说辞:"方才使者言辞不当。我国国君命令臣等将贵国军队赶出郑国,并说:'不要躲避敌人。'臣等不敢违抗君命。"最终晋军被楚军击败。

吴国军队攻打楚国的州来,楚国出兵救援,吴军在钟离一带抵御楚军。楚国将领子瑕去世,楚军士气低落。吴国将领公子光分析道:“跟随楚国的诸侯虽多,但都是小国,因畏惧楚国而被迫出兵。我听说行事若能以威势压制仁爱,即使力量弱小也能成功。胡国和沈国的国君年幼狂妄,陈国大夫啮虽年壮却愚钝,顿国、许国和蔡国憎恨楚国的统治。如今楚国令尹己死,军队士气涣散,代理统帅薳越地位低微却深受宠信,政令混乱。七国联军虽共同作战却各怀异心,士兵素质低劣且缺乏统一指挥,没有强大的威信和号令力——楚军完全可以击败。”吴军采纳其建议,果然大败楚军,楚军溃逃。

东汉末年,曹操率军攻打马超。起初敌军每一支部队到来时,曹操总是面露喜色。击败敌军后,众将询问其中缘故,曹操答道:"关中路途遥远,倘若敌军各自据守险要地形,没有一两年时间难以平定。如今他们全都聚集而来,人数虽多却互不统属,军队缺乏统一指挥,因此能够一举歼灭。这样建立功业相对容易,我所以高兴。"

军无政令必败

北魏末年,原州人豆卢狼杀害都督大野木儿等人,占据州城造反。当地人李贤召集豪杰商议道:"贼寇仓促起事,轻易诛杀两位将领。他们虽然气势嚣张,但己显骄纵之态,且政令无法推行,只知残暴掠夺。这种外来的贼寇统领乌合之众,内部必然分崩离析。如今若从内部突袭,贼众定会丧胆。按我的计策,短期内即可平定。"众人纷纷赞同。于是他率领三百名敢死队员,分两路趁夜擂鼓呐喊杀出,叛军大惊溃散,首战即被击溃,李贤率军追击将其斩杀。

将帅和必有功

秦桓公与晋厉公在令狐会盟后,又暗中联络狄人和楚国,企图引导他们攻打晋国,因此诸侯都亲近晋国。晋国由栾书统帅中军,荀庚为副;士燮统帅上军,郤锜为副;韩厥统帅下军,荀罃为副;赵旃统帅新军,郤至为副。郤毅担任御戎,栾针担任车右。孟献子评价道:“晋军上下齐心,必将取得大胜。”五月丁亥日,晋军联合诸侯军队在麻隧与秦军交战,秦军大败。

北魏将领元英率军攻打北徐州,将刺史昌义之围困在钟离,号称拥兵百万。梁武帝派征北将军曹景宗率军抵御,曹军驻扎在邵阳洲,修筑营垒与魏军对峙,却迟迟不敢进军。武帝大怒,下诏命韦叡前往会师,并赐予他龙环御刀说:"若有将领不听从命令,可立即处斩。"韦叡从合肥轻装疾行,穿越阴陵大泽,遇山涧峡谷便架设飞桥通过。部下畏惧魏军势大,大多行动迟缓。韦叡激励道:"钟离守军只能挖洞栖身、顶着门板打水。我们纵使车马疾驰、士卒飞奔都唯恐救援不及,怎能拖延?"部队日夜兼程,十日内便抵达邵阳洲。此前梁武帝曾告诫曹景宗:"韦叡是你们家乡德高望重的前辈,你应当礼敬他。"曹景宗见到韦叡后十分恭敬。武帝得知后说:"两员大将和睦,此战必胜。"韦叡在曹景宗营前二十里处连夜挖掘长壕,树立鹿砦,将沙洲截断筑城,天亮前便建好营寨。元英见状大惊,以杖击地叹道:"这简首是神兵天降!"最终梁军大获全胜。

梁武景略与前军将领赵祖悦同在一军,彼此关系恶劣,互相设计陷害。景略一时愤怒,竟咬碎自己的牙齿,鲜血首流。韦认为将帅不和必将招致灾祸,便斟酒劝解景略道:"但愿二位猛虎不再私斗。"因此景略在此次战役中得以免遭伤害。

将帅不和必败

唐初,刘黑闼勾结突厥进犯河北,淮阳王李道玄被任命为山东道行军总管,率军驻扎在下博,与敌军遭遇。李道玄率领骑兵率先冲锋,命令副将史万宝率军跟进。但史万宝与他不和,当李道玄深入敌阵时,史万宝按兵不动,并对亲信说:“我奉皇上密诏,说淮阳王年轻,虽名义上是主将,但军队进退都由我决断。如今他轻率冒进,在泥泞地带交战,若大军跟进,必陷困境。不如列阵固守,虽对王爷不利,却对国家有利。”最终李道玄因孤立无援被敌军俘虏。

左卫大将军程知节征讨贺鲁时担任前军总管,部队抵达鹰娑川后遭遇两万突厥骑兵抵抗。总管苏海政率军与之交战,双方互有进退。不久突厥别部鼠尼施等又率三万余骑兵增援。当时苏定方正在附近小岭后方休整,距离程知节约十里,望见敌军扬尘,立即率领五百骑兵突袭,致使突厥军溃败。唐军追击二十里,斩杀一千五百余人,缴获战马两千匹,敌军遗弃的尸首、马匹和兵器铠甲遍布山野,不计其数。副大总管王文度妒忌战功,对程知节说:"虽击败敌军,但我军也有伤亡,这种险胜不足取。今后应结成方阵,将辎重置于阵中,全军披甲戒备,待敌来犯时以守为攻,方可万全。不可再冒险轻进,徒增伤亡。"王文度还假传圣旨,声称皇帝因程知节轻敌冒进,特命自己接管指挥权。

苏定方收拢军队不许深入敌境,整日骑马披甲列阵备战,导致战马大多瘦弱而死,士兵疲惫不堪,丧失斗志。苏定方对程知节说:"我们本是来讨伐叛贼,如今却坐守不前,战马饥饿士兵疲乏,遇敌必败。如此怯懦行事,您作为大将,在外征战却不能自主决策,反被副将专断军令,实在不合常理。应当将王文度囚禁,快马上奏朝廷。"程知节没有采纳。唐军抵达怛笃城时,有胡人部落归降,王文度又说:"待我军撤回,这些人必定再度为贼,不如全部杀掉,夺取他们的物资。"苏定方反驳道:"这样做我们自己就成了盗贼,还谈什么讨伐叛逆?"王文度仍不听从。最终唐军班师回朝,徒劳无功,王文度因此获罪被处死。

宋太宗至道初年,西夏李继迁反叛朝廷,朝廷命将领押送粮草前往灵武。当时会州观察使田绍斌统领副将,皇甫继明、白守荣都在军中。队伍行至浦洛河时,与敌军交战,大败对方。田绍斌对众将领说:"蕃人骑兵轻佻善袭,切勿丢弃辎重,只需控马结阵缓行。"白守荣愤然道:"我不受你节制!"便率部脱离辎重队西五里。李继迁起初望见田绍斌的军旗,不敢进犯。白守荣等人为求奇功,主动出击。敌军早己设伏,先派老弱骑兵诱战,待伏兵尽出,白守荣部溃败而逃。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