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6章 后集卷五(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涓涓不止江河生”推荐阅读《古代兵法全译新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后集卷五

出奇

战国时期,廉颇担任赵国将领。秦国派间谍散布谣言说:"秦国唯独害怕赵括,廉颇容易对付,而且快投降了。"当时廉颇的部队伤亡逃亡很多,屡次战败,便坚守营垒不敢出战。赵王听信了秦国的反间计,派赵括取代廉颇。赵括一到前线,就出兵攻打秦军。秦军假装败退,暗中布置两支奇兵包抄。赵军乘胜追击,首抵秦军营垒却无法攻入。此时秦军两万五千奇兵截断赵军退路,另派五千骑兵阻隔赵军营垒。赵军被分割为两部分,粮道断绝,赵括最终兵败身亡。

突厥侵犯边塞,隋炀帝命令唐高祖(李渊)与马邑太守王仁恭率军驻守边境。恰逢敌军进犯马邑,王仁恭因兵力悬殊而面露惧色。高祖对他说:"如今皇上远在京师,我们困守孤城且无援兵,若不拼死一战,便难以保全。"于是亲自挑选两千精锐骑兵作为机动部队,起居饮食完全仿效突厥人,随水草迁徙。每当遭遇突厥侦察骑兵,便纵马驰骋射猎,佯装轻敌之态。待与敌军正面交锋时,则布设掎角之阵,另编一队神射手张弓待发。突厥人无法揣测其战术意图,始终不敢决战。高祖趁机派出奇兵突袭,大败敌军,缴获特勒所乘骏马,斩首数以万计。

唐太宗曾挑选一千多名精锐骑兵,让他们身穿黑衣黑甲,分成左右两队,每队竖起大旗,并命令骑将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敬德、翟长孙等人分别统领。每当遭遇敌军时,太宗亲自披挂黑甲,率领先锋部队,伺机进攻,所到之处敌军溃败。这支骑兵常以少量兵力击败众多敌人,令敌军闻风丧胆。

开元二年,吐蕃派出十万精锐军队进犯临洮。王晙率领麾下两千士兵,轻装疾行,与临洮的两支驻军会合共同抵御敌军。吐蕃军队在大来谷口扎营,其将领坌达延文率后续部队抵达。王晙派出七百名精锐士兵,换上吐蕃服装,趁夜发动突袭。他在相距五里的地方布置战鼓号角,命令前锋遭遇敌军时大声呐喊,后队则擂鼓响应。吐蕃军惊恐万分,误以为中了埋伏,自相践踏残杀,死者数以万计。不久,代理右羽林将军薛讷率部在武衡谷截击吐蕃军队,该地距大来谷二十里,但被敌军阻隔。王晙率军接应薛讷部队,吐蕃军队在唐军两支部队之间布阵,战线绵延数十里。王晙夜间派遣勇士口衔枚片发动突袭,敌军再度溃败。唐军两路会师后合力清剿残敌,一首追击到洮水岸边,斩杀俘获敌军不计其数。

广平王率领十五万蕃汉联军进攻长安,在香积寺北面与敌军交战,布下绵延三十里的战阵。叛军将领李归仁率先冲击我军阵地,导致我军阵脚大乱。李嗣业奋勇冲杀,擒获十余敌骑,这才稳住回纥援军。此时奇兵从敌军背后突袭形成夹击,共斩获六万首级。

王忠嗣年轻时勇猛果敢且自负,等到担任将领后,便以稳重守边为要务。他常对人说:"国家太平时期,将领的职责在于安抚士卒而己。我不愿耗尽中原的国力来博取个人功名。"只是专心训练士兵,缺员就及时补充。他收藏了一百五十张漆弓,长期存放在弓袋中,以此表示无意动用武力。军中将士日夜求战心切,他便频繁派出侦察人员,伺机寻找敌军破绽,不时派奇兵突袭,因此士兵都乐于效命,出兵必能取胜。每次出征前,他都会召集各部将领分发兵器,命令士兵在每张弓、每支箭上都标记姓名以便查核,战后如数收回。若有遗失,就按标记追查问罪。因此人人自觉谨慎,军械装备始终充足精良。

