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章 血色黄昏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1937年,外婆的乡村童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SZQG/ 章节无错乱精修!
 代代追风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血色黄昏

槐花飘落的季节本该是欢乐的,但1937年的秋天,连花香都带着硝烟的味道。小翠蹲在院子里,看着蚂蚁排成长队搬运她掉落的馍馍渣,耳边还回荡着那个军人叔叔痛苦的呻吟声。

"翠儿,过来帮娘择菜。"母亲的声音从厨房传来,比平时轻了许多,像是怕惊动什么。

小翠拍拍裙子上的土,小跑进厨房。母亲正在案板前揉面,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往常这时候,母亲会哼着小曲,可自从昨晚那个满身是血的军人被父亲扶进西厢房后,家里就笼罩着一种奇怪的安静。

"娘,那个叔叔是打鬼子的吗?"小翠捏着一根豆角,小声问道。

母亲的手停顿了一下,案板上的面团发出沉闷的响声。"小孩子别问那么多。"她说着,却不由自主地往西厢房的方向瞥了一眼,"去把择好的菜洗了。"

井水冰凉,小翠的手被冻得通红。她一边洗菜一边竖起耳朵,听见西厢房传来低沉的说话声。父亲和那个军人叔叔在说什么?为什么要那么小声?她想起昨夜被噩梦惊醒时,看见父亲佝偻着背在院子里踱步,月光下的影子像一棵被风吹弯的老槐树。

"翠儿,发什么呆?"母亲的声音把她拉回现实,"把菜端进来,该做饭了。"

午饭很简单,一锅杂粮粥,一碟咸菜。父亲从西厢房出来时,眼睛布满血丝。"他好些了,"父亲接过母亲递来的粥碗,声音沙哑,"但子弹还在腿里,得想办法取出来。"

母亲的手抖了一下,粥洒在桌上。"村里没有大夫,"她低声说,"而且......"

"我知道。"父亲打断她,快速瞥了一眼窗外,"先吃饭。"

小翠注意到父亲吃得很快,三口两口就扒完了粥,然后急匆匆地又去了西厢房。她刚要问母亲为什么不多做些好吃的给那位叔叔,就听见院门外传来脚步声。

"李婶在家吗?"是隔壁王婶的声音。

母亲慌忙擦了擦手迎出去。小翠听见王婶压低声音说:"村里来了几个生人,说是收山货的,可眼睛总往人家屋里瞟......你家里那位,得当心些。"

母亲道了谢,关上门后脸色煞白。小翠知道"那位"指的是谁。她突然觉得嘴里的粥没了味道,胸口像压了块石头。

下午,小翠被派去村口打酱油。秋日的阳光本该温暖,可走在村道上,她总觉得背后有眼睛盯着。杂货铺前,几个陌生男人正在抽烟,他们穿着普通的粗布衣裳,可脚上的皮鞋却锃亮,与村里人格格不入。

"小丫头,你家住哪儿啊?"其中一个男人蹲下身,笑眯眯地问。他嘴里有股烟臭味,让小翠想后退。

"就在前面槐树那儿。"她小声回答,接过酱油瓶就想走。

"听说昨儿个有伤兵从战场上逃下来,"男人突然说,"要是看见了,得告诉保安团,那可是领赏钱的好事。"

小翠的心跳得像要蹦出胸口,她摇摇头,转身就跑。身后传来男人们的笑声,像夜枭的叫声一样刺耳。

回到家,她把这事告诉了父母。父亲的眉头皱成了疙瘩,母亲则一把将她搂进怀里,手还在微微发抖。

"别怕,"父亲摸了摸她的头,"今晚我去找村长商量。"

夜幕降临后,父亲悄悄出了门。小翠趴在窗边,看见月光下父亲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夜色中。西厢房里,伤员叔叔的咳嗽声断断续续传来。母亲在灯下补衣服,针线在布料间穿梭,却总是不小心扎到手指。

"娘,那个叔叔是好人吗?"小翠忍不住问。

母亲放下针线,将她拉到身边。"这世道,好人和坏人没那么容易分清,"母亲轻声说,"但你爹说,打鬼子的都是好汉。"

小翠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她想起去年冬天,村里来了几个逃难的人,说鬼子占了他们的村子,烧杀抢掠。那时候父亲二话不说就把家里的存粮分了一半给他们。

半夜里,父亲回来了,身后还跟着村长。他们在西厢房低声交谈了很久。小翠假装睡着,听见只言片语:"......明晚......后山......老张头接应......"

第二天一早,村里响起了锣声。保安团的人在挨家挨户搜查,说是抓逃兵。小翠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看见母亲把剩下的馍馍都藏进了灶膛,父亲则快步走向西厢房。

"开门!搜查!"粗暴的敲门声吓得小翠一哆嗦。

父亲打开门时,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老总辛苦了,屋里请。"

三个穿制服的男人闯了进来,枪托在地上敲出沉闷的响声。小翠缩在母亲身后,看着他们翻箱倒柜,连米缸都不放过。

"这屋里就你们三口人?"领头的眯着眼问。

"是啊老总,小门小户的。"父亲搓着手回答。

那人突然转向西厢房:"那间屋子是干什么的?"

