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林诚在上次会面中“善意提示”的方向,警方开始了对静心园内部某些“官方”记录和“指定”员工的查阅与访谈。林诚似乎深谙人性的弱点和调查的流程,他知道警方需要官方证据来印证他们的推测,也知道通过人为操控的“证词”能够有效地混淆视听,将调查引向他所希望的方向。他构建的是一个由“合理谎言”和“伪造事实”组成的迷宫,而闻溪和陈默,此刻正小心翼翼地走入其中。
静心园的档案室,一排排整齐的档案柜,空气中弥漫着干燥的纸张和灰尘味。闻溪和陈默在静心园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查阅了周淮的员工心理健康档案。这份档案看起来非常详尽,记录了周淮入职以来定期的心理健康评估和疏导记录。然而,闻溪凭借其专业的敏锐性,很快发现了一些异常。
“这些记录……似乎在周博士失踪前半年,对他的压力评估等级突然提高了很多。”闻溪指着档案中的几页纸说道,“对情绪波动的描述也变得频繁和夸张。并且,有几份手写的附加备注,笔迹与之前的记录者不同,内容却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周博士的‘疲惫’、‘焦虑’和‘对工作以外事情的兴趣减弱’。”
陈默仔细比对了笔迹,确认这些附加备注确实不是周淮的首属领导或常规心理疏导员所写。这些备注,像是被后人精心添上去的,目的只有一个——夸大周淮在失踪前的负面心理状态,为他“因压力过大而自我藏匿”的说法提供官方依据。 这与林诚之前描述的“周淮精神状态异常”完全吻合,显然是林诚预设好的“证据”。
接下来的访谈环节则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林诚推荐了几位与周淮有过接触的员工,他们中有周淮曾经的助手,也有负责周淮密室区域日常维护的工勤人员。他们的证词惊人地一致,仿佛提前彩排过一样,都着重强调周淮失踪前的“古怪”行为和“精神异常迹象”。
“周博士失踪前,确实变得有点……不近人情。”一位助手小心翼翼地说道,“他总是把自己关在密室里,不分昼夜地工作。有时候,他会对一些很小的技术问题大发雷霆,平时他不是这样的。”
另一位工勤人员则补充道:“是啊,他以前挺和善的。但后来,脸色总是很苍白,眼圈发青。问他是不是太累了,他也会突然变得很激动,说‘你们不明白我在做什么’之类的话。感觉精神压力特别大。”
这些证词与林诚构建的“周淮精神崩溃”叙事完美契合,听上去都是“亲历者”的真实感受。然而,闻溪作为资深的犯罪心理顾问,并没有被这些看似天衣无缝的证词所迷惑。她仔细观察着这些员工的微表情、肢体语言以及眼神的变化。
他们在谈论周淮时,虽然语气带有“担忧”或“遗憾”,但他们的眼神却回避了闻溪的首接对视,肢体动作也显得有些僵硬和刻意。在讲述某些“异常”细节时,他们会不自觉地重复某个词语,或者用一种训练有素的腔调。这都表明,他们的情感表达是经过压抑或伪装的。
闻溪注意到,当她稍微偏离林诚预设的问题,例如问他们是否见过林诚在非工作时间出现在密室附近,或者是否注意到周淮的研究项目涉及非常规设备时,这些员工会立刻变得异常紧张,眼神本能地看向陪同在场的静心园工作人员(很可能是林诚安排的监视者),然后会用一些含糊其词的话语迅速带过,或者坚称“不太清楚周博士的具体研究”或“主任非常忙,很少在非工作时间出现”。
这些不自然的反应,无疑是受到暗示或胁迫的表现。这些证人,很可能是在林诚的安排下,被迫配合他的谎言。林诚不仅操控了记录,甚至操控了人心。
他们试图获取与周淮研究项目相关的官方立项文件、技术报告或设备采购清单,却发现各种障碍层出不穷。有些文件被标注为“极高保密等级”,需要特殊的权限才能查阅;有些则被告知“在周博士失踪后由于管理混乱而遗失”;即使能获取一些文件,内容也都被导向一些通用性的技术描述,或者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初期研究方向,完全触及不到“编码记忆”“容器”或“人体试验”的核心。 静心园庞大的组织结构和林诚对信息流的精准掌控,使得他们在这座由谎言和伪装构建的迷宫中举步维艰。
对夏禾和其他几位在周淮失踪前后接受过“附加治疗”的病患的官方治疗记录的查阅,也印证了这一点。他们的记录中,关于脑波异常、情绪剧烈波动、口中说出奇怪词语等关键细节都被淡化了,甚至某些日期段的详细记录被删除,留下的只是“病情有波动”“情绪不稳定”等模糊且符合常规病理的描述,使得他们看起来仅仅是普通的精神疾病患者,而非极端实验的受害者。
整个调查过程充满了无形的阻力,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林诚像一位幽灵般的棋手,在暗處撥弄着每一根丝線,让他们在由他精心布置的迷宫中打转。静心园这座看似宁静的疗养院,此刻在闻溪眼中,变成了一个充斥着谎言、秘密和操控的巨大囚笼。
就在这种令人窒息的挫败感中,一束微弱的光芒,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落闪现出来。 陈默在查阅一份看似普通的员工排班表时,发现了异常。这份排班表记录了静心园安保和服务通道区域的值班人员信息,时间跨度是周淮失踪前后。
“闻顾问,这里你看。”陈默指着排班表上的一个日期,那个日期赫然是周淮失踪当晚。
在那天凌晨,对应周淮密室区域所在的楼层,以及他们上次潜入发现的秘密通道入口附近的关键安保岗位,正常的排班记录出现了断裂。 原本应该登记的值班人员信息,被一个醒目的、无法追踪的空白所取代;另一个关键时间段的值班记录,则被一个只有两三个字母组成的、完全不符合静心园员工编号规则的临时“代号”所替代。
这个异常的排班记录,就像一个被刻意抹去的脚印,突兀地出现在一连串工整的记录之中。它首接指向了有人在那个关键的时间点,对与周淮失踪密切相关的区域进行了不寻常的操作,并且试图在官方记录中抹去执行者的痕迹。
这个能够随意修改甚至删除排班记录的人,必然拥有极高的权限。而这个异常的时间点,与他们在周淮数据残骸中发现的那个高权限用户进入秘密通道的时间高度吻合,也与周淮密室设备高能耗运行结束的时间非常接近。
林诚可以通过操纵病患档案,可以通过胁迫员工提供虚假证词,可以通过混淆科研文件,但这个被刻意抹去的实体行动痕迹,却是一个无法用“精神异常论”来解释的铁证。它证明林诚不仅在精神和信息层面制造假象,还在物理层面进行了关键的掩盖和清理。
这个空白的排班记录,就像是林诚庞大谎言迷宫中的一个错误标记,却也成为了闻溪找到出口的一条关键线索。那个无法追踪的代号,那个被刻意抹去的真实值班人员,那个在黑暗中进行秘密操作的“幽灵”——他们的身份,是林诚不愿暴露的真相。而找到他们,就等于抓住了林诚罪行的实体证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失语者们(http://www.220book.com/book/RR6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