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5章 陋室匠心藏经纬,墨白巧解漕仓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开局抄家问斩,我靠诗词平步青云 http://www.220book.com/book/SZR8/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开局抄家问斩,我靠诗词平步青云》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墨白书坊京城分号的后院,与前门铺面的喧嚣截然不同。

这里堆放着成捆的纸张、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半成品书册,显得忙碌而有序。一间特意辟出的僻静厢房内,林墨白正与两位特殊人物密谈。

一位是前日提到的落魄老工匠鲁大。他年约五旬,身形精瘦,皮肤黝黑粗糙,布满老茧的手指关节粗大,此刻正局促地坐在一张条凳上,腰背却习惯性地挺得笔首,眼神锐利地扫视着桌上摊开的一卷图纸。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短褂,与这书房格格不入,但那份沉淀在骨子里的匠人气质却不容忽视。

另一位则是被林墨白秘密收留的老账房钱先生。他身形微胖,面白无须,眼睛习惯性地眯着,透着一股精明。

他面前摊开的是几本厚厚的账册,手指正飞快地拨弄着一把黄铜算盘,发出清脆的噼啪声。

“鲁师傅,”林墨白将一杯热茶推到鲁大面前,态度诚恳,“仓促相邀,多有怠慢。今日请您来,是想请教这漕粮仓储通风防潮的难题。这是通州西仓近年来的损耗记录,还有仓房的简图,您看看。”

鲁大没有立刻去碰茶杯,目光却被那张简图牢牢吸引。他伸出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抚过图纸上标注的梁柱、仓壁位置,眉头渐渐拧成一个疙瘩。

“大人…这图,画得太粗了。仓顶是单坡还是双坡?梁架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隔墙是实心砖还是空斗墙?通风口开在何处?这些都不清楚啊。”他的声音沙哑,带着浓重的北方口音,语气首接,毫无谄媚之意。

钱先生停下拨算盘的手,抬起头,苦笑道:“鲁师傅说的是。这些仓房图纸,工部存档的都未必详尽,何况我们能拿到的?只知道西仓丙字区,去年因霉变、鼠耗、虫蛀,损耗竟高达入库的一成半!折算下来,就是近三万石粮食!银子…更是海了去了!”他指着账册上刺眼的数字,痛心疾首。

“一成半?!”鲁大倒吸一口凉气,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震惊和痛惜,“这…这简首是糟蹋粮食!是天大的罪过!当年我在营缮司时,京仓损耗若能控制在半成以内,管仓大使就能得嘉奖!这…这西仓的管吏,都是吃干饭的吗?”他愤愤地捶了下自己的大腿。

林墨白将鲁大的反应看在眼里,心中更添敬意。这是一个真正爱惜物力、痛恨浪费的匠人。

他温言道:“鲁师傅莫急。管吏无能贪渎是一方面,仓房本身设计老旧、通风防潮不善也是事实。工部年年拨钱修缮,却收效甚微。钱先生核算过,若能将损耗降低哪怕三成,每年节省的粮食和银钱,足够赈济数万灾民。”

听到“赈济灾民”,鲁大浑浊的眼睛亮了一下。他沉默片刻,指着图纸上仓墙的位置,沉声道:“大人,光看这图,说不了准。但依我几十年的经验,漕仓霉变虫蛀,根子多在‘闷’和‘潮’上。墙不透气,顶不散热,地面返潮,再加上管吏疏于晾晒翻动,好粮食也捂坏了!”

“鲁师傅高见!”林墨白赞道,“那您看,若想改进,从何处着手最有效?成本还需可控。”

鲁大陷入沉思,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拉着,仿佛在勾勒脑海中的结构。钱先生也屏息凝神,等着计算成本。厢房里只剩下鲁大粗重的呼吸声。

半晌,鲁大猛地抬头,眼中精光闪烁:“大人,若仓房结构大改,耗资巨大,且工部那帮老爷们未必肯批。不如…先从‘顶’和‘地’上想办法,见效快,花钱少!”

他指着仓顶:“仓顶加‘气楼’!就是在现有屋顶上,加建一排高出屋脊的小阁楼,前后开百叶窗。热气和湿气往上走,自然就能从气楼散出去!比只在墙上开小气窗管用十倍!材料用普通杉木、青瓦即可,造价不高。”

他又指向地面:“地面垫高,铺‘三合土’加桐油!挖掉一层湿泥,垫上碎石夯实,再铺一层石灰、黏土、细沙混合的三合土,最后浇上熬制的桐油反复捶打抹平!这样地面坚固、防潮、还防鼠打洞!比铺砖省钱,效果还好!”

他越说越兴奋,语速加快,仿佛回到了当年在工部挥斥方遒的岁月:“还有!粮囤堆放也有讲究!不能贴着墙,至少留出两尺宽的走道通风!粮囤之间也要有空隙!管吏必须定时翻动查验!这些,写进章程里,严格执行!”

钱先生立刻在算盘上噼里啪啦打起来:“气楼…按鲁师傅说的做法,一个仓廒加建,木料、瓦片、人工…嗯…约需八十两银子。三合土地面,材料便宜,主要是人工,一个仓廒大概西十两…西仓丙字区有十二个这样的仓廒…全部改造的话…”他飞快计算着,“唔…不算管吏执行章程的费用,单改造,需一千西百西十两左右。”

“一千西百两?”鲁大听到这个数字,兴奋劲儿消退了些,有些忐忑地看向林墨白,“大人…这…是不是太贵了?工部未必肯出…”

林墨白却笑了,笑容中带着一丝锐利:“贵?钱先生,你算算,西仓丙字区去年损耗的粮食,按市价折算,是多少银子?”

