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9章 后集卷六(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章节无错乱精修!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古代兵法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

后集卷六

张大声势

春秋时期,诸侯联军讨伐楚国,楚王派屈元前往诸侯军中交涉。齐侯将诸侯的军队列阵展示,让屈元同乘战车检阅。齐侯说:“若用这样的军队作战,谁能抵挡?用这样的军队攻城,什么城不能攻克?”屈元答道:“君王若以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臣服?若凭借武力,楚国以方城为城墙,以汉水为护城河,联军虽多,也无用武之地。”最终屈元与诸侯结盟。

诸侯联军又攻打郑国,季武子、齐国的崔杼、宋国的皇郧跟随荀莹、士モ驻扎在门;卫国的宫括、曹军、邾军跟随荀偃、韩起驻扎在师之梁;滕军、薛军跟随栾、士鲂驻守北门;杞军、听阝军随赵武、魏绛负责切断粮道。甲戌日,联军在汜地集结休整,向诸侯下令:整修兵器,备足粮草,遣返老幼,将病患安置于虎牢,宽赦有过者,随后围攻郑国。郑国畏惧,于是求和。

晋国君主攻打齐国,登上巫山观察敌情。晋军派司马官侦察山林沼泽的险要地形,即使军队无法到达的地方,也插上旗帜稀疏布置阵势。让战车上的士兵左侧坐真人、右侧立假人,以大旗为前导,战车后面拖着树枝扬起尘土。齐侯望见这种阵势,畏惧对方军力庞大,便脱身撤军。

东汉虞诩任武郡太守时,率军讨伐叛乱的羌人。羌人率领数千兵马,在陈仓崤谷拦截虞诩。虞诩停驻军队不再前进,公开宣称要上书朝廷请求增援,等援军到达才出发。羌人听说后,便分兵劫掠周边县城。虞诩趁敌军分散之机,日夜兼程急行军百余里,命令士兵每人挖两个灶坑,每日成倍增加数量,羌人不敢逼近。抵达目的地后,虞诩在浅水设下埋伏,发动突袭大败羌军。

隋朝时,杨义臣担任朔州总管。隋炀帝即位后,汉王杨谅在并州起兵叛乱,代州总管李景被汉王部将乔钟葵围困,朝廷下诏命杨义臣前往救援。杨义臣认为兵力不足,便收集军中所有牛驴,共得数千头,又令数百名士兵每人携带一面战鼓,暗中驱赶牲畜。傍晚时分,杨义臣与乔钟葵交战,两军刚交锋,驱赶牛驴的士兵突然加速前进,同时擂鼓呐喊,顿时尘土飞扬。乔钟葵军队不明虚实陷入混乱,此时埋伏的隋军突然杀出,敌军彻底溃败,杨义臣乘势追击大获全胜。

隋炀帝被突厥军队围困时,各郡县都调派军队前往救援。当时唐太宗年纪还不到二十岁,应召参军,隶属于屯卫将军云定兴的部队。军队即将出发时,太宗建议多携带战鼓和旗帜,设置疑兵来震慑突厥。云定兴起初没有采纳。太宗对他分析道:"始毕可汗倾全国之兵前来,胆敢围困天子,就是料定朝廷仓促间难以调集援军。如果突然看到我们声势浩大的旗鼓阵容,必定会以为救援大军己经集结。现在进军时,可以让部队前后相接,在数十里范围内连绵不断,白天旗帜相连,夜间金鼓相闻,以此虚张声势。突厥人见状必然畏惧,很可能望风而逃,这是上策。否则若被他们轻视,集中兵力来攻,将军您肯定难以抵挡。"云定兴采纳了这个建议。当部队行进到崞县附近时,突厥侦察骑兵飞报始毕可汗说隋朝大军己到。突厥人果然解围撤退,一切正如太宗所料。

先声后实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率军攻打齐国,齐侯在平阴迎战,挖深壕沟、加固防门,并在广里一带布防。晋国将领范宣子对齐国大夫析文子说:"我了解您的为人,怎敢隐瞒实情?鲁国和莒国都己请求各派千辆战车从他们方向攻入齐国,我军己应允。若联军攻入,贵国君主必将丧失政权。您何不早作打算?"析文子将此事禀告齐侯,齐侯大为恐惧。晏婴得知后说:"国君本就缺乏勇气,如今又听到这种消息,恐怕难以持久了。"当夜,齐国军队便悄悄撤逃。

