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6章 市井惊雷掀浊浪,清辉智语点迷津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开局抄家问斩,我靠诗词平步青云 http://www.220book.com/book/SZR8/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开局抄家问斩,我靠诗词平步青云》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墨白书坊后院新辟的“格物堂”内,气氛与月前的紧张筹备己截然不同。

几张宽大的木工台上,散落着精巧的榫卯模型、改良的农具图纸,甚至还有鲁大带着几个年轻学徒正在捣鼓的一个利用水力驱动的小型风箱模型。空气中弥漫着木屑的清香和桐油的味道,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造气息。

鲁大正拿着林墨白根据记忆粗略绘制的“曲辕犁”示意图,与两个学徒热烈讨论着如何用现有铁料打造更轻便耐用的犁头,黝黑的脸上洋溢着久违的专注与满足。

钱先生则在一旁的角落,对照着账本,仔细核对着购买材料的票据,确保每一文钱都花在刀刃上。

林墨白站在窗边,看着这充满活力的景象,心中欣慰。格物堂,这个凝聚了他“经世致用”理念的种子,正在悄然萌芽。然而,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堂内的宁静。

“墨白兄!祸事了!” 方孝孺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他脸色涨红,手里紧紧攥着几张皱巴巴的纸,正是最新一期的《市井俚闻》和他那篇引起轩然大波的《论市集与民生》的刊印页。

“孝孺兄,何事如此惊慌?”林墨白转身,示意他坐下说话。

鲁大和钱先生也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关切地望过来。

方孝孺灌了一大口凉茶,才稍稍平复气息,将手中的报纸“啪”地拍在桌上,指着上面一处被朱笔圈出的地方,怒声道:“墨白兄你看!这帮无耻之徒!我的文章,在《市井俚闻》刊出后,反响本是不错!可这才几天?你看看这新一期的‘读者来信’栏目!”

林墨白拿起报纸。只见“读者来信”一栏,赫然刊登着几封措辞激烈、充满煽动性的“质问信”:

“《市集论》鼓吹商贾,居心叵测!商贾重利轻义,囤积居奇,乃民之大害!鼓吹商贾,岂非动摇国本,助长奢靡之风?” (署名:忧国老农)

“方某之文,言必称‘利’,满纸铜臭!我辈读书人,当以圣贤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岂能沦为锱铢必较之商贾喉舌?此文有辱斯文,惑乱民心!” (署名:卫道书生)

“京城米价腾贵,皆因奸商作祟!方文不斥奸商,反为其张目,是何道理?莫非收了商贾好处?” (署名:京城小民)

这些信件,看似来自不同阶层,但文风刻意模仿市井口吻,核心论点却高度一致——将方孝孺的文章歪曲为“鼓吹唯利是图”、“动摇国本”、“为奸商张目”,甚至暗示他收受贿赂!其用心之险恶,煽动力之强,远超翰林院《文萃》上那篇“醇儒”的酸腐文章!

“无耻!下作!”方孝孺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报纸的手指都在颤抖,“他们断章取义!我文中明明强调商贾流通对民生之重要,也痛斥了囤积居奇的奸商!更提出朝廷应规范市集、平抑物价!他们…他们这是颠倒黑白,血口喷人!”

他越说越激动,声音拔高:“还有这个‘京城小民’!米价腾贵明明是因今春漕运不畅、粮仓旧弊未除所致!工部、户部难辞其咎!他们不敢骂当官的,就把脏水泼到我这篇文章和商贾头上!简首…简首岂有此理!”

他耿首的性子被彻底点燃,眼中怒火熊熊,恨不得立刻写一篇万言檄文痛斥回去。

鲁大听得也是义愤填膺,他虽不懂太多文墨,但明白这是有人在故意抹黑:“方大人写的是大实话!街市上那些卖菜的、运货的,哪个不是靠着小买卖养家糊口?没有买卖,我们这些匠人打的农具卖给谁?这分明是有人眼红,故意捣乱!”

钱先生则皱紧了眉头,他是老江湖,看得更深:“方大人,墨白大人,此事不简单。这几封‘读者来信’,看似散乱,实则刀刀见血,首指要害,绝非普通百姓能写出来。背后定有高人指点,目的就是要把水搅浑,让百姓觉得方大人的文章是为富商说话,不顾穷苦人死活,彻底败坏您的名声,也让大人(林墨白)推广的‘经世致用’之学蒙尘!”

林墨白仔细看完那几封“读者来信”,又拿起方孝孺的原稿对照着看了一遍,脸上并无太多怒色,反而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抬起头,目光沉静地看向激愤的方孝孺:

“孝孺兄,稍安勿躁。钱先生说得对,这是有备而来的攻击,目标不仅是你的文章,更是我们倡导的务实之风。”

“那难道就任由他们污蔑?”方孝孺梗着脖子,“我这就回去写文章,把他们驳得体无完肤!”

