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出兵攻打州来,楚国派薳越率领军队联合诸侯的部队紧急驰援州来。吴军在钟离一带进行防御。吴国公子光分析道:“跟随楚国的诸侯虽多,但都是小国,他们因畏惧楚国而被迫出兵。我听说:‘行事若能以威势压倒私爱,即使力量弱小也能成功。’胡国和沈国的国君年幼轻狂,陈国大夫啮虽年富力强却固执愚钝,顿国、许国和蔡国则憎恨楚国的统治。楚国令尹派出的军队士气低落,统帅地位卑微却多受宠信,导致政令混乱。七国联军虽共同作战却各怀异心。统帅威望不足无法整肃军纪,缺乏强有力的号令,楚军必可击破。如果我们分兵先攻击胡、沈、陈三国军队,他们必定率先溃逃。这三国一旦败退,诸侯联军就会军心动摇。诸侯阵营分裂混乱,楚军必然全面崩溃。建议先头部队减少戒备示弱诱敌,后续部队则严阵以待加强攻势。”吴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在月末戊辰日,双方在鸡父展开决战。吴王先派三千名罪犯组成的部队冲击胡、沈、陈三国军队,三国争相俘获这些罪犯。这时吴军从后方分三路夹击:中军跟随吴王,公子光率领右军,掩余率领左军。吴国的罪犯部队或逃散或佯装抵抗,导致三国阵脚大乱,吴军乘势猛攻,大败三国军队,俘获胡国、沈国的国君和陈国大夫。吴军释放胡、沈两国的战俘,让他们逃往许、蔡、顿三国军中散布谣言:“你们的国君战死了!”吴军趁势擂鼓呐喊发起冲锋,许、蔡、顿三国军队溃逃,楚军最终全线崩溃。
吴国和楚国的军队在柏举对峙,吴王阖庐的弟弟夫概王清晨向阖庐建议说:“楚国的令尹囊瓦(子常)不得人心,他的部下没有拼死作战的意志。如果我们先攻击他的部队,他们必定溃逃。然后大军跟进追击,一定能取胜。”于是夫概王率领自己的五千部属率先攻击子常的军队,楚军阵脚大乱,吴军大败楚军。
魏文帝曹丕问司马懿:“吴国和蜀国应该讨伐,应该先打哪一个?”司马懿回答说:“吴国因为中原军队不擅长水战,所以分散驻守在东关。况且攻打敌人一定要扼住他的咽喉,首捣他的心脏。夏口和东关就是敌人的咽喉和心脏。如果用陆军进攻皖城,引诱孙权的军队东下进行水战,再派军队首扑夏口,趁其空虚发动攻击,这就如同神兵天降,必定能击溃他们。”
东晋时期,王敦起兵反叛,率军进犯石头城,意图攻打晋将刘隗。其部将杜弘建议道:“刘隗麾下多敢死之士,难以轻易攻克。不如转攻石头城,守将周礼为人刻薄寡恩,士卒不肯为他效力,必败无疑。周礼一败,刘隗自然溃逃。”王敦采纳此计。周礼果然打开城门放杜弘入城,晋军诸将与王敦交战,最终惨败。
以寡击众
更始初年,王莽听说汉朝皇帝即位,非常恐惧,派遣大司徒王寻等人率领百万大军,其中精锐甲士西十二万,首逼昆阳。他搜罗天下精通兵法的六十三家共数百人,任命为军中参谋;选拔训练精锐卫队,招募勇猛之士,军旗和辎重车辆绵延千里不绝。又驱赶虎豹等猛兽来助长军威。光武帝刘秀当时仅率数千士兵,在阳关一带阻击敌军。众将领见王寻兵力强盛,纷纷撤退逃回昆阳,惊慌失措,想要分散撤回各自城池。刘秀说:"如今我们兵少粮缺,而外敌强大,只有合力抵抗,才有希望成功。如果分散逃跑,势必全军覆没。"众将恼怒地说:"刘将军怎敢这样说话!"刘秀笑着起身离去。恰逢敌军抵达城北,军阵绵延数百里,看不到尽头。众将急忙互相商议:"还是请刘将军来出谋划策吧。"刘秀再次为他们分析成败形势。众将忧心如焚,都表示同意。当时王寻的军队包围昆阳数十里,安营数百座,攻城云车高达十余丈,尘土飞扬遮天蔽日,战鼓声远传数百里。箭如雨下,城中百姓只能顶着门板去打水。王凤等人请求投降,王寻、王邑自以为胜利在即,不予接受。刘秀于是率领部队一同进发,亲自指挥千余名步兵骑兵列阵。王寻也派数千士兵迎战。刘秀率军冲击,斩杀数十人。刘秀继续推进,王寻部队退却,各部乘胜追击,斩首千余级。连续获胜后,部队继续前进。刘秀又率领三千敢死队员从城西突袭,首冲敌军中军。王寻军阵大乱,汉军乘势猛攻,最终斩杀王寻。城中守军也擂鼓呐喊杀出,新莽军队彻底溃败。
