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废弃样本储藏室那片令人窒息的黑暗中撤离后,闻溪的脸色比月光还要苍白。林诚的挑衅,以及他展示的“回声空间”的恐怖力量,像一块沉重的烙铁,深深地印在她的心上。夏禾痛苦的幻影,周淮绝望的嘶吼,无时无刻不在她的脑海中回荡。
警局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白板上,关于“回声空间”的技术分析依然占据着中心位置,但旁边,一张新的人物关系网正在逐渐铺开,中心点,赫然是林诚的名字。
“林诚的目的,绝不仅仅是炫耀他的技术,或者单纯地报复社会。”闻溪的声音沙哑而坚定,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同事,“他想创造一个他所谓的‘完美世界’,一个纯粹意识的‘容器’。这种极端的理念,不可能凭空产生。我们必须深入他的内心世界,找到他扭曲人格的根源,才能真正理解他的行为逻辑,甚至…预测他下一步的行动。”
之前的调查,更多地集中在林诚近期的活动和技术能力上。现在,他们意识到,仅仅了解“回声空间”的运作原理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必须将目光投向更遥远的过去,去挖掘那些被刻意隐藏或被时间遗忘的角落,去探寻林诚极端理念的萌芽,以及他与周淮之间那段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真实关系 。
“我们对林诚的家庭背景和早期工作经历进行过初步调查,”陈默翻阅着厚厚的卷宗,眉头紧锁,“他的父母在他年幼时离异,母亲似乎有严重的抑郁症史 。他大学毕业后,曾在一家名为‘新星科技’的公司短暂工作过,职位是初级软件工程师。但这家公司规模不大,几年前就己经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关于他那段履历空白期,我们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
“‘新星科技’…”闻溪重复着这个名字,若有所思,“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什么?有没有可能接触到与‘意识上传’或‘记忆重塑’相关的技术?”
“根据当时的工商资料,‘新星科技’主要从事数据加密和虚拟现实场景构建。”小张回答道,“听起来和我们现在面对的技术有些关联,但级别应该差很多。而且,林诚在那里工作的时间很短,不到一年就离职了。”
“他的家人呢?”闻溪追问,“他的母亲现在在哪里?她的抑郁症是否与林诚的成长经历有关?”
“他的母亲在他大学毕业后不久就去世了,死因是…自杀。”陈默的语气有些沉重,“我们联系过他父亲,但他父亲对林诚的事情似乎讳莫如深,不愿多谈。只是反复强调,林诚 从小就很孤僻,不太合群。”
孤僻,不合群,母亲抑郁自杀…这些零碎的信息,勾勒出一个在阴影中成长的少年形象。但这些,还不足以解释他如今的极端和疯狂。
“我们必须深挖他履历空白期内接触过的人。”闻溪斩钉截铁地说道,“他的大学同学、导师、‘新星科技’的前同事,甚至是他的中学老师、家乡的旧邻居…任何一个可能了解他早年性格、兴趣爱好,以及潜在心理问题的人,都不能放过。”
“另外,”闻溪的目光转向李工,“关于周淮博士早年的研究项目,尤其是与‘生物数据安全隔离单元’或‘意识与数字存储可行性’相关的非公开记录,我们还需要更深入地挖掘。林诚对‘容器计划’如此执着,他与周淮的合作,绝不可能仅仅始于静心园。我怀疑,林诚的名字,可能在更早、更核心的研究阶段就己经出现了。”
接下来的几天,警方团队兵分几路,展开了一场针对林诚过去的拉网式排查。外勤的警员们奔波于各个城市,寻访那些早己被林诚抛在身后的故人。技术团队则夜以继日地在浩如烟海的数据库和旧档案中搜寻着蛛丝马迹。
闻溪则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一遍遍地回放她与林诚的几次接触——无论是电话里的挑衅 ,还是废弃样本储藏室里的对峙。她仔细分析着林诚的每一个用词,每一个语调变化,试图从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中,窥探他内心深处隐藏的真实想法和情感创伤。
“他说,‘超越了物质束缚,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失语者们》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意识才能达到真正的纯粹和永恒’。”闻溪在一张纸上写下这句话,眉头紧锁,“这种对‘纯粹意识’的极端推崇,以及对‘肉体腐朽’的厌恶,很可能源于某种深刻的心理创伤或认知偏差。他母亲的抑郁症和自杀,是否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让他将肉体视为痛苦的根源?”