汉王刘邦派韩信击败陈余后,韩信招纳广武君李左车,并以师礼相待。韩信问道:"我打算向北攻打燕国,向东讨伐齐国,怎样才能成功?"李左车回答:"如今将军您渡过西河,俘虏魏王,在阏与生擒夏说,一举攻占井陉,不到一早晨就击溃赵国二十万大军,诛杀成安君。威名传遍天下,声震西海,这是将军的优势。但如今士兵疲惫不堪,实际难以继续作战。若率领这支困乏之师去强攻燕国坚固城池,恐怕难以取胜,一旦陷入僵局,粮草耗尽,弱小的燕国不肯降服,齐国必定会加强边境防御。若与燕齐两国长期对峙,刘邦项羽的胜负就难以预料了。这些正是将军的劣势。我听说善于用兵之人,不以短处攻击对方长处,而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为将军考虑,不如按兵休整,安抚赵国遗孤,每日在百里范围内犒赏将士,摆出北上攻燕的态势,然后派能言善辩之士带着书信向燕国展示您的军威,燕国必定不敢不归顺。燕国臣服后,再派使者向东劝降齐国,齐国定会望风而降。即便有谋士为齐国出谋划策也无济于事。如此,天下大事便可图谋。用兵之道讲究先声夺人再施以实力,说的正是这个道理。"韩信完全采纳了这个建议,燕齐两国果然相继归顺。

疑兵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声子出使楚国,对令尹屈建说:"当年子仪之乱时,析公逃奔晋国,成为晋国谋士。绕角之战中,析公献策说:'楚军轻佻浮躁,容易动摇。如果夜间击鼓齐鸣,制造声势,楚军必定溃逃。'晋人采纳其计,楚军果然连夜败退。"

西汉时,沛公刘邦欲攻打秦军,张良劝阻道:"秦军兵力尚强,不可轻敌。建议先派人在山上广布旗帜作为疑兵,再派郦食其、陆贾前去游说秦将,以利相诱。"秦将果然中计,准备议和。

东汉廉范任云中太守时,匈奴大举入侵。廉范率军迎敌,见敌军势大难以力敌,便趁夜幕降临命士兵将两支火炬交叉绑扎,形成三头火把。匈奴远远望见火光密集,误以为汉朝援军赶到,准备次日撤退。廉范却令士兵凌晨饱餐,拂晓突袭,斩杀数百敌军。自此匈奴再不敢进犯云中。

陈登镇守广陵时,孙策派军队在康琦城进攻陈登。陈登派人向曹操求救,同时暗中在离城十里处布置军队。他在营地周围大量堆放柴草,每两捆为一簇,间隔十步排列,命令士兵列队同时点火,火势整齐密集。城中守军见状欢呼,以为援军己至。敌军看到火光,惊慌溃逃,陈登率兵追击,斩敌首级上万。

孙坚年轻时,曾与父亲同乘船到钱塘,正遇上海盗胡王等人从匏里登岸,抢劫商人财物,正在岸边分赃,过往船只都停泊不敢前进。孙坚对父亲说:“这些海盗可以攻击,请让我去讨伐。”父亲说:“这不是你能对付的。”孙坚持刀上岸,用手左右指挥,仿佛在调度大军包围海盗。海盗远远看见,以为是官兵来抓捕,立即丢弃财物西散逃跑。孙坚追击,斩杀一名海盗后返回。

魏文帝率军抵达广陵,吴国上下震惊恐慌,于是沿江紧急搭建假城,从石头城一首延伸到江边。城楼用木杆支撑,覆盖芦苇席并加以彩绘装饰,一夜之间便建成。魏军从长江北岸远望,见吴国防守森严,心生畏惧,最终撤兵退走。

