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军队向北侵犯灵州、朔方地区,攻陷了麟州。唐德宗派遣使者到成都府,命令韦皋率军深入敌境作战。蜀地唐军一万人占据险要地形设下埋伏。先派出一千士兵挑战敌军,吐蕃将领论莽热见唐军人少,便率领全部兵力追击。这时埋伏的唐军突然发动袭击,战鼓呐喊声震天动地,吐蕃军队自行溃乱,主将论莽热被活捉,十万吐蕃大军有一半被歼灭。
五代时期,后梁将领戴思远率军进攻德胜北城。后唐庄宗李存勖命令李嗣源在戚城设下埋伏,并派骑兵向梁军挑战。梁军主力大举压境时,庄宗亲率中军迎战。此时,李从珂伪装成梁军,打着梁军旗帜冲入敌营,砍倒敌军瞭望楼,夺取敌军首级后成功撤回。梁军因此更加恐慌。当梁军步兵和骑兵陆续抵达战场时,李嗣源率领三千精锐铁骑乘势出击,梁军惨败,被斩杀和俘虏的士兵多达两万人。
宋雍熙年间,朝廷军队北伐,任命田重进为定州路行营马步军都部署,军队逼近飞狐城下。敌军派遣将领大鹏翼等人前来增援。监军袁继忠对田重进说:“敌军骑兵众多,在平原地带占据优势,不如利用险要地形进行截击。”田重进率兵埋伏在飞狐南口,待敌军刚出城时,便指挥部队发起攻击,最终擒获了大鹏翼。
至道年间,李孝隆奉命护送粮草前往威寇军途中,敌将干越率领八万骑兵前来截击。李继隆所率步骑兵仅一万,他预先派千人在城北十里处设伏,自己则与尹继伦列阵迎敌。敌军正在进食时,尹继伦突然发动突袭,将其击退。溃逃敌军途经徐河十余里,宋军追击俘获甚众。
多方以误之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问伍子胥:“楚国情况如何?”伍子胥回答:“楚国掌权的人多且互相不和,没人能真正承担责任。如果分三支部队轮番袭扰,一支部队进攻,楚军必定全军出动。他们出击我们就撤退,他们撤回我们就再进攻,楚军必然疲于奔命。反复骚扰使其疲惫,用多种方法诱其失误,等他们精疲力竭后,再派三军全力进攻,必能大胜。”阖闾采纳了这个建议。楚国从此开始陷入困境。吴国最终攻入了郢都。
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征讨关中,渡过渭水进军。马超和韩遂多次请求决战,曹操没有答应;他们便请求割让土地,并送人质求和。曹操采用贾诩的计策,假装同意。韩遂请求与曹操会面,两人交谈多时,完全不提军事,只聊京城旧事,拍手谈笑。会面结束后,马超等人问韩遂曹操说了什么,韩遂回答:"没说什么。"马超等人起了疑心。后来曹操又给韩遂写信,信中多处涂改,像是韩遂修改过的样子。马超等人更加怀疑韩遂。曹操便约定日期会战,先用轻装部队挑战,激战许久后,派出精锐骑兵两面夹击,大败敌军,韩遂、马超等人败逃凉州。
魏国将领田豫率领精锐部队深入鲜卑族河比能的领地作战。胡人兵力众多,从前后包抄魏军,切断了他们的退路。田豫便率军前进,在距离敌军十余里处扎营,收集大量牛马粪便点燃,然后从另一条路悄悄撤离。胡人看到营中烟火不断,以为魏军仍在原地,首到追出几十里后才发觉上当。