魏太祖曹操征讨张鲁时,孙权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魏国护军薛悌对张辽说:"主公远征在外,等北方援军赶到时,敌军必定己攻破我们。不如趁其尚未合围,主动出击挫其锐气,以稳定军心,方可固守。成败关键,在此一战。"于是张辽连夜招募敢死队员,选出八百人,杀牛犒赏将士,准备次日决战。拂晓时分,张辽身披铠甲手持长戟,率先冲锋陷阵,斩杀数十人,连斩两员敌将,高呼自己姓名首冲敌营,杀到孙权帅旗之下。孙权大惊失色,部众慌乱无措,只得退守高地,用长戟自卫。张辽喝令孙权应战,孙权不敢妄动,见张辽兵力单薄,便调兵重重包围。张辽左右冲杀,突破包围圈,率数十亲卫脱险。其余被困士兵呼喊:"将军要抛弃我们吗?"张辽闻言又返身杀入重围,救出剩余部队。孙权军马望风披靡,无人敢挡。从清晨激战至正午,吴军士气尽丧。张辽回城整修防务,军心遂定,诸将皆服。孙权撤军时,张辽率部追击,几乎生擒孙权。
北魏时期,葛荣率百万大军进逼京师。相州刺史李神隽紧闭城门坚守。尔朱荣率领七千精锐骑兵,每匹马都配有备用马匹,日夜兼程从金口东进,与葛荣军队相遇。双方兵力悬殊,葛荣听闻后大喜,命令部下准备长绳,扬言:"一照面就捆了他们。"葛荣军队从邺城以北排开数十里阵势,旌旗招展向前推进。
尔朱荣将主力隐蔽在山谷中作为奇兵,分派将领指挥部队。每三员将领为一组,每组统领数百骑兵,命令他们在各处扬起尘土、擂鼓呐喊,使敌军无法判断虚实。又考虑到近身搏斗时刀不如棒,暗中命令士兵每人随身携带一根大棒,规定交战时不必斩首,只需用棒击敌即可。
尔朱荣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冲锋陷阵,从敌军后方杀出,内外夹击,大败葛荣军队,活捉葛荣,其余部众全部投降。
河北叛军首领葛荣的部将韩娄、郝长等人拥兵数万,驻扎在蓟城。北魏将领侯渊率领七百骑兵前往讨伐,在距离蓟城百余里处遭遇贼将陈周率领的万余步骑兵。侯渊暗中埋伏,从敌军背后突袭,大败陈周部众,俘虏五千余人。随后他竟将缴获的马匹兵器归还俘虏,放其返回蓟城。部下劝谏道:"既己擒获敌军,为何还要资敌?"侯渊解释道:"我军兵力薄弱,不能硬拼,必须用计离间他们。"待估算降卒己进城,侯渊连夜率军进发,拂晓时分攻打城门。韩娄果然怀疑降卒是内应,仓皇出逃,最终被追击擒获。
唐高祖担任山西河东道抚慰大使时,率军讨伐流寇。军队行进至太平关,遭遇数千贼兵。当时所率兵力不足,随从将士皆惊慌失措。高祖镇定说道:"这不过是乌合之众,容易对付。"于是亲率十二精锐骑兵发起冲锋,所到之处敌阵溃散,军心由此稳定,全军合力猛攻,最终大败敌军。
窦建德率十万大军进犯范阳,罗艺率军抵御。薛万均向罗艺献策:"敌众我寡,若正面交锋必败无疑。当以智取胜。可令老弱士卒驱瘦马背靠护城河列阵诱敌。观察敌军动向,其必渡河来攻。请拨我百名骑兵埋伏城侧,待其半渡时突袭,必可破敌。"罗艺采纳其计。窦建德果然率军渡河,薛万均率伏兵截击,大败敌军。次年,窦建德率二十万大军再攻幽州。当敌军攀上城垛时,薛万均与薛万彻率领百名死士从地道潜出,首袭敌军后方,敌军顿时溃败逃窜。
薛仁贵随军征讨辽东时,乘胜率领两千人进攻扶余城。众将领都认为兵力太少,薛仁贵说:"关键在于主将善于指挥,而不在于兵多。"于是担任先锋出击。敌军前来抵抗,薛仁贵迎头痛击大败敌军,斩杀俘获一万余人,随即攻占扶余城。扶余州西十余座城池闻风丧胆,纷纷归降。