小翠感觉母亲的手猛地攥紧了她的肩膀。

"那是放杂物的,我老娘生前住的,她走后就没动过。"父亲的声音依然平稳,"老总要看看吗?就是灰尘大。"

那人盯着父亲看了几秒,突然大步走向西厢房。小翠的心跳得像要炸开,她想起伤员叔叔腰间的枪,要是被发现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院门外传来一阵喧哗。小翠转头看去,是村里的二傻子阿福,正挥舞着一根木棍大喊:"着火啦!祠堂着火啦!"

保安团的人一愣,随即冲了出去。父亲迅速关上门,脸色苍白如纸。"快,"他对母亲说,"准备一下,今晚必须送他走。"

原来这是村长安排的调虎离山计。小翠这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全湿透了。

傍晚,父亲和村长用门板做了副简易担架。伤员叔叔被扶出来时,脸色惨白,但眼神坚定。他摸了摸小翠的头:"小姑娘,谢谢你家的救命之恩。"

小翠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把昨晚偷偷留的一个煮鸡蛋塞进他手里。

"走吧,天快黑了。"父亲低声说。

他们刚出院门,小翠就听见村口传来嘈杂的人声。保安团的人回来了,而且比白天更多!

"快回去!"村长推了父亲一把,"我带他走小路。"

父亲却摇头:"不行,你目标太大。我来引开他们,你带他走。"

没等村长反对,父亲己经大步走向村口。小翠看见父亲突然变得踉踉跄跄,嘴里还大声嚷嚷着:"抓贼啊!有人偷我家鸡!"

保安团的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声吸引,纷纷围了过来。趁着混乱,村长和伤员迅速消失在暮色中。

那天晚上,父亲被保安团带走问话,首到深夜才放回来。他的脸上有淤青,衣服也扯破了,但眼睛里闪着奇异的光。

"成了?"母亲颤声问。

父亲点点头,疲惫地坐在门槛上:"老张头接应上了,明早就能到游击队驻地。"

小翠扑进父亲怀里,闻到他身上有血和汗的味道,还有一丝槐花的香气。父亲轻轻拍着她的背:"翠儿不怕,坏人抓不到叔叔了。"

"爹,你是......"小翠想问父亲是不是也和那些打鬼子的人有关系,但被母亲的眼神制止了。

"睡吧,明天还要早起。"父亲站起身,突然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对了,他留给翠儿的。"

布包里是一颗子弹壳,被打磨得发亮,上面刻着一个小小的"抗"字。

那天夜里,小翠梦见自己长大了,手里也拿着一杆枪,和那位叔叔并肩站在开满槐花的山坡上。远处炮火连天,但她一点也不害怕。

天蒙蒙亮时,村里又响起了急促的锣声。小翠从睡梦中惊醒,听见有人在街上大喊:"鬼子来了!鬼子打过来了!"

父亲猛地从床上跳起来,一把推开窗户。东边的天空泛着不正常的红光,隐约能听见隆隆的炮声。

"快!收拾东西!"父亲的声音前所未有的严厉,"只带粮食和衣服,我们得马上进山!"

母亲己经行动起来,把昨晚蒸好的馍馍塞进包袱。小翠手忙脚乱地穿好衣服,把那个子弹壳紧紧攥在手心里。

院门外,村民们乱作一团,有人哭喊,有人奔跑。小翠看见王婶抱着吃奶的孩子,跌跌撞撞地往村后跑;二傻子阿福反常地安静,背着他年迈的娘,一步一步走得坚定。

父亲扛起最重的包袱,另一只手拉着小翠:"跟紧我,别回头。"

就在他们即将踏出院门的一刻,小翠突然挣脱父亲的手,跑回屋里。在父母惊讶的目光中,她从炕席下摸出那把伤员叔叔留下的手枪——昨晚她看见父亲把它藏在那里。

"翠儿!"母亲惊叫。

小翠却己经跑回父亲身边,把枪递给他:"爹,带上这个。"

父亲的眼神复杂极了,有震惊,有犹豫,最后变成了某种决然。他接过枪,塞进怀里,然后紧紧抱了小翠一下:"走!"

晨光中,一家三口随着逃难的人群奔向山林。小翠回头望去,看见村里的槐树依然挺立,金黄的叶子在风中摇曳,仿佛在向他们挥手告别。

炮声越来越近,但小翠不再害怕。她握紧胸前的子弹壳,想起伤员叔叔临走时说的话:"等打跑了鬼子,我请你们吃白面馍馍。"

那一天会来的,小翠心想。她加快脚步,跟上父亲的背影,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跑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SZQ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1937年,外婆的乡村童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SZQG/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