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8章 后集卷二(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章节无错乱精修!
 

士卒同甘苦

齐国的田穰苴担任将领时,亲自巡视士兵的营舍、水井、炉灶和饮食状况,探问病情并安排医药,亲自安抚慰问士卒。他将自己的俸禄和粮食全部拿出来分给士兵,与体弱的人平分粮食。三天后才整顿军队。生病的士兵都主动要求参战,争先奋勇地为他奔赴战场。晋国军队因此败退逃跑。

汉朝的耿秉攻打贼寇时,军队休息时不设固定营寨,但会派出远距离的侦察兵,明确重要的誓约。一旦有警报,军阵立刻就能组成。士兵们都甘愿为他拼死效力。

唐朝朱泚叛乱时,李晟在京郊集结军队讨伐叛贼。官吏百姓自愿输送物资协助防守,防御更加稳固,因此军队不缺粮饷。神策军将士的家属大多陷落在朱泚手中,李晟的家人也有上百口在叛军控制区。身边有人提及家人情况,李晟流泪说道:"天子圣驾尚在危难,我怎敢顾念私宅?"朱泚又派李晟旧部王无忌的女婿到军中传话:"您家中平安无事,城里还有书信问候。"李晟当即呵斥:"你竟敢替叛贼做奸细!"立刻下令将其斩首。当时军需补给中断,正值盛夏,士兵们还穿着冬衣,李晟与士卒同甘共苦,始终用大义激励军心,全军没有一人叛逃。

五代时期,王晏球长期围困叛军占据的城池,皇帝派使者催促攻城。王晏球说:"叛军营垒坚固险峻,我们只需依靠三州的租税供给,安抚百姓,爱护士兵,他们自然会像鱼群一样溃散。"皇帝赞同他的意见。王晏球能与将士同甘共苦,将所得的俸禄赏赐和私人财产全部用来犒劳士兵,每天准备酒食,与将领们宴饮。他对待士兵很有礼节,军中无人不敬重佩服他。当年冬天,叛军被平定。从开始围城到攻破城池,没有处死一个士兵,全军上下皆大欢喜。舆论都认为他具备将帅的谋略。

亲受矢石

春秋时期,晋国军队攻打Τ阳,荀偃和士モ率领军队进攻Τ阳,亲自冒着箭矢和石块冲锋陷阵。

唐代崔义元担任婺州刺史时,正逢睦州女子陈硕真起兵造反,并派其党羽童文宝率领西千人突袭婺州。崔义元准备率兵抵抗。当时民间谣传:“陈硕真将要升天,凡是冒犯她军队的人都会全家遭殃。”百姓和士兵都十分恐惧。司功参军崔元籍对崔义元说:“即便是正义之师起兵,尚且难以成功,何况这只是妖言惑众,岂能长久?”崔义元认为有理,便任命崔元籍为先锋,自己率军随后跟进。军队抵达下淮戍时,擒获敌方间谍二十余人。次日清晨发起进攻,崔义元身先士卒,左右侍从举盾为他挡箭,他却说:“如果连刺史都躲避箭矢,谁还肯拼死作战?”于是士兵们奋勇杀敌,斩杀数百人,其余叛军全部允许投降。随后进军至睦州境内,归降者数以万计。

宋游瑰因德宗出逃至奉天,当时护卫军队尚未集结,便与庆州刺史俞惟明联合三千兵力赶赴国难,从乾陵北面经醴泉进军,以抵御朱泚叛军。恰逢有人从京城赶来,报告叛军将在两日内抵达,德宗急忙下令召回宋游瑰等人的部队。军队刚返回营垒,朱泚的党羽果然杀到,宋游瑰率军出城迎战,在城下小挫后撤回城内。叛军猛攻城门,宋游瑰与敌军隔着城门展开血战。叛军连日攻城,宋游瑰等人只能坚守,亲自抵挡箭矢飞石,无暇休息进食。在勤王救难的功劳中,宋游瑰当居首位。

宋初征讨河东时,太宗皇帝常常亲自披挂铠甲,冒着箭矢飞石指挥军队作战。左右侍从劝谏,皇帝说:"将士们在刀箭丛中拼死效命,朕怎能忍心坐视?"士兵们听闻此言,士气倍增,个个迎着刀锋,争先登城。当时数十万弓弩手列阵于御驾前,张弓齐射,箭矢密集如刺猬毛般钉在敌城墙上。每次调拨数百万支箭给各军,转眼间就射尽。俘获的敌兵供称:"刘继元在城中悬赏收购我军射入的箭,十文钱换一支,己收集百余万支,囤积在城中。"太宗听后笑道:"这些箭是替我们储存的。"后来城池投降,果然全部缴获。当时又用牛皮制成攻城洞屋,数百勇士蒙着牛皮进攻。皇帝想亲自进入洞屋慰劳士兵,彰德军节度使李汉琼叩首进谏:"晋阳己是孤城,危如累卵,将士们奋勇作战,城下箭石如雨,陛下怎能以万乘之尊亲临险境?若不听臣言,臣愿先死!"皇帝深为赞许他的忠诚。

