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婉晴没理她,而是召集工人开总结会:"今天发现问题很正常,大家说说哪里不顺?"
工人们七嘴八舌地提意见。宁婉晴认真记录,陆崇山则不时插入技术建议。会议结束时,改进方案己经成型:调整传送带速度、增加两个缓冲工位、重新分配工序...
"明天继续!"宁婉晴鼓舞道。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试点区就如同一个高度精密的实验室一般,每个人都在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各种尝试、调整和优化工作不断进行,仿佛这里的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和精确计算。
宁婉晴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她几乎把自己的生活完全搬到了车间里。每天,她都早早地来到车间,一首工作到深夜,甚至连吃饭的时候都在思考着如何更好地平衡工序。她的脑海中不断闪现着各种数据和流程,反复琢磨着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
而陆崇山则像是宁婉晴的影子一样,始终默默地跟随着她。他不仅为她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解决各种突发的技术难题,还时刻关注着她的身体状况,确保她不会因为过度劳累而倒下。在这三天里,他们之间的默契与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彼此的信任和理解也在不断加深。
第西天早晨,奇迹发生了——生产线像上了润滑油的机器般流畅运转,零件如行云流水般通过各道工序,最终成品源源不断落入收集箱。
"计数!"宁婉晴喊道。
负责统计的小王飞快拨动算盘:"比旧方法多产47%!"
车间里爆发出欢呼声。老赵师傅激动地拍着传送带:"神了!我这老胳膊老腿反而轻松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全厂。下午,杨厂长带着各车间主任来参观,脸上笑开了花:"好!太好了!小宁啊,你这脑袋瓜子怎么长的?"
只有马副厂长阴沉着脸,在记录本上写写画画。
"婉晴,你看。"人群散去后,陆崇山悄悄指向门口——马副厂长正在和一个穿中山装的瘦高男人低声交谈,那人右手缺了根小指。
"赵建国!"宁婉晴心头一紧,"他们果然是一伙的。"
陆崇山目光深沉:"这两天小心点。改革成功威胁到他们的利益了。"
当晚,杨厂长在食堂小灶设宴庆功。几杯酒下肚,老厂长拍板决定:"从明天开始,全厂推广流水线!小宁负责培训各车间骨干!"
宁婉晴刚要道谢,一阵剧痛突然从胃部炸开。她眼前发黑,冷汗瞬间浸透后背。
"婉晴?"陆崇山第一个发现异常。
"没事...只是胃..."她强撑着站起来,却腿一软向前栽去。
陆崇山见状,心中一紧,来不及多想,他如离弦之箭一般,飞速地冲上前去。
就在宁婉晴即将摔倒在地的瞬间,陆崇山稳稳地接住了她。
宁婉晴只觉得自己的身体突然一轻,然后就像是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托住了一般,缓缓地落入了一个温暖而坚实的怀抱里。
她的意识己经开始模糊,但在彻底失去知觉之前,她还是闻到了一股淡淡的味道。
那是机油和松木香混合在一起的独特气息,让她感到一种莫名的安心。
当我再次缓缓睁开双眼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医务室那略显斑驳的天花板。天花板上的涂料有些脱落,露出了里面的灰色水泥,给人一种岁月沧桑的感觉。
转头看向窗外,夜色己深,万籁俱寂,只有一盏孤灯在桌上散发着微弱的光芒,仿佛是这无尽黑暗中的一点希望。那灯光柔和而温暖,在桌面上投下一圈淡淡的光晕,将周围的一切都染上了一层微黄的色调。
在这光晕的中心,坐着一个人,正是陆崇山。他静静地坐在灯下,全神贯注地阅读着一本厚厚的技术手册,似乎完全沉浸在其中。他的侧脸线条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分明,宛如一座精雕细琢的雕塑,高挺的鼻梁,深邃的眼睛,还有那微微上扬的嘴角,都透露出一种专注和认真。
"几点了?"宁婉晴虚弱地问。
陆崇山立刻合上书:"凌晨三点。感觉怎么样?"
"好多了。"她试图坐起来,被陆崇山轻轻按回床上。
(http://www.220book.com/book/T27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