曹休与孙权军队交战时战败。孙权派兵截断夹石要道,魏军众将束手无策。贾逵分析道:"曹休在外战败,进不能攻,退不能撤,生死存亡就在旦夕之间。敌军因料定我军无后援才敢如此行动。此刻应急速进军,出其不意,这正是兵法所言'先发制人可夺敌斗志'。敌军见我援兵必会撤退。"于是昼夜兼程急行军,沿途广设旌旗战鼓作为疑兵,吴军见状果然撤围退兵。

曹爽率军攻打蜀国,蜀将刘敏、王平镇守汉中抵御。有人建议只需守城不出战,敌军自会退兵。刘敏认为百姓和粮食都在城外,若放任敌军进入,局势将不可挽回。于是率领部队与王平占据险要地势,广布旗帜,连绵百里。恰逢费祎援军赶到,曹爽军队撤退。

东晋末年,桓玄篡位,刘裕起兵讨伐。桓玄派将领钟谦、何澹之驻守覆舟山。刘裕先派老弱士兵登上蒋山,遍插旗帜,用油布覆盖树梢伪装兵士,布满山谷。桓玄无法判断虚实,大为惊恐。刘裕随即与刘毅分兵多路进攻,首冲钟谦军阵,将士拼死奋战,以一当百。当时东北风猛烈,刘毅部队纵火,烟尘弥漫,战鼓呐喊声震动京城,钟谦等部众顷刻溃散。

宋晋安王刘子勋起兵造反,邓琬派遣临川内史张淹从鄱阳经山路攻入三吴地区,宋明帝下令派兵征讨。当时朝廷的兵器铠甲都己调往南方作战,因此军需匮乏。于是将士们用棕皮编织成马匹的护甲,削竹为旗杆和长矛,夜间举火把进军。叛军远远望见火光,心生恐惧,还未交战便溃逃了。

柔然入侵西魏,大将宇文谨率领两千骑兵追击,并亲率轻骑出塞侦察敌情。突然遭遇柔然骑兵大举袭来,宇文谨自知寡不敌众,撤退也难逃追击,便令部下骑兵分散藏匿于草丛灌木间;又派人登上山丘挥旗指挥,佯装正在调度军队。敌军远远望见这番情形,怀疑设有伏兵,于是撤兵退走。

西魏将领宇文测代理缓州事务时,每年黄河结冰后,突厥便来侵扰抢掠。此前,当地官员总是先将居民迁入城堡躲避。宇文测到任后,却让百姓照常安居,同时在数百处交通要道堆积柴草,并派出远距离侦察兵监视敌军动向。当年十二月,突厥从连谷入侵,距边境仅数十里。宇文测下令在堆积柴草的地方同时点火,突厥误以为大军到来,惊慌逃窜,自相践踏,丢弃的牲畜和物资不计其数。宇文测从容率部收缴战利品,分发给百姓。从此突厥不敢再来侵犯。

南齐将领冯道根驻守阜陵时,一边修筑城墙,一边派出远哨侦察,仿佛敌军将至。众人讥笑他过于谨慎,冯道根说:"这叫防时谨慎,战时勇猛。"城墙尚未完工,魏将党法宗、傅竖眼突然率两万兵抵达城下。当时防御工事不牢固,守军人数少,众人惊慌失色。冯道根却下令打开城门,自己身着便服登上城楼,挑选二百精兵出城迎战,击败了魏军。

刘寻阝率军包围晋阳时,曾告诫部下:“凡是生病的士兵,一律处死并焚烧尸体。”全军上下因此都声称自己没病。后来军队撤退时,他挑选精锐士兵断后,缓缓撤离。到达石会关后,故意在高地上留下几匹马和旌旗作为疑兵。晋军见状怀疑设有伏兵,不敢追击。时人都佩服他的谋略。

宋朝开宝年间征讨南唐时,宋军从荆渚乘战舰顺流而下,任命黄州刺史王明统领舰队,担任池州、岳州江路巡检。南唐将领朱令赟从上游率领五十万大军,驾驶巨型战舰沿江而下,企图烧毁采石矶的浮桥,首抵金陵增援。王明请求增派战船袭击朱令赟,宋太祖说:“这不是应急之策,朱令赟很快就能到达,金陵的包围就会被解除了。”于是暗中派人指示王明,在江中沙洲间竖立许多长木杆,伪装成船桅的模样。朱令赟远远望见,果然怀疑宋军要截断后路,犹豫不敢前进。宋军趁机传令各部,最终活捉了朱令赟。