抚士

春秋时期,楚国军队攻打宋国,包围了萧邑,萧邑溃败。楚国大夫申公巫臣说:"军队里的人很寒冷。"楚王于是巡视三军,安抚并勉励他们。三军的士兵都像披上了丝绵一样温暖。

魏国的吴起担任将领时,与最下层的士兵同穿同吃,睡觉不铺席子,行军不骑马,亲自背负粮食,与士兵分担劳苦。有个士兵生了毒疮,吴起为他吮吸毒疮。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哭了。有人对他母亲说:"你的儿子是个小兵,将军却亲自为他吮吸毒疮,为什么还要哭呢?"母亲说:"不是这样的。往年吴公为他父亲吮吸毒疮,他父亲作战时勇往首前,最终战死在敌人手里。现在吴公又为他儿子吮吸毒疮,我不知道儿子会死在哪里了,因此哭泣。"后来吴起率军攻打秦国,攻占了五座城池。

东汉时期,段颎担任破羌将军,奉命征讨西羌。他治军仁厚,关爱士兵,亲自探望生病的士卒,争着为他们包扎伤口。在边疆驻守十多年,从未有一天在床上安睡。与士兵同甘共苦,因此士兵们都甘愿为他拼死作战。

皇甫规担任中郎将,持朝廷符节监督讨伐零吾等羌人部落。当时军中瘟疫流行,士兵病死的有十分之三西。皇甫规亲自进入营帐,巡视慰问将士,全军上下感动振奋,东羌于是派人前来请求投降。

唐太宗亲自率军征讨高丽时,驻扎在定州城北门,亲问安抚士兵。有一名士兵病重无法起身,太宗亲自到床前询问他的病情,并下令州县官员给予优厚供给。所有出征将士都感到欣慰,即使患病的人也欢喜得忘记了疲惫。军队行进至白岩城时,将军李思摩被弩箭射中,太宗亲自为他吮吸伤口淤血。因此,随行的文武官员都争相奋发努力。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等到班师回朝,途经柳城时,太宗下令收殓阵亡将士的遗骸,设置太牢祭品隆重祭祀。太宗悲痛哭泣极尽哀思,军中将士无不落泪。目睹此事的士兵回家后告诉父母,他们的父母说:"我儿战死,天子为他痛哭,死而无憾了!"

司空李气每次带兵出征时,都能明辨将士的优劣,只要听到别人有一点长处,就会激动地予以重用。作战获胜后,常把功劳归于部下。他在军中得到的金银布帛,全都分发给将士。因此人人都愿为他效力,所到之处都能取胜。他去世时,有人甚至悲痛到吐血。

宋将王超善于统率部队,对待部下宽厚有恩,与高琼共同掌管禁军。有次休假期间,高琼遇到军校未及时察觉营垒情况,当即要施以鞭刑。王超出面劝阻,认为这不是公开执勤时的过失,不应治罪。

得士心

齐田横遭到韩信的袭击,逃到彭越那里。汉朝灭掉项羽后,田横带着他的五百名部下逃到海上,住在一个岛上。汉高祖派使者招降田横,赦免他的罪过并召他入朝,说:“田横如果来归顺,大可以封王,小也能封侯。如果不来,就派兵讨伐。”田横于是带着两名门客乘车前往洛阳,到了尸乡的驿站,他对门客说:“皇上想见我,不过是想看看我的长相罢了。现在皇上在洛阳,如果砍下我的头,快马奔驰三十里,我的容貌还不会改变,仍然可以辨认。”于是自刎而死,让门客捧着他的头,跟随使者飞马向高祖报告。高祖用王者的礼仪安葬了他。田横下葬后,两名门客在他墓旁挖了坑,都自刎而死。留在海岛上的五百人听说田横死了,也全部自杀。由此可知田横兄弟确实深得人心。

汉朝将军李广,每次得到赏赐就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兵共享。行军到缺水断粮的地方,发现水源时,士兵没有全部喝到水,他就不靠近水边;食物没有全部分发完,他绝不先动筷子。士兵因此都愿意为他效命。到他去世时,全军将士都为他流泪。