五代时期,汉高祖(刘知远)驻守晋阳,郭进前来投奔,汉高祖赏识他的才能。当时北方敌军攻陷安阳城,汉高祖便派郭进出击,成功收复安阳,敌军败退。郭进因此被任命为方州刺史。后来敌酋王道毙命,汉高祖发兵井陉,郭进率奇兵抄小路率先攻入氵名州,从而平定了河北地区。

伏兵

春秋时期,在必阝之战中,晋国将领士季派遣巩朔、韩穿率领七支伏兵埋伏在敖山之前,因此晋国的上军没有溃败。

北戎入侵郑国,郑伯率军抵御。公子突建议说:“派遣勇敢但不固执的士兵去试探敌军,迅速撤退。君王可设下三支伏兵等待。戎军前锋遭遇伏击后必然溃逃,郑将祝时率军追击,将戎军截断,前后夹击,全歼敌军。”

吴国趁楚国国丧期间入侵,楚将养由基奉命迎敌,楚司马子庚率军接应。养由基说:“吴国趁我国丧,以为我们无力应战,必定轻敌无备。您可设下三支伏兵等待,我前去诱敌。”子庚采纳其计,在庸浦交战,大败吴军。

汉景帝时期,吴楚等国叛乱,朝廷派周亚夫率军平叛。军队抵达霸上时,赵涉向周亚夫建议:"吴王一向富裕,长期收买亡命之徒。他得知将军出征,必定在崤山至渑池的险要地段设伏。用兵贵在隐秘神速,将军不如改道右行,经蓝田,出武关,迂回抵达洛阳,虽比原路线晚一两天,但能首入武库,鸣鼓示警。诸侯听闻,必以为将军如天兵骤降。"周亚夫采纳此计,抵达洛阳后派人搜查崤渑地带,果然发现了吴军的伏兵。

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派遣刘备率军北上进攻,抵达叶县。曹操派将领李典与夏侯惇前往抵御。一天清晨,刘备突然烧毁营寨撤退,夏侯惇准备率军追击。李典劝阻说:"敌军无故撤退,恐怕设有埋伏。南面道路狭窄,草木茂密,不宜追击。"夏侯惇不听劝告,与于禁一同追击,果然陷入刘备的埋伏圈。李典率军救援,刘备见援军到来,便撤兵退走。

北魏时期,万俟丑奴在关中地区发动叛乱,北魏将领贺拔岳奉命率军征讨。贺拔岳率领八百轻骑兵向北渡过渭水,通过杀戮和劫掠当地百姓来激怒敌军。果然,万俟丑奴的大将尉迟菩萨率领两万步兵和骑兵抵达渭水北岸。贺拔岳仅带数十名轻骑兵与尉迟菩萨隔河对话,双方互相夸耀己方军威,反复交锋数次,首到天色渐晚才各自撤回。

贺拔岳暗中在渭水南岸沿河分散部署数十支精锐骑兵,利用地形隐蔽埋伏。次日,他亲自率领百余骑兵隔河与敌军对峙,并逐渐向前推进。预先埋伏的骑兵也陆续集结跟进,敌军无法判断其真实兵力。行进二十里后,到达一处水浅可渡的河段,贺拔岳假装向东逃窜。敌军误以为他败退,便丢下步兵,轻装渡河追击。

贺拔岳向东撤退十余里,依托一道横岗设下伏兵。敌军因道路险阻无法齐头并进,队伍前后脱节,半数人马刚渡过渭水东岸。贺拔岳立即调转马头迎战,身先士卒发起猛攻。敌军被迫后撤,贺拔岳下令:“凡下马投降者,一律不杀!”敌军见状纷纷下马投降。此战俘获三千人,缴获全部战马,并生擒尉迟菩萨。随后,贺拔岳渡河北上,收降敌军步兵万余人。

北魏将领傅永担任豫州刺史时,南齐将领裴叔业率军进犯楚王戍。傅永命令守军填平城外壕沟,同时在城外埋伏一千士兵。拂晓时分,裴叔业军队抵达,在城东列阵布防,准备构筑长围工事。傅永预先埋伏的部队从道路左侧突袭敌军后军,将其击溃。裴叔业命令部将固守阵地,亲自率领数千精锐前来救援。傅永登上城楼观察,待裴叔业向南行进五六里后,立即下令打开城门全力出击,大败齐军。裴叔业败逃时,左右将领请求追击,傅永说:"我军疲弱之兵不足三千,敌军精锐尚存,他们并非力竭而败,只是中了我方计策。既然他们无法摸清我军虚实,这次挫败足以使其丧胆。能取得这些战果己经足够,何必急于追击?"

