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学实验室的暖气发出轻微的嗡鸣。林溪坐在角落的转椅上,捧着顾屿塞给她的热可可,看着他飞速敲击键盘的背影。
“再给我十五分钟。”顾屿头也不回,屏幕上滚动的代码倒映在他的镜片上。
“这个模型必须在零点前上传。”
实验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教授走前拍了拍顾屿的肩膀:“奇迹小子,平安夜快乐。”
林溪的指尖轻轻着马克杯边缘。这是她第一次见到工作状态的顾屿——
眉头微蹙,唇角紧绷,与记忆中那个在图书馆冷淡疏离的少年重叠又分离。
“你一首这样吗?”
“专注的时候...听不见外界声音?”
顾屿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他慢慢转身,取下眼镜揉了揉眉心:“以前是。”
窗外的雪停了,圣诞节的灯火在远处闪烁。
“首到有人在我桌上放了张纸条。”他的声音很轻,“写着‘今天的阳光很适合发呆’。”
林溪的呼吸一滞——那是她大一时偷偷留的纸条,夹在他常借的《量子力学导论》里。
凌晨一点,他们走在积雪的校园小径上。顾屿的手紧紧裹住林溪的,两人的手套都不知所踪。
“所以这就是你保密的项目?”
林溪哈出一团白气。
“用机器学习预测极光轨迹?”
顾屿点头。
“如果能精准预测爆发时间,就能降低科考队的安全风险。”
他突然停下脚步,定定地看着林溪眼睛说:“就像...你的小说预测了今天的重逢。"
林溪望进他的眼睛——那里映着芝加哥的灯火,还有一个小小的、完整的自己。
“《微光》的结局...”她轻声说,“我想让女主角去北极看极光。”
顾屿的呼吸明显停滞了一拍。
“带着男主角写的极光预测算法。”
林溪补充道:“这样就算在永夜,他们也能找到彼此。”
一片雪花落在顾屿的睫毛上,很快融化成水珠。他低下头,额头抵住林溪的:“你知道北极科考站有网络吗?”
“知道。”
林溪笑了。
“够我们视频通话。”
圣诞节清晨,酒店房间的电话刺耳地响起。
“林溪!”陈墨的声音充满活力。
“有个好消息和更好的消息——”
林溪迷迷糊糊地抓过手机,发现顾屿己经不在房间,床头柜上留着便签:“去实验室传数据,中午带你去吃深盘披萨。K”
“...企鹅出版集团想买《微光》全球版权!”陈墨继续兴奋地说。
“但他们有个条件——希望结局保留开放式,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
林溪彻底清醒了。窗外,阳光照在昨晚随手放在桌上的笔记本上——那里写着新结局的构思:
“她带着他的算法走向极夜,而他的星图永远指向她所在的方向。”
“我要改结局。”
“但不是他们想要的那种‘开放’。”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你确定?这可能会影响...”
“确定。”
林溪拿起笔,在便签背面写下新想法。
“有些故事不需要想象空间,因为它们本身就是答案。”
门锁转动的声音传来,顾屿带着一身寒气进屋,手里提着印有芝加哥大学logo的纸袋。
“中午好。”他弯腰在林溪发顶落下一个吻。
“我和教授请了假,今天当你的导游。”
电话里,陈墨的轻笑声传来:“看来更好的消息得当面说了——纽约时报想采访‘墨语轩和她的算法先生’。”
林溪红着脸挂断电话,顾屿挑眉看她:“算法先生?”
“说来话长。”林溪把脸埋进他的毛衣里,闷声说。
“你有兴趣去北极吗?”
回程的航班上,林溪靠在顾屿肩头修改《微光》的终章。
屏幕上的文字一行行浮现:
“他送给她的不是地图,而是所有迷途时的可能路径;她写给他的不是情书,而是灵魂在纸上的坐标。当他们终于在极光下相遇时,才发现彼此早己是对方命定轨道上唯一的星。”
顾屿的指尖轻轻划过这段文字:“这是数学证明还是爱情小说?”
“都是。”林溪合上电脑,窗外云海如棉。
“就像你既是算法先生,又是...”
她的声音消失在顾屿的吻里。
飞机穿过平流层,阳光透过舷窗洒在他们交握的手上——那枚刻着经纬度的银质书签在光线下闪烁,像极了北极星。
作者“姚柒柒”推荐阅读《声痕》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STJ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