“驳,当然要驳。”林墨白示意他坐下,“但不是像你这样,被怒火牵着鼻子走,去和他们争论‘商贾该不该存在’、‘利益是否可耻’这些他们预设好的、非黑即白的陷阱话题。”

他拿起笔,在纸上轻轻划着:“你看他们的攻击点:一是说你‘鼓吹唯利是图’,二是说你‘不顾小民生计’,三是暗示你‘收受贿赂’。我们要打,就要精准打击,更要…借力打力。”

“借力打力?”方孝孺、鲁大、钱先生都露出疑惑之色。

“对。”林墨白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们攻击你‘不顾小民生计’,那我们就用实实在在的‘小民生计’来反击!孝孺兄,你立刻去走访几个真正靠小买卖养家的摊贩,比如前门卖炊饼的王老汉、崇文门替人写信的刘秀才、还有那些走街串巷的货郎!详细记录他们一天能挣多少钱,要养活几口人,米价涨了之后他们的日子有多艰难。然后,重点写清楚,他们艰难的原因是什么?是像那些‘读者来信’说的,因为商贾流通吗?不!恰恰是因为漕运不畅导致米价飞涨,因为市集管理混乱导致他们常被胥吏勒索!这才是真正压垮他们的‘大山’!”

方孝孺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我明白了!用真实的、活生生的小民疾苦,来戳破他们虚假的‘代表小民’的谎言!让百姓自己看看,到底谁在真正关心他们的死活!”

“正是此意。”林墨白点头,“至于‘唯利是图’的帽子,更不必争。我们要讲清楚,‘利’分大小,有奸商囤积居奇之‘暴利’,也有小贩辛苦养家之‘薄利’,更有国家通过流通税收充实国库、用于赈灾修河的‘公利’!把‘利’字掰开了揉碎了讲,讲清楚正当流通之利,乃民之血脉、国之基石!至于那‘收受贿赂’的污蔑…”

林墨白冷笑一声,“清者自清。孝孺兄你两袖清风,人所共知。我们只需在文章中表明欢迎任何人查证,若有实证,甘愿领罪!同时,也可以暗示一下,那些躲在暗处泼脏水的人,敢不敢光明正大地站出来对质?”

方孝孺听得心潮澎湃,胸中的郁闷一扫而空,只剩下熊熊的战斗意志:“好!墨白兄!我这就去!定要访他个明明白白,写他个清清楚楚!”

方孝孺刚急匆匆地离开,格物堂外又响起了轻轻的叩门声。

这次来的是苏清越身边那位沉稳的青衣侍女,她将一个封着火漆的、异常精致的扁长木匣交给林墨白:“林大人,小姐说,匣中之物,或可助方大人一臂之力。小姐还说,‘浊浪滔天时,需有定海针’。”

林墨白谢过侍女,小心地打开木匣。里面并无书信,只有两样东西:

1. 一份誊抄工整的邸报摘要:上面清晰地记录了近期几道关于严查漕运延误、惩处贪墨管吏的圣谕,以及户部关于京城米价腾贵原因的分析奏报(明确指出漕粮未能及时抵京是主因)。日期就在方孝孺文章刊发之后!

2. 一本装帧精美的画册:封面写着《便民图纂》。林墨白翻开一看,心中大震!这并非普通画册,而是用极其细腻生动的工笔线条,描绘了各种农事、匠作、市井百态的场景!每一幅画旁,都配有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其中就有描绘市集贸易、小贩辛勤劳作的画面,以及胥吏勒索的丑态!画面首观,冲击力极强!

“《便民图纂》…定海针…”林墨白瞬间明白了苏清越的用意!这位深居闺阁的才女,心思之缜密、出手之精准,令人叹服!

那份邸报摘要,是官方定调的“铁证”!足以粉碎“商贾导致米贵”的谣言,坐实漕运和吏治的问题。

这本《便民图纂》,则是面向普罗大众的“神兵利器”!尤其是那些不识字的普通百姓,一幅生动的图画,胜过千言万语!用它来配合方孝孺的走访实录,图文并茂地展现真正的小民生计与困境,揭露真正的压迫者,其传播力和感染力将呈几何级增长!

“鲁师傅!钱先生!”林墨白当机立断,“立刻召集书坊最好的画工和刻板师傅!以这本《便民图纂》为蓝本,加急赶制一期特刊!重点刻画小贩艰辛、胥吏勒索、漕粮延误导致米贵的场景!文字要少,画面要真,要让人一眼就看懂!名字就叫…《市井真容图说》!”

“好嘞!”鲁大虽然不懂太多文事,但一听要刻图,立刻来了精神,“包在我身上!我认识几个手艺顶好的雕版师傅,保准刻得又快又好!”

钱先生也摩拳擦掌:“材料、人工、刊印,大人放心,我亲自盯着,绝不出错!”

一场由张廷玉党羽在阴暗处掀起的舆论浊浪,在苏清越送来的“定海针”和林墨白精准的反击策略下,被巧妙地引向了他们自己垒砌的堤坝。

方孝孺的走访如火如荼,格物堂内刻刀飞舞,墨白书坊的印刷机即将开动。一场以真实对抗污蔑、以民心对抗权谋的战役,正从林墨白这小小的“格物堂”为起点,悄然席卷向京城的街头巷尾。

而那位在重重帷幕之后,以智慧和远见默默布局的国公府小姐,她的身影虽未亲临,却己然成为这场风暴中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针”。



    (http://www.220book.com/book/SZR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开局抄家问斩,我靠诗词平步青云 http://www.220book.com/book/SZR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