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击余温**
战斗结束后的山道上还飘着硝烟,小翠踩着焦黑的落叶往前走,每一步都惊起几只忙着啄食碎肉的老鸹。她弯腰拾起个黄澄澄的物件——子弹壳还带着余温,壳口微微外翻,像朵刚绽放的铜花。
"七九步枪的。"石头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他踢开脚边炸碎的枪托,"汉阳造打的,听声儿就知道。"
小翠把弹壳贴在耳边,仿佛还能听见那声震碎晨雾的枪响。弹壳底部刻着个模糊的"晋"字,边缘沾着抹暗红,不知是漆还是血。
**特殊收藏**
娘用碎布给小翠缝了个收弹壳的布袋,上面绣着五颗歪歪扭扭的星星。每颗星星都用不同颜色的线——红、黄、蓝、白、黑,对应着他们缴获过的五种子弹。
"这颗最金贵。"爹把一颗底部凹陷的弹壳系上红绳,"驳壳枪的,周队长亲自打的。"小翠发现壳身上有道深深的划痕,像是指甲硬抠出来的。
**弹壳暗语**
雨水渐多的季节,弹壳成了特殊的情报载体。小翠在河边洗弹壳时,发现壳内壁刻着细如蚊足的符号:三个波浪线加个圆圈。放羊的老杨头看见后,立刻把消息传给了西沟——这是"三日后运粮队"的暗号。
最惊险的一次是在炮楼底下。小翠假装玩弹壳,把刻着"南二窗"字样的壳子滚进排水沟。当晚游击队就顺着这个标记,炸开了炮楼最薄弱的部位。
** 血的教训**
秋分那天,小翠的收藏差点害了全村。汉奸赵西来搜家时,翻出了她藏在炕洞的弹壳布袋。眼看要暴露,大黄狗突然窜出来叼走布袋,被赵西一枪打中后腿。
"死狗!"赵西骂骂咧咧走了。小翠抱着流血的大黄狗哭了一夜,娘却松了口气:"亏得是狗腿,不是人腿。"狗窝里,沾血的布袋己被咬破,弹壳散落一地——最关键的几颗却被狗藏在了食盆底下。
**特殊改造**
腊月里,小翠跟着石头学改造弹壳。用蜡封住壳口,灌上火药和铁砂,再插上引信——这就是游击队最爱的"土手雷"。试验那天,石头把改装弹壳扔进冰窟窿,"轰"地炸起丈高的水柱。
"送你个更好的。"石头从怀里掏出个弹壳哨子。吹响时声音尖利得像受伤的夜枭,却在山谷里能传三里远。小翠后来才知道,这是牺牲的游击队员发明的警报器。
** 子弹项链**
杏花下葬那日,小翠用弹壳串了条项链。七颗不同型号的弹壳代表七次成功的伏击,最中间那颗刻着"杏"字的,是从鬼子军曹尸体上找到的。
当项链沉入墓穴时,石头突然按住小翠的手:"留一颗。"他挑出那颗汉阳造的弹壳,"姐最喜欢听我讲你们打伏击的故事。"
** 意外发现**
开春整地时,小翠的铁锹挖出个锈迹斑斑的罐头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二颗弹壳,每颗底部都刻着日期——最早的是"廿六年八月十三",南京陷落的那天。
爹盯着这些弹壳看了很久,最后只说了一句:"埋回去,等它们的主人自己来取。"小翠注意到,他的手在"廿六年"那颗弹壳上了格外久。
** 新的使命**
谷雨前后,小翠开始执行特殊任务:在特定地点埋下特定的弹壳。有时壳里塞着情报,有时本身就是标记。她最喜欢埋的是那种底部钻了小孔的弹壳——下雨时会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是牺牲的人在唱歌。
立夏那天,她在新坟前发现颗陌生的弹壳。擦去泥土,壳身上刻着幅微型地图:正是鬼子新建的弹药库方位。弹壳底部那个新鲜的"周"字,在阳光下闪着希望的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SZQ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