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绫易筋经
总纲·情道同源篇
天地有正气,化而为阴阳;阴阳生万物,情道本同源。靳生炳泽,剑心凝皓月;狐女白绫,九尾聚清辉。人狐相逢,非为尘缘偶合,实乃道气相牵。筋脉者,形之骨干;情丝者,神之枢纽。易筋先易心,心定则气行;炼气必炼情,情真则道成。此经以情为引,以道为骨,以剑为器,以绫为媒,通经脉,融神魂,方可破劫救世,证永恒之境。
卷一·初逢筑基章
第一式:青崖识影
势法:足踏七星步,剑指流云处,目随狐影动,气沉丹田府。九尾舒时,观其尾梢带露,如接天枢之息;白绫飘处,感其素色含光,似纳地脉之精。
要诀:初逢之际,心无杂念,如明镜照影,不迎不拒。剑未出鞘而意先通,绫未近身而气己感。此时筋脉如初萌之芽,需借相逢之灵韵,润三焦,通百会,筑基之始,在于“识”字——识其形,识其气,识其与己同源之道。
注解:靳生初遇白绫于青崖,见九尾摇风,白绫映月,心神忽静,此乃先天道气相认,为后续情道相融埋下根苗。
卷二·情生炼筋章
第二式:竹窗共气
势法:竹下对坐,剑横膝上,绫铺身前。昼则引朝露入喉,气随晨光循手太阴肺经;夜则纳月华入掌,意伴星斗走足少阴肾经。他以剑穗轻拂绫面,她以尾尖暗引剑气,一呼一吸,如钟鼓相和。
要诀:情生之时,气如柔丝缠筋,需以“和”为要。刚者剑也,通督脉之阳;柔者绫也,润任脉之阴。阳筋主骨,阴筋主血,阴阳相济,则筋如韧弦,可承千钧而不断。此时忌心浮气躁,需如竹窗夜雨,润物无声。
注解:二人竹窗共居,谈道试剑,情丝渐生,气脉亦随之交融。剑之刚劲入狐筋,绫之柔韵润人骨,此为“情炼筋”之始。
第三式:月下通玄
势法:月下起舞,剑走龙蛇势,绫舒流云形。剑起时,气冲大椎,引九尾之灵韵上达百会;绫落时,气沉关元,携剑心之刚阳下至涌泉。剑绫相触处,似有无形之气环身流转,筋脉随情而动,如波如澜。
要诀:情深则气畅,需以“通”为要。内观筋脉如溪,情为流水,道为溪床,水满则溪通,情至则脉畅。剑破滞气,绫导淤阻,刚柔相推,使周身筋络如月下银辉,无有暗处。此时需忘“人妖”之界,唯记“情道”之同。
注解:月下谈玄试剑,二人己心无隔阂,剑绫之气不仅炼形,更通心神,筋脉渐具“人狐共生”之象。
卷三·劫至锻骨章
第西式:剑颤护绫
势法:魔君降世,妖氛蔽日,剑握掌心,指节凝霜。左足踏“镇岳步”定身,右剑划“护心圈”守神,白绫绕臂如环,九尾垂地似锚。气沉丹田,逆流而上,冲三关(尾闾、夹脊、玉枕),骨节作响如鸣钟。
要诀:劫至之时,气如金石锻骨,需以“守”为要。外妖氛如刀斧劈骨,内情念如磐石立心。剑为盾,挡灭世之戾;绫为甲,护守心之真。此时筋需绷如劲弓,骨需硬如玄铁,守“宁负苍天不负卿”之念,使骨气不泄。
注解:天道示警需以狐心祭世,炳泽握剑欲逆天命,剑颤而骨不弯,绫绕而情更坚,劫中锻骨,方显情之刚。
第五式:绫笑化锋
势法:白绫轻扬,九尾敛辉,以身化流光,入剑三寸锋。狐身渐隐时,气如星雨散入剑脊;绫影将灭处,情似火种凝于剑尖。炳泽闭眸引气,使狐之灵与己之神合于膻中,骨缝间似有九尾之韵游走,剑锷生霜华。
要诀:取舍之际,气如熔炉熔骨,需以“融”为要。舍形而存神,弃身而留情,使狐之精骨入人之髓,人之剑魂纳狐之灵。骨不再分人狐,气不再辨彼此,融而为一,方有破劫之力。此时需悟“护得苍生即护君”之理,使情道与天道相融。
注解:白绫舍身入剑,非形灭,乃骨与情同入炳泽之身,二人之骨化为一剑之骨,为救世铸根基。
卷西·救世合道章
第六式:剑出妖散
势法:剑指苍旻,足踏九宫,气从涌泉首冲天灵。剑动时,九尾虚影随剑势展开,白绫流光绕剑锋流转,劈、斩、刺、挑皆带阴阳二气。左剑破魔障,右绫收戾气,一招一式,如情道相生相克之理。
要诀:救世之时,气如江河决堤,需以“畅”为要。融骨之精、合魂之气,借剑绫之形,泄于天地之间。刚剑斩妖而不伤仁,柔绫纳戾而不藏恶,刚柔相济,使戾气化为清阳,浊气归于大地。此时筋脉如天地通道,情道如日月昭彰。
注解:炳泽执融合狐魂之剑,剑出则九尾辉耀,绫动则妖氛溃散,实乃二人骨、筋、情、道合一之力,非一人之功。
第七式:山河归宁
势法:魔灭劫消,剑归鞘中,气缓缓下沉,复归丹田。九尾虚影渐隐,白绫流光渐散,唯有一缕轻气萦绕周身,如情丝不绝。垂眸内视,见骨中藏狐影,脉里有绫痕,心湖澄明,如劫后山河。
要诀:功成之后,气如平湖静流,需以“存”为要。不执于功,不恋于形,使融合之骨脉常存,共生之情道永驻。筋藏岁月之痕,骨纳天地之息,情存于心,道流于世,是为“救世之后,情道不灭”。
注解:尘埃落定,山河复宁,炳泽之身己与人狐筋骨相融,情道藏于形骸,流于天地,此为“合道”之境。
卷五·余韵永恒章
第八式:风绫剑月
势法:剑悬古刹,人立庭中,闭目感风拂绫痕,抬眸望月照剑辉。气随风动,绕剑三匝;情逐月生,萦心千回。无需刻意运功,骨中情道自会随日月流转,如草木枯荣,生生不息。
要诀:永恒之道,在于“忘形存神”。剑可老,绫可化,而骨中相融之灵、心中相守之情,如长风贯空,皓月照地,无需外显,自存于天地之间。此时筋脉若有若无,情意似断还连,是为“情道永恒,不随形灭”。
注解:后世见古刹剑悬,风过似有狐语,月照剑穗如绫动,皆因炳绫之情道己化入风、月、剑、石,与天地同存。
跋·情筋道骨论
筋为情之体,骨为道之基。人狐殊途,而情道同源;形骸有别,然筋骨可融。易筋者,非易皮肉之筋,乃易心脉之情筋;炼骨者,非炼凡俗之骨,乃炼天地之道骨。炳泽与白绫,以情炼筋,以道锻骨,舍形融魂,方证“情可救世,道可永恒”之理。此经非独炼身之术,实为炼情之道,后世有缘者得之,需悟“情真则筋强,道合则骨坚”八字,方不负二人舍生证道之愿。
(http://www.220book.com/book/T8H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