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14章 铁罐摇篮曲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1937年,外婆的乡村童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SZQG/ 章节无错乱精修!
 1937年,外婆的乡村童年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1937年,外婆的乡村童年最新章节随便看!

《铁罐摇篮曲》

秋风卷着玉米叶扑在窗纸上时,小翠正用刺刀撬开第三只日军罐头。金黄的炼乳顺着铁皮边缘淌下来,她赶紧用手指接住,塞进怀里婴儿的嘴里。小家伙咂着嘴笑了,眉眼弯弯的像月牙——这是三天前在扫荡后的村子里捡到的,父母倒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时,他还在襁褓里吮着手指,怀里揣着半块没吃完的高粱饼。

“又捡着个宝。”林姐姐抱着捆绷带走进来,鼻尖沾着点药粉,“张院长说,把西厢房收拾出来当幼儿园,你当园长。”她指着墙角堆着的十几个日军罐头,铁皮上的太阳旗被踩得模糊,“这些都是区小队缴的,炼乳、牛肉、水果……够孩子们吃阵子了。”

西厢房原是地主家的粮仓,墙角还留着风干的玉米须。小翠和伤员们一起糊窗户,用的是缴获的日军地图,太平洋的岛屿图案上,很快爬满了孩子们的手印。最里面的隔间隔成了婴儿房,铺着洗得发白的破军装,二十多个孩子挤在草堆上,最大的七岁,最小的才刚出生三天。

“都得有名字。”小翠抱着那个吮炼乳的婴儿,看着草堆里睁着黑葡萄似的眼睛的孩子们,突然想起瑛姑药书里的草药名,“你叫青蒿,你叫紫苏,你叫薄荷……”她一个个点过去,点到那个刚出生的婴儿时,他正好打了个喷嚏,“就叫艾草吧,像瑛姑奶奶那样,走到哪儿都能扎根。”

喂孩子们吃饭成了头等大事。炼乳要用温水调开,罐头里的牛肉得剁成泥,混在小米粥里。最小的艾草不会用勺子,小翠就用搪瓷缸一点点喂,奶水顺着他的下巴流到脖子里,她用衣角擦时,总能摸到他后颈上那块心形的胎记——像极了她娘留给她的那块银锁片上的花纹。

有天清晨,青蒿突然发起高烧。这孩子平时最皮实,昨天还抢着帮伤员递绷带,此刻却烧得满脸通红,嘴里不停喊着“娘”。小翠摸出从瑛姑药箱里找到的体温计,水银柱首往上蹿。她想起《战地急救手册》里说的,高烧不退要用物理降温,赶紧把日军罐头里的水果煮成水,用棉花蘸着往孩子额头擦。

擦着擦着,青蒿突然抓住她的手,小拳头攥得紧紧的:“别送我走……”小翠的心像被针扎了下——这孩子是在鬼子的“万人坑”边被发现的,当时怀里抱着个布娃娃,娃娃的胳膊己经被炮火炸掉了。她把孩子搂进怀里,指腹着他瘦得硌手的脊梁:“不走,姐姐在呢。”

罐头渐渐少了,林姐姐就带着妇女们去挖野菜。荠菜、马齿苋、灰灰菜……洗干净了切碎,和着玉米糊煮。孩子们不挑食,捧着粗瓷碗吃得香,只有艾草总把野菜挑出来,小嘴撅得能挂油瓶。小翠没办法,只好把最后一点炼乳省给他,看着他吧唧着小嘴吃完,自己嚼着没味道的玉米糊,心里却甜丝丝的。

这天,区小队送来了批新缴获的物资。除了罐头,还有几箱日军的压缩饼干和奶粉。通讯员笑着说:“队长特意嘱咐,给幼儿园的娃娃们留着。”小翠打开奶粉罐,雪白的粉末飘出淡淡的奶香,艾草趴在罐口使劲闻,小鼻子一抽一抽的,逗得大家首笑。

她把奶粉倒进缴获的日军钢盔里,用温水冲开。钢盔上的弹痕还清晰可见,边缘被磨得发亮——这是周山从战场上捡回来的,说曾经救过一个战士的命。此刻,这只杀过人的钢盔里,盛着雪白的奶水,正哺育着一群在战火中幸存的孩子,想想真像做梦。

幼儿园里渐渐有了生气。伤员们用炮弹壳给孩子们做了滑梯,用破军装缝了布偶,佐藤还教他们折纸飞机,纸是用日军的宣传单糊的,折出的飞机翅膀上,孩子们用红漆画着五角星。每天黄昏,操场上总能听见孩子们的笑声,混着远处传来的枪炮声,竟也不那么刺耳了。

有次敌机轰炸,小翠抱着艾草,拉着青蒿往防空洞跑。炸弹落在院子里,震得防空洞顶上的土哗哗往下掉。青蒿突然捂住耳朵尖叫,浑身抖得像筛糠——这孩子听不得爆炸声。小翠把他搂进怀里,哼起瑛姑教她的歌谣:“月光光,照厅堂,娃娃睡,快快长……”唱着唱着,自己的眼泪先掉了下来。

轰炸过后,操场上的滑梯被炸坏了,布偶也烧得只剩个胳膊。孩子们站在废墟前,一个个耷拉着脑袋,谁也不说话。小翠突然指着远处的山:“我们去采野果吧!山里的山楂红了,可甜了。”孩子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跟着她往山里跑,笑声很快又在山谷里回荡起来。

深秋时,幼儿园来了位新老师。是从城里逃难来的女学生,叫方晴,会教孩子们唱歌、认字。她用红漆在墙上写字,“我们是中国的孩子”,孩子们跟着念,声音奶声奶气的,却透着股认真劲儿。小翠看着他们小小的身影,突然觉得,这些在战火中长大的孩子,就像石缝里的野草,再苦再难,也能扎下根,长出绿芽来。

这天,方晴教孩子们画国旗。青蒿拿着红漆笔,在纸上画了个大大的五角星,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中国”两个字。他举着画给小翠看,小脸上沾着红漆,像只小花猫:“姐姐,等我长大了,要去打鬼子,保护你和艾草。”小翠摸着他的头,眼眶突然湿了——这孩子才七岁,却己经懂得了守护。

晚上,她抱着艾草坐在灯下,看着孩子们睡在草堆上,小胸脯一起一伏的,像揣着一颗颗跳动的小太阳。月光从窗棂照进来,落在他们脸上,柔和得像瑛姑当年熬的药汤。她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用日军罐头铁皮做的长命锁,上面用红漆画着个小小的艾草图案——这是她给艾草做的,希望他能平平安安长大。

远处传来了火车的汽笛声,是运送伤员的列车。小翠知道,战争还没结束,明天或许还会有新的孤儿被送到这里,她的罐头也许很快又会吃完。但看着孩子们熟睡的脸庞,她突然有了勇气——只要这些孩子还在,只要他们能笑着长大,这场仗就一定能打赢。

月光下,钢盔里的奶粉罐闪着淡淡的光,像颗沉默的星星。小翠轻轻哼起那首歌谣,歌声在寂静的夜里飘得很远,仿佛要穿过炮火,传到那些逝去的亲人耳边,告诉他们:孩子们都好好的,他们会带着希望,好好长大。



    (http://www.220book.com/book/SZQ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1937年,外婆的乡村童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SZQG/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