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3章 竹雷惊蛰:破庙里的营救计划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1937年,外婆的乡村童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SZQG/ 章节无错乱精修!
 

《竹雷惊蛰:破庙里的营救计划》

镇口的老槐树上挂着新贴的告示,黄纸黑字写着“处决共匪”,下面画着个歪歪扭扭的人像——是老顾,那个总爱给孩子们讲岳飞故事的货郎。小翠攥着药箱的带子,指节捏得发白,纸角被风吹得卷起来,像只颤抖的蝴蝶。

“后天午时开刀问斩,”钱大姐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星子舔着锅底,映得她眼角的皱纹忽明忽暗,“鬼子怕夜长梦多,特意选在赶集的日子,要杀鸡儆猴呢。”

破庙里的油灯忽闪了一下,张院长用树枝在地上画着镇口的地形:“刑场在老槐树下,三面是商铺,只有北面通往后街。鬼子会架两挺机枪,伪军守在外围,想硬闯就是送死。”

小翠盯着地上的树枝,突然想起什么:“我知道个法子。”她往灶边挪了挪,指着墙角那堆竹筒——那是前几天装草药剩下的,粗的能装下两个红薯,细的像手指,“山里人炸石头用的‘土雷’,就是竹筒做的。”

周明远推了推眼镜:“可咱们没有火药。”

“用硝石和硫磺。”小翠解开药箱,倒出几个纸包,“上个月采的硝石还没用完,硫磺是治疥疮剩下的,再混点木炭灰,虽说炸不开石头,响声却够大。”

张院长拍了下大腿:“好主意!就用这‘炸雷’唬住他们,趁乱救人!”他折断一根树枝,在地上划了三道线,“老李带俩人去后街放火,吸引注意力;小翠和周军医负责用‘炸雷’制造混乱;我带主力冲刑场,必须在鬼子反应过来前把人救走。”

接下来的两天,破庙里飘着股奇怪的味道。小翠和周明远蹲在地上,把硝石敲成粉末,混上硫磺和木炭灰,装进掏空的竹筒里。粗竹筒做“响雷”,塞进去三斤火药,用棉线缠紧;细竹筒做“烟雾弹”,里面裹着艾草和松针,点燃了能冒出浓烟。

“得留个引线。”周明远用锥子在竹筒上钻了个小孔,穿进浸过煤油的麻绳,“烧到这里大概要半炷香,刚好够咱们跑到安全距离。”

小翠往每个竹筒外裹了层破布,再抹上泥,看上去就像山里常见的柴禾:“明天我扮成送柴的,混到刑场边的杂货铺后巷,那里有堵矮墙,正好能看见老槐树下。”

钱大姐往她怀里塞了个热红薯:“老顾腿上中过枪,救出来肯定得立刻包扎,药箱里多备点止血粉。”红薯的热气透过粗布衣裳渗进来,暖得她心口发颤。

行刑那天,赶集的人比往常多了一倍,却没人敢说笑。鬼子端着枪站在街口,刺刀在太阳底下闪着冷光。老顾被捆在槐树上,粗麻绳勒得他肩膀变了形,脸上的血痂混着尘土,却依旧抬着头,眼睛亮得像两颗星星。

小翠挑着两捆柴,混在人群里往镇中心挪。柴捆最底下藏着三个粗竹筒,压得她肩膀生疼。经过鬼子岗哨时,刺刀突然横在她面前:“站住!柴里藏了什么?”

她故意哆嗦了一下,露出袖口磨破的补丁:“太君,都是干柴,给杂货铺送的。”手指悄悄摸到柴捆里的细竹筒,只要对方再逼问,就点燃引线扔过去。

好在那鬼子只是踢了踢柴捆,见没什么动静,就骂骂咧咧地让开了。走到杂货铺后巷,她赶紧把柴靠在墙上,从破布口袋里掏出火折子,藏在墙缝里。墙头上的砖松动了好几块,刚好能架住竹筒。

午时快到的时候,伪军队长拿着铁皮喇叭喊:“共匪老顾,勾结八路,今日处决,以示惩戒!”话音刚落,人群里传来低低的啜泣声——老顾在镇上开了十年货郎铺,谁家孩子没吃过他给的糖块?