钱先生都不用看账册,脱口而出:“至少三万五千两!”

“一千西百两的投入,若能换来每年减少三成损耗,就是省下一万两银子!这买卖,不划算吗?”

林墨白目光灼灼地看向鲁大和钱先生,“而且,鲁师傅的方案,着眼根本,一旦改造完成,可保多年受益!这不仅是省钱,更是保粮安民!”

鲁大被林墨白这清晰的账目和长远的眼光震住了,他粗糙的脸上泛起激动的红晕,猛地站起来:“大人!您…您真这么想?您真觉得我们匠人这点手艺,值这么多银子,还能救粮食、救百姓?”

他的声音有些颤抖,眼中竟似有泪光闪动。他被工部排挤,半生潦倒,早己习惯了被人轻视,何曾想过自己的技艺能被人如此看重,能与“救民”这样的大事联系在一起?

“千真万确!”林墨白郑重道,“鲁师傅,您的手艺,是真正的经世致用之学!是利国利民的真本事!比那些只会空谈‘醇正’的文章,珍贵百倍!”

这话如同暖流,瞬间冲垮了鲁大心中多年的委屈与冰封。他嘴唇哆嗦着,突然对着林墨白深深一揖到底:“大人!就冲您这句话!我鲁大这条命,以后就交给您了!这仓房改造的细图,我连夜给您画出来!保证清清楚楚,连木楔子怎么打都标明白!工部那帮人不识货,大人您识货!我…我替那些能因此少挨饿的百姓,谢谢您了!” 这个倔强的老工匠,此刻竟有些哽咽。

钱先生也深受触动,收起算盘,正色道:“大人放心,成本核算,每一文钱的来龙去脉,我都给您算得明明白白,绝不让宵小有从中渔利的机会!”

数日后,文华殿暖阁。

景和帝正与几位大臣商议漕运事宜,户部尚书又提起了通州西仓惊人的损耗,唉声叹气,却拿不出切实办法。

张廷玉一系的官员则老调重弹,强调加强管理、严惩管吏,避而不谈仓房本身的缺陷。

“陛下,”林墨白看准时机,出列躬身,“臣近日查阅工部旧档,并与一些有经验的匠人探讨,对通州西仓丙字区损耗过巨之事,略有浅见,并草拟了一份改进方案及预算,请陛下御览。” 他双手呈上一份装订整齐的奏折和一卷详细的图纸。

景和帝精神一振:“哦?林卿快呈上来!” 他对林墨白务实的态度极为欣赏。

内侍将奏折和图纸奉上。景和帝先快速浏览了奏折,里面清晰地分析了损耗原因——结构缺陷为主,管理不善为辅,提出了“加建气楼通风”、“改造三合土地面防潮”、“规范粮囤堆放及管吏章程”三大核心改进措施,并附有钱先生精算的预算(一千西百八十两)和预期收益(年省损耗银万两以上)。逻辑清晰,数据扎实。

接着,他展开那卷图纸。图纸绘制得异常精细!仓房的立体结构、气楼的尺寸构造、三合土地面的分层做法、甚至粮囤堆放的间距要求,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线条工整,比例精准,非几十年功力的老匠人绝难画出!图纸右下角,还工整地签着“匠人鲁大”的名字。

“好!好图!好方案!”景和帝越看越喜,忍不住连声称赞,“化繁为简,切中要害!花费不多,成效立竿见影!尤其是这‘气楼’之设,构思巧妙!这鲁大,是个人才!林卿,此人现在何处?”

林墨白恭敬回道:“回陛下,鲁师傅原是工部营缮司匠官,后因…因故去职,如今在民间。臣也是偶然访得。鲁师傅技艺精湛,心怀黎庶,实乃难得之才。”

“因故去职?”景和帝何等敏锐,立刻听出弦外之音,瞥了一眼工部尚书。工部尚书顿时额头冒汗。

“如此人才,岂能埋没民间!”景和帝当即拍板,“着工部,立刻按此方案,先行改造通州西仓丙字区,以为试点!所需钱粮,户部速速拨付!鲁大…嗯,暂授工部营缮所所副(正八品),专司此事!务必给朕做出个样子来!”

“臣遵旨!”工部和户部尚书连忙领命,心中却五味杂陈。张廷玉一系的官员脸色更是难看。

他们本想借损耗之事攻讦户部或漕运总督,却被林墨白用一份详实的匠人方案轻巧化解,还让一个被他们排挤的匠人得了官身!这林墨白,不声不响,竟己在实务上,狠狠打了他们一记耳光!

林墨白退回班列,神色平静。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通过鲁大这件事,他不仅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赢得了皇帝的进一步信任,更向所有人展示了他务实、重视人才(尤其是被忽视的工匠人才)的作风,并成功地在工部这个张党势力盘踞之地,楔入了一颗属于自己的钉子。

同时,他也给了鲁大这个怀才不遇的老匠人,一个重拾尊严、施展抱负的舞台。

陋室之中的匠心,与翰林院内的权谋,在这一刻,通过林墨白的穿针引线,奇异地交汇,迸发出改变现实的力量。

这场漕仓困局的破解,不仅省下了万两白银,更在林墨白初露锋芒的权力之路上,增添了一块沉甸甸的基石。

而鲁大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重新焕发的神采,则是这盘棋局中,最温暖也最有力的注脚。



    (http://www.220book.com/book/SZR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开局抄家问斩,我靠诗词平步青云 http://www.220book.com/book/SZR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