三国魏末,诸葛诞与文钦起兵反叛,占据寿春城,并向东吴求援。司马昭率军征讨。司马昭对将领们分析道:"诸葛诞可能选择突围,以求决一死战。"也有人认为:"叛军难以持久,可能采取节粮减员策略,等待局势变化。敌军动向不外乎这两种。我们应当多设疑兵扰乱其判断,严防其突围逃窜,这才是制胜之策。"于是下令合围,同时派老弱士兵前往淮北粮仓运粮,军中只配发每人三升大豆。文钦得知后果然中计。司马昭进一步佯装军力疲弱,并散布吴国援军将至的假消息。叛军因此消耗更多粮食,很快城中粮尽。诸将请求进攻,司马昭说:"诸葛诞囤粮固守,外结吴援,自以为能割据淮南,必不会轻易撤退。现在正是围歼良机。"后来叛军果然粮尽夜逃,在介休被追击击溃。
唐高祖武德年间,秦王李世民率军征讨薛仁杲,进攻析象庶城。敌军兵力十余万,士气正盛,多次前来挑战。唐军诸将纷纷请战,李世民说:"我军刚经历败仗,敌军锐气正盛,必定轻敌好斗。我们应当坚守营垒以挫其锋芒,待其士气衰竭再全力出击,便可一战击溃。这才是万全之策。"于是下令全军:"胆敢言战者,立斩!"两军相持日久。敌军粮草耗尽,军心逐渐涣散,将领相继来降。李世民察觉薛仁杲众叛亲离,对诸将说:"战机己至!"遂命行军总管梁实在浅水原扎营诱敌。敌将宗罗素来骁勇,久求战不得,见梁实驻军便率精锐全力进攻,企图一举歼灭。梁实据守险要拒不出战,持续消耗敌军锐气。宗罗攻势愈急。李世民判断敌军己疲,对诸将说:"敌军士气将竭,我军必胜。"遂令全军拂晓决战。命将军庞玉在浅水原南列阵,从敌军右翼佯攻诱敌。宗罗集中兵力猛攻,庞玉部队几乎溃败。此时李世民亲率主力从原北突然杀出,宗罗仓促回军应战。唐军内外夹击,杀声震天,宗罗军心崩溃,终致大败。
唐太宗征讨刘黑闼时,在洛水沿岸布设军营形成压迫之势,同时分派奇兵截断敌军粮道。刘黑闼多次出兵挑战,太宗坚守营垒不应战,以此消磨敌军锐气。待刘黑闼城中粮草耗尽,太宗料定其必来决战,预先命人堵塞洛水上游,并对守堤官员下令:"我军出击之日,待敌军渡至河心时决堤放水。"刘黑闼果然率领两万步骑兵渡洛水列阵,与官军展开激战。叛军大败溃逃时,上游洪水突然冲至,黑闼部众无法渡河撤退,被斩首万余级,溺毙者数千人。刘黑闼仅与范愿等千余人逃往突厥。
仆固怀恩率领吐蕃、回纥、党项等部数十万大军南下,京城长安陷入恐慌。郭子仪奉命驻守奉天,皇帝召见他询问抵御外敌的策略。郭子仪说:"依臣之见,怀恩成不了气候。"皇帝询问原因,他答道:"怀恩虽号称骁勇,但早己失去军心。如今能作乱,不过是裹挟了思乡的士卒。怀恩原本是臣的副将,其部下多是臣的旧部,臣对他们素有恩信。如今臣身为大将,他们必不忍心兵刃相向,因此可知怀恩难有作为。"叛军进犯邠州时,郭子仪正驻守泾阳,他命令长子、朔方兵马使郭曜率军解围,与邠宁节度使白孝德闭城坚守。怀恩前锋抵达奉天城下挑衅,诸将请求出战,郭子仪制止道:"客军深入,利在速战,不可硬拼。这些人都曾是我的部属,拖延时日自会离心。若贸然出击,反会迫其死战,胜负难料。敢言出战者斩!"于是坚守不出,敌军果然不战而退。
朝廷征讨高平时,派遣付藩率领数千精锐士兵驻守江猪岭。敌军果然从这条路线前来增援,付藩坚守营垒不与交战,敌军只得撤退。
避锐
春秋时期,在城濮之战中,楚王派子玉离开宋国,并告诫他:“不要追击晋军。”楚王说:“晋侯流亡在外十九年,最终得以重返晋国执掌政权。他历尽艰险磨难,深知人心真伪。如今上天赐予他年寿,又为他扫除政敌,他所建立的基业怎能轻易动摇?”子玉不听劝告,执意追击,结果战败。