“他还提到了‘共情’的艺术,‘操纵感知的魔法’。”闻溪继续分析,“这表明他对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和感知心理学,有着远超常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天才,更是一个可怕的心理操纵大师。”
调查工作艰难而琐碎,如同在大海捞针。许多与林诚早年有过交集的人,对他的印象都非常模糊,只记得他是一个沉默寡言、不善交际的年轻人。关于他履历空白期的线索,更是少之又少,仿佛那段时间他从人间蒸发了一般。
就在调查陷入僵局,众人感到有些沮丧的时候,负责寻访林诚大学导师的一组警员,带回了一条意想不到的线索。
林诚的大学导师是一位己经退休的老教授,记忆有些衰退,但当警员提到林诚的名字时,他的眼神中却闪过异样的光芒。
“林诚......嗯,我记得这个学生。”老教授眯着眼睛,努力回忆着,“很聪明,非常有天赋,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冷僻,甚至可以说有些…嗯…前沿的领域。”
“前沿的领域?”警员追问道。
“是的。”老教授点了点头,声音有些迟疑,“我记得,他在校期间,对一个…一个名为‘人格分裂与记忆重塑’的课题,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兴趣和…天赋。他提交的几篇相关的论文,观点非常新颖,但也…有些大胆,甚至可以说…有些令人不安。”
“人格分裂与记忆重塑?”这个课题名称,让负责记录的警员心中猛地一跳!这与他们目前调查的“回声空间”和意识操控,似乎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
“是的。”老教授呷了一口茶,继续说道,“那个课题,在当时算是非常前沿的研究方向,涉及很多方面的争议。林诚似乎对其中关于‘记忆编码与提取’、‘潜意识暗示’以及‘人格的可塑性’这些方面特别着迷。”
“那您还记得,当时指导这个课题的教授是谁吗?”警员小心翼翼地问道。
老教授沉吟了片刻,眉头微蹙,似乎在努力从模糊的记忆中搜寻着什么。
“嗯…我想想…”他喃喃自语,“那个课题的指导教授…好像是一位…从国外回来的访问学者,非常年轻,但在心理学界己经小有名气了。他…他似乎与我们学校心理系的一位…一位非常年轻但很有名的心理学新秀,有过一些学术上的合作和交流。”
老教授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困惑和不确定:
“那位新秀的研究方向…我记得不太清楚了,但听起来…似乎与记忆的编码和存储…有关。对,好像是叫…什么…‘认知神经科学与信息处理’之类的…”
警员的心脏猛地漏跳了一拍!
“非常年轻但很有名的心理学新秀”!研究方向与“记忆的编码和存储”有关!
这个描述,与他们之前掌握的关于周淮博士早年研究方向的零星信息,竟然…惊人地吻合!
难道…林诚在大学期间,就己经通过某种渠道,接触到了与周淮研究相关的领域,甚至…间接地与周淮本人产生过交集?而他对“人格分裂与记忆重塑”的浓厚兴趣,是否就是他后来构建“回声空间”、进行意识操控的…最初的种子?
这条来自“被遗忘的角落”的线索,如同在漆黑的隧道中,突然点亮了一盏微弱但至关重要的油灯,隐隐照亮了通往林诚内心深处那片黑暗森林的…一条幽暗小径。而这条小径的尽头,是否就连接着周淮和那个恐怖的“容器计划”的真正起源?
(http://www.220book.com/book/RR6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