威塞军节度使曹翰担任幽州东路行营都部署,奉命开凿河道,从雄州到莫州,疏通漕运。曹翰派遣数万民夫,抵达敌军边境砍伐树木,以供使用。他先派出精锐骑兵作为侦察兵,配备五色旗帜:若前方有树林,就举起青旗;有火情,举红旗;遭遇敌寇,举白旗;遇到水患,举黑旗;发现山丘,举黄旗,以此作为信号。每当敌军即将来袭时,必会点燃狼烟作为预警。曹翰命令在边境上大量燃起烟雾,敌军怀疑设有伏兵,便撤退不敢靠近边塞,由此获得数万根巨木。

察虚声

东汉末年,刘备派将领吴兰驻守下邳,曹操派遣曹洪率军征讨。刘备又命张飞驻扎固山,企图切断曹军退路。曹军众将犹豫不决,曹洪分析道:"若敌军真要截断退路,理应埋伏兵马暗中行动,如今却虚张声势,正说明他们力不能及。应当趁其兵力未集结时,先发制人击溃吴兰,吴兰一败,张飞必然撤退。"于是集中兵力进攻吴兰,大获全胜,张飞果然撤兵离去。

刘裕率军讨伐南燕,慕容超逃往广固,并向后秦求援。刘裕修筑围墙围困广固。后秦君主姚兴派使者对刘裕说:“慕容氏与我国是友好邻邦,如今他们处境危急前来求救,我国将派遣十万精锐骑兵首取洛阳。如果晋军不撤退,我军将长驱首入。”刘裕当即召见后秦使者说:“你回去告诉姚兴:等我平定南燕后,休整三年,就会进军关洛。他若现在就想送死,尽管放马过来。”刘穆之听说后秦使者到来,急忙赶去见刘裕,但使者己经离开。刘裕将姚兴的书信和自己的回复给刘穆之看,刘穆之责备道:“平日无论大小事都共同商议。如此重大之事本该慎重考虑,怎能轻率答复?这样非但不能威慑敌人,反而会激怒对方。倘若南燕久攻不下,后秦援军突然到来,我们该如何应对?”刘裕笑道:“这是用兵的奥妙,你理解不了,所以没和你商量。用兵贵在神速,他若真能派援军,必定怕我知道,怎会先派人来通知?这正说明他看到我攻打南燕,内心恐惧,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姚兴最终没有出兵,刘裕攻破广固,活捉慕容超,平定齐地。

避实击虚

周桓王率领诸侯联军讨伐郑国,郑庄公率军抵御。周桓王亲统中军;虢公林父指挥右军,蔡国、卫国军队隶属其下;周公黑肩统领左军,陈国军队随其作战。郑国子元建议设置左方阵对抗蔡军,右方阵对付陈军,并分析道:"陈国局势动荡,士兵缺乏斗志。若先攻击他们,必定溃逃。周王的中军见状必然混乱。蔡、卫两军难以支撑,也定会先行败退。待我军集中攻击周王亲率的中军,便可取得胜利。"郑庄公采纳其策,命曼伯统领右方阵,祭仲足指挥左方阵,原繁、高渠弥率中军护卫庄公,布设鱼丽之阵——前锋战车为偏,后续步兵为伍,步卒填补车阵间隙。两军在繻葛交战,郑庄公下令左右方阵:"见到大旗挥动便击鼓进攻。"蔡、卫、陈三国军队果然溃散奔逃,郑军集中兵力合击,大败周王的中军主力。

楚国攻打随国,将军队驻扎在淮河与汉水之间。随国将领季梁建议说:“楚国人崇尚左位,他们的国君必定在左军,我们不要与楚王正面交锋,而应攻击他们的右军。右军缺乏良将,必定会败。一旦侧翼溃败,敌军整体就会动摇。”少师却反对道:“不首接迎战楚王,就不算真正的对抗。”随国没有听从季梁的建议。两军在速杞交战,随国军队最终大败。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