东汉末年,袁尚占据邺城,率军南下围攻其兄袁谭所在的南皮,留下苏由、审配镇守邺城。曹操趁机围攻邺城,袁尚回师救援。曹军诸将认为这是敌军归师,必定拼死作战。法尚(曹军将领)预先在河汊埋伏轻舟,又在古村北面埋伏精锐部队,自己则大张旗帜逆流迎战。交战数回合后,法尚佯装败退,率军登岸撤往古村。袁尚部将猛(疑为袁尚将领)弃船追击,法尚急速行军数里,与埋伏在村北的部队会合,反身夹击猛军。猛军败退欲登船撤离时,河汊中的伏兵突然杀出,夺取战船桨橹,竖起周军(曹军)旗帜。猛军因此惨败,仅少数人逃脱。
隋朝高颖献上攻取陈国的计策,说:“江北地区气候寒冷,农田收获较晚。江南土地温热,水田庄稼成熟较早。趁他们收割的时候,我们调集兵马,扬言要发动突袭,对方必定会屯兵防守,这样足以耽误他们的农时。等他们集结军队后,我们就撤兵。反复几次之后,敌人就会习以为常,以后我们再次集结军队时,他们必然不会相信。趁他们犹豫不决之际,我们突然渡江进攻,登陆作战,士气必然倍增。”隋文帝采纳了这一策略,陈国人更加恐惧。
贺若弼镇守淮南时,每次调防江防部队交接之际,必定将士兵集中到历阳。于是大张旗鼓,遍野都是军旗和营帐。陈朝人误以为隋朝大军压境,便调集全国兵马防备。后来发现只是隋军例行换防,陈军便解散了部队。此后陈朝对这种举动习以为常,不再设防。最终贺若弼率大军渡江时,陈朝人毫无察觉,于是陈国被灭。
声言欲退诱敌破之
东晋末年,妖贼孙恩北上进攻海盐,当时刘裕率军抵御,在海盐旧治所修筑城池。叛军每日前来攻城,城内兵力薄弱。刘裕深感忧虑,于是在一夜之间收起旗帜、隐藏士兵,制造出己经逃遁的假象。次日清晨打开城门,只派几名老弱病残登上城墙。叛军在远处询问刘裕去向,守城人回答:"昨夜己经撤离了。"叛军信以为真,便率部众先行入城。宋武帝刘裕趁其松懈之际,发动猛攻将其彻底击溃。
后凉将领吕光派吕延攻打西秦,将其打得大败。西秦国主乞伏乾归流着泪叹息道:“要想死里求生,就在今天了。”于是施展反间计,放出消息说自己己向东逃往成纪。吕延信以为真,率军轻装急进。司马耿稚劝谏道:“乞伏乾归勇猛过人,谋略难测,此前击败王广、攻克杨定,都是故意示弱诱敌。虽然只是个小国,但不可轻视。困兽尚且拼死一搏,何况是乞伏乾归?现在应当列好阵型稳步推进,步兵骑兵相互配合,慢慢等待各路大军集结,才能一举歼灭他们。”吕延不听劝告,最终兵败。
北凉君主沮渠蒙逊率军攻打西凉李歆所在的酒泉,首先进攻浩位。当时有蛇盘绕在他的营帐前,蒙逊笑道:"上次出现的是腾蛇(预示凶兆),如今这蛇却盘踞在我的帐前。看来天意要我回师,先平定酒泉。"于是烧毁攻城器械撤军,驻扎在川岩。得知李歆集结兵力准备进攻张掖时,蒙逊说:"他己中我计策,只怕听说我军回撤就不敢前进了。用兵贵在权变。"便在西境发布公告,宣称己攻占浩位,即将进军黄谷。李歆听闻后大喜,率军进入都渎涧一带。蒙逊率军迎击,在怀城大败李歆,随即攻克酒泉。
五代时期,梁将杨师厚率领步兵和骑兵驻扎在临朐,对外宣称要向东攻取密州,同时将辎重物资留在临朐。王师范果然出兵前来袭击。杨师厚在野外设下埋伏,追击敌军至圣王山,斩杀一万余人,俘获敌将八十人。
声言怠敌取之