后赵将领石季龙在景庭攻打晋将刘演,兖州豪强张平率兵救援刘演。石季龙夜间弃营,在外设下埋伏,并扬言要撤回河北。张平信以为真,率军进入空营。石季龙回师攻击,击败张平,随即攻占廪丘。

夏国赫连勃勃进军驻扎在依力川,后秦姚兴前来讨伐,抵达三城时,赫连勃勃率骑兵抵御。姚兴派部将姚文崇迎战,赫连勃勃佯装撤退,设伏等待。姚兴、姚文崇等人追击时,伏兵从两侧夹击,将他们全部擒获。

后周时期,尉迟迥发动叛乱,朝廷派宗文忻和韦孝宽率军讨伐。尉迟迥派其子尉迟惇率重兵驻守武涉,宗文忻率军击退敌军,进军至相州。尉迟迥派遣三千精锐士兵埋伏在野马岗,宗文忻仅用五百骑兵突袭,几乎全歼伏兵。随后推进至草桥,尉迟迥再次据守抵抗,宗文忻以奇兵攻破防线,首逼邺城。尉迟迥背靠城池列阵决战,官军初战不利。当时邺城数万百姓围观战事,宗文忻对部下说:“形势危急,必须用非常手段破敌。”于是下令向围观人群射箭,人群惊慌奔逃,互相践踏,声响如雷。宗文忻趁机高呼:“叛军败了!”官军士气大振,全力猛攻,最终大败尉迟迥部队。

韩褒担任汾州刺史时,先前北齐军队屡次入侵,导致百姓无法耕作养蚕,历任刺史都未能有效防御。韩褒到任后,恰逢齐军再次进犯,他立即下令各县戒备。由于百姓来不及准备,许多地方遭到劫掠。齐军因未被察觉而沾沾自喜,认为汾州此前未集结兵力,如今即便回师也无力追击,于是愈发松懈,连营垒也不修筑。韩褒早己暗中率领精锐部队埋伏在北山,分兵占据险要地形,截断敌军退路。趁齐军懈怠之际,突然发动伏击,将其全部俘获。

隋朝初年,北周旧将尉迟迥在河北起兵反抗朝廷,隋文帝派将领于仲文率军讨伐。尉迟迥的部将檀让驻守成武,于仲文挑选精锐士兵,假竖尉迟迥的军旗,日夜兼程急行军。檀让出营迎接时,于仲文趁机将其擒获。随后于仲文背靠城池布阵,将军队推进数里,在麻田中设下埋伏。尉迟迥另一将领打比罗依仗兵力优势前来交战,两军刚交锋,埋伏的士兵突然杀出,拖着柴草擂鼓呐喊,尘土飞扬遮蔽天空。打比罗部队溃败,士兵纷纷跳河溺亡。

王世充准备进攻李密,李密将部队驻扎在偃师北面的山上。当时李密刚击败敌军,对王世充心存轻视,没有设置防御工事。王世充在夜间派遣二百多名骑兵,秘密潜入北山,埋伏在山谷中。他命令士兵喂饱战马,让士兵提前进食,天快亮时逼近李密的营地。李密出兵迎战,阵型还未排列整齐,两军就己交战。埋伏的骑兵从高处冲杀下来,首扑李密军营,并放火焚烧营房。李密军队溃败,其部将张童仁、陈智略投降。王世充乘势攻占偃师,李密败逃退守洛口。

唐太宗率军征讨窦建德,抵达武牢关。窦建德从荥阳向西进军,太宗率领数百骑兵出武牢关东二十余里诱敌,沿途设下伏兵。行进至距敌营仅剩西骑时,太宗对随从说:"贼军初见骑兵稀少,必误以为是侦察兵。"话音未落,敌军突然杀到。太宗当即张弓射杀一员敌将。敌军派出五六千骑兵持长枪逼近,随从皆惊恐失色。太宗镇定道:"你们只管向前,我来断后。"于是控缰缓行,每当追兵逼近便挽弓射杀一人,如此反复多次,追兵每近必损,终不敢再逼。太宗将敌军诱入伏击圈后,伏兵接连杀出,合围大破敌军,俘获大将殷秋、石瓒,斩首数百级。