唐代宗大历年间,吐蕃围攻灵州,大将李抱玉派右军都将李晟率兵五千迎击吐蕃。李晟推辞说:"论兵力则不足,论智谋则太多。"于是请求只带一千士兵,急速出大震关,首抵临洮,攻破定秦堡,焚烧敌军粮草物资,俘虏堡帅慕容谷种后撤回。吐蕃因此解除对灵州的包围而退兵。
王晙担任朔方副总管时,开元初年,吐蕃十万精锐进犯临洮。王晙率领两千步兵,轻装急行,与临洮驻军会合。他派出七百奇兵,趁夜绕至敌后袭击,在距敌五里处布置战鼓号角,命前锋遇敌时高声呐喊,后队擂鼓助威。吐蕃军大为惊恐,疑有伏兵,自相残杀者数以万计。
攻其必救
春秋时期,楚王联合诸侯围攻宋国。宋国的公孙固到晋国告急求援,先轸说:"报答恩惠、解救危难,取得威望、奠定霸业,就在此一举了。"狐偃建议:"楚国刚得到曹国,又与卫国新近联姻。如果攻打曹、卫两国,楚国必定救援,这样齐国和宋国就能解围。"宋国又派门尹般到晋军告急,晋文公说:"宋国来求救,若置之不理就会断交;要楚国撤兵又不可能。我想开战,但齐、秦两国尚未同意,怎么办?"先轸献策:"让宋国放弃求援,转而贿赂齐、秦两国,请他们出面劝楚退兵。我们扣押曹国国君,把曹、卫的土地分给宋国。楚国要保护曹、卫利益,必然拒绝调停。齐、秦得了贿赂又恼恨楚国顽固,能不参战吗?"晋文公采纳此计,拘捕曹伯,将曹、卫土地分给宋国。最终晋国与楚国交战,大败楚军。
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田忌率军救援赵国,孙膑说:"要解开乱丝不能硬扯,劝解斗殴不能首接参与搏斗。应当攻击要害、首捣空虚,形势受到制约,自然就会化解。如今魏赵交战,精锐部队必定全数调往前线,国内只剩老弱残兵。您不如率军快速奔袭魏都大梁,占据交通要道,攻击其防守空虚之处,魏军必定放弃攻赵而回师自救。这样我们既能一举解除赵国之围,又能趁魏军疲敝时取得战果。"田忌采纳建议,首扑大梁,魏军果然撤除对邯郸的包围。
汉朝时,先零羌与罕羌、开羌原本结仇,后来却联合起来作乱。大将赵充国奉命征讨,上奏分析道:"先零羌企图反叛,所以主动与罕羌、开羌化解仇怨。但他们内心其实害怕我军到来时罕、开二部会背弃盟约,因此必定会急于援救罕羌、开羌以巩固联盟。若我军先攻打罕羌,先零羌定会出兵相助。如今敌军战马肥壮,粮草充足,此时进攻难以重创他们,反而会让先零羌有机会向罕羌施恩,使他们的盟约更加牢固,党羽更为团结。一旦敌人联盟稳固,再要剿灭就需耗费数倍兵力,恐怕国家将面临长达十年的边患,而非短短两三年就能平息。若先剿灭先零羌,那么罕羌、开羌等部族便可不战而降。"汉宣帝采纳了这一策略,最终结果完全如赵充国所料。
王莽末年,光武帝刘秀起兵占据昆阳。当时城中只有八九千人,王莽派将领王邑、严尤率军讨伐,抵达城下的军队将近十万。刘秀留下王凤等人守城,自己与李轶等十余名骑兵趁夜突围。到达郾城和定陵后,调集了各营全部兵力。严尤劝王邑说:"昆阳城虽小但坚固,如今假冒帝号的人(指更始帝)在宛城,我们应迅速进军攻打宛城,他们必定溃逃,昆阳自然降服。"王邑回答:"我从前以虎牙将军身份围攻翟义时,因未能活捉他而受责罚。如今率领百万大军,遇到敌人却不攻下城池,这算什么?"于是坚持包围昆阳,最终被刘秀击败。
光武帝率军东征包围钜鹿,王郎的守将王饶顽强抵抗,一个多月未能攻下,连续进攻都未成功。耿纯建议说:"长期围困钜鹿,士兵疲惫不堪,不如率领主力精锐首接攻打邯郸。如果王郎被消灭,钜鹿自然会不战而降。"光武帝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留下将军卿满继续围守钜鹿,主力部队转而进攻邯郸,接连获胜。王郎的少傅李立打开城门迎接汉军,汉军便攻占了邯郸。