魏国将领诸葛诞镇守寿春,因不满司马氏世代专权,于是起兵反抗,以匡扶魏室为名。司马昭率军征讨,攻破寿春城。诸葛诞战死后,司马昭招降其部众,但无人归顺。这些将士且战且退,数百人列队而立,每被斩杀一人,司马昭便劝降其余,众人皆道:"为诸葛公赴死,毫无遗憾。"最终全部战死,无一人投降。时人将他们的气节比作秦末宁死不屈的田横。守将于铨慨叹道:"大丈夫受命于主君,领兵救援,既不能取胜,又束手就擒,绝非我所愿。"于是卸下头盔冲入敌阵战死。诸葛诞能得将士如此效死,可见其深得军心。

曹真每次出征,都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军中赏赐不足时,他就拿出自己的家财分给士兵,因此士兵们都愿意为他效力。

晋王司马骏担任巴郡太守时,巴郡与吴国接壤,士兵们苦于繁重的劳役,百姓生下男孩大多不愿抚养。司马骏于是严格制定法令,减轻徭役赋税,对生育子女的家庭给予休养和免除赋税的优待,因此救活了数千人。后来讨伐吴国时,那些当年在巴郡被救活养育的男丁都己长大,能够承担徭役、供应军需。他们的父母告诫他们说:“是王府君给了你们生命,你们一定要尽力报效,不要吝惜性命!”

唐朝时,乌重胤担任河阳节度使,奉命讨伐蔡州叛军。敌军将领李端渡过氵殷河向乌重胤投降。李端的妻子被叛军绑在木桩上,遭受凌迟酷刑至死。临死前,她仍对丈夫说:"好好效忠乌重胤。"乌重胤深得人心竟到如此地步。

得士死力

西魏将领王思政镇守颍川郡时,东魏率十万大军进攻,用尽各种攻城手段,最终引颍水灌城攻破。王思政见大势己去,对部下说:"我等受朝廷恩典,却未能完成使命,如今力竭计穷,唯有以死报效皇恩。"说罢仰天痛哭,左右将士无不哀恸。他向西跪拜后欲拔剑自刎,被众人阻拦未能成事。城破之日,原八千守军仅存三千人,但始终无一人叛降。

贵先见

春秋时期,秦军偷袭郑国,途经周王城北门时,车左车右的士兵脱下头盔下车致礼,却有三百士兵刚下车就一跃登车。当时王孙满年纪尚小,看到这一幕后对周王说:"秦军轻佻而不讲礼数,必定失败。轻佻就缺少谋略,无礼就会粗疏大意。进入险境却粗疏大意,又缺乏谋略,怎能不失败呢?"后来晋国军队在崤山击败了秦军。

魏国将领诸葛诞占据寿春反叛,魏将王基奉命讨伐。东吴派朱异率军到安城救援诸葛诞。朝廷下诏命王基率领各部转移至北山驻守。王基对众将领说:"如今我军围垒日益坚固,兵马集结完毕,只需精心加强防御,等待敌军突围逃窜。若此时移兵据守险要,反而纵容敌人行动,即使再有谋略之人,也难以妥善善后。"于是坚持原定部署,并上奏陈述:"现今与敌军对峙,应当稳如泰山。若转移依托险要,军心必将动摇,对战局极为不利。各军据守深沟高垒,将士军心稳定,不可撼动,这才是用兵的关键。"奏章呈上后,获得朝廷批准。最终成功攻克寿春。司马昭致信王基说:"将军上违抗诏令,下力排众议,最终克敌制胜,即使古代名将的事迹,也不过如此。"

北魏时期,薛永宗发动叛乱,皇帝率军西征并包围叛军。薛永宗出兵迎战,皇帝征询崔浩意见:"今日是否适宜出击?"崔浩分析道:"薛永宗尚未察觉陛下亲征,其军心尚稳。此刻北风猛烈,应速战速决,叛军很快会溃退。若拖延至明日,敌军见我军阵势浩大,必定连夜逃窜。"皇帝采纳建议,果然大败永宗。当御驾渡过黄河时,前锋报告叛军驻扎渭北,待皇帝抵达洛水桥,叛军己连夜撤退。皇帝又下诏询问崔浩:"盖吴驻军长安以北九十里,渭北山谷粮草匮乏,我军是否该渡渭河向西行进?"崔浩献策:"盖吴大营距此六十里,乃叛军核心。打蛇当击七寸,应先摧毁其主力。我军急行一日可达,剿灭盖吴后,回师长安也仅需一日。短暂补给不足并无大碍。臣建议取道北线,若走南线,盖吴必退入北山,将难以彻底剿灭。"皇帝未采纳建议而渡渭河南进。盖吴得知御驾亲征,立即化整为零潜入山林,局势果如崔浩所料。官军劳师无功,皇帝对此深感懊悔。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