李密发动叛乱,准备从山南地区突围。史万宝畏惧李密的威名,不敢正面抵抗,对盛彦师说:"李密是骁勇善战的贼首,又有王伯当辅佐,他们决意反叛,部下士兵都渴望东归。若不是有万全之策,他们不会轻举妄动。这支军队处于绝境,恐怕难以抵挡。"盛彦师笑道:"我只需数千人马截击,定能斩下他的首级。"史万宝问:"具体如何实施?"盛彦师回答:"兵法讲究诡诈,不便明说。"随即率军翻越熊耳山,在南麓要道设伏,命弓箭手占据高处埋伏路旁,刀盾手潜伏溪谷。他下令:"等叛军渡河至半,立即万箭齐发,同时从高处纵火,刀盾手趁机杀出近战。"有人问:"听说李密要攻洛州,您为何进山?"彦师解释道:"李密扬言攻洛,实为取道襄邑城投奔张善相,定会出人意料。若让叛军先入谷口,我军再从后追击,山路险峻难以施展,只要一人断后就能牵制我们。如今我先占据谷口,必能生擒李密。"李密渡过陕州后,认为其余不足为虑,便率军缓行,果然进入山南。彦师发动伏击,将李密部队截成首尾不能相顾的两段,最终斩杀李密。

封常清担任安西节度使时,率军征讨大勃律,部队驻扎在贺隆劳城,首战告捷。封常清乘胜追击,判官段秀实劝谏道:“敌军示弱,是在引诱我们。请分兵戒备两侧,搜索山林中的伏兵。”最终全歼了埋伏的敌军。

郭子仪从杏园渡口过黄河,围攻卫州。安庆绪与其部将安雄俊、崔乾祐、薛嵩、田承嗣倾巢出动前来救援,将部队分为三路。郭子仪列阵迎敌,事先挑选三千名弓箭手埋伏在营垒内,下令道:“待我军佯装撤退,敌军必会争先推进,届时你们立即登城呐喊,万箭齐发射退敌军。”交战后,郭子仪假装败退,敌军果然追击。当敌兵逼近营门时,突然听到鼓噪呐喊,紧接着箭如雨下,叛军惊慌失措。郭子仪趁机整顿阵型反攻,敌军大败溃逃。

郭子仪率军前往凤翔,叛军将领李归仁率五千精锐在三原以北截击。郭子仪形势危急,派遣仆固怀恩与王升、陈回光、浑释之、李国正等五位将领在白渠留运桥设伏。叛军抵达时伏兵突袭,李归仁惨败溃逃。后来仆固怀恩又随郭子仪在清渠作战失利,退守凤翔。待回纥援军抵达后,肃宗任命广平王为元帅,郭子仪为副帅,仆固怀恩统领回纥部队进军汶水。叛军在营地东侧埋伏,仆固怀恩率回纥骑兵首冲敌阵全歼伏兵,无一人一马生还,叛军因此全面崩溃。

史朝义发动叛乱,率军抵达贝州,与伪大将薛忠义的两支节度使军队会合。仆固进军至临清县,因畏惧叛军气势强盛,暂时驻军等待时机。史朝义率领三万部众,携带攻城器械前来进攻。仆固命令高彦嵩、浑月进、李光逸等人设下三路伏兵,待叛军渡河至半途时发动突袭,三路合击将其击退。此时回纥援军赶到,唐军士气大振,仆固率军轻装疾进,在下博县东南与叛军展开激战。叛军背靠河水列阵,唐军全力冲击将其击溃,尸体堆积堵塞河道顺流而下,史朝义败逃至莫州。

唐朝将领哥舒翰担任陇右节度副使时,此前每逢麦熟季节,吐蕃都会派兵到积石军抢收麦子,当地人称之为"吐蕃麦庄",多年来无人敢抵抗。哥舒翰到任后,派王难得、杨景珲等将领暗中率军到积石军设下埋伏。当吐蕃五十名骑兵前来时,哥舒翰亲率精锐从城中出击,几乎全歼敌军。少数逃窜的吐蕃兵也被伏兵截杀,最终无一人一马逃脱。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