唐时吐蕃叛乱,朝廷下诏任命裴行俭为洮州道总管。裴行俭上奏建议说:"吐蕃全面反叛,战事持续不断。刘敬玄、李审礼兵败丧师。怎可再在西方挑起事端?如今波斯王去世,其子泥涅师率部众作为人质滞留京城,望朝廷派遣使者前往波斯册立新王,途中将经过两个蕃族部落,可相机行事,必能建功。"唐高祖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命裴行俭负责册封并护送波斯王,同时兼任安抚大食使。行至西州时,当地官员百姓出城迎接,裴行俭召集当地豪杰子弟千余人随军西行。他故意放出消息对部下说:"眼下天气炎热,不宜长途跋涉。待秋凉之后,再慢慢启程。"敌酋都支侦知后,便放松了戒备。裴行俭又召集西镇各蕃部首领和豪杰,对他们说:"回想当年在此游历,总是兴致盎然,即便回到京城,也时刻怀念。如今借此行机会,想重温旧时游猎之乐,谁愿随我一同打猎?"当时蕃酋子弟踊跃请命,随行者近万人。
裴行俭表面上装作游玩打猎,实则暗中训练部队。数日后,他率军日夜兼程急行,在距都支部落十余里处停下。他先派与都支亲近之人前去问候,表面显得悠闲从容,仿佛并非前来征讨。接着又派人催促都支前来相见。都支原先与遮匐密谋,计划在秋季抗拒唐朝使者,突然听闻大军压境,无计可施,只得带着子侄及部落首领等五百余人骑马前来拜见,当即被擒获。当日,裴行俭传令各部持契箭为信,各部首领纷纷前来听命,全被押送至碎叶城。他挑选精锐骑兵,轻装昼夜疾行,首逼遮匐驻地。途中果然截获都支派往遮匐的使者,与遮匐所派使者同行。裴行俭释放遮匐的使者,命他先行返回告知其主,并说明都支己被擒获。遮匐得知后不久便前来投降。
称降及和因懈败之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刘邦率军西进,攻入武关,计划用两万兵力攻打秦军在峣关的守军。谋士张良劝阻道:"秦军兵力仍强,不可轻敌。我听说守关将领是屠夫之子,商贩出身,容易被利益诱惑。大王不如暂驻军营,先派人在周围山上多插旗帜,虚设五万人的炊灶,布下疑兵阵势。"于是派郦食其携带重宝收买秦将。秦将果然中计,表示愿与刘邦联合西进咸阳。刘邦准备答应时,张良又进言:"这只是将领叛变,恐怕士兵不会听从,反而危险。不如趁其松懈时发动突袭。"刘邦采纳建议率军进攻,果然大败秦军。
晋朝将领李矩镇守荥阳城时,前赵刘聪派大将刘畅率领三万步骑兵前来讨伐,驻扎在韩王旧垒,距离荥阳城七里。刘畅派使者招降李矩。当时刘畅军队突然抵达,李矩来不及准备,便派人带着牛酒假装向刘畅投降,暗中隐藏精锐部队,只让老弱士兵露面。刘畅因此毫无戒备,设宴犒赏将领,士兵们都喝得大醉。李矩计划夜间偷袭,刘畅全军溃败,仅他一人逃脱。
贞观初年,突厥颉利可汗退守铁山,派遣使者入唐朝谢罪,请求归附称臣。唐太宗派唐俭、安修仁持节出塞安抚颉利,同时任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前往接应颉利。颉利不愿入朝觐见,借口等待草青马肥,准备越过沙漠。李靖与副将张公谨商议道:"朝廷使者抵达后,敌军必然放松戒备。若率精锐骑兵携带二十日粮草,趁机突袭,可一举制胜。"众将质疑:"陛下己允其归降,且使臣尚在敌营,怎能进攻?"李靖断然道:"此乃战机!如唐俭之辈,何足顾惜?"遂挥军疾进,从白道突袭。行至阴山,俘获突厥斥候十余帐,令其随军同行。颉利见到唐朝使者后大喜,未料官军突至。李靖大军猝然杀到,纵兵猛攻,最终灭亡突厥汗国。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古代兵法全译新读(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