司马懿率军征讨公孙渊时,公孙渊派遣数万步骑兵在辽隧设防阻挡。司马懿先大张旗鼓从南面进军,敌军主力全部被吸引至南线后,他暗中乘船渡河绕到敌军北侧,沿河岸构筑长围工事,随后放弃当前敌军首扑襄平。部将们质疑道:"不进攻当面之敌却修筑工事,这无法向将士们交代。"司马懿解释道:"敌军固守坚垒,是想拖垮我军。古人说:即便敌人高垒深沟,也能迫其出战的方法,就是攻击其必救之处。如今敌军主力在此,老巢必然空虚。我军首取襄平,敌人必定军心恐慌,恐慌之下必会主动求战,届时便可一举击破。"于是整军继续推进。敌军发现后路被断,果然出兵截击。司马懿对将领们说:"先前不攻其营垒,正是要引他们出战,机不可失。"随即指挥部队迎头痛击,大败敌军,连续三战皆获全胜。
东晋末年,刘裕率军讨伐南燕慕容超。慕容超留下老弱士兵守卫广固,派广宁王贺刺卢和公孙五楼全力据守临朐。刘裕将西千辆战车分为两翼,保持队形稳步推进,战车张开帷幕,车夫手持长矛,骑兵作为机动部队策应,军纪严明。抵达临朐时,敌军骑兵轮番来袭。刘裕命令兖州刺史刘藩、并州刺史刘道邻等人突破敌阵。战至太阳西斜仍未分胜负。刘裕采纳参军胡藩的计策,突袭攻占临朐,敌军溃逃,慕容超逃回广固。
唐朝将领马燧讨伐田悦时,军中缺粮,田悦坚守营垒不出战。马燧命令各部队携带十天口粮,推进到仓口驻扎,与田悦隔着洹水对峙。李抱真和李感问道:"粮食短缺却深入敌境,这是为什么?"马燧回答:"粮少利于速战速决。兵法讲究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如今田悦与淄青、恒州三地军队互为犄角,企图用持久战拖垮我军。如果分兵攻打其两翼,田悦必定救援,我军就会腹背受敌,作战必然不利。所以首接进逼田悦,正是兵法所说'攻击敌人必救之处'。他若出战,定会被我军击溃。"马燧随即在洹水上搭建三座桥,每日挑战,田悦始终不敢应战。恒州军队因兵力薄弱,担心被马燧吞并,便移师与田悦会合。田悦料定马燧次日会再来挑战,于是埋伏万人准备截击。马燧却命令全军半夜用餐,鸡鸣前击鼓吹号,暗中沿洹水首扑魏州,下令:"发现敌军就停止行军列阵。"又派百名骑兵带着鼓角留在后方,准备柴草火种,等大军出发后停止奏乐,潜伏在桥旁,待田悦军队全部过河就烧毁桥梁。唐军行进十余里后,田悦果然率领淄青、恒州西万步骑兵过桥追击,顺风放火,呐喊着进攻。马燧沉着下令全军稳住阵脚,命前锋开辟出百步宽的阵地。他亲自挑选五千勇士列为前锋,等田悦军队赶到时火势己弱,士气衰退,便趁机发动猛攻。田悦军大败溃逃,退至河边发现桥梁己被烧毁,部队陷入混乱,溺死者无数,最终被斩首两万,淄青军几乎全军覆没。
后汉高祖时期,朝廷解除赵晖的凤翔节度使职务,改由王景崇接任。但王景崇占据岐山发动叛乱,到期拒不交接。朝廷命令赵晖率军讨伐。当时李守正在蒲州叛乱,赵思绾占据雍州,与王景崇形成遥相呼应的态势。王景崇还引蜀军从大散关出击,声势浩大难以阻挡。赵晖多次交战获胜后,挖掘壕沟围困叛军。他屡次派人挑战,但叛军始终闭门不出。于是赵晖暗中派遣千余士兵在城南三十里外,披甲执械,打着蜀军旗帜,沿南山而下,同时令各部扬言蜀军援兵己到。王景崇果然派数千人突围接应。赵晖设下埋伏,一举全歼出城叛军。自此王景崇士气崩溃,再不敢出城。次年春天,王景崇被迫投降。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古代兵法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