小翠往墙外看,张院长和队员们混在买东西的老乡里,手里都提着空篮子,里面藏着砍刀和短棍。她深吸一口气,从柴捆里抽出第一个粗竹筒,架在墙头上,对准槐树下的鬼子机枪手。

“时辰到!”伪军队长举起枪。

就在这时,后街突然冒起黑烟,紧接着传来喊叫声:“着火了!着火了!”几个鬼子立刻往那边跑,刑场边的守卫松动了些。

小翠赶紧点燃引线,火星子顺着麻绳“滋滋”地往上爬。她抱起另一个竹筒,往杂货铺墙角挪了挪,那里能看见伪军的弹药箱。

“轰隆——”第一个竹筒炸开时,她差点被震得坐在地上。浓烟裹着碎木屑冲天而起,鬼子机枪手吓得趴在地上,枪都掉在了泥里。人群瞬间乱了,哭喊声、尖叫声混在一起,像炸开的马蜂窝。

“动手!”张院长的喊声从人群里传出来。十几个队员掀翻了路边的菜摊,烂白菜和萝卜滚了一地,挡住了鬼子的路。砍刀劈断麻绳的脆响里,老顾突然踉跄着往前跑,右腿拖在地上——旧伤显然被麻绳勒裂了。

第二个竹筒在伪军弹药箱旁炸开时,烟雾比声音更吓人。艾草燃烧的浓烟裹着松针味,呛得人睁不开眼。小翠趁机从墙后冲出来,跑到老顾身边,掏出匕首割断他手腕上的绳子:“能走吗?”

老顾咬着牙点头,刚迈出两步就摔倒了。小翠赶紧蹲下来,解开他的裤腿——伤口裂得像条红口子,血顺着裤管往下淌,在地上滴出个小血洼。她往伤口上撒了把止血粉,用绷带紧紧缠住,动作快得像一阵风。

“这边!”周明远突然从杂货铺里探出头,手里还拖着个吓傻了的伙计,“后门通着河沟!”

刚跑到杂货铺后门,就听见身后传来枪声。鬼子己经反应过来,机枪开始往这边扫射,子弹打在门板上,木屑飞得西处都是。小翠扶着老顾往河沟跑,冰冷的河水没过脚踝,冻得她骨头疼,却不敢停——身后的枪声越来越近,还有鬼子的叫喊声。

跑到河对岸的芦苇荡,她才敢回头看。镇口的槐树下还在冒烟,几个队员正扶着受伤的同伴往这边跑。张院长最后一个过来,胳膊上中了枪,血顺着手指往下滴,却还在喊:“快撤!进芦苇深处!”

芦苇比人还高,风一吹就发出沙沙的响声,刚好能掩盖脚步声。小翠把老顾扶到一块干燥的泥地上,打开药箱开始处理伤口。老顾的脸色白得像纸,嘴唇却抿得紧紧的:“别管我,把这个送出去。”他从贴身处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张揉得皱巴巴的纸,上面画着鬼子粮库的分布图。

“都什么时候了还说这话!”小翠用剪刀剪开他的裤腿,伤口周围的皮肉己经发紫,“周军医,帮我按住他!”

周明远按住老顾的肩膀,看着她往伤口里塞止血棉:“丫头的包扎手法越来越熟练了。”

“天天练能不熟练吗?”她嘴上说着,手却没停,绷带在老顾腿上绕了一圈又一圈,打了个结实的死结,“这几天得抬着他走,伤口不能沾地。”

傍晚在芦苇荡深处歇脚时,钱大姐煮了锅野菜汤,分给每个人。老顾喝了两口,突然笑起来:“那竹筒响得真像炸雷,把鬼子吓得屁滚尿流,比真炮弹还管用。”

小翠往火堆里添了根柴:“是老顾你自己硬气,要是你当时软了,我们再大的动静也没用。”

火光映着每个人的脸,有伤口的疼得龇牙咧嘴,没受伤的就帮着揉肩膀。张院长用布条勒住流血的胳膊,看着远处的镇子:“今晚得换个地方歇脚,鬼子肯定会搜芦苇荡。”

老顾挣扎着想坐起来:“我知道个地方,在山脚下的废弃窑厂,有地道通到后山。”

往窑厂转移时,队员们用扁担做了个简易担架,抬着老顾走在中间。小翠走在最后,手里还攥着个没来得及用的细竹筒,里面的艾草味混着泥土的腥气,闻着格外安心。

路过一片竹林时,她忍不住停下脚步,看月光透过竹叶洒在地上,像撒了把碎银子。周明远走过来:“在想什么?”

“在想等打完仗,就回家种竹子。”她捡起片竹叶,卷成哨子吹了声,“到时候做一屋子竹筒,再也不用来当炸雷了。”

周明远笑了,镜片后的眼睛亮闪闪的:“好啊,我跟你学种竹子,再用竹筒给伤员熬药,肯定比砂锅还管用。”

远处的镇子还亮着灯,鬼子的探照灯在天上扫来扫去,像只不安分的眼睛。但此刻的竹林里,只有竹叶的沙沙声,和担架上老顾渐渐平稳的呼吸声。

小翠把竹叶哨子塞进口袋,加快脚步跟上队伍。她知道,只要这竹声还在,只要手里的药箱还在,就总有希望在等着他们——就像老顾说的,哪怕只有一口气,也得朝着光亮处走。

夜风穿过竹林,带来远处的狗吠声,却吹不散担架旁那串浅浅的血印,和竹筒炸响后,重新活过来的生机。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1937年,外婆的乡村童年》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SZQ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1937年,外婆的乡村童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SZQG/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